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经典春秋 !
四、
戴国国君戴叔庆父后悔莫及啊,要知道郑庄公如此阴险还不如借道给孔父嘉,也许他并没那么大贪婪之心。当戴叔庆父得到郑军来救援,请求入城的时候,戴叔庆父还真犹豫了一下,可是左右想想。现在守城已经危急,既然人家来救援,再拒绝郑军入城,万一郑军放弃支援,岂不是要被孔父嘉攻克戴城吗?想到这里戴叔庆父开始决定开门了。就在开门的瞬间,戴叔庆父立刻感受到自己已经大势已去。蜂拥而入的郑军首先就把刀枪剑戟一致对着跟随自己的左右戴国朝廷大臣,接着郑军左右分开,中间闪出一乘黄盖车,郑庄公从容而至。郑庄公一声令下,就把戴国朝廷君臣纷纷绑了,戴叔庆父哪有招架之功。只能按照郑庄公的命令由郑军押着满城号召戴军放下武器向郑国投向。最后戴叔庆父拜谢郑庄公饶他不死,然后按照郑庄公的命令,带上了宫眷,出了西门投奔西秦去了。这一切对戴叔庆父来说就像一场噩梦。不仅戴国从此消失,自己也从此漂泊他乡。
所以史书记载鲁隐公十年,即公元前716年,戴国消亡。
孔父嘉见郑庄公轻松占了戴城,不禁义愤填胸,举手摘下头盔奋力将其丢在地上,歇斯底里地叫骂:“今日我孔父嘉与他郑庄公誓不两立!苍天作证有我无他、有他无我!”
见孔父嘉义愤填膺,发了毒誓,右宰丑上前提醒孔父嘉说:“郑庄公这个老家伙可是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大司马还是清醒点,我猜测郑庄公还会有后面计谋来对付我们。如果是外面还有伏兵,实现两面夹击,我们可就危险了!”
孔父嘉做出一副豁出去的架势,嘲笑地哼了一声,说:“听右宰的话,是不是已经被郑庄公这个老家伙吓破了胆吧!”
右宰丑说:“大司马如果不对郑庄公有所防范,你我都会败的很惨啊!”
正说间,就见戴城大门已开,一军士全身铠甲,御马而出,呼啸而来,直奔联军大帐。原来是城中郑庄公给孔父嘉下战书了。
孔父嘉不屑一顾,连看都不看一眼。提笔便信手批得:来日决一死战。
要说孔父嘉实在是太愤怒了。对郑庄公的狡猾欺诈虽有体会但还未必太深刻。他不能容忍,已经到口的果实被他郑庄公不费吹灰之力轻松夺得,他更不能让郑庄公如此心安理得。他要拼死一搏,出心中这口恶气。
送走了郑军信使,孔父嘉约会卫、蔡二国主帅,安排三路人马各自后退二十里。为防止相互间冲突,孔父嘉带率领的宋军居中,蔡军、卫军分别左右下营,相互拉开几里地的距离。
各自搭营立灶、升火做饭,待三国军士吃了饭,安歇下来,已经进入二更十分。这三国将士喘息方定,忽听一声炮响,灯笼火把连天而来,车马鼓乐声震耳欲聋。安排夜岗的哨兵来报:一路郑军从右侧杀向大营而来。
孔父嘉得到报告,厉声骂道“鸡犬不如的苟且之辈,已经回他明日开战,怎么就马上夜里来偷袭。这算什么贼军!”然后手持方天画戟,登车准备迎敌。
就在三国将士起身披铠甲登上战车迎战郑军的时候,只见车声顿息,火光俱灭了。孔父嘉见眼前一片黑暗、寂静无声,根本寻不到郑军在哪里。
孔父嘉便有侥幸心里,以为郑军不会偷袭,原本说好了明日开战,只不过是虚晃一枪,让我三军将士睡不好,明日开战缺少斗志而已。便下令各自回营休息。这面将士刚刚回营房休息,那面又想起一声炮响,然后鼓乐齐鸣,火光不绝从左侧而来。待孔父嘉出营观看,那火光又消失了。接着右边炮响连声,一片火光,隐隐在树林之外。
孔父嘉心理想:“郑庄公这个老贼一向擅长疑军之计。看不准他们在哪里,我方不可以轻易出动。于是传令:“全军听令出兵,自作主张出兵者斩!”
没多大一会,左边火光又起,杀声震天,手下来报:左营蔡军已经与郑军厮杀起来。
孔父嘉下令:“去蔡营营救!”出了营门,本应该向左,结果右边火光又起,鼓乐大振,手下来报是卫军营地遭劫,不是蔡军厮杀。孔父嘉被弄晕了头。
孔父嘉骂道:“你们这些饭桶,不必管那么多,只管向左营救蔡军。”
郑庄公这个迷魂阵,真就把孔父嘉给谜得不轻,就连手下的军士也晕头转向。孔父嘉的向左命令,军士却将车调转向右。而且宋军跟着向右全然不晓。果然遇到一队人马,互相厮杀一阵才发现误杀了自己人,因为对方是卫军。彼此说明之后,合兵一处,按照孔父嘉的吩咐同回中营。结果还没有到中营就见宋国的中营那里明火执仗鼓乐齐鸣,中营已被郑国大将高渠弥占据了。
原来郑庄公布的迷魂阵,左右虚晃、造势,就是要把孔父嘉调出中营,进入自己布置好的屠宰场的一般。
孔父嘉急令回头想避开郑军,已经来不及了。此时宋、卫联军合在一处,右有郑军大将颖考叔,左有郑军大将公孙阏,后有郑国大将高渠弥。宋、卫联军已经被团团包围之中。此时孔父嘉才知道郑庄公的厉害。哪里是在跟自己决战啊,就是要像一只雄狮把你活生生地吃掉。郑军四面收紧包围圈,宋、卫联军左突又突哪里有可以逃遁的路啊。到处都是郑军的刀枪剑戟,只能是拼力厮杀。东方破晓,孔父嘉身边兵马已经所剩无几,知道再战只能全军覆没,想趁天没大亮却能辨清郑军在哪里,寻找郑军稀少的地方一路厮杀一路逃命。结果高渠弥孔父嘉要逃,从后面追赶而来劫杀。孔父嘉亲眼看着自己身边的军士一个一个倒在血泊之中,自己无力拯救,见前面是一片山林,只好弃车而逃。宋军全军崩溃,跟随孔父嘉的军士不过二十余人,但总算逃了一条性命。卫国的将领右宰丑就不那么幸运了,他率领卫军苦苦拼杀,哪里抵挡得了有准备的郑国虎狼之师,纵有三头六臂也难逃这围兵重重,杀到再无半点气力之时,被郑军砍下首级。三国将士、车乘悉数郑军或杀或俘获。三国所掳郑都郊外人畜物资,重归郑国。
郑庄公轻取了戴城,又歼灭了三国之师,大军凯歌高奏,满载而归。
回到荥阳,郑庄公大排筵宴,款待犒赏从行将士。此时的郑庄公已经被部下神话般地称颂了。酒席上诸将轮番把盏,争相为郑庄公敬酒称颂。郑庄公已有几分醉意,面红耳赤,开怀大笑,他站起来举起一杯酒泼在地上,大声说:“寡人依靠天地祖宗之灵,凭借诸卿全力相助,战则必胜,威然荣耀,你们看寡人是不是千古第一君的‘方伯’啊?”
郑庄公说到“方伯”,在座群臣当然心领神会,自从商朝开始,所谓“方伯”就是仅仅次于天子的部落首领,不仅独霸一方,而且只有天子的兄弟才能得到“方伯”的称号。于是群臣都喊“千岁”,郑庄公也自鸣得意,心已飘飘然。
在众臣恭维欢呼声中,独有颖考叔默不作声,却嘿然长叹。
郑庄公庄公看着颍考叔,问:“卿有什么感慨啊?说出来寡人听听。”
颖叔考说:“主公的话还是不够准确啊!自古‘方伯’必受王命为一方诸侯之长,得有专门讨伐权,令无不行,呼无不应。今主公假借王命,声讨宋国,却有蔡国、卫国反助宋国,郕国和许国这等小国公然可以不参加。这哪里能看到有方伯之威?”
郑庄公笑了:“爱卿说的是。不听寡人号令,而今蔡国和卫国全军覆没,这也蔡国和卫国应得的惩罚。现在该轮到问罪郕国和许国了,这两个国家那个先来合适?”
颖考叔说:“郕国与齐国毗邻,许国与郑国毗邻。主公要清算其以违命之罪,可派一将领帮助齐国讨伐郕国,然后请齐军同来讨伐许国。得了郕国则归齐,得了许国则归郑,这样也不失两国共事之谊。征服了两个小国同时要向周桓王报捷,这样就可遮住四方诸侯耳目。都以为我郑国是在效劳周王室。”
郑庄公拍案叫好,说:“言之有理,就按照卿说的办。”
不久,郑庄公便派遣使臣联络齐釐公,沟通向郕国和许国问罪的事情。并事先分享战果说的很清楚。齐僖公欣然答应下来。于是派遣夷仲年率兵讨伐郕国,郑国则派遣大将公子姬吕率兵助战,两个大将率领两国大军杀气腾腾奔向郕国国都。
郕国说来也是一个很有资历的部落族,当年周武王有同母兄弟十人,都属于周文王的嫡子,其中长子伯邑考、周武王是次子,而周文王的嫡七子就是郕叔武。由于郕叔武是周文王的嫡子,所以在武王灭商之前就有分封,当时分封地为郕地,属于周畿内之地。当周平王东迁,郕国也随之东迁,在鲁、齐、卫之间开始了建都置地。成为现在的郕国。
郕国国君得知齐郑两河大军杀到城门,恐惧之极,他心里明白凭着郕国的实力,就算搭上郕国百姓一道也不是齐军的对手何况又加上一个郑军,面对强度郕国没有反抗的能力。这郕国国君唯一选择就是置全城百姓与不顾,带上家小弃城而去。这个郕国国君选择了鲁国,这为他后来的复国还是十分有利的。
郑军按照事先安排将城池拱手让给齐国,齐釐公欣然接受了这个礼物。不过按照事先约定夷仲年又率军与公子姬吕到郑国,去讨伐许国。
此时的齐釐公与郑庄公应该说有了相互的利益关系,郑庄公约齐釐公在一个叫做时来地方会面,并求齐釐公约鲁隐公一起会面。齐釐公立刻答应了郑庄公的请求。
这年夏天,齐釐公与鲁隐公两位国君如约而来与郑庄公会面,郑庄公自然要做好这个宾主,设宴款待两位国君,与两位国君把酒问盏,高谈阔论,从盘古开天到周室天下,无所不及。
当然,齐僖公还是对郑庄公的周卿士感兴趣,便问郑庄公:“贵君在周王朝为卿士,操劳天下大事,可是辛苦?”
鲁隐公对此也很感兴趣,就说:“是啊,周王室掌管天下,您贵为周王室卿士,一定知道周王室许多内情,何不说来听听?”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郑庄公立刻察觉二位国君是在怀疑自己的卿士地位。其实自打离开周王室,各诸侯国每年朝拜不见这个卿士在场,自然是应该有所察觉。但郑庄公更知道眼前这两位国君并未直面朝廷和周桓王。所以心中自有底数。郑庄公十分又底气地说:“这天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周桓王面南而坐,就跟你我坐在朝堂之上没什么区别啊。说穿了,你我都有自己的小天下。哈哈哈哈。”
郑庄公如此一说,三位国君都哄堂大笑了。然后郑庄公很认真地讲自己作为周平王、周桓王的左膀右臂一些朝廷之事,件件逼真,不得不让齐釐公和鲁隐公赞叹。不过郑庄公马上收敛笑容转过话题说:“不过这几年,寡人只身在外,操持郑国家事居多,朝堂之事就交于虢公代管。桓王也把东部讨伐之事交于寡人。所以还蒙二位多多协同配合。”
郑庄公说的有鼻子有眼,二位国君也就各表忠心。
三位君主间感情涌动,自然情投意合。实际上郑庄公虽然彪炳立场替天行道,假托周桓王之命行事,但毕竟心理没有底数,他需要齐国、鲁国这样有影响的大国给予支撑,这就是郑庄公的内心之隐。齐釐公与鲁隐公并不知晓其内心的隐秘,抑或是明知其假借王命,只做不知,按照郑庄公的要求行事,就当做按照周天子的意图办事一样,心中坦荡如实。相信郑庄公的意图就是周天子的意图,所以齐、鲁两国国君只待郑庄公发令,以王命一般言听计从。于是三人约好当年七月初一为限,共同聚集许国城门,以不从王命而讨伐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