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地春回 > 第五十三章 鸟铳

第五十三章 鸟铳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大地春回 !

    毕竟离到晚上还远,总不能一直躺着。

    舒服够了,宋宝来本打算骑快马先回城中继续安排部署一番,但李平想起了那些刚到手的武器,非拉着他一起看看再走。

    意外,真的是意外,刚到手的军械的质量之好大大超出李平的预期。

    这批刀、矛等只看着金属的光泽就知道质量要远超以前配发的,李平让人试了试弓,拉力也都比较大。尤其是那些棉甲也不像上次配发的那些破损较多且明显过于单薄,而且里面甚至夹有薄铁片,李平用刀、矛试了试,防御效果好的惊人。

    最让李平感兴趣的却是那30支鸟铳和10把火铳。来到这里之前,李平是分不清鸟铳与火铳的,以为都是差不多的玩意,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到了这里,才知道,鸟铳更接近于后来的火枪,属于火绳枪,枪管细而长,有照门、照星、铳托、铳机,制作工艺已经非常复杂,因为可以射落飞鸟而得名。

    火铳他就说不好了,一般来说普遍铳管短而粗,而且大多就是一根屁股上带着一圈鼓包的大直管子,没有铳托之类的。但有时也不一定,有的比较像大型的抬枪或小炮。他这次所得的10把火铳就更像十把大抬枪,铳托比较平直,没有照门和铳机。

    那30把鸟铳的质量看起来非常好,远远超出了他以前得到的那些看着就像不能用的货色,铳管看着就很光滑平整,厚度也比较均匀。宋宝来也稀奇道:“看这做工还可以啊!”

    看来什么东西都有好坏之分,李平本还纳闷,如果鸟铳这东西真是那么烂,为什么会在明清时期大量装备,难不成大家都是傻子不成。

    有了兴趣,李平很快就找来一个曾在明军中用过鸟铳的士兵,又找了一块宽敞的场地,让他实际演示一遍。这士兵是个什长。

    那什长一看到这鸟铳,就很惊讶,他来回翻看了半天,表示这做工是他见到的最好的,他以前也见过好的,但不多,他只知道现在鸟铳的质量越来越差,能用的常常只有十之二三。

    李平让他按标准的射击程序来一遍,那什长却摆弄着鸟铳又想了一会儿,才慢慢开始。花了好长时间才装好弹后,“砰”的一声巨响后,铅丸远远的飞出,但显然没有打中五十米外李平立的无比巨大的靶标。那什长早就红了的脸变得更红了,他不住的解释“太长时间不用,生疏了”。

    李平对此并不在意,安慰了那什长几句,并让他慢慢来,多熟悉几遍,他想看看这鸟铳到底能打多远,正常装弹到底要多长时间。

    经过了连续十几次(中间还换了几次鸟铳,主要是怕过热炸膛)的操作之后,李平对这鸟铳的使用简直就是五味杂陈。

    这鸟铳的发射需要经过大概如下步骤:

    1、清洗(清洗铳管);

    2、倒药(将火药从药罐中倒入药管中,每管药发射1发弹);

    2、装药(将火药从铳口倒入铳膛);

    3、压火(用随枪的仗装膛内火药压实压紧);

    4、装弹(取出弹丸装入铳膛,然后用仗将弹丸压入火药中);

    5、装门药(将发药罐中的火药倒入药室的火门内,把药室填满,使之与铳膛内的火药相连,而后将火门盖盖上,以防潮湿);

    6、装火绳(将火绳装入扳机的龙头式夹钳内,准备点火);

    7、打开火门盖,点燃火绳;

    8、瞄准扣动扳机发射。

    这些动作如果要是按照作战训练和确保每一个步骤完整性的话,就需要再细分一些,差不多至少就得有十几步。这么繁多的动作,训练起来都晕的慌,作战的话几乎就可以想像会混乱成什么样儿了,出错几乎是在所难免。

    难怪历史上很多治军极严的部队在战时会通过每错一步就砍手、削耳甚至砍头来强化鸟铳手的动作准确率。不过这样的方法,李平虽能明白,但却不打算采用,倒不是因为野蛮,而是就这样随便毁掉一个军人的行为实在是把双刃剑!

    人难免都有迷糊的时候,极端苛刻的法子是能带出强军,但也容易让部队完全失去感情,最后成为一群机器。在一个政权稳固的国家,这也许是练军的好法子,但决不适合需要抓军心的乱世。

    战阵之时,越简单的往往越是最好的,问题的关键还得是减少繁琐的步骤和强化训练。

    不过,也不是没有惊喜。

    通过十几次的射击,李平大致判断出这鸟铳的有效射程竟然可以达到一百余米。这样的距离实际上超过了很多杂牌弓箭手的射箭距离了,要想对抗就得用更强更好的弓箭和更精锐的弓手,但对任何强军来说,精锐弓箭手都是不多的,而鸟铳手却是可以大批量生产的。

    那什长还补了一句,如果火药选用杂质更少、面更细的话,射程还会更远。李平一惊,只要能再增加二三十米,这鸟铳可就比弓箭优越太多了,估计这货就是在早期工匠管理严的时候确立了大行于世的地位。

    看来明朝初年,明军在草原上凭借火器把蒙元余部打得东躲西藏并不是史书的夸张,大量的这东西在平坦的大地上进行齐射真没骑兵什么事儿了。也难怪都说,火器是骑兵的终结者。

    至于火药再提纯的事儿就交给宋宝来了。

    不过李平很快又想到了一问题,这么多的装弹步骤意味着长时间的火力准备,要想维持火力持续性,三段击恐怕不行吧?

    果然,那什长说他们以前训练时要求的都是五段击,但从来没用过,他唯一实战中开过的一次火就是一大帮人乱哄哄的向对面远远的打了一轮,那些贼兵只被打倒了几个就被吓跑了,他们自己人反被炸膛的鸟铳伤了十几个。

    不过今天他们用的鸟铳,虽然中间换了好几支,但每支也都发射了二、三发铅弹,有几次还好像火药装多了,但也只是响声更大了一些而已,却并没有发生炸膛的事故,看来质量还真是关键。

    玩了鸟铳,李平又试了试火铳。这东西操作起来更不方便,死重死重的,得好几个人一起才能摆弄,战场机动性就不用说了,甚至都没有瞄准的东西,完全是概率射击。但它的威力却挺大的,不过射程并不远,也就百米之内,这应该是身管短粗导致的弹丸初速不高。

    试完鸟铳与火铳后,李平对鸟铳的信心一下子暴增了起来,本来他一直对它能否替代弓箭是相当的三心二意和没有底气,现在却完全明朗了起来。

    他脑子里已经遐想得满满都是部队火器化和排队枪毙的景象,于是他立即就和宋宝来谈起了鸟铳的生产问题,不过宋宝来却直接给了他一个暴击。

    这几个月,宋宝来可并没有闲着,他对这东西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

    他和李平解释说,这鸟铳看着简单,但工艺的复杂远远超出了他原来的想像。实际上,现在不少的书中也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只要你不偷工减料,按照工艺的标准与要求来,生产一支合格的鸟铳是极耗时间的。

    一支好的鸟铳生产,其铳管都是用精铁制作。此种精铁要用10斤粗铁才能炼出1斤,只有用这样的精铁制成的铳管,才能坚固耐用,射击时不会炸裂。制作时通常先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以大包小,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钻铳工艺很精密,每人每天只能钻进1寸左右,大致一个月才能钻成一支。

    宋宝来进行了一些工艺上和生产设备上的改进,但钻好一根铳管也要十天半个月的,而且最大问题是成手工人和原材料严重不足。

    这玩意他只生产了三把,比现在这些铳打得还远些。但他觉得这么近的射程在战场上并没有多大用处,而且操作起来还这么复杂,潮湿和下雨的环境更是没法用,也就没太上心,更没有给李平进行过汇报。

    他是真觉得这玩意和大号的穿天猴没什么区别,直把李平听得直翻白眼。

    至于火药的提纯和改进配方,宋宝来也不觉得是多大的事儿,只要不停的对比试验就行了,就是多花些时间的问题,燃爆效果更好的初级颗粒火药也不难,但他却怀疑现在的铳管能不能受得了。

    李平可不管他的困难,他现在更担心开封什么时候被攻破,也许李自成南下的时间已经不远了,部队以后要是四处流动,军械的补充更难,没有足够的远距离打击力量将使他们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因此,他直接给宋宝来下了死命令。无论多大困难,也不需要他改进多少,只比现在这些鸟铳好点就行,40天,就给他40天,他至少需要100支全新的鸟铳,部队需要装备训练,需要填补上远距离打击火力的窟窿,至于更好更新的鸟铳和更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以后再说。

    玩完了的铳,宋宝来再也不肯多待,急忙要赶回城中。他走的时候,李平让他给马永带个命令:由马永出面,为那三伙儿新划过来的队伍提供三日粮草,按足量供应,让那三伙人先收拾,每人必须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收到粮食后的三日内必须全员到达庄子内接受整编。

    宋宝来走后,李平一个人继续安静的思考起来,并不断的写写涂涂。

    他现在已经对编制又有了全新的想法。

    他充分意识到没有一成不变的编制,更没有想当然的编制,编制必须依托战术和武器装备的性能来定。无论是三三制也好,还是五五制也好,或者混编制,其实都是实际战场需求的产物,古人也许见识有限,但他们显然并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