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小货郎 > 第104章 第 104 章

第104章 第 104 章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小货郎 !

    第104章

    纪彬跟着柴尺到了邑伊县,柴力在被两个合力"赶走",让他去柴家,赶紧办自己婚事。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柴力的任务只有成亲。

    他自己也对这件事有所期待,朝着纪彬点头,感激道∶"多谢东家,不是你的话,我也不会有今天。''

    纪彬摇头∶"怎么能这样说,,天下间有那么多人,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厉害。"在纪林看来,大家生活变得更好,要感谢的人只有自己本人,跟他是没关系的。他一个当老板的,干嘛剥夺员工们的功劳,这不对劲。任何有点成就的人,首先要感谢的就是自己。

    柴力眼神感激,这才离开。

    剩下的纪彬跟柴力则直接去王知县家中。

    王知县为了表示诚意,早早搬离了县衙,完全把昌伊县县衙留给新知县。他这种谨慎的性格,也怪不得能做出点事出来。但现在的程知县也不是个计较的,经常请王知县过去说话。

    按照常理说,王知县现在也该启程出发去江南,一路坐船到扬州任职。

    不过今年有点特殊,圣人的赏赐还在路上,他要等到圣人的赏赐到了之后,自己再离开。这是一点,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程知县透露的消息,说他还会升官。

    这两个原因让王知县勉强安心在家中等着,还是靠跟他家夫人互相安慰,这才勉强坐得住。就连知县夫人这么稳重的人,都有点不敢信程知县的消息。

    若真的如此,那她一跃成了家族里嫁得最好的了?甚至比主宗姐妹都嫁得好?谁会信啊。

    因为两个主子看起来都有些坐立不安,家中也隐隐有些不对,反正他家孩子们都安静许多,最近不敢惹事。

    下人们更是小心谨慎。

    纪彬到王知县家中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这样的情形,柴尺低声道∶"王知县觉得最近好事太多,所以有些坐不稳。"

    这种情况很常见,人一旦运气突然特别好,很多人都会有点不安。纪彬笑∶"确实会是这样。''

    不过纪彬又问∶"你怎么不在新知县那边,反而给王知县跑腿。"

    大家都知道,柴力肯定是留在衙门的,作为副捕头,他应该多亲近新知县才对。也不是什么人走茶凉,而是不应该一直在旧主面前。

    柴尺笑道∶"如今两个知县之间联络的事都是我在办,你放心就好。"

    这是自己人才会提醒的,柴尺明白纪彬的意思。

    他从这出来,就会回衙门的,而且新知县带来的人里面,好多都有点拳脚,人也爽朗。他们相处起来,很快就熟悉了。

    纪彬点头,两人跟着王知县家中小厮去了侧厅。

    王知县此刻已经在等着,看到纪彬,竟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他如今十分信赖纪彬,若不是知道他肯定不会离开,王知县甚至想请他当自己的幕僚。

    不仅是纪彬足够聪明,还因为他运气真的很好?

    这个想法一闪而过,估计太子都不知道,有人想跟他抢人。

    柴尺把人带到后果然离开,最近明显公务缠身,这也是好事,在新旧知县交替的时候,忙才是好亭

    王知县看见纪彬,直接道∶"你早就知道种棉神书的事?"

    最近的种棉书,在大家口中,已经变成种棉神书。不过说起来确实没错,在种棉一道上,实在是足够厉害。

    纪彬笑∶"是知道的,不过也只是帮忙提供住的地方。''"还是焦家人自己写的。"

    王知县看着纪彬,深深叹气,主动站起来接着纪彬坐下,这才道∶"你还真是福星,若不是你,我怎么可能升官。"

    这里说的升官,就是指升到三品的布政使了。而并非大家以为的农务从事中郎。只是这话还不能说出来。

    王知县又问了荆高庄去棉籽机器的事,说自己也找人寻了荆姐,都会去问问情况。虽说他马上就要离开邑伊县,可心里还是有很多话说。

    纪彬耐心听着,反而安慰道∶"知县大人寒窗苦读十多年,又在各地积累经验,无论升至哪里,都是您的功绩。"

    "也是您应得的。"

    这话说得王知县心里甚慰,去年还觉得自己运道不好,比他差的知县都调到春安城。谁知道那些知县被新刺史韦宏折磨得不行。还不如他安心在邑伊县做事。今年时来运转,也是世事难测。

    跟纪彬畅聊一番,王知县心里已经宽慰很多。是了,无论是做什么官,尽管就去做好。

    就算没了现在的运气,能当上布政使,以后就差不了。

    虽然以后手下可能没有纪彬这样的能人,可现在的官职已经是天下间许多读书人的梦想。

    王知县笑∶"回头等你去了江南那边做生意,我们说不定还会有来往。''

    纪彬倒是非常赞同∶"肯定会有的,我准备买几条船,把咱们这里的特产运到江南,做个漕运买卖。到时候肯定会拜访您。

    "这个好,那咱们就说定了,等你再去江南,可要到我家住的。"王知县爽朗笑道。这是他最近以来最开怀的时间。

    纪彬这么聪明,实在值得结交,王知县特意留他吃了午饭,这才放他离开。这次离开则是让他去程知县那拜会。这也是给个人情了。

    纪彬再去县衙的时候,就见里面威武声阵阵,十几个人都在练习拳脚,看着十分威风,之前的捕快也被拉着练习,看着应该练习有几天了。

    好家伙,现在的邑伊县的县衙,已经成了演武堂。有这样的捕快们在,只怕他们这的治安会更好啊。

    纪彬来县衙里,程知县也是知道的,他不像个普通文官,而是扎着腰带,穿了利于行动的短打,手里的棍棒看着就渗人。

    似乎这棍子在他手里能散发无尽威力。

    也幸好纪彬知道程锴知县以前是做什么的,不然肯定会被这一幕惊到。

    但纪彬心里有个疑问,那就是这位曾经的北域骤骑将军,知不知道他过来是做什么的。就是,他知不知道自己的真正目的?

    要是在见到这一幕之前,纪彬还会觉得,这位程知县多半是知道的。可现在却不确定了。

    程知县见纪彬过来,目光如炬,往他身上打量一番。

    不得不说,怪不得邑伊县人人都夸纪彬,他这一眼看过,就觉得纪彬确实是个不错的男子。虽说是个商人,倒没有穿金戴银,整个人看着很温和。竟然像个不怎么讨厌的读书人。这可太难得了。

    程知县把棍棒扔给副手,表情还是不苟言笑,开口道∶"你就是纪彬?"

    "对,王知县托我送个东西过来。"纪彬笑着道。送东西是假,见见新知县才是真。

    好在程知县也有了解了解本县纳税大户的想法,虽然他不喜公文,但也知道一个县衙好不好过,就要看本地纳税情况。

    等待纪彬走到县衙内堂,只见房间里多了桌子。

    以前他也来过这里,那时候王知县在这办公,也只有上头一个书桌,如今侧方又多了一个。这桌子上有个小吏打扮的人,正在奋笔疾书。

    好家伙,怪不得程知县不处理公务,反而在舞枪弄棒,原来是有人在做这件事。

    程知县介绍道∶"这个是我的师爷谢建宝,以后会常见的。这是本县农户纪彬。"

    以前也说过,一个府衙的小吏,基本都是这任知县自己的人,王知县一走,许多小吏都会跟着他走,只有本地或者稳定位置的小吏会留下。

    基本上能换一半的人。

    程锴自然也带了自己的人马过来,看来这就是他带的文人了。

    只是,姓谢?

    纪彬故意一愣,程知县果然上钩,问道∶"怎么了?认识?"

    说这话时,谢建宝也抬起头看了眼,他帮着程锴将军处理县衙的事,自然是看过本地纳税良田各种账目。

    眼前叫纪彬的人,他在账目上看得次数最多。

    特别是近几年的账目里,他家纳税既是最多的,也是最积极的。不管什么买卖,都按最定格的缴税。

    若是天下商贩都像他这么遵纪守法,朝廷都不用重农抑商维护稳定了。

    不过谢建宝并未起身,只是微微点头。

    而且他也好奇,为什么这个纪彬听到自己名字会愣住。

    纪彬拱手∶"之前跟一位公子聊天时,他提起自己有个朋友,也姓谢,你们竟然是同名。瞎话,他编的。

    谢建宝也好奇了∶"那位公子叫什么,你说说名字,说不定我们真认识。"

    纪彬道∶"他叫谭承乐。"

    谭承乐在他家住,跟着平老板一起来过年的事不算秘密,所以提起来也没什么。

    听到这话,谢建宝站起来,认真打量纪彬∶"你竟然认识他?也是巧了。"

    不止是巧了。

    纪彬见他的模样,已经可以确定,这应当是谢阁老孙辈的人物。听着姓谢,还是跟程知县一起从汴京来的。

    纪彬就有所猜测,再见他听见谭承乐名字如此高兴,就更确定了。

    谢谭两家关系一向好,两人肯定认识。

    纪彬提谭承乐名字只是试探一下,他并未在谭承乐那听到过什么谢建宝的名字。

    不过这么一说,三人关系立刻拉近很多。

    这谢建宝今年十八,程销三十九。纪彬二十。

    三人年龄虽然不同,可都不是小气的人,聊起来竟然有些投机。

    这么一来,纪彬离开县衙的时候,三人相谈甚欢,甚至约好得闲去他家打马球。

    可在县衙里的谢建宝回过味,忍不住对还在严肃的程锴道∶"程将军,这纪彬果然不是一般人。

    他们两个虽然到了这个偏远小县,可程锴是在汴京憋闷,被太子扔出来散心。他是想着这里离兴华府近,可以去寻祖父。可他与程锴二人都不是普通小官小吏。

    这纪彬来县衙不过半个时辰,就得到他们认可,无论从哪方面说,都十分厉害。

    不愧是本县纳税大户,果然不一般。

    很不一般的纪彬从县衙出来,直接骑马回了纪滦村。

    谢建宝来的消息,是肯定要告诉谢阁老的。

    果然,这消息让谢阁老都吃了一惊,无奈道∶"这是我长子的小儿子,他怎么来了。而且今年的春闱之年,谢建宝竟然不好好考试,却跟着程错到了此地。

    纪彬跟谢阁老随便猜猜,就知道他过来是做什么。肯定还会想办法去兴华府。

    最重要的是,谢阁老的长子谢大人,还有太子是知道谢阁老无事的。

    两人都没拦着,只能说明谢建宝肯定偷偷跑出来,毕竟做小吏而已,只要当地知县同意就行。谢阁老瞬间感觉头疼,知道他家孙儿贴心,但直接奔袭千里,还是很想让长子好好教训一下。

    他们只能看着谢建宝一次次去兴华府空手而归,找不到人。就跟平老板现在的人"还在"兴华府一样。好可怜一孙儿。还被纪彬几句话试出来了。

    谢阁老只能道∶"我写封信回汴京,让家里先不用担心。"

    纪彬点头,确实要写信的。

    估计那边都快找疯了,不过纪彬安慰∶"邑伊县也算安全,只要让他提前回去,也就无事。"

    谢阁老笑道∶"算了,让他历练历练也可以,只是他要去兴华府的话,要小心点。"

    毕竟兴华府的情况太复杂,谢建宝又想在里面找人,势必会惊扰许多势力。"谢兄弟看着也挺稳重,应该没事。"

    话是这么讲,可毕竟是没出过汴京的公子哥。回头自己找人照看照看吧。

    谢建宝的事先放下,纪彬又道∶"我跟新知县程错交谈,发现他似乎不知道兴华府的事。''

    "或者说,他不知道来此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就跟春安城新刺史一样,新刺史以前管粮草的,管得实在厌烦,所以被调过来十分高兴。可他不知道,其实自己调过来刺史之后,还是要管粮草一样。

    这位新知县程锴以为自己是来当知县,其实是太子那边做了打仗的准备。

    谢阁老想了想道∶"应该还是要看兴华府的情况,而且程锴这人善战,不善谋略。如果真的打起来,还会再派将军过来。"

    到时候派的就是大将了,让程锴过来,就是打头阵而已。谢阁老最了解这些事,细细给纪彬分析了下。

    不过分析到最后,纪彬发现,让程锴跟油滑的侯天银来,不仅是看护住兴华府不出乱子。更是看护住纪滦村。准确说是看护住谢阁老。

    万一谢阁老在此地的消息走漏风声,这二人都是能遮掩的。

    等纪彬说出这里,惊讶道∶"那谢兄弟过来,只怕是故意为之。"

    谢阁老都愣了下。随后反应过来。是了。

    这就是说,谢建宝不是刚刚他们以为的偷偷跑出来,应该是他以为自己是偷跑出来,其实是谢谢阁老大儿子谢大人故意的。

    虽说是春闱之年,但谢大人还是眶骗小儿子,真是个好父亲啊。纪彬哭笑不得,之前谢家一直没出现,估计是被看得太牢。如今禹王刚一倒台,就把儿子扔出来,确定了,是亲父子。

    谢阁老写信的时候也一脸无奈。但纪彬的敏锐,总是能超过他的想象啊。

    可惜这样的人物,竟然不想做官。

    谢阁老看着纪彬离开的背影,微微摇头,此人若是能辅佐太子殿下,那他们的大事岂有不成之理?

    纪彬去一趟邑伊县,算是收获颇丰。

    对周围局势更有了解,做起事也会胸有成竹。比如说,现在的邑伊县,乃至春安城就很安全。而且来的人都是太子欣赏的。估计最近一段时间肯定不会作妖。

    像韦宏那样的刺史,他是再也不想见了。

    接下来的时间,安心等着圣人恩赏,再等着梁家二女儿把作坊开起来,一切就会走上正轨。

    纪彬这边是悠闲了。

    可全天下都在为种棉书疯狂。这一点也不夸张。

    这可是种棉书啊!

    那么昂贵的棉花,似乎马上就要变得垂手可得,能种棉花地的点,无数人着急开荒,说什么都要买到棉花,而且今年的棉花种子价格会特别便宜,谁让这是官府定价!

    谁要卖高价,那可是会被追究责任的。想想去年卖高价棉的人,如今是什么下场。之前的威慑历历在目,没人敢顶风作案。

    要是卖了高价,再被举报,那受刑或者流放,总要选一个。哪个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但也有些地方不能种棉花,比如早就失败了的江南一带,他们那阴雨天实在是多,不适合种棉花。

    可是聪明的江南百姓翻完整本种棉书,目光放在了最后几页里面。那就是去棉籽机器的图纸,还有纺棉花的图纸!

    他们是不能种棉花,但他们可以生产机器啊!

    他们这里工匠不缺,材料不缺,可以又快又精准地做出机器出来。甚至还可以试着改进!

    而且江南松江府这边,原本就小范围流传他们本地的去棉籽机器,松江府本地机器跟种棉书上的机器虽然不太一样,但作用都是相同的。

    不管生产哪一种,肯定能卖得很好!别说了,现在就开始生产!

    不过让人惊讶的是,松江府这边的去棉籽机器,也是个女子所做,听说她织布手艺极好,也许就是这个因为,对这些机器特别了解,所以动手做了出来。

    原本还因为棉花不够不能继续改进,扬州徐家听说此事,特意过来资助她,这才完成最后的步骤。

    而扬州徐家并不需要她还钱,只是想把这件事告诉自己朋友。

    没错,就是扬州的徐三公子。

    他在年后偶然知道松江府真的有人做出来纪彬想要的东西,刚打算把这件事写信告诉纪彬。谁知道种棉书就来了。

    里面的机器画得栩栩如生,再看研究出机器的地方,跟纪彬是同一个县城啊!

    在自己终于发现去棉籽的机器时,纪彬说不定都用上了?

    徐三公子没想到,自己又晚纪彬一步。

    除了感慨他真的厉害之外,别的也不能说什么了啊。

    不过徐三终干明白,纪彬为什么对这种机器那么看重,这东西真的能提高效率,能让棉花变得更实用。

    而且弹过的棉花,确实更加松软。冷天盖个松软的棉被,简直是一种享受。

    他家现在被褥全都是棉花的了。每天恨不得早点上床睡觉。

    棉花出现,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种棉书的出现,只会让很多人变得不同。

    整个南军国都陷入两种情况,能种棉地方,想办法买棉花种子,准备种棉花。不能种棉花的地方,则是在做最后几页的机器,准备把机器卖给其他地方。

    也不能说整个南军国。

    还有一个地方,连种棉书都没怎么看,直接扔到一边。那知府跟指挥使嗤笑∶"种棉?我们有那么人种棉吗。"

    兴华府指挥使皱眉∶"盐场人又不够了?"

    "嗯,过年时冻死一百多个,烦死了。"知府站起身,嘴上的胡子翘起来,"一群废物,冬天都过不去。"

    "你要快点,十天后夜晚有船靠岸,要买二百万斤的盐,要是弄不到要赔钱。"这个指挥使脸色难看,显然跟兴华府知府一个想法。

    这知府摆手∶"放心,我已经派人去雇盐工了。你再给你拨点人。"

    拨指挥营的兵士去雇盐工。这是雇吗。两人心知肚明。

    但管他怎么样,他们卖盐才是最重要的。

    指挥使又道∶"种棉书真的不推下去?朝廷的旨意可是十分重视。"

    "那也重视其他地方,我们这里是例外。再说我翻了下,咱们兴华府又不适合种棉,推下去干什么。"知府并不在意,但他也不是个蠢人,一看不挣钱,立刻把书合上。

    他才没空管这些。

    朝廷?朝廷又能拿他如何。

    他可是姓管,在整个兴华府里,姓管意味着什么,很多人都知道。

    这天下可能是南军国皇帝的天下,但兴华府,却是他姓管的兴华府。这件事,可是整个兴华府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在兴华府,那是他跟指挥营说了算。

    但指挥营还靠着他赚钱,怕什么吗?

    官知府懒得发种棉书下去,整个兴华府自然不知这件事。还是过了十天半个月才从外来的人口中偶然得知。可兴华府本地的人却是不信的。

    官府哪有那么好,免费教他们种棉花,这事根本不可能。一定是外面的人瞎吹的。

    他们在兴华府生活这么多年,当了南军国子民那么久,从来都没听说过官府做过好事。只会强行征他们做盐工。

    这就是古代信息闭塞的结果,也是许多人不愿意相信超过自己认知以外的结果。

    跟兴华府只隔了百里的另一个地方邑伊县,此时却热闹非凡。

    三月七日,春安城的刺史都过来了,陪着圣架一起到邑伊县封赏。

    这个圣架是空的,上面放了件圣人喜爱的玉佩,旁边跟着车架的是个老侯爷,正儿八经的皇亲国威。

    他代替圣架来这里恩赏众人。

    他在旁边也被人抬着,只是轿子并不起眼,反而是空着的圣架格外引人瞩目。

    这就是皇亲国戚代圣人仪仗前来赏赐。

    邑伊县衙门前,周围一圈围观的百姓,被邑伊县兵士们喝退十步之外,可以观看赏赐场面,但不可大声喧哗云云。

    这会老侯爷他们还在路上,估计还有半个时辰能到。

    但焦十一焦十五,荆高庄荆姐,荆思华,王知县,乃至纪彬,已经在此等候。

    现在的程知县自然也在。

    余下小吏捕快,皆是穿着新衣,看着已经清场了的道路,等着恭迎圣架到此。

    其他家眷则在更后面的地方站着,如今场合,自然都是要到的。

    等到日上头顶,这才听到远处喜乐鼓乐之声。

    纪彬听过类似的声音,好像就是圣人出行时会有的奏乐。

    再往前看,浩浩荡荡几百人抬着空轿子往他们这边走,虽说圣人未到,但仪仗还是足的。

    想着从汴京到邑伊县近千里的路途,圣架都是这么大张旗鼓的往前走。这是大半个南军国都知道他们被封赏了?

    如此的体面,也是圣人在世头一遭啊。

    谁让这是种棉神书,让圣人太子都欣喜若狂的神书!

    虽说已经能听到鼓乐,还能看到人影,但毕竟是仪仗,走得还是很慢。

    以纪彬知道的,这些仪仗会在临近城池,城池里面的时候奏乐,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则是疾行。若是都按现在的速度,只怕他们要等到三四月份才能看到封赏的影子。

    也有人说这种行为只是虚假的仪式。

    但纪彬看来,却也是彰显圣人威仪的一种方式。

    就是刷刷存在感,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个皇帝在,有天子在,天下子民必须恭敬顺从。是巩固自己统治的一种手段。

    没看周围百姓,已经被这个盛大的仪仗表示出敬畏之意,有些甚至差点跪下去。这就是圣人出行吗。

    圣人没来都这么体面,若是来了呢?

    纪彬可是见过的,若是圣人真正出行,那场面可比这夸张多了。

    纪彬表情自不用说,旁边焦十一焦十五,还有荆高庄的人,已经眼含热泪,显然被这种仪仗感动到了。

    见他们这样,纪彬脸上自然也浮现出激动。总不好跟别人不同。

    等到仪仗慢慢靠近,老侯爷慢吞吞的走下来,这一路就算是坐轿子过来的,那也很累了。这老侯爷看着五六十岁,身体并不算太好。

    但终于到了这里,也算终干完成圣人嘱托,主要把封赏做好了,他任务也就完成。

    老侯爷都有点热泪盈眶,要不是为了家里不成器的几个孩子,他都主动请缨,跑这么远啊。

    老侯爷到此,首先迎上去的,自然是两位知县。

    寒暄过后,就是真正的封赏。

    只是这前面还要念几句体恤百姓,顺天之道。

    还有什么,令父母妻子饱食暖衣,各得其所,以及各种的,修德求福,统御万方,四方大定等等。

    反正就是先夸圣人有天命,得此神书,又夸著书之人如何如何,再说当地官员怎么样怎么样。还说有这书之后,百姓们生活会更好云云。后面的那就是套话了。

    但此情此景说出来,倒是十分恰当。

    等小半个时辰过去,老侯爷终于念完旨意,众人山呼万岁。然后就是宫里来的内侍唱喊各种封赏。

    绫罗绸缎,衣裳器皿,再到白银千两,其中焦家跟荆思华还得了圣人御笔,送的都是几个字完全可以做成匾额挂到自己屋檐下了。

    焦十一焦十五,以及荆思华谁能想到,他们当初写书,做机器的时候,竟然会有这样的成就。更别说荆思华还得了纪彬给的三万两银子。如今看来,这些银子还给纪彬,她也是不亏的。

    圣人竟然都赏赐她这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她的名字真的在种棉书上。她做得事也是众人皆知。

    谁能想到,最先改进机器的是个女子。

    荆思华显然落泪了,看着纪彬的眼里无限感激。

    焦十一焦十五,甚至王知县也是一样的表情。

    别人不知道也就算了。

    焦十一焦十五最明白,能有这本书最大的功劳就是纪彬,可纪彬却不让别人多说,甚至编者的名字都留的化名。

    当初是纪彬先提起著书的事,又是纪彬一手操办,甚至还找了极为厉害的老先生帮忙。

    一桩桩一件件,可以说没有纪彬,就没有这本书。不是焦十一焦十五夸张,而是真的。

    就算是哪天突发奇想,想到要写一本农书,但也不会比纪彬这本更好。

    可只有他们知道这个秘密,纪彬在这本书上留下来的,只有那个化名。

    不对,还有一个封面。

    朝廷下发的种棉书封面,还是纪彬的字迹,只有里面换成正楷。

    纪彬看到书的时候都惊了,这是用他的自己做了雕版印刷?所以才能留着封面?就他那手字,竟然要传到整个南军国。

    多亏谢阁老临时给他补课,不然这可丢人丢大了。

    纪彬私下跟焦十一他们说过,是自己想要隐藏姓名,而且这次的赏赐也有他的,不用担心自己。他是不想出名的。有时候这名气反而是个累熬。

    闷声发大财,才是他的愿望,就现在的名声,他都觉得有点过了。还是以前当小透明的时候好。

    不管纪彬怎么想,此时还是接过老侯爷给的礼物。

    他是被赏赐这几人中礼物最少的,所以老侯爷都没多在意,只是客气得赞赏几句,就回头看向王知县。

    王知县最后接旨。

    不仅有圣旨,还有新的调令。

    跟程知县说的一样,他被调到松江府当布政使了!

    从正七品直接升到正三品,在场的人都震惊万分,如此的升迁速度,直古未有啊。

    可是想想他任下的事,似平又很正常。看来圣人真的对种棉之事很重视!

    王知县总觉得自己跟做梦一样,梦都没这么香的。

    纪彬倒是笑了笑,显然有猜到王知县还会升官,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最后内侍们把金银裸子铜板等等撒给周围百姓,让百姓们享受恩泽。热闹的赏赐仪式终于结束。

    老侯爷等人终于可以安心休息,甚至应酬都没去,先安心睡一觉再说。

    这场赏赐整个邑伊县都知晓的,还随着很多货郎嘴中传了很远。

    纪彬的名字也在这当中被很多人提起。

    不少人过来跟纪彬道贺,但他还是跟之前一样,只让家里小厮把礼物小心收好,先放回家中库房。

    自己则跟引娘,携焦十一焦十五,荆思华等人摆流水宴,请邑伊县百姓吃席面。这也是个过场,让圣人知道他们的高兴。

    纪彬在人群里找了找,见引娘正好在看她。

    现在的引娘身量比一般女子都要高挑,马上要十八的她已经是大姑娘的模样,眼神也是温柔坚定。

    但只要看向纪彬,眼里也就只有纪彬了。

    两人对视一眼,下意识朝对方走去。

    身边人见他们两个在一起,自觉不说话,谁知道他们两个夫妻感情好,在一起就没了旁人,

    圣人赏赐过后,让邑伊县乃至春安城很是热闹一阵。可这事了结,也是焦十一焦十五要离开的日子。

    他们准备直接回鲁地,包括在汴京的焦家人,同样也要回鲁地。

    如今汴京那边已经不那么迫切需要焦家人,他们离开也不会受到阻挠,现在的焦家人到哪都备受尊敬。

    若是不尊敬他们,是会被天下人指责的。

    焦十一焦十五也要回去跟家人团聚。出来这么久,谁都会想家人的。

    虽说他们在纪滦村住得也很习惯了,可那边毕竟才是家。

    纪彬亲自雇了马车,引娘准备不少当地特产。

    等他们两人走的时候,全村人都出来相送,就算有些不知道的,一听说是焦家人离开,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过来送人。

    估计他们这一路回去,都会受此优待吧。但他们焦家人值得。

    在内地种棉,可是他们研究出来的。

    焦家人离开后,王知县也要启程,这次他动作要快点,松江府那边可是在等着他啊!王知县还从已经离开了的老侯爷那阳知晓,这空出来的松江府布政使位置,,正是因为棉花一案牵扣扯到前布政使。

    那布政使跟禹王勾结,故意要卖高价。

    今年清明那天,已经跟周家庶长子等人,一起人头落地了。

    也是这位置突然空出来,正好王知县出现,可以填补空缺。可以说王知县既有能力也是捡漏。

    而且因为赏赐的事已经耽误一段时间,他要赶紧启程。

    不出意外的话,王知县应该会带着家人去无仙城雇百里船,不到半个月就能到松江府。到了那边,他就是正三品的大员,体面得厉害。

    王知县走之前,还给纪彬留了信,让他到松江府了,一定去找他。也是表示感谢。

    棉花。种棉书。

    再次改变众人的命运。

    纪彬把信收起来,万一什么时候用得到呢。

    送走这么多人之后,邑伊县渐渐在程知县的带领下,跟之前一样好。

    时间到了三月十六。

    各处的生意,农活还是跟之前一样。

    刺绣坊有引娘,酿酒坊有包达,里长,农田有纪老爹。

    而纪家私塾终于开学了。

    新夫子谷明坤十分紧张,虽然备了很久的课,本地的家长们也还算和善。但紧张还是紧张的啊。

    开学这日,纪彬引娘,还有谢阁老还去看了看。

    见这谷秀才虽然紧张,但说话条理清晰,学问扎实,这也就放心了。

    这私塾一开。

    似乎整个村子的人心都安定了,听着里面的朗朗书声,他们的未来可都在这里面。

    谢阁老也很喜欢这些孩子们,若不是自份不便,只怕他都想亲自数导.

    谢阁老还在此处,纪彬引娘则去看看梁家二女儿夫妇俩。

    他们到这里也有半个月里,虽说住得还算习惯,但他们俩最近比较忙,不怎么去瞧,如今得闲自然要去一趟。

    但刚到他们所在的丙院门口,就听到里面敲敲打打的声音。这是?

    已经开始做东西了?

    两人动作也太快了点,看来是真的很想挣钱。

    纪彬引娘刚过来,就被梁家二女儿看见,笑盈盈道∶"东家,夫人,你们来了。"

    二女儿手上的活没停,显然非常熟练。

    她这边做细致活,二女婿那边劈竹子,再用火用藤条加固。

    两人合作,很快出来一个漂亮的竹叶簪子,看着清新可爱,正适合现在的夏天戴。若是再染染色,那就更漂亮了。

    虽说这样的簪子戴不长久,但胜在好看便宜。乡间大多都买这样的簪子戴。

    见他们已经开工,纪彬引娘也不便打扰,多聊了几句后,只让他们做两百个左右,就可以找管家林博,会帮忙把东西送过去。

    而且让他们不用担心春安城那边,,那边的数量也不会减少,这边再增加的也会收下。纪彬算着,肯定是能吃下这些的。

    毕竟这两人如今产量不算高,他的杂货店卖货速度,根本不在乎这几百个。再说这只是个开始。

    梁家二女儿二女婿惊喜点头。做活的动力明显更足了。只要好好做事,那就有钱赚!

    切都好,就差一件事,就在纪彬准备再找其他人时候,卢火长跟副火长终于到了。

    他们两个到邑伊县纪滦村的时候,跟很多人的感觉一样。

    这个纪滦村真的太特殊了。有着其他村子都没有的活力。

    等到他们被带着到了纪宅,又有小厮们领着去见纪彬,这一路的震惊绝对不少。

    这样是村子吗。

    他们那也是村子,但跟这个完全不能啊。

    还有纪彬家的宅子,怎么这么大,而且小厮们看着彬彬有礼,一点不像其他有钱人家的恶仆。两人要不是跟纪彬还算熟悉,估计这会都有点束手束脚。

    不过副火长还是问那小厮∶"你们都不用通传一声吗?确定你们东家想见我们?"

    小厮客气道∶"主君吩咐过,只要是二位前来,可以直接进门。"

    这话让卢火长跟副火长一点脾气都没有,甚至觉得心里畅快。这就是被重视的感觉吗,真的太好了。之前在其他有钱人那受得气,似平都没有了。

    纪彬听到他们过来的消息,自然立刻去侧厅,看见他们两个进门,笑着道∶"许久不见,两位的伤怎么样了。"

    卢火长,也就是卢益立刻回道∶"早就好了,那几位护卫兄弟,还有詹明跟振生呢?"

    纪彬答∶"护卫们已经到家了,信件也寄回来,说大家都平安。""詹明振生伤本来就轻,也已经完全好了。"

    一见面就问伤,也是很难得。谁让当时水贼凶猛。

    好在这些水贼在年前就已经被处斩,算是狠狠出了口恶气。

    副火长大名赖亚,他一想到这事就恨得牙养∶"只恨我不能亲自动手,老子的命都差点丢在那。"

    这两个火长,也就是船长,脾气相差甚大,但意外能合的起来。一个船上,或者说一支船队上,确实需要这样合拍的伙伴。

    纪彬看着他们,感觉离自己的船只梦越来越近。谁不想拥有一艘自己的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