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迎接彼岸的爱 !
之前的章节中,我有说过,最初签下这间民宿完全是为着它所在建筑的独特魅力:花岗岩的基底、石头的墙面、拱形的大门、五彩的玻璃、花朵的石雕……整修期间在这里进出得频繁了,愈发地就会爱上,越看越觉得美,越看越觉得不平凡,在心里估摸着,猜测它好似是个教堂的模样。
于是,好奇心颇重的我们就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发现:这原来真的就是一座教堂建筑——中华基督教会同道堂旧址,始建于1936年,由王德润牧师负责筹建,建筑师刘铨法设计,于1937年6月竣工,是青岛第一座由信徒筹资兴建的教堂。1950年,该堂停止宗教活动,之后用于民宅至今。
因为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我们能在网络上查到,关于这座建筑的介绍,大致也就这么多。附近的老街坊也都是近三四十年才陆续迁入这里定居,所以,对于这座教堂建筑的前身故事并不怎么知晓。我们虽对这栋建筑历史感兴趣却也无从查起。唯有带着遗憾,尽心地去维护建筑本身老旧的设施,最大限度地留住它的美好。
本以为关于这栋建筑的故事就到此为止,却不曾想机缘巧合地结识了孙大爷——老街坊中唯一一个对这座建筑了如指掌的人物。
孙大爷的房子就在我们民宿隔壁。进入教堂正门的一层公共区域,褪漆又略显斑驳的红色木门一关,就只有我们两户。孙大爷的房子就正对着红色木门,而我们的民宿就夹在两者中间。两家距离可以说是非常近了,但我们搬入将近半月的时间从未见过孙大爷。听说,是到子女家居住不再回来,房子一直空闲着没有人住。
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民宿整理摆放新到的家居物品。猛地听见,有一波人打开红木门的门栓,大概就站在隔壁门前,说话声音听得特别真切,便好奇去问询,才知道他们是附近的房屋中介。这间房子的房主,准备要出租,但还没交钥匙,所以他们先来探探路认认门。说来也是巧得很,那阵子朋友也在四处找房租住,想着大家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我便留了中介的电话,约好房东送钥匙后看房。
事儿真的是巧得赶在了一起。中介刚走后没多久,我出门丢垃圾,遇到邻居阿姨在平台上晒鱼干儿,随口问起我隔壁房间出租的事情。想打探下,房东是个怎样的人,那间房大致是什么情况。阿姨特别热心,说她跟孙大爷是老街坊了,不要让我找中介浪费钱,直接找房主,边说着边给我留了孙大爷的电话。
事情就这么顺利,我当即电联到孙大爷,定好时间看房。大爷很热情和善,对于租房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爱惜房子,好好居住。我们再三保证对这栋建筑很是喜欢,聊起了一些关于同道堂的话题,大爷说他打小儿就在这儿住着,这里的故事他都清楚。
我们先前在网上查到的王德润牧师,以前就居住在这栋建筑里的其中一间。孙大爷说前年王牧师的小女儿还专程从台湾回来找他,要听一听父亲从前的故事。
由此,伏龙路四号同道堂的故事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逐渐拉开了神秘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