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胜诉才是正义 !
米国政体讲究三权分立,以遏制一党独大,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两党无时无刻不在剧烈争夺。
行政权(总统)要抢到手,对立法权的争斗也毫不放松,斗争的重中之重就是国会议员的选举,一旦自己党派的议员能在上下两院中达到多数,就能控制政策的立法走向,而根据法律规定总统提名的内阁成员以及驻外大使等人选也要经过国会同意才能正式履行职责,对于党派来说如果能让自己党员在两院内分别拿到多数席位,那么其意义不亚于拿到了总统一职。
立法权是对行政权最有效的制衡,国会甚至可以以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来限制总统权力,前提是总统不是自己党派的。
反过来,议员们也可以帮着自家总统通过各种法律,送上神助攻。
至于诸如两院内的预算委员会等机构,上可以拿捏国家预算财政大权,指挥政府政策走向,下能正儿八经的假公济私,让预算多多流向自己的党派控制的部门,顺便卡死对手党的项目资金来源,就更是人人都眼红的热门岗位,属于拼死也要拿到手的战略岗位。
总之,众议员竞选的火爆程度总统和参议员的选举,但也是两党必争之地。
流程也差不多,党内初选-党内提名-与对方党提名者公开辩论-最终投票选举。
眼下爱德华因为上学的缘故,把自己的选举注册地改到了纽黑文市,也没有注册为两党中的任何一党党员。
但这并不影响他去应聘身为民主党的乔治·达菲检察长的众议员委员会竞选助理一职。
反过来,对方也喜欢从耶鲁里找助手,毕竟是精英学生,头脑灵活,善于思考,眼下不是蛮荒的西部时期或者黑帮横行的20年代乃至更久远的建国时期,那些个时候竞选倒是方便-主要靠拳头子弹还有支票,当然明面上还得各家到处奔走演讲来拉票。
现在社会进步了,米利坚也成为了“灯塔”,自然也要文明一些,拳头子弹从首选方案变成最终解决计划,反而支票的作用大大提升-购买各种媒体服务,来包装自己宣传竞选或者购买数据咨询公司来量化选情数据提供相应的分析报告,自然这些公司的背后老板都是自己人,有钱大家赚才是正理。
唯一不变的就是参选者还得到处跑着发表演说举办竞选集会,从这个角度而言倒也有几分类似马戏团巡回演出。
这种模式下,对竞选助手脑力的要求远远高于体力的要求。
自从上次和达米聊天后,爱德华一直在考虑如何法律政治两开花,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按照米国传统路径最符合实际。
成为竞选助理是新人混政治的第一步,一方面竞选就像战场,对参与者的各方面要求严格,非常适合测试人的各项能力,二来,竞选时少不得党内会有各种大佬和实权人物来助选。
两厢相加,只要是能力出众,很容易从大量竞选助理人员中脱颖而出,被各色巨头看中,拉到自己麾下花资源栽培,成为政客后备军,从而正式开始介入政治
就算今后不打算从政,有了这层人脉后当律师也方便不少,与其在法庭上和对手辩个你死我活,拿个政府项目成为政府的司法合作伙伴,用纳税人的钱给自己撑台面,这不香吗?
还有个原因他没敢向任何人提:上辈子有篇课文叫做《竞选州长》,让他大开眼界,穿越过来后,虽然错过了那段竞选的“黄金时代”,但既传之则安之,好歹也要领略一下米利坚的传统艺能吧。
那个爱德华之前在纽约城大学念书时倒也干过类似差事。
只是那时候是个混混学生,对方自然也不会让他负责大项目,当个喽啰兵打打杂跑跑腿而已,资本主义社会更讲求量材施用。
反正是党派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通常做的事情是,比如,白天把“麦克·华莱士才是市长”的牌子钉到行道树上,或者说服车主贴上印有“麦克·华莱士是最好的选择”的车贴,在华莱士演讲的时候帮着看场子维持会场秩序,践行“下手时不见人,下手后没有伤”的作战要求把捣蛋者架出去扔到街上,或者骑着自行车以玩命的速度在两个办公室之间来回传送递送文件。
到了晚上又是另一番活动,把印着“梅根才是市长”的牌子拆掉,然后一把火烧了,或者给保守的人士打电话“嘿,梅根是个碧池,选她上去,纽约会成为全美国的淫窝”等等。
但现在作为耶鲁法学生,未来的精英集团成员,自然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他去完成-负责两个地区的选举拉票工作。但爱德华觉得对方之所以让自己承担如此重任,只怕也是知道当年他在纽约的“丰富经验”,虽然是个混混儿学生,但在这方面却很有天赋,尤其善于打各种战斗,还都胜的挺漂亮,自己也没因此受什么重伤。
对一个大学生而言,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眼下他的雇主乔治·达菲担任纽黑文市的检察长多年,这也是爱德华选择投入其麾下的原因,不管这哥们日后能否正式当选为众议员,至少他在法律界的深厚影响对自己绝对有利。
参议员是定量的,每州2个名额,全米总共一百人,所以特别金贵。
众议员就不一样,是根据各州人口数量来安排名额,最少必须保证一人,诸如加州和纽约州这样的人口大州可以分到40个众议院席位,而像特拉华、阿拉斯加这样的小州,也好歹能有一个席位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按照比例计算康涅狄格州在众议员占了6个席位,全州也分出六个国会选举区,每区一个。
以纽黑文为中心的康州国会第三选区的老众议员已经88岁了,去年就宣布不再参加竞选。空出来的这个位置,引来一众觊觎者全力火拼。
虽然不如参议员值钱,但也是国会议员啊!民主共和两党当然要大打出手了。
然而攘外必先安内,乔治·达菲要和共和党候选人干架之前,先得通过党内初选,K掉自己的党内同志后,才能在七月的民主党全国大会上获得正式提名,然后才能名正言顺的和共和党决一死战。
乔治·达菲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现任纽黑文市市长,伯克·康斯伯格。
康州是所谓的新英格兰地区六州之一,是五月花号乘客最早登陆以及拓殖的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WASP成分更加浓厚,自古以来就是民主党天下。
也就是说只要赢得党内大选,那么成为联邦众议员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共和党再怎么蹦跶也不可能在老成持重的康州掀起多大浪来,反过来民主党在德州这种武德丰沛的地区也就是展示一下存在感而已,不会真金白银的往里砸资源。
这场选举是为纽黑文的民主党内战。
另外从大环境来看,自民主党在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在1933年开始支配众议院,1933年至1943年后通常赢得23以上的席次,在接下来的10年共和党与民主党各有多次取得多数,期间共和党仅在1946年及1952年的两届短暂控制国会。
在爱德华前世,1954年中期选举获胜后,民主党在接下的40年控制了众议院。
所以对民主党政治新人而言,从众议员起步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选择-都是自己人,会极尽包容和关爱的,就算有冲突,那也有党内大佬出来调停,比起和共和党玩命,要安全的多,也妥帖的多。
总体而言,两人实力仿佛各有长处,乔治·达菲在法务系统上有优势,律师工会、警察工会都公开站出来为其背书。
而伯克·康斯伯格在行政领域深耕多年,在纽黑文和乃至特福德(州首府)拥有大量人脉资源,而且身为“五月花”后裔,他和整个康州的古老家族都有或明或暗的关系,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关键时刻,“老钱”的力量是无法小视的。
正是因为双方背景都异常雄厚,让其他竞选者都有了陪太子读书的感觉。
眼下已经是四月,从民调数据来看,这两位绞作一团,互有胜负,无法拉开差距,还有其他那几位参选者也就是展示一下存在感,混个脸熟,等这对CP相爱相杀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宣布退出。
至于为啥不早点选择退出呢?毕竟参选了,都想自己能选上,如果乔治·达菲始终和伯克·康斯伯格缠斗,那么他们没准有可能趁乱捡个皮夹子,比如在乔治最需要支援的时候自己宣布推选,号召选民全力支持乔治先生,自然能换回不少好处。
用华夏老话说就是待价而沽。
撇开这些人的小心思不谈,眼下这对CP都有点头痛,米式选举虽然杂乱,但倒是以结果为导向-民调数据主导一切。
如果差距幅度较大,落后一方干脆退出选举,毕竟这可是要花大钱的,既然没有胜算那不如把预算省下来,以图东山再起。
现在双方陷入数据肉搏战中,各家媒体的数据都显示,双方互有胜负,但差距也就零点个百分点,不存在所谓的优势。
拼的就是谁更能坚持下去,这对两人和他们的竞选班子来说都是煎熬,尤其是乔治·达菲。
他是个工人的儿子,一路靠着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念完了全部法律课程,之后进入政府司法系统,一干就是十多年年,三年前当上了市检察长,眼下是正琢磨着“再进步一下”。
履历和背景都非常漂亮。
但也有显着弱势-没钱!
家庭条件一般,又长期在政府从事司法工作,使得他的收入一般,没有太多的余财。
对手伯克·康斯伯克就不一样了,家族出了好几个成功商人,买卖不算太大,但胜在稳固,“老钱”不相信激进,始终只认为复利和时间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事实也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