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之千古帝王 > 第100章 又是一首碾压!

第100章 又是一首碾压!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大唐之千古帝王 !

    李泰的进攻点不可谓不刁钻,要知道就算是初唐许多非常知名的诗人,诸如沈佺期、宋之问,也都是律诗写得很好,可七言绝句却非常的一般。

    七言绝句就是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按照当前的发达程度和流行程度,实际上最高的就是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然后才是七言律诗,而七言绝句则是排最后的。

    因此李泰想拼拼这七言绝句,还是很有希望的!

    “原来如此啊……越王殿下竟然想出这种计策么?”

    在场许多文坛老手也都恍然大悟,看李泰和李祐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最起码现在,他们不认为李泰挑战李祐是螳臂当车了!

    “这么看来,楚王殿下还真的有输的可能性,不过即便如此,楚王殿下也是虽败犹荣了。”

    “是啊,毕竟有那两首七言律诗垫底呢……不过我都没想到,竟然还能这么挑战楚王殿下啊。”

    “这可是历代未有的挑战方式了!楚王殿下不知能否应付的下来?”

    在一群人的议论纷纷中,李世民的神色也凝重了许多。

    “的确,很多擅长写七言律诗之人,七言绝句反而都写的很差……”

    虽然这个手段看起来有些卑鄙,但却没有违规,所以李世民也只能放任李泰这么做了。

    李泰用挑衅的目光看着李祐,故意道:“怎么,莫非阳杰不敢?”

    李祐定定的看了李泰一会,看得李泰心里

    直发毛,才突然一笑。

    “皇兄这激将用的多余了,既然你想玩这种自杀行为的话,那就尽管放马过来吧。”

    李祐的话并没有夸张,七言绝句虽然现在罕有人用,但在盛唐时期就已经完全发展起来了,后世名家名作不断,全在李祐脑海里呢。

    形象一点来说,这就好比是李泰拿石器时代的科技知识,去挑战科技已经发展起来的现代时代的李祐,这不是自杀行为又是什么?

    然而李泰却不知道这点,瞬间就被李祐的话激怒了。

    “好一句狂言啊!”李泰怒声道,“就这么认定自己必胜无疑了?你在本王面前也未必太过狂妄了吧?!”

    李祐微笑应道:“别只会打嘴炮了,直接划下道来吧。”

    场面一时间变得剑拔弩张,满朝文武也大感兴趣的围观起来。

    看上去……楚王殿下似乎一点都不虚啊?

    莫非楚王殿下对七言绝句这么生僻的格式也有研究?如果真是如此,那哪怕楚王殿下的七言绝句,有他七言律诗的一半水平,都足够稳赢了!

    “说得好!”

    李泰怒极反笑道:“那七言绝句就是我们双方都认定的条件了……既然已经有了统一条件,那么就不限制统一命题了,自由发挥吧!”

    李泰这话听着很大气,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李泰在给自己找便利。

    如果是李泰极其擅长的格式还好,可七言绝句这种对大家来说都不常用的格式,李泰如果统一

    了命题,反而会限制他的发挥。

    “请开始你的表演吧。”

    李祐摊摊手,这话听得李承乾脸一变,他犹记上次在楚王府吃瘪时,李祐就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现在同样的一句话,勾起了他极其不好的回忆。

    “我的诗作,名为《江海》!”

    假装思索片刻后,李泰就提笔写了起来。

    既然都决定挑战李祐七言绝句,那么李泰肯定是不可能现场写诗的,这是他以前写的少数几首七言绝句之一,也是他目前水平最高的发挥了。

    而相比起早有准备的自己,李祐突然被挑战肯定猝不及防,这也是为什么李泰选择自由命题创作的原因!

    “鲜明无际翠楼东,水去云蒸九重开。舂断沈蓬眉已画,可怜睡著更须栽。”

    很快的,李泰的《江海》就写了出来,群臣百官们都大感好奇的围上去,就连一些皇子公主们也不例外。

    “是以‘水’为主题写的吗?以江海为题,是想写出磅礴大气之感呀!”

    “你还别说,这句‘水去云蒸九重开’就很有一股壮阔感!”

    “确实啊,没想到越王殿下在七言绝句上也发挥得这么好!”

    不得不说,李泰的水平还是有的,甚至在李世民看完后,也不断点头。

    “这开头的‘鲜明无际’,直接就让江海之印象扑面而来,这首诗有点意思,有点意思啊……”

    不过说着说着,李世民又不由得看向李祐,李泰发挥如此之好,李祐能够

    应付得来吗?

    不只是李世民在看李祐,李泰也同样在看李祐,不过那下意识高抬的下巴,已经让他那股得意情绪展露无疑了。

    “呵呵。”

    李祐对此只是轻轻一笑,什么都没说,可笑声间已是充满了轻视之感。

    就凭这水平,也打算与我同台竞技?

    做你的美梦!

    李祐当即用行动表现出了这个意思,他拉来一张宣纸,握住毛笔大手一挥,龙飞凤舞间已经把诗作的标题写了出来。

    “《望庐山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