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港岛之沈门崛起 > 第212章 来历

第212章 来历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重生港岛之沈门崛起 !

    谈到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恐怕世人都会想到他的诸多发明,如白炽灯、留声机、电影等。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为了顺利地发明白炽灯,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还为之创办了1个企业,那就是爱迪生电灯公司,也是霉国通用电气(g.e.)的前身。

    1878年,爱迪生的白炽灯发明进入了1个“寒冬期”,在试过了无数种材料后,爱迪生始终没有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而且灯泡的最佳形状设计也屡屡受挫,多年的试验和研制,已经耗费了爱迪生几乎全部积蓄。为了让试验得以继续,爱迪生不得不开始寻找资金的支持!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不仅是1个天资聪颖的发明家,也是1个能力过人的“集资者”!

    在开始研制白炽灯之前,爱迪生曾成功革新了电报业的发展——在那1段时间内,爱迪生得到了如j.p.摩根等多位大资本家的投资!

    此次面对困难重重的白炽灯研制,爱迪生自然又想到了这些曾经的投资者;而电报业的成功,不但为当时给爱迪生投资的资本家带来了可观的回报,也给他们带来了极高的社会声誉。因此,他们也很乐意地接受了爱迪生的再次邀请。

    1878年秋,在12位投资人的支持下,爱迪生电灯公司宣告成立,世界上第1座集中供电的发电厂也随之诞生。该公司共有3000股,每股单价100美元,爱迪生拥有2500股!

    有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后,白炽灯顺利研制成功,并很快在当时掀起了1场世界性的照明革命——电灯照明的大范围普及为爱迪生和他的投资者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爱迪生电灯公司随即得到了无数投资者的青睐,公司的股价也连连攀升,甚至有银行家愿意出每股3500美元的价格收购爱迪生电灯公司!

    但是,当时正为电气照明而狂热的爱迪生显然不愿就此将事业拱手让与他人。他1边继续寻找更优质的灯丝材料,1边积极扩展灯泡的市场业务,同时还继续着其他方面的发明探索,并把“为你的发明创办1个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断贯彻到自己的其他发明中。

    在此之后,爱迪生又相继成立了爱迪生商业留声机公司、爱迪生留声机厂、爱迪生制造公司、爱迪生电池公司等1系列围绕他个人发明的专业公司,不断地扩充其覆盖的领域。

    虽然爱迪生电灯公司为g.e.公司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诸如爱迪生留声机厂、爱迪生电池公司等这些其他以爱迪生命名的公司却成为了阻碍爱迪生事业扩展的1块绊脚石!

    只因在当时规模经济并不突出的霉国社会,电灯这1新生事物的出现很快吸引了1大批仿冒者的出现,更有甚者公然借助法律武器与爱迪生本人打起了电灯发明专利的争夺战。

    这些短期谋利者或者以手工作坊的形式,或者以专业公司的称号与爱迪生电灯公司展开了1轮又1轮纠缠,这也很快暴露了爱迪生旗下其他公司的经营策略的不足。

    当时正值世界第1次并购浪潮,铁路、钢铁和石油行业的横向并购此起彼伏,工业生产的急剧增长和制造业的不断壮大给霉国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传统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也开始向更集中、更强大的垄断资本演变,而这1系列变化使爱迪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经营策略,原来那种“为发明创办1个企业”的做法,在面对层出不穷的市场竞争时,显示出无可奈何的软弱!

    只因若干个彼此独立的小企业所带来的财政、管理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通过律师、金融家和推销商等多种角色的共同努力——这是发明家个人的能力无法胜任的——而相互割裂的小企业之间的管理障碍却成为了实现这1目标的瓶颈。

    为此,爱迪生果断地展开了对旗下企业的大规模重组。

    1888年,爱迪生旗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爱迪生照明公司、爱迪生机器制造厂等小公司彼此合并,成为1个统1的大公司,即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

    在新公司成立后,爱迪生聘请j.p.摩根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亨利·维拉德负责公司管理工作,并先后组建了专业法律顾问、市场推广团队。

    新成立的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很快展现出过人的规模经济效应,公司销售额上升到1000万美元。1882年,爱迪生电灯公司总共出售了10万只灯泡;到了1892年,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灯泡已经达到了40万只;到1903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4500万只。

    内部合并让爱迪生尝到了规模经济的甜头,集团化运作很快显现出巨大的威力。然而这期间的并购也逐渐让爱迪生失去了在公司内部的管理权,自创立爱迪生电灯公司开始,外部资本的帮助就成为爱迪生壮大企业的关键要素。

    期间,著名的大资本家j.p.摩根1直就是爱迪生坚实的资本后盾,而且也是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的另1位主要管理人之1,经过多次内部整合与对外吸收资金,j.p.摩根已经实际成为这时期爱迪生电气的幕后主控方!

    不得不承认的是,发明家出身的爱迪生在打理旗下公司的内部业务方面是1个天才,但是在对外扩张和深入发展方面却并不太出色。

    即使拥有巨大的资本作为后盾,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也只是重新整合了原来所涉及的相关行业,仅在电报、电灯、供电系统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没有抓住时机展开对外扩张,这显然不能满足资本家逐利的本性,对于擅长资本运作的j.p.摩根公司来说,这种速度的发展自然无法让他满意。

    在这段时间,另1家企业——汤姆森—休斯顿公司——迅速壮大,该公司由查尔斯·科芬经营,是通过购买爱迪生的电灯专利而建立起来的1家电灯公司,旗下拥有另1名几乎和爱迪生齐名的发明天才:伊莱修·汤姆森。

    在查尔斯·科芬的领导下,创立于1893年的汤姆森·休斯顿公司很快成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成为当时交流电电气设备制造行业内仅次于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的第2大厂商。

    商业嗅觉敏锐的j.p.摩根观察到了这种市场变化——j.p.摩根认为,爱迪生如果继续坚持他那种固执的内部发展策略而不对外扩张的话,市场地位很有可能被汤姆森·休斯顿公司这位后起之秀所取代。为此,在j.p.摩根的安排下,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内部管理员与查尔斯·科芬开始接触,而对于这1切,爱迪生都被j.p.摩根蒙在鼓里!

    1892年,j.p.摩根背着爱迪生,同查尔斯·科芬达成协议,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与汤姆森·休斯顿公司正式合并,这起并购是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的首次对外兼并,合并后成立的公司名为通用电气公司,也就是今天的g.e.公司。

    直到并购完成,新公司已经成立,在实验室忙碌的爱迪生才知道这个消息!

    按照传统观念,这家合并后拥有1万名员工及数千项专利的行业巨头,应由规模更大的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控制,其ceo的位置也似乎应该由当时社会声望更高的爱迪生来担任。

    然而经验老到、眼光独特的j.p.摩根看中了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高超的销售能力,其第1负责人查尔斯·科芬优秀的经营能力更是深得j.p.摩根的赏识;因此,新成立的g.e.公司继续由查尔斯·科芬担任ceo这1关键角色。

    这次合并正式开启了g.e.公司的扩张道路,也宣告了爱迪生彻底失去了公司的领导权,不仅在公司名号上不见了“爱迪生”这3个字,而且在新成立的通用电气公司中,爱迪生虽然依旧是董事会的1员,但没有担当任何领导职务。

    但这这样的变化,至少从两个方面决定了通用电气的命运:首先它明确了通用电气应是1家优秀商人,而非天才发明家主导的企业;而在主导了通用电气历史上第1次公司整治后,j.p.摩根便不再插手公司事务,这为后来的通用电气董事会立下榜样,在其百年历史中,并无1任董事长或总裁遭受董事会指手画脚乃至逼宫,而是得到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建议。

    事实也肯定了j.p.摩根这种选择不失为明智之举——查尔斯·科芬被人们评价为“天生的领导者,但从不下命令”,“优秀的政客及销售者的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