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港岛之沈门崛起 > 第261章 落子(一)

第261章 落子(一)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重生港岛之沈门崛起 !

    想要对付儿玉誉夫这1种狡诈如狐、极致谨慎的恶魔,如果是换作别人只会感到极度棘手,可如果是换作石坂泰3来跟儿玉誉夫对阵,该感到棘手的反而是儿玉誉夫!

    东洋国的财界与政界的联系、比起政界与黑道之间的联系还要更加紧密,作为石川岛播磨公司的总裁,即使石坂泰3长期以来保持着与东洋国政治人物的‘合理距离’,可是架不住有许多东洋政界的大人物相当看重石坂泰3的能力与地位,总是想着与石坂泰3结成更加深厚亲近的关系,1旦石坂泰3表露出某种打算在政界寻求‘志同道合’的盟友的心思,恐怕就连西村英1与小金义照这两位被儿玉誉夫当成枪手来使唤的东洋国实权政客,也不得不考虑1下跟石坂泰3扳手腕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可惜的是,儿玉誉夫也不是易于之辈!

    不过石坂泰3想要重新与东洋国政界联系上,这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在经过霉国占领当局的改造之后,东洋国的权力场已然是出现了派系割据的尴尬场面。

    在不暴露自己与东洋国政坛的左翼党派的特殊联系的前提之下,沈万福也只是将飞鸟卫采集到的部分情报开放给石坂泰3使用,至于更多的援助,待到石坂泰3正式动手才会送上。

    儿玉誉夫交由石坂泰3来对付,沈万福倒是比较安心,将这1部分精力和资源重新投放到其它的领域,比如说进入1955年以来在东洋国境内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都是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经济群体。严格的中小企业概念来自各国法律的、政策的界定,1般有雇佣规模和资本金规模界定。

    按雇佣规模划分,霉国1般将500人以下企业视为中小企业,欧盟1般指250人以下企业,华夏1般指2000人以下企业,东洋国1般指300人以下企业。

    中小企业除了雇佣规模划分,还有资本金、年收入、销售额规模等划分方法。

    按照前世东洋国在196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界定为资本金5000万日元以下、就业人员300人以下;1973年修改为资本金1亿日元以下、就业人员300人以下。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霉国对1些0售业中小企业的界定和划分有,年收21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和年收5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对不同0售业还有不同的年收划分标准。中小企业概念还因产业划分发生变化。

    在霉国,仅制造业对中小企业的划分,就有很多种,其中有342个业种,将中小企业界定在500人以下,有56个业种界定在750人以下,有58个业种界定在1000人以下,有3个业种界定在1500人以下。欧盟对电子产业的中小企业定义为49人以下属于小企业,50人至249人属于中型企业。东洋国对不同产业的中小企业定义为,制造业300人以下,批发业100人以下,服务业100人以下,0售业50人以下。此外还有资本金规模标准。

    “中小企业”用语在东洋和欧美各国广泛使用,与东洋国不同的是,欧美国家1般使用“小企业”,而不使用“中小企业”。

    其实东洋国使用“中小企业”这样1个概念由来已久,回溯脑海之中有关东洋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沈万福清晰地记得早在日俄战争爆发的明治时期,东洋国境内就出现了大规模企业经营和小规模企业经营的现象及用语。

    只是在那个时期的大规模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小规模企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在明治时期的官方文书中,已经开始使用“大工业与中小工业”这样的用语。在后的国会审议以及各种官方公文中,“中小工业者”、“中小商工业者”的用语频频出现。

    “2战”后的1946年,东洋国会在围绕创建“商工协同组合”制度的讨论中,使用了“中小企业”这1概念,同年,“中小企业”用语正式出现在“中小企业对策刚要”等政府文件以及稍后的法律公文中。1948年,东洋国正式设立了“中小企业厅”。

    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东洋国1般依据《中小企业基本法》的规定,1963年7月,东洋颁布了《中小企业基本法》,根据矿工业、批发业、0售及服务业的各自情况,对中小企业的划分做了如下规定:(1)矿工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资本金1亿日元以下;(2)批发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资本金3000万日元以下;(3)0售及服务业:从业人员50人以下、资本金1000万日元以下。

    在2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东洋国1直使用这个标准划分中小企业,直到1999年修改了《中小企业基本法》,才有了新的划分标准,即(1)制造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资本金3亿日元以下;(2)批发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资本金1亿日元以下;(3)0售业:从业人员50人以下、资本金5千万日元以下;(4)服务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资本金5千万日元以下;(5)其他产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资本金3亿日元以下!

    在1999年修改后的新中小企业划分中,东洋进1步明确了小企业标准:制造业小企业标准为就业者20人以下,商业、服务业的小企业标准是5人以下,其他产业在20人以下。

    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是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受到关注和认识的。

    2战后东洋国为了尽快从战争废墟上爬起来,恢复国家正常的经济生活,解决大量失业和生活生产物资匮乏问题,鼓励国民积极谋生,于是在战后经济复兴期,东洋涌现了大量小企业。很多退5军人回乡创业,成为这1时期中小企业勃发的1股力量。

    20世纪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大企业快速成长和大企业兼并浪潮,为了避免国外大资本吞食东洋国内的企业,行政主体强力推进国内企业的规模经营,将国家有限资源集中用于扶持大企业,形成了大企业在重要经济领域1手遮天的经济格局。

    当时在世界经济中,大企业的成长代表着国家实力增强。东洋国官方培育大企业所走的道路与西方不同,根据遍地都是中小企业的国情,东洋国官方与少数大企业共同推动东洋企业系列化经营,将众多中小企业分别纳入大企业集团的伞下,成为大企业的“下请企业”。

    在这样1个时期,大企业在东洋国经济秩序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国民对市场公平和机遇均等的意识增强,对东洋国市场经济中大企业垄断问题的批评增加,如何扩大国民参与和分享发展成果,缩小经济差距,扩大就业,稳定国计民生,充实国民生活,成为进1步发展经济的新课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得以重新认识和评价。

    中小企业是东洋国数量众多的企业群体,无论在制造业还是在商业、服务业,都占有很大比例。虽然不同时期和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占比有所变化,有所差异;但在企业群体总体上的占比,无论哪时期,无论哪个行业,中小企业都是占比最大的。如果沈万福没记错的话,截至21世纪第2个十年,东洋国拥有超过6百万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就占99.7%。

    在中小企业里,就业规模3--20人的小企业居多,这是东洋国中小企业的1个特色。

    以东洋国的制造业为例,1948年,东洋国内不满3人的制造业小企业大约13万个,占制造业企业总体的55%。1955年,这种小企业增加到25万个,比例增大到57%,之后小企业数量虽有增加,但占比有所下降。

    值得1提的是,相比起东洋国内的大企业的从业人员,其实东洋国内的中小企业的就业群体才是东洋国最大的就业群体。

    在战败的废墟中繁荣崛起的多数东洋中小企业,迎合了本国与国际消费者的需求。

    1些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其成功颇具传奇色彩。

    在正式投降-1年后,《东京新闻》发表了1篇题为《炸弹再生变手炉》的文章,详述了以前的军需生产者如何改造生产线满足和平时期要求的事迹。

    这1篇报道文章标题中的手炉指的是传统的烧木炭的火钵,现在是由除去弹头的炮弹外壳架在尾翼上制成。报上这类转换利用的长目录中还包括,弹药箱制成的米柜、小口径炮弹壳制成的茶筒。先前用于探照灯的反射镜制造商,现在生产窗玻璃和玻璃灯罩。

    东洋国2战前1位生产战斗机活塞的分包商,改装其产品用于灌溉型抽水机。

    东洋国的中小企业群体是1座巨大的、待挖掘的宝山,沈万福非常期待凭借着历史先知的优势以及飞鸟卫的情报供应,提前挖掘出1些在未来可能大放光彩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