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求生记 > 第二百十一章 首战走马梁(下)

第二百十一章 首战走马梁(下)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大明求生记 !

    随着第一道土墙的小旗一声令下,把早就准备好的圆木用刀砍断绑扎的绳索,一根三米长的圆木就滚下坡去,用来阻挡骑兵的冲锋,所到之处只能避让,这些鞑靼显然早就会料到有擂石擂木,凭借着高超的骑术,一提马缰一跃而过,就是这样也就放慢了马的速度,这些鞑靼骑兵却没有估计到这是上坡,要是在平地,随着马的冲力跳跃速度会更快,而目前却是上坡,马速提不起来了,最后只是像平时走路一样的速度了,此时第二道土墙下埋伏的小旗就开始射箭,因为每道土墙间隔三十米左右,目前鞑靼的位置正好在射箭的范围之内。可是鞑靼的骑兵也有弓箭,骑在马上干脆停下来对射,可是问题又来了,鞑靼的箭术很高明,却是仰攻,箭往上射,威力就不足,反观明军身前有胸墙遮挡往下射,就当射不死你,射你马也够喝一壶的,没有马的鞑靼兵就什么都不是了,还要提防从上面滚落下来的擂石擂木,分心不少。

    目前鞑靼的战马已经被昨夜的火烧伤烧死逃走不少,好在这一次出来都是一人双马,有的还是一人三马,为的就是抢到东西后有马驮着,就这样现在马匹也不太够用了,昨晚的大火,被章子俊牵走缴获了六十三匹上好的马,现在章子俊正在榆林堡内对着这么多的马一边夸赞褚茂林一边傻笑着,又可以组成一个骑兵队了,在这些马中把受伤的挑出来,等养好伤用作驮马也不错,大明缺马啊,咦,怎么还有一群羊…  …  。

    第一道土墙下的兵扔完了石头擂木就后撤,没有了擂木,鞑靼兵死伤了几人后冒着箭矢慢慢地接近到了第一道土墙处,随后总算占领了第一道土墙,依着有土墙挡着,越来越多的鞑靼弓箭手开始对射起来众所周知,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那么骑马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引以为傲的资本,可是现在这些蒙古兵,纷纷下马依着第一道土墙跟明军对射,就等于是把自己的长处给抛弃了。尽管如此,这些鞑靼兵的箭术还是很准的,很快第二道土墙也顶不住了,明军就往后撤,这一下给了鞑靼兵很大的信心,在付出几人的代价后,很轻松就接近到了堡墙下了,射箭可谓是蒙古人的看家本领,由于蒙古全民皆兵,因此每家每户的男丁都会按财产多少、身份地位分为兵士和甲士两种阶层。兵士是最底层的普通男丁,为基层士兵,甲士则又分为普通甲士和青甲士,普通甲士比兵士地位高一些,青甲士则属于上等军人,一般担任军官头领或精锐士兵,而且青甲士家家都有盔甲,一般是用互市或走私买来的明朝铁器制造而成。

    目前只剩最后一道土墙,再用弓箭射一下就成了,对于攻破这样的一个土堡,还是不在话下的,要知道蒙古人的弓大多用桑榆木为体,贴黄牛角或黄羊角,箭簇大而阔,长2~4寸,属于大弓重箭。蒙古各个部落中都有练兵场,称之为“投布鲁”,用来日常练习。除此之外每三年还有一次习武大会,各个部落优秀的兵士、甲士汇聚在一起比赛马术、骑射,比赛用的弓分为三等,分别是十分力、十六分力、二十四分力,一分力为八斤,即八十、一百二十八、一百九十二斤不等。比赛时十六分力的弓拉开最多,但打仗则十分力弓用的最多,至于二十四分力的弓,基本上没几个人能用,蒙古人中有一个称号叫做“天下英雄”,就是用来形容能使用二十四分力的强大战士的。只听见牛角号连续地吹了起来。呜,呜,呜,一阵紧似一阵。

    在堡楼上观看的章勇此时已经准备释放冷枪了,不慌不忙地打枪装弹,在练习时,伯爷说了打枪一定要冷静,不能慌,越是想快,就会手忙脚乱,抽出捅条,先把枪膛清理一下,拿出定装药,用嘴咬破纸包,把火药倒进枪管,用捅条捅实火药,把米尼弹头也装进去,再用捅条捅到底,抽出后插腰间,拨动扳机打开药池防风盖,倒入纸包中最后的火药,抬枪、瞄准,准备射击,这是一个打枪的连续步骤,中间一步做错,就要用加倍的时间来弥补,这些步骤不知道练习了多少回了。

    现在敌人已经冲到第二道土墙处,章勇专挑哪些看上去凶狠的、手中拿着重兵器的瞄准,比如那些有几十斤重的狼牙棍,大砍刀、虎头刀、大斧子等,还有就是手中拿着重弓箭的这种鞑靼兵一般都是领头的不是甲士就是头目。

    章勇一口气手脚不停连续打了五枪,打翻了二个鞑靼兵后,只见鞑靼兵却退了,没有攻击第三道土墙,很是奇怪,刚才还信心百倍凶狠地想一鼓作气,现在潮水般地退了。

    在孟家堡章越这一边也是一样,所不同的就是孟家堡建在一个像坟包的一个大土墩上,四面皆可以上来,为此,在土堡四周挖有壕沟,马匹不能跃,掉进沟内一时也爬不出来,在距壕沟二丈之地建有一道齐胸的土墙,身后就是一个大土堡跟吴家堡一样,四四方方,上面是二层瞭望台,在土堡正门口通向壕沟处建有“辕门”,一架吊桥高高挂起,看上去有点像鬼子的炮楼,只不过现在是明朝时期,不管是进攻还是守卫都是冷兵器。辅已囤兵为主,所以在四方的周围都有围合在一起土屋,以黄土泥坯砌成的棚屋,里面供人员居住外就是牲口棚了。

    进攻孟家堡的鞑靼兵足足有千骑,分成前后两路,孟家堡凶多吉少,比之吴家堡更加凶险,面对鞑靼的二路进攻,章越同样站在土堡之上在做同样的事,充当狙击手。把冲在前面领头的放倒,直到这二路兵马被壕沟拦住后,鞑靼兵开始从后面运来长长的圆木,是要用这些园木架空壕沟,此时土墙下面猫着腰的弓箭手发射了,把扛着圆木的鞑靼兵纷纷射倒,接着又有一批替补上,而马上的鞑靼兵也用弓箭反击,双方开始死伤惨重,不一会就有更多的圆木头被架在了壕沟上,眼看着鞑靼骑兵借着这些临时的“桥”冲进土堡内了,章越一看情况危急,就下令点燃预先埋在壕沟内的瓦罐,瓦罐内全是“地狱火”,外面铺上了干草,一个火把扔进壕沟,只听轰地一声,整条壕沟内火苗立起,而且燃烧起来时间特别长,有一队鞑靼骑兵正想着前面借着二条并在一起的圆木冲进去,沟内就喷出了漫天大火,来不及停下,一头就栽进了沟里。鞑靼兵被火烧怕了,纷纷往后躲避,开玩笑这种火沾着一点就能烧死人。

    鞑靼兵刚调转马头,只见天空中几百个黑点而下,随着落地,立即又是一场大火爆燃起来了,吓的鞑靼兵四散奔逃,只恨爹娘少生两只脚,有跑的慢的立即全身着火,满地打滚。

    再来说说吴家堡这一边,章勇很是纳闷,怎么鞑靼兵全退了,刚才不是还恶狠狠地冲锋,羽箭就像不要命地射来,这一会不声不响就退了,可不知刚才被章勇一枪撂倒的是一位台吉,边上一位甲士抱着主人大哭而去。其它人一看也就快速退回了。

    这一次的冲锋就这样虎头蛇尾般地草草收场,仗打到这样的份上,这些从小在草原上长大的鞑靼兵,从小起就练习骑射、枪术和刀术被一把火烧的士气大落,个个焉头搭脑,有点虎落平阳被人欺的感觉,有力使不上,往日对明军作战派数十骑兵且战且退将明军引入伏击圈,或直接凭借优势兵力将明军包围慢慢消耗。

    在与明军的交战中,蒙古人并非只以骑射为主。蒙古骑兵的编制与中原王朝不同,他们以三人为一小队,横向对敌。三人中中间是钩枪手,装备钩镰枪和弓箭,负责冲锋突刺以及勾走战死同伴;右边是骑射手,装备腰刀加弓箭,负责先期投射杀伤,左边是马刀手,装备腰刀加弓箭,在钩枪手冲破敌人阵线后,协助钩枪手跟进砍杀。如果明军人多,蒙古骑兵就会避免正面接触,用骑兵优势将明军包围后采用裹阵战术。

    也就是蒙古骑兵以明军为中心,在环绕机动的过程中进行骑射杀伤。但蒙古人因为箭重,所以骑射距离并不远,一般在20~30步之间,最远不会超过五十步,有效距离在40米左右。虽然距离很近,明朝步兵在这个情况下也动弹不得,一旦阵型松动就会给蒙古骑兵可趁之机,只能默默坚持,所以明军边兵逐渐用拒马枪和战车来代替长枪兵维持阵线。因此古人说百骑可裹万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明军人少的话,蒙古骑兵就会直接凭借兵力、骑兵的双重优势对明军进行冲锋,在冲锋过程中钩枪骑兵双手持枪平举,倾斜前刺或者单臂夹枪冲刺,刀骑兵手臂与刀成直线前指,刀与马头平行,弓骑兵左手持弓右手撒放,无往不胜。

    可这一次这些招数全使不上,面对这二个小土堡似乎在呼唤着,你来呀,我在这里,有种你就过来呀。足足五千骑射打不下二座小堡,更别说去攻榆林主堡了,气的鞑靼兵呼哧呼哧直喘气。

    到了此时,退兵好窝囊,内心不甘。继续进攻损兵折将不说,耗下去对己不利,因为粮草告急快没吃的了,昨晚的大火烧掉了一大半。到目前为止兵员损失了七百,其中战死了三名台吉,失去战马四百余匹。剩下的台吉商量后还是决定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