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昆虫记 !
我准备同我的小儿子保罗一起去参观黄蜂的巢。保罗眼力好,注意力集中,这对我们的观察都非常有帮助。当时是九月,风和日丽,我俩一边寻找黄蜂的巢,一边欣赏着路边的美景。
忽然,小保罗发现了一个黄蜂的巢。他指着不远处激动地冲我喊:“看!黄蜂巢,那边有个黄蜂巢,没错,我看的一清二楚。”我朝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在前方大约二十码的地方有一个黄蜂巢。
我们小心翼翼地接近那个蜂巢,脚步放得很慢很轻,生怕惊动了黄蜂。黄蜂非常凶猛,要是惊动了它,很有可能遭到它的攻击,那样的话就糟了。
我们在黄蜂的住所门边发现了一个裂口,这个裂口圆圆的,能放得下一个大拇指。这里一派繁忙景象,黄蜂们进进出出,飞来飞去,一刻也不肯停歇,非常热闹。
突然,我一不小心踩到了什么,发出了“噗”的一声。我被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才意识到我们的处境是多么危险。这些凶猛的动物脾气暴躁,如果是靠它们太近,很容易激怒它们,受到攻击。于是,为了安全,我们决定暂时停止观察。但是我们记下了蜂巢的位置,准备太阳落山之后再去探访。到时候这些战士应该会全部回营,我们的观察也会更全面。
如果没有经过精心准备,就决定去黄蜂的巢探险的话,那简直就是在冒险。我的装备是:半品脱的石油,九寸长的空芦管,还有一块有相当坚实度的黏土。这些装备看似简单,但是非常有效。除此之外,我还在前几次与它们打交道的时候积累了一些经验。
对我来说,还要掌握一门非常关键的技巧,那就是将黄蜂窒息的方法。不然的话,就要忍受牺牲自己的皮肤,那是我不能接受的。瑞木特在观察黄蜂习性的时候,会找人把活的黄蜂的巢放入一个玻璃空间里。他并不是自己动手,是雇用别人来干这件危险的工作。那些人为了得到优厚报酬,不惜牺牲掉自己的皮肤,痛苦不堪。但是,我是自己上战场,我可不打算毁掉自己的皮肤。
我经过再三思考才决定实施计划。那就是将蜂巢内的黄蜂闷住,使它们窒息。这样,它们的刺就不会对人构成威胁了。我将它们窒息用的是石油,因为石油的刺激作用很小。这个方法虽然很安全,但是也很残忍。
我不能让全部的黄蜂都死去,因为我还要观察它们。要是都死了,没有了研究对象,那前面做的工作就白费了。现在我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石油倒入蜂巢中。蜂巢内的通道大致与地面平行,一直通到地下的巢窠,长约九寸。如果你以为把石油倒在蜂巢的入口上就行了,那你就错了。因为泥土会吸走一部分石油,这样一来石油就无法到达地下的巢窠。试想一下,当你第二天兴致冲冲地去挖掘蜂巢的时候,还自认为很安全。殊不知,地下的那群黄蜂早已是火上浇油,这将给你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为了阻止这种悲剧的发生,我准备了空芦管。它的长度与黄蜂巢窠中隧道的长度是相当的,都是九寸。当我把这根空芦管插入蜂巢的隧道中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根自动引水管。会将石油迅速、一滴不漏地导入蜂巢。之后,再将事先准备好的泥土塞入蜂巢的入口。就像给瓶子塞上了瓶塞一样,为的是截断黄蜂的后路。工作至此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等待。
我们是在晚上九点钟去具体实施这项计划的。当时夜色昏暗,月亮若隐若现。小保罗手提着一盏灯,我手里提着一个篮子,里面装满了我需要的工具。远处不时传来狗的叫声,路边的橄榄树上有猫头鹰在歌唱,躲在浓密草丛中的蟋蟀也不甘寂寞,不停地演奏着动听的音乐。小保罗对动物非常感兴趣,他向我提出了好多关于昆虫的问题,我一一解答着。我们在动物的歌声中快乐地交谈,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夜晚。我早已将放弃睡眠和被黄蜂袭击带来的担忧抛到了脑后。
将芦管插入土穴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还需要一些技巧。因为事先你不知道孔道的方向向何处延伸,需要费一番工夫去试探。而且有时候,巢中会突然飞出一个门卫,毫不客气地去攻击你的手掌。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我们其中的一个人负责在一旁盯着洞口,若是有黄蜂飞出来,就挥动手帕驱散它。有时候不可避免会被袭击到,尽管很疼,但是这个代价不算太大,还是可以接受的。
把石油全部倒入巢窠之后,不一会儿就从地下传来了一阵喧哗、骚动的嗡嗡声。我们迅速地把洞口用湿泥堵起来,为了以防万一,还用脚踩实。在确认黄蜂已经无路可逃之后,我和小保罗的工作就完成了。于是打道回府。
第二天清晨的时候,我们又回到了这里。这次还带了一把锄头和一把铁锨。早一点去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因为可能有一些黄蜂晚上夜游,白天才回到巢中。如果被它们碰上你在挖它们的巢穴,你就完蛋了,它们会毫不客气地攻击你。另外,清晨气温低,可以浇灭一点儿它们心头的怒火。
我们看到昨晚的芦管还插在蜂巢的隧道中。我和小保罗在蜂巢上面挖了一条壕沟,并分别向壕沟的两边挖。我们挖得很小心,很仔细,将土一点点地铲去。在挖了大约有二十寸深的时候,蜂巢露了出来。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们非常高兴。
这个蜂巢有大南瓜那么大,看上去非常壮观,非常美丽。除了顶端与土穴连接以外,其余部分都是悬空的。蜂巢顶部有许多类似根的东西,它们能进入墙壁内,将蜂巢同墙壁紧紧地连在一起,非常结实。如果根植入的那个地方是一块软土,蜂巢就会是圆形的形状,各部分也非常结实、匀称;如果是比较硬的沙砾,根在植入的时候会遇到许多阻碍,比较困难。此时的蜂巢,就不那么匀称了,什么形状都会出现。
在巢中的地下室旁边,往往会有一块空隙。这块巴掌大的空隙其实是一条街道,与通向外面的那条通道连着。辛勤的劳动者整天从这条街道上进出,它们不停地劳动,用自己的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把巢穴建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固。在蜂巢的底下,还有一个更大的空隙。这个空隙的形状圆圆的,就像是一个盆。在蜂巢扩大的同时,这里也会跟着一起扩大。这个空隙的其中一个作用是盛放垃圾,是蜂巢中的垃圾回收站。没想到,蜂巢中的各项设施竟然如此齐全。
这个地穴是黄蜂的劳动成果,这是没有争议的。因为自然界的洞穴不可能这么大,同时又这么整齐。起初,这里可能是鼹鼠的洞穴,后来被黄蜂利用,数以万计的黄蜂把这里扩建、装饰成了一座美丽、壮观的建筑物。然而,你在蜂巢外不会发现有泥土堆积。那么,这些被黄蜂挖出的泥土去哪了呢?答案是这些泥土被黄蜂们扔弃到了野外。在修建这个洞穴的过程中,黄蜂用身体往外附带土屑,并抛撒到离巢很远的地方。于是,蜂巢看上去很干净,看不出一丝挖掘的痕迹。
黄蜂用来做巢的材料是木头的碎粒。外表上看像一张纸,薄而柔韧。这些纸有时候是棕色的,有时候是其他颜色,这个因所用木料不同而不同。如何让蜂巢起到保暖作用呢?黄蜂们很聪明,它们没有用整张“纸”去做巢,尽管那样也会起到御寒的作用。它们是把巢做成宽宽的鳞片状,这些鳞片一片片立起来,使得整个巢像地毯一样厚厚的,很有层次感。巢的表面有许多小孔,这些孔内都是空气,黄蜂就是用各层外壳中含有的空气来保持温度的。当天气很热的时候,蜂巢外壳的温度也一定会很高。
黄蜂建巢的过程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在杨柳的树孔中,还是在空的壳层里。它们首先用木头的碎片做成纸板,然后把这种纸板一层层地包裹到自己的窠上面。因为包裹的方式是一层层的相互重叠,所以产生了许多空隙。这些空隙中有一些不流动的空气,形成保暖层。黄蜂的建巢行动有一个统一的指挥,那就是它们的首领大黄蜂。
黄蜂们的一些动作非常符合物理学和几何学的定律,比如:空气本身是不良导体,但是却被黄蜂利用来保持温度;它们早在人类之前就开始做毛毯,并且技艺高超;它们在巢内筑造的房间无论是材料还是占的面积都很经济。只需要小小的一块面积,就能建造出很多房间。
这些建筑家是如此的聪明,但是有一点儿令人们感到奇怪。那就是在遇到一些小困难的时候,它们往往束手无策,显得很笨拙。一方面,他们身上有大自然赐予的本能,这些本能让它们像科学家一样工作;另一方面,它们除了本能之外智力相当低下,不懂得思考和反省。关于这一点,我做了大量实验来证明。
我家花园的路旁边正好有一个黄蜂的蜂巢。于是,我使用一个玻璃罩做了个实验。这种实验我不可能在荒野里做,因为那些孩子实在是太顽皮,很快就会把你的玻璃罩打碎,这个实验也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有一天晚上,看到黄蜂们都回家了,我便把玻璃罩罩在了黄蜂巢穴的入口处。我在猜想,当第二天黄蜂发现出不去了怎么办呢?它们会不会另掘一条出路呢?它们是掘土的高手,并且从里面出来只需要在玻璃罩边上掘很短的一条路。那么结果怎样呢?
第二天天气很好,阳光照耀下的玻璃罩闪闪发光。这些辛勤的劳动者排着队从地下出来,它们要去寻找食物。但是它们显然没想到会有障碍,只见它们一次次的撞到玻璃上跌落下去,又一次次的冲上来,丝毫没有气馁。它们在玻璃罩子里团团乱飞,有的见怎么也飞不出去脾气开始变得暴躁;有的干脆飞回了屋里;还有的进去休息一会儿之后又重新出来顶撞玻璃罩。它们这样来回折腾着,却始终没有一只黄蜂想到去玻璃罩边上挖出一条小路,寻找自由。这说明黄蜂的智力和应变能力非常低下。
就在这时,从外面飞回了几只黄蜂,它们肯定是昨晚在外面过夜了。它们围着玻璃罩团团转,在寻找着一条回家的道路。有一只带头的黄蜂决定沿着玻璃罩往下挖土,其他的黄蜂也纷纷效仿。就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一条回家之路被打通了。外面的黄蜂欢天喜地的钻进了玻璃罩内,它们终于到家了。我赶紧将这条通道堵上,假设里面的黄蜂看到刚才的一幕,它们就明白该怎样出去了。我想看一下它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逃出玻璃罩。
我想,无论黄蜂的智力多差,它们现在逃出去应该是没有问题。因为那些刚刚进来的黄蜂已经指明了道路,它们肯定会从玻璃罩边下挖土、掘地道,然后逃出去。
然而,事实让我很失望。它们没有从刚刚的成功上总结任何经验。现在的玻璃罩里面的场面依旧混乱,它们还是在盲目地乱飞乱撞,丝毫没有要掘土、挖地道的迹象。玻璃罩中每天都有黄蜂死去,有的死于饥饿,有的死于高温。一个星期过后,整个蜂巢中的黄蜂全军覆没,无一幸免。地面上铺满了它们的尸体,十分惨烈。
为什么外面的黄蜂能进去,而里面的却出不来呢?原因是,黄蜂能嗅到自己的家,并想方设法回家。对它们来说,回家是一种防御手段。这是它们的本能,是没有原因和解释的。它们一出生便知道世界上与许多障碍,为了返回到家的怀抱中,它们的本能会激发它们克服一切障碍。
但是,对于那些被困在玻璃罩子中的黄蜂来说,上面提到的那种本能对它们一点作用也不起。它们的目标就是到阳光中去寻找食物。这个目标很简单、很明确。玻璃罩这个透明的监狱,将它们都欺骗了。它们透过玻璃看得见阳光,便以为自己是在阳光中。它们想离阳光再近一些,想飞得更远一些去觅食,便不断地向前飞去,一次次地撞在玻璃上。它们越是出不去,希望就越强烈,与玻璃罩的搏斗就越激烈。很显然,这种搏斗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它们没有任何经验和类似的遭遇来教它们该如何行事。别无选择,只能继续遵循固有的习性。渐渐地,希望越来越小,生命渐渐远去。
揭开蜂巢,你会在里面发现许多蜂房。这些小房间上下排列着,中间有根柱子将它们紧紧连在一起。这些小房子分好多层,具体层数不定。在季末大约会有十层,甚至更多。每个小房间都是向下开口,在它们的社会中,幼虫无论进食还是睡觉都是头朝下倒悬着。
这一层一层的楼被称为蜂房层,每层之间都隔着很大的距离。在外壳与蜂房之间有一条路,它能连接到蜂巢的各个部位。有许多守护者进进出出,它们的职责是照顾蜂巢中的幼蜂。蜂巢的门户矗立在外壳的一边,只是一个没有装饰的裂口,十分简陋。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简陋的门里头,居然藏着一个丰富多彩的大都市。
一个蜂巢中的黄蜂数量相当大。努力工作是它们生活的唯一主题。它们主要的工作就是扩建蜂巢,以便让新增加的公民能住得下。尽管它们自己不产幼虫,但是它们给予巢内的幼虫无私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十月的时候,我把一些蜂巢的小片单独拿了出来。一是为了能够观察黄蜂的工作状况;二是看一下它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季有什么反应。有许多卵和幼虫居住在这些巢的小片里面,大约有一百多只黄蜂精心的看护着它们。
我将蜂房切割开来,然后并排放着,使那些小房子的口都朝着上面。这样做的目地,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它们。颠倒它们的生活状态看来并没有使他们感到厌烦。很快它们就习惯了新生活,并重新投入到忙碌的生活中去,就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一样。
它们不可能停止筑巢,我给它们准备了一块软木头作原料。我还喂它们蜂蜜。还用一个大泥锅来代替它们的土穴,并用纸板做成一个圆形的东西来遮挡光线,使得泥锅内部非常昏暗。但我需要观察它们的时候,我就会把纸板拿开。总之,我满足它们的任何需求。
黄蜂的生活还和以前一样,我对它们的这些骚扰都它们被忽略了。工蜂们非常忙碌,往往要一边照顾蜂巢内的幼虫,还要一边筑巢。它们正在齐心协力地筑造一个新的外壳,来代替那个被我铲坏的外壳。它们的效率很高,没多久就筑起了一个屋顶。这个屋顶呈弧形,能盖住三分之一的蜂房。
我给它们提供的那根软木头,它们仿佛看不见,从来不去碰一下。那是我精心准备的,看来是出力不讨好。它们不习惯这种新材料,宁愿放弃,也不去使用。它们选用的是那个废弃的旧巢,既方便又顺手。因为那些小巢内含有纤维,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不必再去辛辛苦苦地加工。还有就是,这种材料能使黄蜂省下大量唾液。黏合这种材料,只需少量唾液即可。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这都是一种相当好的建筑材料。
接下来,它们把那些闲置的小房间全部粉碎,然后利用这些碎物做成了一件类似天棚一样的东西。如果需要的话,它们可能用同样的方法将天棚打碎,再建造出小房间。总之,它们灵活机动,不拘一格。
相对齐心协力筑巢来说,更有意思的是它们如何喂养幼虫。此时,它们的身份要来一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变。刚刚还是刚毅的战士、辛勤的建筑工人,一转眼,它们就变成了体贴温柔的保姆。就在刚才还是斗志高亢的军营、热火朝天的工地,一变身,成了温馨宁静的育婴室。让人感觉妙趣横生。
蜂房里的宝宝又柔弱、又可爱。把它们照顾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无微不至,还要有耐心。细心地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只正在忙碌工作的黄蜂,它的嗉囊里充满了蜜汁。它停在一个蜂房门前,用一种挺特别的姿势将头伸到洞口中去,然后把里面的小幼虫喊醒。它喊醒幼虫的方式很有意思,是用自己触须的尖儿轻轻地去碰幼虫。里面的幼虫感觉到之后,便微微张开嘴巴,样子像极了刚出生不久、嗷嗷待哺的小鸟张开嘴巴向母亲索要食物。非常可爱,同时不禁让人感到一阵温馨。
刚刚醒来的小宝宝左右摇摆着自己的小脑袋,迫切希望得到食物。这是它的本性使然,它可能是太饿了,盲目地探寻着外面黄蜂提供的食物。最后,它张开的双唇终于接触到了食物。“小保姆”嘴里流出一滴浆汁,流进了宝宝的嘴里。吃到了食物之后,小宝宝急切的心情总算平静下来。对于它来说,这一滴就已经足够了。外面的工蜂又马不停蹄地跑到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幼虫那里去,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
这种口对口的喂食方法,让小宝宝享受到了大部分的蜜汁。但是,它们还没想享用完呢,进食并没有结束。幼虫在进食过程中胸部会暂时膨胀起来,一些洒出来的蜜汁就会滴到上面,就如同人在进餐时围在脖子上的餐巾。等喂食的工蜂走后,小宝宝会把刚才滴到胸部的蜜汁吮吸干净。它们仔细地舔着自己的颈根处,一点儿食物也不浪费。等到把大部分蜜汁吞咽下去,确定自己不再洒出来的时候,幼虫刚才隆起的胸会慢慢收缩进去。然后,它们往自己的房间里缩进去一截,又进入到了梦乡。
我笼子里的蜂巢都是口朝上的,里面的小宝宝自然也是头朝上。这样,从它们嘴里漏出的食物自然是洒落到胸部上去。但是,自然界的蜂巢是开口朝下的,里面的小宝宝也是头朝下的。不过,我坚信,即使是头朝下,小宝宝隆起的胸部也会起到相同的作用,也会洒上从嘴中漏出的蜜汁,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在蜂巢中的黄蜂头都不是直的,是略微弯曲的。因此,它们即使是倒立着进食,依然会把食物洒在胸部。这些蜜汁非常黏稠,会紧紧地粘在幼虫的胸部。就算是喂食的工蜂想给这个幼虫开小灶,把多余的蜜汁直接放到幼虫的胸部,也是有可能的。这么说来,无论幼虫在巢中头朝上还是朝下,隆起的胸部都会起作用。因为这些食物非常黏,可以牢牢地粘在嘴边。对于幼虫来说,这个围在脖子上的餐巾的作用很大。就像是一个吃饭用的小蝶,东西不大,但是用起来非常方便、顺手,能给生活带来不少便利。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小宝宝可以靠它储存食物,以免吃的太饱,撑坏肚子。
幼虫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喝蜜汁。如果是在野外,每当到了年末的时候,大自然中的果品数量会非常少。这时候,苍蝇成了工蜂们喂食幼虫的首选。在喂食之前,苍蝇会被工蜂切碎。在我笼子中的幼虫比较幸运,我不给它们提供其他的食物,只提供蜜汁,这是它们最喜欢的,也是最有营养、最香甜的食物。
这些蜜汁让工蜂和幼虫都变得精力旺盛。要是有什么不受欢迎的客人闯入的话,它们的结局将很悲惨,工蜂会将它们置于死地。很显然,黄蜂这种动物不喜欢有客人来访。它们从来不礼尚往来,也不允许别人随意乱闯它们的家园。有一种蜂叫拖足蜂,它的外表酷似黄蜂,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有时候它们会假扮黄蜂,去分享它们的蜜汁。可是黄蜂灵敏得很,一眼就识破了拖足蜂的伪装,立刻群起而攻之,直至拖足蜂被活活杀死。有的拖足蜂反应迅速加上逃跑及时,才侥幸躲过黄蜂的追杀。由此看来,乱闯黄蜂的领域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即使是与黄蜂外表极其酷似、动作举止几乎一样、工作内容大同小异,简直就可以说是黄蜂中的一份子,都是绝对不行的。任何不速之客黄蜂都不会轻易放过。因此,面对黄蜂这种动物,任何人、任何动物还是躲得远远地为好。
黄蜂的那种野蛮、残酷的待客之道,我已经不止见过一两次了。如果这位不速之客相当凶猛,很有杀伤力,那么在它被群攻致死之后,尸体会被黄蜂们一起拖到门外,扔到垃圾堆里。即使是面对如此凶猛的对手,黄蜂也不肯轻易使出自己的毒刺,还算是有点人情味。我曾经试着往黄蜂群中扔进一只锯蝇的幼虫,这个绿黑色的,像小龙一般的外来者引起了黄蜂们极大的兴趣。好奇过后,它们便发起进攻,把锯蝇的幼虫痛扁一顿。这个过程中黄蜂并没有使出毒刺,最后,锯蝇的幼虫被黄蜂们齐心合力拖出了蜂巢。但是,锯蝇的幼虫并不服输,不断地挥舞着双臂抵抗。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败下阵来。战斗结束了,锯蝇的幼虫浑身伤痕累累,沾满了血迹,被黄蜂扔到了垃圾堆上。尽管这只是一只锯蝇的幼虫,但是这场战斗很激烈、艰辛,耗时整整两个小时。
假设我想给黄蜂们出点难题,比如往蜂巢中放的不是弱小的幼虫,而是一种比较魁梧的幼虫,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找了一种住在樱桃树孔里的幼虫,这种幼虫比较强壮,比前面的那只幼虫要魁梧很多。我把它扔到了蜂巢中之后,立刻有五六只黄蜂上来与它搏斗。这些黄蜂见这只幼虫比较难对付,纷纷使出毒刺。被黄蜂的毒刺一针针地插在身体上之后,没过几分钟,这只幼虫便一命呜呼了。这时,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这具笨重的尸体该如何处理。因为尸体太沉,黄蜂们无法将其移出巢穴,便会想办法减轻它的体重,直至能拖动为止。因此,它们便去吃这只幼虫,直到发现能拖动这具尸体为止。然后,将吃剩的部分拖出去,扔到垃圾堆上。
黄蜂们如此团结而又勇猛地抵御着外来入侵者,再加上我精心提供的蜜汁,外部环境和内部化境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巢内的幼虫可以茁壮地成长,黄蜂的家族也越来越兴旺。不过,事情并非都这么一帆风顺。蜂巢内一些非常柔弱,或者运气不好的幼虫会早早夭折,它们甚至还没有见过天空,没有沐浴过阳光。
经过仔细观察,我亲眼见证了那些柔弱的幼虫是怎样一步步地走向憔悴、走向死亡。关于这些,再也没有比它们的保姆知道的更多的了。这些工蜂用触须怜爱地触摸着幼虫,最后不得不面对现实,那就是这些幼虫已经无药可医,无法挽留了。然后,它将这个可怜的宝宝慢慢地拖出,无可奈何地扔到了巢外。黄蜂的社会充满了野蛮的气息,重病患者都不过是一些没用的垃圾而已,处理要越快越好,免得传染别的成员。不然的话,后果将十分可怕。还有比这更糟糕的,那就是冬天要来临了。冬天对于黄蜂们来说,无疑就是世界末日。
到了十一月,天气将变得非常寒冷,此时,蜂巢内的情形也不同于以往。蜂巢内不再一片繁忙,黄蜂们也不再辛勤劳作,往日热火朝天的筑巢场面不见了,飞来飞去储蜜的繁忙身影也不见了。饥饿的幼虫张大了嘴,但是它们等不到食物,或者偶尔能得到一点点救济品。以往贴心、勤奋的小保姆都不见了热情,都懒得往这里跑了。这些小保姆的心被一种深深的焦虑占据。它们知道,再用不了多久一切就将不存在了。没过多久,饥饿降临了。同时,噩运也降临到幼虫头上。它们被活活地杀死,刽子手竟然是那些昔日里对它们悉心照料的小保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些小保姆是怎样想的呢?很简单。它们想,不久之后自己便会死去,到时候这些幼虫将无人照理,最终活活饿死。与其被饥饿活活折磨死,不如死在它们自己手中。尽管很残忍,但是长痛不如短痛。
说干就干,接下来工蜂便展开了一场大屠杀。它们凶残地咬住小幼虫的后颈,使劲将它们从小房间里拖出来,扔到巢外的垃圾堆上。整个过程非常粗暴、残忍,让人不忍心去看。
那些工蜂,也就是幼虫昔日的保姆,仿佛不认识了那些幼虫,对待它们像对待陌生人一样无情。它们从小房间里面往外拖幼虫时,仿佛拖的不是自己昔日的宝贝,而是一具具尸体。它们冷漠地拖着幼虫的尸体,甚至还会将它们撕碎。这些工蜂还会把一些小卵撕扯开,然后将其吃掉。
大屠杀过后,刽子手仍然苟延残喘地活在世间,但是看上去都无精打采。我想知道这些工蜂最终的结局,带着这份惊奇,我一天天地观察着它们。结局非常出人意料,它们仿佛在一瞬间全死掉了。有的工蜂钻出蜂巢之后便跌倒在了地上,仰面朝天,再也没有爬起来,如同触电了一般。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黄蜂也不例外,它们被自己的生命周期无情地扼杀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就算是一只手表,当它发条走完之后,也会停止转动。
蜂巢中的工蜂老的老、死的死,但是母蜂却不一样。母蜂的出生日期比其他蜜蜂都要晚,因此它们也是最年轻、最强壮的。所以,当严寒逼近,严冬来临的时候,别的黄蜂都顶不住了,只有母蜂能抵抗一段时间。至于它们中哪些是走向暮年,开始衰老的,从外表上一望便知。有的蜜蜂背上粘着尘土,若是在它们年轻的时候,这绝对是不可能发生的。年轻的蜜蜂一旦发现自己身上有尘土,便会不停地拂拭,一直到身上那件黑色和黄色的外衣清洁、光亮为止。然而,当它们老了,有病了,就不再去拂拭自己的衣服了,认为那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它们更多的是停留在阳光中,一动也不动,慢慢享受最后的温暖。即使是偶尔动一下,也是很迟缓的踱步。
这样不再在乎自己的外表,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过不了几天,这个蓬头垢面的家伙,就会最后一次离开自己的巢。它之所以来到外面,主要是想在临死之前再享受一下阳光。突然,它跌倒在地,再也没有爬起来。尽管蜂巢是自己的家,是自己最热爱的地方,但是它们绝对不会死在巢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黄蜂都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法律”,那就是绝对保持蜂巢内干净整洁。因此,它们不能死在自己房间里,变成一堆垃圾。而是自己解决自己的葬礼。它们往往会把自己跌落到土穴下的垃圾堆里。这些“法律”代代相传,活着的黄蜂将来也要遵守。
尽管我的屋子里依旧暖和,我依旧还提供蜜汁,但是笼子里却一天天空了下来。到圣诞节的时候,里面只剩大约一打的雌蜂。到一月六号我再去观察的时候发现,就连这些雌蜂也全部死掉了,我的笼子彻底空了下来。
我没有让它们挨过饿,也没让它们挨过冻,更没有不让它们回家,那么它们为什么还是死了呢?这种死亡从何而来?
我想这不应该怪罪于我将它们囚禁,因为在野外的黄蜂身上,也会发生这种事情。年底的时候,我多次去野外观察黄蜂,也发现了这些问题。成群结队的黄蜂,接二连三地死去。它们的死因不是意外事故,不是疾病摧残,也不是受某种天气的影响,而是一种命运,是无法躲避的命运把它们的生命带走了。对于人类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设想一下,一只母蜂便会繁衍出一座三万人口的城市。假设它们都不死去的话,这将演变成一场人类的灾难。到时候,野外就成了黄蜂的王国,没人敢踏进半步。
到最后,蜂巢也将毁灭。一只普通的毛虫,一只赤色的甲虫,或者是其他的幼虫,都有可能是蜂巢的毁灭者。巢中的地板会被它们锋利的牙齿咬碎,其他的住房也会相继坍塌毁坏。到最后,除了几把尘土和几张棕色的纸片以外,什么也留不下。
等到来年春天,黄蜂们又活跃起来。它们充分利用废物,白手起家,建起自己的家园。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天才般的建筑天赋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将得到充分的展示。黄蜂们的生活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一切从零开始。它们家族庞大,约有三万居民,住在坚固的、崭新的城堡里。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抚育小宝宝,抵御外来入侵者,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家族的安全而战,在蜂巢内过着团结和睦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