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二百八十五章:大破李成 上

二百八十五章:大破李成 上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秦桧的说法确实存在多处硬伤,而且这些硬伤根本无法解释。

    比如说秦桧的老婆王氏和很多前朝宫中嫔妃一样,原本是在黄龙府的洗衣院,也就是金兵的慰安所内讨生活。如果秦桧不投敌,王氏又如何能够逃出火坑,更不用说逃回南宋的地方了

    可是,范宗尹和李回两人联袂作保,也就是军政两大部门的第一把手一起帮秦桧背书,朝中众人也只好各自收声作罢。

    范宗尹是谁?为什么会帮秦桧出头?

    范宗尹是宋钦宗时代的投降派,赞成割让北方三镇,与金人议和。

    金兵灭北宋之后,封张邦昌为楚王,而张邦昌却私下派使者去给赵构表忠心,当时担任张邦昌特使的,就是这个范宗尹。

    因为这个缘故,范宗尹给赵构留下一个非常良好的印象。

    当赵构称帝,张邦昌带领大楚的官员前来应天府投靠的时候,赵构把范宗尹留在了身边,反而把张邦昌掉到其他地方去。

    沿着这条思路,可以合理地推断,这个范宗尹跟金国也有着某种联系。

    因此,虽然范宗尹在钦宗时代与秦桧政见不同,但他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出来帮秦桧说话,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以上的推理,从范宗尹接下来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一丝端倪。

    范宗尹第一时间把秦桧叫道自己的办公室内,密谈了很久,然后在第二天去拜见高宗皇帝。

    秦桧见到皇帝后。说了一大通自己的政见,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南自南,北自北。”

    也就是说,秦桧主张跟金人议和。划江而治;长江以南的地方归南宋,长江以北的地方全归金国所有。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秦桧对高宗皇帝说,自己在金国多年。有关系,有门道来协助南宋小朝廷与金国讲和。

    高宗皇帝听后,龙颜大悦,马上下旨意让秦桧修书与金国联系。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唯范宗尹、李回素与桧善,力荐其忠,乃命先见宰执于政事堂。翼日,引对,桧言:“如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遂建议讲和。且乞帝致书左监军昌求好。

    经历过多年的苦难日子。高宗皇帝非常渴望与金国议和,只是一直不得其门而入,吃了很多苦头。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高宗皇帝写给完颜兀术的《致金国元帅乞哀书》。

    完颜兀术作为金国第二号的主战派,又岂会轻易接受宋朝的提议;结果是。高宗皇帝求和不成,反倒在天下人面前丢丑。

    如今有了秦桧的这条途径,高宗皇帝仿佛是看到了和平即将实现、安稳日子很快就要来临,高兴得几天睡不着觉。

    为了使秦桧安心办差事,高宗皇帝马上给给秦桧升职,由原来的御史中丞调升为礼部尚书,并额外赏赐银帛二百匹两。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分丁未,朝请郎、试御史中丞致仕秦桧试礼部尚书,赐银帛二百匹两。范宗尹等进呈桧所草国书,帝曰:“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

    金国把主要的兵力放在陕西与张浚和吴玠死磕。大齐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正忙于自身的建设。如今在宋朝的辖区内,最麻烦的居然是流寇李成。

    李成虽然说不上是武力最强的流寇。但说到狡猾,他说第一,没人敢认第二。

    李成已经多次接受朝廷的招安了。

    只是朝廷的官兵一走,李成又重新造反为寇,到处烧杀抢掠,霸占地盘。

    李成之所以多次反复,是因为他听信了一位道士的说话。

    这位道士叫陶子思,他在符离与李成相遇时,替李成相面,说他天生一幅霸王相貌,劝他带领十万人马,直奔成都,到那里去做西蜀霸王。

    虽然最后李成还是没有去成都,但从此之后,李成的心思有了很大的改变,孤道寡的野心跃然纸上。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二中有以下一段对话:

    有人问李成:“天下何时可定?”

    李成吟哦诗句回答:“凭君莫问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虽然南宋朝廷试图以镇抚使的官衔来笼络李成。但是,随着金兵在淮河地区的撤退,李成的野心终于暴露在世人的面前。

    建炎四年九月始,李成分兵三路,攻打南宋的州府。

    第一路:由都统领胡选屯兵淮西路,进犯池州(今安徽贵池市);第二路:由副都统领马进攻占江州,又南下转掠鄱阳湖以的西州县;第三路:李成本人则率军横渡长江,以江州为基地,攻打鄱阳湖出口的湖口县(今江西湖口县)。

    在很短的时间内,李成的军队先后占据江淮约十个州军,号称三十万大军,有“席卷东南之意”,一时对宋朝构成了重大威胁。

    李成居然如此大逆不道,派兵征剿势在必行,问题是派谁去才何适?

    宰相范宗尹的建议是派韩世忠去。以韩泼五的狠劲来对付这个李成,还不是手到擒来?

    这个意见马上就被高宗皇帝给否决了。

    原因很简单:高宗认为,从“苗刘之变”以来,韩世忠最为忠勇可恃,因而必须要把韩世忠的部队留在浙东,拱卫南宋小朝廷。

    让刘光世去好不好?

    高宗皇帝当然同意这个人选,问题是刘光世不同意。刘光世给朝廷回复说,镇江一带的群寇也在伺隙而动,实在难以离开防区。

    这个可恶的刘光世。又给了高宗小皇帝一次难堪!

    就这样,浙西、江东制置使张俊就成了唯一的一个人选。

    对于朝廷的这个任命,张俊坚决推辞。

    张俊接到诏书,马上赶到临安。见到宋高宗,当面就说李成现在如何厉害,有多少兵马,占据了多少州县。

    最后张俊问皇上。万岁爷您说我们该怎么办?

    高宗皇帝听完,沉默了一会儿,对张俊说了一句话:“现在朝中的大将里面,就只有你没立过功了。”

    张俊一听,不对头啊。我没立功能有今天吗?难道是因为救楚州的事,我再四推辞不前去楚州,皇上生气了?

    张俊想搞清楚是不是因为此事,放开胆子反问道:“为什么皇上您说我没有立过功劳?我明明是有功的人啊”

    高宗皇帝黑着脸回答道:“像韩世忠擒杀苗傅、刘正彦二人那样的大功,爱卿你难道不知道吗?”

    高宗皇帝此话一出。张俊如堕冰窟。

    想当初平定苗刘兵变。是在勤王之师的合力下才取得的成功。韩世忠那小子运气好,是皇帝叫他去擒杀苗、刘的,换了谁都能拿住那两个叛贼。但皇上如今说没立功就是没立功。再辩论,后果难以设想。

    迫于无奈之下。张俊最后不得不“恐悚承命”。

    不过,承命归承命,张俊还是向高宗皇帝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以飞军同讨贼。”

    张俊居然要把岳飞给拉下水来。

    对于一位武将而言,有两种人对他的认识是最深刻的:一种人是他的敌人,另外一种人是他的同僚。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对手。”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谁都喜欢神一样的队友。”

    只不过,后面一句话多少显得有些不自然。

    而在美国的nba篮球界中,有一个名词更能表达出同样的意思来,这个名词就是---“抱大腿”

    是的,张俊想要抱岳飞的大腿

    对于张俊这个要求,高宗皇帝欣然同意。

    《鄂王行实编年》:俊入辞,盛言李成之众,上曰:“成兵虽众,不足畏。”因谕俊,以为今日诸将独汝无功。俊遽曰:“臣何为无功?”上笑曰:“如韩世忠擒苗傅、刘正彦,卿殆不如也。”俊恐悚,承命而退。退而畏缩,自度必不可胜,思诸将惟先臣为谋勇,乃请以先臣军同讨贼,诏许之。

    绍兴元年三月上旬,江城已经陷落,张俊的大军与李成的匪军在洪州对峙。

    当时,李成的二路军统领马进在章水(今赣江)西岸的西山结营扎寨,多次给宋军下战书挑战。张俊畏惧敌人,整月不敢出战。

    而李成又分兵攻陷了筠州(今江西高安市)和临江军(今江西临江镇),张俊大军的形势非常的不乐观。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岳飞带着他的三千骑兵前来报道。

    岳飞一到,张俊马上把岳飞招进中军仗内,找岳飞商量说:“我和李成交手了几次,每次都以失利告终;这次怎么对付他,你得帮我好好谋划谋划。”

    岳飞眉头一扬,答道:“贼军往往会贪功而不虑其后,要破他极为容易。只要派出三千骑兵从上游过河,出其不意,一定得手。”

    岳飞自带兵打仗以来,常常从对方的侧翼发动突然攻击,而很少从正面冲击对手。这种打法,也就是兵书上所说的“以正合,以奇胜”。

    这也是岳飞虽兵将不多,但却经常大获全胜的原因。

    “可是,谁能率这三千骑兵出战呢?”张俊问道。

    “岳飞不才,愿担此任。”岳飞主动请缨,张俊心里的一块大石头顿时落下,轻松无比。

    《鄂王行实编年》:召先臣问曰:“俊与李成前后数战,皆失利,君其为我计之。”先臣对曰:“甚易也,贼贪而不虑后,若以骑兵三千,自上流生米渡出其不意,破之必矣。飞虽不才,愿为先锋以行。”俊大喜,从之。

    ps:

    谢谢zhuxyhh01大大、龙腾虎跃马到成功大大、独孤飒霜大大、靓女007大大、嫣然一笑无间大大、vela2003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