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95章 安史之乱(上)

第95章 安史之乱(上)

作者:熊熊猫呀呀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第95章  安史之乱(上)

    苏粒看的叹气,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她之前对安史之乱并不了解,没想到竟然这样惨烈。

    她顺着搜索栏往下划——

    【安史之乱#大唐

    天宝14年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3三百斤的安禄山在范阳(北京)起兵,剑指中原,安史之乱爆发。

    叛乱兵变,在古代历史中经常发生,且安史之乱最终也被平定,但教科书却将其定义为唐朝历史的转折点。

    如果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看来,这更是整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中国无论是经济政治甚至人民的心理以及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姿态和地位都有了明显改变。

    那么这场浩劫是如何爆发的?他对后世的中华文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期我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

    ……

    唐,李世民哗的一下站起身,安史之乱!!!

    终于让他等到了,这个该死的安史之乱!

    就让他好好看一看,李隆基这个王八玩意儿是怎么把他的大唐搞成那样子的!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面目严肃,这可是他们呕心沥血的大唐啊,这个视频太重要了。

    唐朝安史之乱时间点之前的其他人也敛容屏气,正襟危坐,备好笔墨。

    这个视频不容任何分心,一定要好好记录,想办法杜绝。

    ……

    嬴政刘彻等人也命朝臣好好观看,看完写个反思观感,这样好的题材可不能错过,也能给他们一些启示和警戒。

    ……

    宋明清等朝代的人赶紧翻阅典籍,他们知道安史之乱这段历史,对于战争中的人哀痛惋惜,同时也十分好奇。

    后世是如何看待这场动乱的?

    后世已经没有了皇帝,社会制度也变了,或许从“局外人”的角度,带来的思考会和他们不甚相同呢。

    每个朝代都会根据前朝的得失总结政策,比如唐之后的宋,宋之后的元明。

    那么,后人又根据这些历史看出了什么呢?

    ……

    【我们先看一下当时的历史进程和世界格局。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之后的几代皇帝在宫廷内血腥夺权,巩固统治的同时,也先后击败了东突厥,西突厥,灭掉高句丽,挡住吐蕃等强敌。

    在人口红利以及强大的经济力量支持下,唐军剑指四方鲸吞蚕食,让周围环伺的一众国家俯首称臣。

    到了李隆基执政中期,唐朝国力达到顶峰。

    天宝13年,全国的户口统计结果约为5,288万人,加上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不统计人群,史学家估计,全国总人口应该有8,000万。

    仅长安所在的京兆府“特区”就有人口200万。

    而同时期,全世界人口才刚过2亿。

    即使人口众多,每年的人均粮食产量却达到700斤。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在中国历史上,这个人均粮食占有量,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才赶上。

    封建帝制的大部分时间不及这个的一半。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影视剧中唐朝的国民各个装扮华丽,档次凸显。

    油培热饼可以成为主食,羊肉也是寻常百姓家中的常客。

    导致唐朝真的可以有资本以胖为美。

    这也是体型庞大的安禄山深受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喜欢的原因之一。

    由于统治范围寰宇四海,管辖民族众多,民族问题当然也要考虑。

    所以“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政策,也让非汉、民族得以安分。

    同时,给予S数民族相对平等的地位,除了宰相,其他朝中官职以及国防军政要职均向外族人开放。

    对于臣服的国家,采取恩威并施的举措。

    在军事征服之后,运用和亲册封等手段消除国际问题。

    贸易也是当时唐朝统治者相当重视的问题,唐军之所以把疆域打成这个形状,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掌控丝绸之路,掌握贸易主动权。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流往西域欧洲,换来金银珠宝葡萄酒橄榄油等经济作物。

    影视剧也大多还原了长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

    面积4倍于紫禁城的大明宫,处于长安的东北方,与紫薇星,也就是北极星呼应,昭示权力。

    155米宽的朱雀大街,纵观城门与皇城,街道纵横交错的长安城内,突厥人、吐蕃人、契丹人、波斯人、高丽人、阿拉伯人、日本人、罗马人,穿梭其中,从商做官。

    长安的太学院,已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学院,大批各国的留学生都在此学习。

    学成回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国家汉化。比如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也有不少留学生通过科举考试在朝堂上担任重臣。

    当然学习是相互的,那时唐人将北方大漠以及西域的少数民族称为胡人。天宝年间,长安城统计在册的胡人就有10万人,胡食胡语胡旋舞,胡人彪悍开放洒脱有活力的特点也在当时大唐的汉人甚至皇帝身上表现出来。】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封建王朝的巅峰)

    (哇艹,粮食这么多?!)

    (粮食多到吃不完,拿去酿酒,所以酿酒业也空前发达)

    (长安就是当时的纽约)

    (当时气候好,地球温度偏高也是关键)

    (这是生产量不是占有量,该饿死的还是会饿死)

    (古代超级大国)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巨唐:要世界成为我的形状)

    (唐:阿美丽卡你想干的事我早就干完了)

    (为了控制丝绸之路打成自己想要的版图[笑哭])

    (那时候的长安是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啊)

    (不负盛世之名)

    (那时候是过度开放了吧)

    ……

    哪怕之前天幕提过一嘴,再次听起来刘彻还是有些吃惊。

    天幕中那个唐帝国的版图,三分之二的大陆都容纳其中,再加上的这些,真是了不得啊。

    这么多人,人均粮食还能700斤?!这是如何做到的???

    巨唐啊……

    刘彻若有所思。

    作为一个能让胡人做辅政大臣的皇帝,他对唐朝这个S数民族的政策还挺感兴趣的。

    毕竟,光用武力是成不了事的,打服了还得让他们认同你,承认被打是他们的原因,这才算勉强成功吧。

    有朝一日,我汉室能否变成“巨汉”呢。

    ……

    秦,嬴政在想,这个对于异族的政策,能不能也运作到六国之人身上呢。

    不过如今人心不齐,顺其风俗是不可能的,不过学堂选官倒是有些余地……

    办学府让六国之人皆来就读?增加新的选官制度?

    秦一统天下,疆域扩大,其实非常缺人才。毕竟六国还时有反抗之声,对于官吏选拔就非常令人头疼。

    秦通过军功授爵的方式发展壮大,嬴政一统天下后,在选官时同样极为重视军功途径。

    在《商君书》中有言:“能得甲者一首,赏爵一级。”

    一统天下后,军功授爵制度并没有逐渐式微。

    毕竟大秦还南下取得百越之地,北上抗击胡人匈奴,同时还令蒙恬、扶苏修筑长城。对外战争仍然频繁。

    更何况天幕出现,世界还有许多挑战,军功授爵在嬴政心中还是非常可用的制度。

    除此之外,秦也可以凭事功授爵,主要是征士、游士等凭借功劳获得官职。

    一统天下后,秦王朝放宽了对游士的限制,积极鼓励游士通过事功来进入官僚阶层。

    然后就是通法授爵。嬴政在选拔官员时,极为重视官吏的通法程度。

    即使是一些与法令工作无关的官员,同样需要知法令之所谓,要不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

    还有资产、学校、保举授爵等方式。

    但秦朝的保举是有连坐制度的。《史记》中有记载:“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之”。

    就是举荐的人没有能力并受到惩处,你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秦朝通过方式来避免官员任人唯亲、任人唯权。

    因为太缺人了,嬴政对于其他朝代的选官方式颇为好奇,比如那个科举就令他十分心动。

    不过,还得一步步来啊。

    ……天幕结束就召集群臣商议!

    唐,本来后人如此夸奖,李世民等人是应该高兴的。

    北宋四大部书之一的《册府元龟》记载:“大业初有八百馀万户,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隋朝大业初年,杨广在位时,全国约有八百余万户,而到了唐朝武德年间,李渊在位时,全国约有二百余万户,短短十几年时间少了六百万户。

    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测算,李渊武德七年人口数量约为1500余万,而到了李隆基时竟然有5000多万!

    不仅如此,还“公私仓廪俱丰实”,什么,粮食还能有吃不完的?!

    后人说他们立国后也过了一段时间才达到大唐的这个人均粮食量,贞观朝臣感觉在做梦一样。

    巨唐啊,封建王朝的巅峰。

    这个评价,简直,简直让人受宠若惊。

    甚至李世民难得生出了一点惶恐,大唐真的做到这个地步了吗。

    之前天幕夸他的时候他都没这么担惊受怕。

    实在是李隆基给他的印象太差了,他对自己的后代莫名不自信起来。

    一想到这视频讲的是安史之乱,他就更恨了。

    有什么用!都被败光了!

    这不就是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吗!!!

    天幕非要把这种美梦摧毁给他看!

    但是又不得不看。

    李世民红了眼。

    ……

    明,朱元璋也在看天幕,这唐朝粮食竟然有这么多!

    想到后人还说是封建王朝的巅峰,他虽然蛮喜欢李世民,也忍不住咂了咂嘴。

    这封建王朝,大明也包括在其中吧。

    未来的大明竟然赶不上唐朝?!

    后人把朱棣那兔崽子夸了又夸,结果不还是比不上唐朝!

    手又开始痒了呢。

    朱元璋有些失落,他看了看天幕,后人似乎对版图尤为在意,对于开放也一再强调。

    他叹了一口气,终于开始反省自己,或许他的一些政策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