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逆袭农民工 > 23.群戏难,难于上青天

23.群戏难,难于上青天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逆袭农民工 !

    说群戏,从编剧角度有两个层面。其一,指剧本中的某一场戏,人物多,关系复杂,人多嘴杂,各怀目的……话头怎么起,怎么转,各个人物如何你来我往,看似一锅粥,其实每个人物每条线索都清晰可见;最后抖个什么样的包袱,收个干崩利落脆……太难了!

    其二,是指一部戏本身。角色众多,戏份相对平均。写一场群戏况且如此艰难,写一整部群戏,当然难上加难。

    下面说的群戏,指后者。

    对投资方来说,群戏天生吃亏,因为明星大腕是论集拿钱的。一集三四十场戏那么多钱,三四场戏也那么多钱。如果好几个角色分量差不多,同时出现在每一集,那几乎能要了制片人的亲命。举个例子,一部王晶监制的《八大豪侠》,那里面腕儿可不少。范李二冰冰,陆毅、陈冠希,黄秋生刘松仁,这些人的片酬加起来,基本就够每集的制作费了。可是这戏最终拍成了,也没听说制片方赔钱。怎么做到的?相应的对策是轮流上台,各领风骚。比方一共40集,甲大腕1-10,乙大腕8-18,丙大腕16-26……依此类推,虽也有重叠,但基本岔开了,分别耍。这样算下来,虽然也比单耍一两个大腕要多不少,但总的成本下来了,发行卖片的时候又很唬人(海报上那一堆大腕脑袋),能卖个好价钱。很多港台班子搞的剧很擅长这一套,大家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

    严格意义上说,《八大豪侠》之类也不能算真正的群戏。不妨回想一下电视上看到的成功电视剧,群戏有多少?排除有基础的《水浒》之类,还真凤毛麟角。可能有人会举情景喜剧的例子,比方《武林外传》,仔细想过,觉得由于形式特殊,不能按照常规连续剧考虑。

    不考虑制作,仅从编剧上来说,由于戏份平均分配,留给每个人物的塑造空间就更有限。而电视剧很大程度上看的是人――两低一高的主流观众群,对复杂故事的理解力相当有限――鲜明有力的主角往往更加讨巧。石光荣,姜大牙,白景琦,李云龙,刘惠芳……

    说群戏不好写,并不是群戏真的碰不得。想到说群戏,恰恰是因为看到了一部很牛逼的群戏剧本。只是想提醒那些缺乏经验的新人,就算您高数考了满分,也别想着马上就能解哥德巴赫猜想。

    崩溃了。前天下午,去影视公司讨论剧本分集,回来后,直到现在,几乎没合眼。睡不着的原因,在于修改意见上。我想不通。请大家踊跃发发言,谈谈看法。

    这部电视剧,故事并不复杂:1982年,一个卧底把一个毒窝端了。毒枭逃跑时,把卧底的3岁儿子挟持走了。毒枭跑得急,自己3岁的儿子没带走,被卧底收养了。25年后,卧底的儿子被毒枭培养成新一代的毒枭,而毒枭的儿子被警察培养成新一代的卧底。这是前史。看点在于,25年后,两对父子又狭路相逢了,发生很多很多的故事。

    我上一稿的剧本分集,把前史捂了一半写,制造悬念。换句话,只写到毒枭挟持小孩跑了,捂住两个小孩后来的去向,然后直接过度到2007年。其中的人物关系,我是每写一集,就抖出一点。制片方本来很赞同我这做法,后来,电视台的购片方说,这么写,观众一开始会看不懂,会换台。所以,要求我在第一集的开始,就明明白白的把人物关系的底子揭开。

    这里的分歧就非常的大了。我争辩说,这就好比跳脱衣舞,要一点点的脱才好,假如一秒钟就脱光了,观众看的是清楚,但是,没味道了。

    制片方说,现在观众不一样了,他们想看的,就是裸女,就是光着身子出来。

    我争辩说,一件件的脱衣服,脱半小时,观众被钓着胃口,就会看半小时;光着身子出来,观众一下子高潮了,顶多看5分钟。

    最后,我胳膊拧不过大腿,答应一下子脱光。但是,因为没彻底想通,所以,很痛苦,很煎熬。想问问同学们,脱光好,还是慢慢脱好?

    编剧缺什么?缺专业化水平!

    一是缺乏对本行业情况的熟悉。比如,谁能知道05、06年“电视剧风云榜”的获奖剧目?

    有谁知道06年收视率排前10名的剧目?又比如,谁能说出近年来电视剧热点题材上的演变?(涉案剧的泛滥与萧条、古装剧的鼎盛与衰落、婚姻题材的兴起与追风、苦情、亲情、平民、怀旧题材的崛起等)或者,再简单些,我们编剧看过几部国产电视剧,做过从片子还原本子的功夫?

    俺有幸接触到一些编剧、导演,发现他们很少看国产剧。你不看剧,不了解市场需求及变化,如何拿出适销对路的活儿?遗憾的是,俺在坛子里逛了两天,光看题材,就没遇到能让人感兴趣的、引起市场兴奋点的作品。影视公司要掏钱的,可比俺挑剔多了!

    二是不重视观众。受众需求什么剧?你想过吗?你了解吗?你的创意观众感兴趣吗?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俺可以肯定地说,大众欢迎的东西,你一定卖得掉,甚至公司会抢夺。问题在于,受众需要什么?这个问题很大,俺说不清,索福瑞公司也未必说得准。但你不能不关注、不研究,不做一个前瞻性的预测。因为,这才是你的饭碗所系。当然,你可以和俺叫板,受众欢迎的政策未必准许。但俺要说,难道就没有中间道路?非得碰政策红线?举个例子,05年获奖的《军人机密》、《中国式离婚》、《五月槐花香》、《马大帅》,06年的《亮剑》、《家有九凤》、《半路夫妻》、《京华烟云》,以及06年以来在电视台获高收视的《婆家娘家》、《媳妇》、《孝子》、《继父》、《百万新娘》、《城里城外》、《亲兄热敌》等,哪个不是上下皆大欢喜?电视行业有句老话,叫“二老满意”,即领导满意,百姓满意。这是考功力的要求.

    所以,你一不能碰红线,二不能脱离老百姓的爱好去闭门造车,“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你不要把它当政治口号,而要当成叩开市场的敲门砖。

    当然,专业化水平不止以上两点,上述谈的只是外围。从内部创作来说,主题、人物、故事、细节、对白,你都得精通。例如,人物塑造上,你可以探讨《亮剑》、《继父》为甚么受欢迎。俺想说的是,现如今不做精、做专业,哪个行当都不好混。要想做得好,你首先得熟悉、练好这行的“站桩功”。

    再说一下,俺只是个菜鸟,也不算圈里人。看各位老大的帖子,受益非浅。故说上几句,以对得起诸老大。欢迎各位拍砖。但俺非专业人士,逛以圈坛子,也许未必再转回来逛。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