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散文集九尾鱼的记忆 !
江南的阳春面,朴实无华。我从童年的有一天开始,过上了不富裕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大二那年,清苦的日子没什么不好的,心里只有一个踏实的想法:“好好努力,一定会有更好的日子等着”。10几年的岁月,家里、外面,如果是吃面,多数也就是这样清汤面。
几年前,回去家乡小住,春节将至,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少,许多打工的人纷纷怀揣着一年辛苦劳作的收获,回家乡团圆去了。包括家中的阿姨,虽然还是勤恳做事,但那颗归心似箭的思乡情,也是不小心地流露于表。于是家里人商量后,便送个人情给她,趁着我回家来过春节,她可以提前5天带薪休假,阿姨的工作积极性马上高涨,大家都欢喜。
某日外出采购年货,见新开了间苏式面馆,便馋起了阳春面,不管不顾地走进店家,选了靠窗的位子,在冰冷的木制长椅上坐定。小店清冷却很干净,所有用具都很新,老板和蔼又年轻,他跑来问我吃什么?我说清汤面。很快一碗飘着几个零星的绿葱花的面,热腾腾地摆在我面前,看上去真的清淡得够可以的。
面馆里的食客,只我一人,虽是饭时,但生意看起来有一些冷淡。中国各大城市,这几年仿古的苏式面馆兴起,但却没我儿时那种真正的江南味道,多是酱油的重色,盐的咸味,看起来油乎乎的,哪里谈得上鲜美?好在我提前说好,要清淡,所以老板送上来的也算是可以,我无法要求他们不放味精,但不要多放盐就是好事情。
十五分钟后,饱腹的我,望向窗外的街景,那年冬天有些冷,多雾或者说是雾霾吧,人们走在里面,十几米内都看不清对面的人,在文艺范的人们口中,这是浪漫的惬意,朦胧地往往令他们大发诗意,但对忙着赶路,去赚钱养家的人,这样的天气真的是糟糕透了。
店门一响,进来一对母子,看起来是外乡人,儿子也就是刚成年的样子,母亲却看上去很衰老。他们也要了两碗素面,男孩捧起碗喝完了一碗面汤,母亲就招呼老板又加了些汤,孩子还是很快就将碗中的一切都倒进了肚子里,想必他是真饿了。这个过程中,女人将自己大半碗的面也都给了孩子。
我这次简餐还要了一份五香豆干,刚刚品了阳春面味道后,相信豆干一样是咸,没有五香味。于是全然没有了胃口。我用乡音招呼伙计结账,跑来的女孩子,却用纯正的北方话回复我。这样的场景令我啼笑皆非。我们这一代人,只能听得懂很多的乡音,是因为学生时代,城市大搞普通话教育,仿佛说家乡话就是丢人事,时至今日,却发现乡音是那么的美妙,而我也只能说上几句不伦不类的它了。
一阵椅子挪动的声响,只见得那对母子结账走人。街道上,两人匆匆赶路的样子,是这个城市中许多外乡人的缩影。
出了面馆,我向家乐福超市前进。老市区里,能保留下来的弄堂越来越少了,不曾在我的故乡真正生活过的人,是读不懂阳春面和老弄堂的意义的。
这几天,因为思乡,所以一直都给自己做着尽量地道的阳春面。它总是令我回去多年前,背着书包,每天早上6点多钟,穿过老式石库门上学去的情景,城市最基础人群,多数都是从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开始一天的生活,你会听到新闻联播或评弹,从某户人家的半导体中大声地发出。也会有父母亲骂小孩叫小孩,赶路上学的声音,阿婆们早市买了草虾回来,在门口做虾仁,人们相互打招呼,说着七听八听搞来的八卦,早点店的包子冒着热气,马路上自行车的稀里哗啦的声响组成了晨起协奏曲。
现如今这样的场景,已很少看到,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还有雾霾,汽车比自行车还要多。人们赶去地铁,那里更是一个惨烈的早高峰出行战场。我这一生也不会有几次参与其中的勇气,那是会将你早上吃的牛奶和包子,从胃里挤出来的感觉。
一碗阳春面,满满故乡情,无论是身在那里,我都知道那其中的滋味,都是最好的记忆,无论它今日成了怎个模样,都是我的挂念。读懂这文的您,想必和我一样,开始想家了吧,祝福您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