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大明:我皇孙的身份被挖出来了 !
东街早市。
一大群士子结伴而来,瞅见有几人正抓着报纸向行人推销,有些奇怪。
“今天的兴明日报怎来这么早?”
“是啊,往日兴明日报的人一出现便被哄抢一空,今日怎没人抢了?”
他们之所以早早过来,就是担心过来的晚了,报纸被抢光。
带着好奇,几人进前。
“给我拿一份。”
报纸拿来,交了钱。
一样的字体,这士子没多想,便直接翻寻起最后面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来。
翻了半天,一无所获。
“哎,这报纸怎不一样了,改版也不说一声。”
正抱怨着,翻阅题头。
应天日报。
不是兴明日报吗?怎变成应天日报了?
这时,其他同来的几个士子也发现了不对,开始抱怨。
正说着,兴明日报的人到了。
“看,快看,兴明日报的人来了,这压根就不是兴明日报。”
发现上当,几人纷纷吵吵着退钱。
报纸看了,看过报纸,又说退钱,哪有这么好的事。
售报纸之人不应,几人却觉这是浑水摸鱼骗他们。
吵吵嚷嚷,一时之间争论不休。
最后眼看着,兴明日报那边的报纸快售卖光了,才终停止了争论。
不就是两文钱吗?白花就白花了。
因这两文钱错过了今日的兴明日报可不值当。
...
另一边的早市,同样上演着闹剧。
有士子知晓应天日报和兴明日报非一家,还是买了份应天日报。
兴明日报,一天一份,等起来不易。
应天日报若能在枯燥的等待中再增些热闹,倒也是个好事。
可惜事与愿违,那应天日报除了晦涩难懂的经义讲解再无其他有趣的内容了。
这东西,他们哪能看得懂?
他们若有那个能耐,早就早就封侯拜相,进入朝堂了,还用在这里一年年耗着?
失望,抱怨...
是绝大部分人对应天日报的态度。
很多人更是直接叫嚣着,这辈子都不会再买应天日报了。
...
晚上,关门结算。
何先疲惫中一脸的笑意,道:“东家,我们要不要再加印几分,每次到最后总有些士子买不到。”
现在他们的报纸已印到了二十万份。
“还有不少人吵吵着要让我们把前面那几期再加印一遍。”
很多人收藏每日的报纸,对每日的报纸宝贝的很,是绝不会外借。
所以,新入坑的那些士子很少有机会能再读到已发行的报纸,也会有了如此夙愿。
“行吧,那就把前几天每日的各报纸加印五万份,因人手紧张,边印边售,有需要的直接来报馆购吧,另外,明日正常发行的报纸也加两万份吧,即便剩些,也让那些士子都能买到。”
赚的多了,有几份报纸卖不出也能够承担得起了。
...
应天日报报馆。
负责出去售卖的内伺家丁开始报账。
“小人卖出了十份。”
“小人卖出了六份。”
“奴婢卖出了三份。”
“奴婢一份都没卖出去。”
...
一摞摞报纸堆积着,昨晚印刷好事什么样,现在依旧还是什么样。
黄子澄朱允炆沉闷不语。
他们可是印了十万份的,照现在看来,可连一百份多没卖出去。
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刘原跑了进来。
“先生,明日的十万份印好了,后日的还印吗?”
此道声音出言,黄子澄朱允炆皆想打死他。
售不出去,印的越多,亏损也就越多。
其实,应天日报的那些东西,黄子澄已在他那书坊卖过一段时间了。
无人问津。
他瞧着朱大福弄的报纸,能如此火热,便想把他所写的那些东西推销出去。
可惜,事与愿违。
“先生,现在怎么办?”朱允炆道。
片刻后,朱允炆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道:“朱大福报馆开业的第一天曾白送了十万份的报纸,要不我们也送?”
送是为打开名声。
应天日报现在又并非没有名声。
朱允炆出言,黄子澄想了良久,最终还是应了下来。
朱大福那乡野村夫都你那个免费送得起十万份报纸,他也能。
这可不是跟在朱大福身后吃屁,谁规定,他朱大福做过的事情别人就不能做了。
...
次日,兴明日报售卖点依旧排着长龙。
人们为抢一份报纸,顶着烈日,不叫苦不叫累。
另一边,应天日报售卖点的几人手里抓着报纸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推销。
“拿一份吧,不要钱。”
被抓着之人,一片嫌弃。
“不要,擦屁股都硌得慌。”
...
求了一上午,一份没送出去。
别人家的什么待遇,他们家的什么待遇。
想起这些,心里就堵得慌。
正当丧失信心之时,有个老妇颤颤巍巍的走来了。
“能给我些吗?”
只说送出去,也没具体说给谁吧?
有人光顾,售卖之人赶忙拿起一份递上,道:“能,当然能。”
报纸拿上,老妇仍旧不走。
“走吧,不要钱。”有人催促。
老妇在一脸不好意思地道:“能再我几份吗?我家小孙子刚启蒙要练字,老身家穷,这纸正好让他去练字。”
说白了,这老妇主要讨要并非看中了报纸的实际效用。
看中的不过是纸张的书写用途。
售卖之人一脸尴尬。
这给还是不给啊?
不给的话,今日怕是没人再来拿了。
可若给,他家老爷弄这报纸不是这般用的吧?
正纠结着,不远处想起了一阵咳嗽声。
几人扭头一瞧,黄子澄正立着。
“老爷...”几人行礼。
“带着报纸回来。”
丢下一句,黄子澄扭头就走。
黄子澄走了,几人只得抓起报纸,紧跟在了黄子澄身后。
人都走光,只剩下那老妇在风中凌乱。
怪不得你们那报纸,卖不出去呢,话都不会说。
给还是不给,总归得是说句话的吧?
...
不到晚上的功夫,分出几处售卖点的人便都回来了。
瞅着对面,直到现在还在争抢报纸的长龙,心里不嫉妒那是假的。
经这些人主动汇报,十万份报纸,只给出了那老妇一份。
黄子澄脸色黑如锅底。
都是些不识抬举的东西,白给的东西都不要,活该一辈子中不了。
“先生,现在怎么办?”朱允炆问道。
能借鉴朱大福的都已经借鉴了,他现在是真的没办法了。
开报馆是他主动提出来的。
他若做不好,皇爷爷会不会觉着他能力不行?
黄子澄眼珠乱转已有了主意。
哼,他就不信了,他朱大福一个乡野村夫都能做成的事情,他堂堂一个太常寺寺卿就做不好了。
“朱大福那报纸第一版是什么优秀士子的文章,第二版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对吧?”
朱元璋虽然同意记者采访,刊登时政大事,但因朱大福的记者培训还不到位,此事一直为能成行。
“下期我们也弄这些,他朱大福能弄成,我们也便能弄成。”
朱大福都能做成的事情,他们没理由成功不了。
“行,听先生的。”朱允炆二话不说应了下来。
朱允炆没什么主见,报馆的事情多是由黄子澄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