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隐世家族秘史 !
牛一刀沉着迎战,同时仔细观察这位老婆婆,怎么看怎么觉得她的脸有些别扭,趁着她转过身来的机会,牛一刀一刀虚晃奔老婆婆的小腹扎去,左手却没闲着一把抓向老婆婆的脸。
老婆婆大惊,想躲已经来不及了,牛一刀指尖划过,扯下一张人皮面具。
老婆婆大惊失色,跳出老远,情不自禁的摸着自己的脸,再去看牛一刀手里的面具,扭头就跑!
“六月!”牛一刀断喝一声,“你不想见九月了么?”
原来,老婆婆是六月乔装打扮的,早一步来到了五史村,仅有的两户史家人,被她杀了个精光,本想骗过牛一刀,却没想到,牛一刀一进院子就问到了血腥味,看到看婆婆那大脚板,已经确信,这老婆婆有问题。
六月一阵踌躇,愣了半晌儿,道:“她应该已经走了!”
“不!”牛一刀摇了摇头,“她是逃不掉的!”
六月轻咬朱唇,道:“你要是敢伤害她,我绝对饶不了你!”说完,扭头便逃,眨眼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牛一刀有心去追,又放不下史家人,只好作罢,他急匆匆的进屋,逐个查验,一个活口也没有。
他又匆忙赶到另一家,同样的凄惨场面,牛一刀一阵心痛,琢磨了一会儿,埋怨自己不该这么莽撞的跑到这里来,要是自己不来,或许史家人就不会死。
牛一刀一个人将两户史家人埋好,心中愧疚,在坟前磕了三个头,默默祷告了一会儿,这才准备离开。
可是,四下里却哪也找不到马,他来到拴马的树前,半截马缰绳还拴在树上,从断掉的绳头来看,应该是被人一刀砍断的,牛一刀四下里看了看,心道:莫非六月还在?想等天黑偷袭不成?
没了马,天也快黑了,牛一刀琢磨了一会儿,一路上没有什么人家,赶夜路太危险,他决定在这儿留一晚。
牛一刀在屋里翻出一些吃的,生活弄熟了,随便填饱了肚子。百无聊赖中,他倒在史家的炕上,想睡,又不敢睡,不睡又实在无所事事,牛一刀纠结的翻来覆去像烙饼一样。
忽然他发现炕里面,靠着墙角摆着一个木箱子,上面还挂着锁,看上去挺重要的样子。
牛一刀闲着没事,爬过去,将木箱搬到地上,点起油灯,仔细看了看木箱,一尺多长,半尺来高,刷着黑漆,因为年头儿多了,漆都磨没了。
一把铜锁挂在前面,牛一刀试了试,不肖三两下,便将铜锁撬开了。
牛一刀打开箱盖,箱子很大,但是放的东西不多,几块碎银子和银元,两只银簪、一只玉镯,另外还有一本家谱,牛一刀拿起来看了看,线装木刻版《史氏宗谱》泛着黄色,一个角落上被老鼠咬了一口。
家谱中主要记载了史姓的溯源和向阳史姓由何而来;历代史姓先祖的传记、赞文和遗像;史氏诰敕;史家词训;史姓一世祖到五十九世的年表和世系图等内容。
宗谱上面对向阳史家的由来记叙甚详。
据载,史氏始祖当推西汉时的史丹,他曾封为武阳侯,传数世有孙辈史崇被封为溧阳侯,为江南史氏第一世,居溧阳之埭溪。
五十世数千公于康熙年间迁至向阳。
数千公到向阳后,后代以耕读为主,或有从商或手工业者,皆为普通百姓,未有显贵者出现。
宗谱中记录史姓的由来,源于妫姓,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氏仓颉,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传说,仓颉为河南南乐人,另一说为冯翊人,黄帝时期为史官,人称“史皇氏”。
相传在上古时候,黄帝属下有一位史官,名叫仓颉,史称“史皇”。
仓颉头上长着四只眼睛,模样怪异,举止不同于常人。但是他善于观察事物,天生就能写会画,因而深受人民爱戴。在史籍《路史》中记载,他能够“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
后来,史皇创立了象形文字,结束了远古时期结绳记事、刻痕为史的漫长历史,将人类带入文明。
据说,在仓颉创制出文字的当夜,鬼神都为之哭泣。
在他逝世后,人们把他葬在昌意城。
仓颉的后裔子孙们为了纪念先祖为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便取他在世时担任的“史官”官职称谓作为姓氏,称史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史氏族人大多尊奉史皇仓颉为得姓始祖。
有趣的是史家宗谱中记录了一个很特别的人,他叫史玉成,是晚唐时期的一个走街卖艺的。
他有一样特别的绝技:弄虫蚁。
史玉成五十上下,长得又干又瘦,黄眼珠子,嘬腮、黄胡子稀稀拉拉,身穿一件灰色长袍,举止上十分斯文。
他上场子时总带着四样道具,一个大罐子,一个小罐子,一个细脖儿的瓶子和一块长方形木板。
开场后,他把木板平铺在地上,先将大罐子口打开,嘴里头念叨着;“到时间了,该上学了!”
这时人们就看见从大罐子里爬出一只大蛤蟆,跳到木板上便蹲立在中间,昂着头像个高傲的先生正在讲台上。
史玉成又拿过小罐,打开罐子口儿后又说:“快上学了,先生都来了,学生怎么还不来上课呀!”
这时只见从小罐口处,依次蹦出八只小蛤蟆,爬到木板上,面对大蛤蟆依次排成两行蹲下。
等小蛤蟆蹲好了,史玉成又说:“老师该教学生念书了!”
再看大蛤蟆,仿佛听懂史玉成的吩咐一样,张嘴“呱”地叫了一声,小蛤蟆随着齐声叫一声。
如此这般一叫一答,此起彼伏,真跟老师教学生似的整齐有致。
就这样叫过一阵后,史玉成喊了一声;“到时间了,该放学了!”
这时,小蛤蟆先起身,依次蹦跳着爬回小罐里。
大蛤蟆见小蛤蟆都进了罐子,它才慢慢悠悠地起来爬回大罐子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