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重生东汉末年 !
郭斌纠结了一夜,也未曾得出什么结论。纠结到最后,也不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罢了。
他是个穿越者,自然也曾有过南面称帝的梦想,可穿越之后的这段日子,虽尚算顺风顺水,却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一层层无形的压力。自己的哪一步前进不是竭尽全力?哪一个决定不是胆战心惊?他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混到现在,太不容易了,虽然有人称他是幸臣,却是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
因此,这个穿越者不太成熟的梦想,经过这一年多现实的无情打击后,便在郭斌心中的某个角落里蛰伏起来。他虽知晓历史的未来走向,却总是束手束脚,全是为了不给整个汉族造成太大的创伤。无论是在长社城外,还是在广宗城外,又或者是在面对下曲阳的黄巾降卒时,郭斌心中皆存有一种悲悯之心。故此,他用尽全力,就为了保全这些黄巾降卒的性命。
而他最初,之所以竭尽全力与黄巾军死磕,不只是因为历史上黄巾军骤起骤平,更是为了保全伏龙山庄众人的性命。
在这个汉王朝国运尚未完全没落的时候,与朝廷结为一体,无疑是最为稳妥的策略。因此,对于穿越者所常有的灭亡东汉王朝,自立为帝的思维,郭斌其实是颇为不屑一顾的。整个社会在大汉王朝四百年国运的惯性下,是不可能骤然停止的,勉强要逆天改命的人,势必会被滚滚的历史车轮碾得粉碎。想必皇甫嵩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阎忠的建议吧?
然而,事实证明,郭斌此时依附于朝廷的策略虽是正确的,其努力保全汉室的想法,却是显得无知而幼稚。天子只会认为,你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是应当应分的,他最多给你几个好听的官衔,却不会对你做出的努力又分毫的珍惜。
现在看来,穿越者熟知历史走向的所谓高屋建瓴,能够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反而知道的越多,其越会成为禁锢自己思想的羁绊,会让自己局限于熟知的历史而不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多做思考。
因此,现在的郭斌虽然看起来已然无碍了,其心中却还是一团乱麻的。他不确定继续为汉王朝努力是否是正确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从此开始便要立志创立一个新王朝。
听了袁绍的话,已然喝了几杯酒的郭斌情由心生,竟端着酒爵、敲着杯箸,高歌起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袁本初,曹孟德,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首改编自李白的《将进酒》,非但词句大开大合、气魄惊人,更是将自己桀骜不驯、激昂高调的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将“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之类的典故去掉,将“岑夫子、丹丘生”改为“袁本初、曹孟德”,则更加符合情境。
袁绍与曹操何等人物,这《将进酒》的曲调既未听过,歌词亦是闻所未闻,当下便知晓定然又是郭斌自创的了。只是此时曲中加入了两人的姓名,使得两人与有荣焉。
郭斌并非可以自创曲子的天才,他唱歌也仅仅是限于不会过分跑调的程度。而这首《将进酒》,则是出自北大教授陈永海先生以吉他自弹自唱的视频。当初郭斌初次听到此曲之时,惊为天人,很是下功夫学了一阵子。
虽然他不懂得吉他,此时亦不可能有如此伴奏。
用杯箸作为背景音乐,再加上郭斌酒后特有的略为喑哑的嗓音,失意落寞的状态和狂放不羁的性格充斥其中,这一首曲子竟将整个醉仙楼都唱得鸦雀无声。直到一曲完毕,过了半晌,方听到轰的一声,整个醉仙楼仿佛被炮弹击中,要从内而外炸开一般沸腾了。
醉仙楼中无论酒食还是器物,皆为京中最上等的,其消费群体自然不会是平民百姓。前来醉仙楼的人非富即贵,一个个衣冠楚楚、举止温文尔雅。在这里吃饭,若是你学问不够高,恐怕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听郭斌唱完,袁绍满饮一杯英雄血,原本纠结郁闷的心情似乎亦开朗舒坦了不少,当下调笑道:“好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敢唱出这句话来的,普天之下,也就潜阳够资格了。”
众人听了,哄然而笑。诚然,以郭斌的头脑和如今伏龙山庄的吸金能力,也就是郭斌说出这句话来,最为硬气。
而董杏儿,在听到“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之时,却已然痴了。是啊,这种一夜白头的浪漫,最是使人痴。
就在众人调笑的当口,却听得门口“笃、笃、笃”地响起了敲门声。
众人一愣,张飞随即抹着杂乱的髭须上沾染的酒渍,颇不耐烦地起身开门去了。待看到门外竟站着个满头银发的耄耋老者,登时愣在了当地。别看张飞豹头环眼,愣头愣脑的样子,其对于年长及有才学之士却是极为敬重的。
众人见张飞山岳一般的身躯杵在门口,将来人的身形挡得严严实实,不由莞尔。
郭斌道:“翼德,到底是何人在外面?”
张飞这才回过神来,忙闪身进入房中。
众人望过去,袁绍、曹操、郭斌三人见了来人,也是愣了一下,却立刻如屁股底下装了弹簧一般蹦起来。
只见来人是个须发尽白的老者,身量不高,脊背却是挺得笔直;一件长衫套在身上,便仿佛乡间的腐儒一般,却是气象渊静,周身透出一种说不出的气派;核桃般的老脸上褶皱纵横,满脸的正气却是如何都遮挡不住。
袁绍脱口叫道:“杨老!”
此杨老非彼杨老,这位杨老,不是伏龙山庄中负责为郭斌招募流民的杨老,而是朝中威望素著的杨赐老先生。如今,在朝中能称得上杨老的,除了此人,别无其余。
杨赐,是弘农华阴人,杨氏一门被称为弘农杨氏,诗书传家,其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杨赐当初曾连辞三公礼命,名高当世。
建宁元年(168年),于华光殿侍讲,教授汉灵帝刘宏。历任少府、光禄勋、司空,因灾异被罢免。建宁三年(169年)拜光禄大夫,又代袁隗为司徒,因直言劝谏被免,再拜光禄大夫。光和元年(178年),因屡现灾异,杨赐与议郎蔡邕等入金商门,陈述时事。后为国三老,转任少府、光禄勋、太常等职。光和五年(182年),升任太尉。
中平元年,黄巾之乱爆发,杨赐受诏入宫与群臣议论此事。但他因恳言谏灵帝而违逆灵帝,灵帝于是以发生起义为借口将其罢免。(这便是天人感应了,天下有变,罢免大臣)
在张角起义之前,利用旁门左道的江湖手段蛊惑百姓,天下人扶老携幼前往归附。时任司徒的杨赐与自己的掾属刘陶商议道:“张角等人逢大赦也不思悔悟,反而变本加厉,如今若是下令州郡逮捕讨伐,恐怕会引起更大的骚乱,加速祸患形成。应该严令刺史及二千石(泛指郡太守、国相、都尉等),简选流民,派人将其送回原籍,借机削弱其党羽,然后诛其首领,可不费力平定。”
后来,杨赐曾经上书天子,提出了这个计策,然而由于他恰巧被罢免,此疏便被留在宫中,并未曾被天子看到。后来天子移居南宫时,看到了此疏,感悟之下,下诏封杨赐临晋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由其履历可以看出,这个杨赐身为帝师,自然也是最铁杆的天子党。故,他虽多次违逆天子刘宏,却始终不曾被彻底打倒过,而是屡屡起复,继而被升为更高的官职。
想来,当初天子刘宏初登大宝,年纪尚幼,又没有根基,除了依靠亲近的宦官如十常侍等,外朝最大的盟友怕就是这个杨赐了。因为弘农杨氏是正儿八经的诗书传家,自杨赐曾祖杨宝开始,便是隐居山林的名士,其祖、其父均官至太尉,其祖父杨震,德行高至,在士林中声望极隆,被称为“关西孔子”。因此,弘农杨氏自然也是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在官场中的势力极大的。
从这里,亦可以看出,天子刘宏绝对不是庸才,单看其能在幼冲之年便能在外朝中结下如此强援,便可知全豹。
郭斌虽然久不在京师,对于京中的各派势力却自然是了然于胸的。他虽未曾专门前去拜会过这位杨老,却是久仰大名,更是曾在朝会的时候远远地看到过。袁绍与曹操就更不用说了,此二人在京中长大,以其身世和地位,认识杨赐绝不稀奇。
这时,杨赐从门外缓步踱进来,一张嘴,颌下银白的长须便跟着动弹。只听他缓缓地道:“老朽在门外听到此中有故人,果然便是袁本初与曹孟德,哈哈哈哈!”
袁绍与曹操二人满脸敬仰,激动地离席再拜,口称不敢。
郭斌也跟在二人身后,上前施礼道:“阳翟郭斌,见过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