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共和国战疫 !
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讲述他们眼中的邱海波,曾治愈的患者代表,前线战友代表都纷纷发言。 发布会上,还原了中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心肺复苏、除颤、ECMO支持、动脉插管、手术抢救……
这里不仅是邱海波常年救死扶伤的战场,也是中国重症医学的最前沿。
发布会现场,“时光长廊”里回溯了邱海波在2003非典疫情、2005猪链球菌疫情、2008汶川地震、2010玉树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身影。
一张17年前的旧照片,2003年邱海波作为南京市救治非典专家组组长在一线救治,照片上的他站在南京市第二医院隔离门内,隔着防护线和抱着6岁儿子的妻子赵健远隔相望。赵健回忆说“我就是觉得,他太瘦了,心疼”。邱海波夫人赵健讲述她心目中的邱海波。
这一次,他们相隔的距离更远。今年1月19日邱海波出发奔赴湖北抗疫一线,至今离家近两个月,赵健坦言:“17年里,这是我最担心他的一次,他也理解我,每天再忙都会电话报个平安,最短的一次只有1分钟,但是也足够让我放心。”
发布会上,宣读了省委宣传部授予邱海波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表彰决定,并号召在全省广泛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报国为民是你的志向,医者仁心是你的追求。大医精诚,白衣为甲,战胜死神救大众;逆行出征,匡时济世,越是危急越担当,您是冲锋的勇士,您是希望的使者,您是时代的英雄。向您致敬!
赵健替丈夫邱海波从江苏“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手中接过证书和奖章,随后通过连线与丈夫约定“凯旋后到南京公园散步看花赏景”,这样的约定看似家常却令人动容。
王泽山动情地说:“海波当之无愧,他带领团队追求卓越、创新创造,与科学工作者的追求是一样的,非常值得赞扬和学习!他是这个时代最可敬的英雄!”
获奖感言,连线还奋战在前方的邱海波教授说:“这个荣誉只代表过去,不仅是给我个人的,也是给我的团队和整个行业的。所以对我和我们的同道来讲,我们在未来一定会更加努力、规范地去看护和治疗病人。”
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教授,30多年如一日,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敬业奉献、敬佑生命,倾心科研、培育人才,推动江苏重症医学学科走在全国前列。
1月18日,农历腊月二十四。中国年俗里原本“扫尘纳新”的日子,今年却惊心动魄。当晚,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接到来自国家卫健委的电话后,对妻子赵健说:“我要去武汉了。”
“好,明天出发?”赵健一秒接过话,因为两天前,是她主动问丈夫:“你什么时候去武汉?”结婚26年,她太了解丈夫,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专家,国家遇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绝不会缺席。
是的,1988年从事重症医学临床,30多年来邱海波在挚爱的领域全情投入、无数次从死神手中挽回生命;面对重大突发事件,17年里他更是从未缺席:2003年非典疫情、2005年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2015年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一次次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在最前线救治生命。
18日晚,赵健合上丈夫简单行李箱的那一刻,依然不去问“何时回”。因为国有征召,白袍变铠甲,家国同枝,不胜不归,是邱海波和他的同事们每一次的出征定律。
元月19日出发,邱海波来到武汉后,放好行李就直奔武汉市三家收治重症病人的定点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纵然常与死神掰手腕,但面对这座疫情肆虐的城市,邱海波的心“一直揪着揪着”!患者急剧增加、重症患者一床难求、ICU医生资源捉襟见肘。
作为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和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深知肩负“战略谏言、医疗定规、治疗出策、临床示范”等多重责任,但他更深知,一切都源于他32年坚持不变的准则:“临床医生,必须到一线、到病人床边;重症病人在哪,我就在哪。”
在武汉的邱海波,不仅到达“最前线”,更冲在“最前面”。“红区”是人类与病毒交锋最为激烈的战区,感染的风险也更大,但进出武汉各大收治重症患者医院的“红区”,是邱海波的日常工作,最长的一次早晨9点进“红区”,下午2点才出来。
重症救治如悬崖救人,时间以分秒计。在武汉,最初他巡查患者时,搭乘的是政府预约车,但由于每次时间和车辆不固定,出入医院都要走繁琐程序,浪费不少时间。后来,邱海波特意申请了一辆车,自己开车巡查各家医院,挤出时间留给患者。
在重症隔离病房,病人会突然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医生迅速打开“生命通道”,比如气管插管,这个动作距离患者非常近,在气管切开那一瞬间,胸腔气流会携带病毒喷出,即使有层层防护,也有感染风险,这时,邱海波就会主动上前,进行插管。“作为专家组成员,你必须冲锋在前,如果你害怕了,别人就更害怕。”
这么多年,他一点没变!时间回溯,同样的情景历历在目。
2003年5月8日早晨8点多,南京市第二医院非典隔离病房,一名非典病人急需气管插管、上人工呼吸机。邱海波说,“太危险,让我一个人上。”病人口中分泌物喷出来,溅得邱海波衣服上到处都是。最后,插管成功了!病人停止的心跳恢复。危险邱海波十分清楚,但生死考验突降的瞬间,他不容商量地推开别人,冲在最前面。事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却轻描淡写地说:“因为当时我恰好先戴好了头罩,所以我就先插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