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重生之全能网红 !
梁腾明确了自己接下来一段时间要努力完成的任务是啥?顿时充满了斗志。
在现在“停车场”的位置建一栋“写字楼”,这是梁腾完全可以自己拍板的事儿,他一点都不担心。
他关注的重点,已经转为如何说服那两家500强企业,把它们的“总部”设在“大厦”之中。
当然,据前世所知的事实,未来几年后,这两家公司确实不约而同把“总部”选定了这栋“大厦”。
但梁腾重生前所知道的事实中,却不是他梁腾成为“大厦”的主人啊。
既然这样一个事实可以改变,凭什么两大企业入驻“大厦”的事儿,就一定会“板上钉钉”呢?
所以说,有那样的巨大希望,但过程,仍需凭自己的加倍努力。努力去争取不让“历史的事实”发生变化。
两家500强企业,梁腾没打算同时去“活动”它们。
逐个攻破、拿下,属于更务实的做法。
那个名为“风骥”的风投公司,想要拉拢它比较困难,尤其是在你的“写字楼”仍停留在计划之中,图纸也没出,尚未“建好”的情况下。
毕竟“风骥公司”一直以来,主营的业务,就是投资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而具有特别敏.锐的市场判断力。也就是说,这种公司都比较相信自己的眼光,不怎么会被人轻易说服。
你连“写字楼”都仅停留在规划中,不曾建好,对“风骥公司”的吸引力,不知打了多少个折扣了。
但建好那样一栋32层以上的“写字楼”,快也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个质量必须保证的。
梁腾决定,把“风骥公司”先放上一放,现阶段全力拿下另外一家500强企业,即那家名为“24小时新闻”的网络公司。
最好是一边建设超高层的“写字楼”,一边可以跟“24小时新闻”谈妥,将其“总部”搬迁入“写字楼”的协议。
“24小时新闻”,属于资讯类的可以互动的新型网站,主打的是手机新闻APP的业务拓展,倒没怎么布“重兵”于传统电脑端。这跟齐大海创办并一直负责经营的“万象网”,虽然同为新闻综合网站,但经营的思路,完全不同。
按照历史的发展趋势,“24小时新闻”网站会越来越强,用户急速扩大。而“万象网”的发展则在逐渐陷入停滞。因为未来越来越多的网民是通过手机APP来浏览新闻了,电脑端的客户越来越少。
梁腾前世也是“24小时新闻”的忠实用户。
因此,他对于“24小时新闻”的各种发展阶段,各种壮.大的招数,甚至就连网站公司创始人及其家庭情况,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可以说,在现在这个“网站”仍未发展到“巨无霸”级别之时,要说对“创始人家庭”的了解程度,除了当事人之后,就只有梁腾知之甚详了(网站变成了超级企业后,关于创始人家庭的所有情况,才有可能变成采写的新闻。才有人感兴趣了解。比如梁腾,后世就通过各种资讯报道,掌握相关情况)。
梁腾有了这些别人没掌握的资讯,去成功游说“网站创始人”的信心,明显就充足多了。
他甚至都已经把目标锁定在那个“创始人”的家庭成员,作为攻关活动的“突破口”呢。
梁腾因为还有自己要思索的重大“课题”,加上夜已深,于是跟吴瑕、燕千羽二女闲聊一会儿,就散了。
各自返回居住的卧室,休息了。
但梁腾舒舒服服的仰靠在床铺上,了无睡意。
据他所了解:“24小时新闻”,这个未来仅凭借做新闻类资讯业务,就能每平赚取百亿以上利润的超级企业,其实是由一位年轻的女子所创办。颇有点“白手起家”的味道。
这位创始人,名叫宁婷。
在后世的梁腾印象中,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真正的女强人,一心一意创业,把时间和精力扑在了事业之上。终身未嫁。
那“24小时新闻”网站的发展,只用了短短8年时间,就迅速成为了业界排名第一的新闻网站。并且它的利润,远远超出排第二名的网站数十倍之多。
只用了短短数载,她所创办的网站就从无到有,又发展到第一,简直像创造了一个“出道即巅峰”的奇迹。
在梁腾的印象中,今年应该是那“24小时新闻”创建第三个年头,业务已经有了迅速扩张之势。但仍远未达到几年后那种高度。但要达到那种程度,也不需要多少时间。也就几年了。
所以说,梁腾可以判断出;现在正是“24小时新闻”发展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
网站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了,从各种指标来看,称得上一家“大企业”了。
然而,它想达到既定的占据新闻类市场“半壁.江山”以上的“宏伟目标”,仍然有待努力。或许说,还需要再努力几年时间。
当然,上述“时间点”,是在梁腾知道“历史走向”的前提下,所作出的判断。但“24小时新闻”的所有高层人士(包括那位“白手起家”的创始人),没有哪个敢想象,网站居然再用短短的5年时间,就可以辉煌到那种程度。
因此,梁腾恰逢其时的,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成功的切入,明确要跟“24小时新闻”谈合作,谈参股网站事宜,对方又极需“新的资本”加入,极速扩大业务量。因此,梁腾一举成功的“参股”网站,希望非常大。
当然,信心十足归信心十足,梁腾仍需要进行周全的准备。
他锁定的“目标”,并非网站创始人“宁婷”,毕竟针对一位年轻的真正的女强人“攻关”,梁腾一点经验都没有。自己也觉得不好看。
他锁定的攻关目标,是宁婷的父亲宁新。
那位宁新,是“帝都”一所普通科研院的员工(不是搞研究的专业人士,只是院内负责后勤的一名员工)。但老先生平生极其热衷于读名著,因而对于创作也有着浓厚兴趣。称得上一位“文化人”。
宁新当过兵,上个世纪70年代末,“转业”回到地方时,得了5000块的“安置费”。
那个年末的5000块钱,算是一笔巨款。
按照梁腾的理解:78年的时候,他父亲在“李家庄小学”教语文,每个月领取的工资也才40多块。一年下来,加上年终奖,也就500多块钱。参考这个,那宁新一次领到的“补助”,够梁老师不吃不喝的10年收入了。
如果又要吃又要喝,从有限的工资中挤出钱来“存”,估计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得存几十年才有这几千块钱的积蓄(后来物价上涨,工资待遇随之节节提升。方显得好像五千块钱也并没有多少啊)!
宁新如果当时有了这笔钱,存起来,几十年过后也等于白存了,物价的上涨幅度,把他的钱的价值不知“缩水”了多少倍。
但宁新由于是农村出来的,而“转业”到地方后,是当地一家科研所的后勤.科接纳了他。宁新在城里没有房,想要城里落户,决定拿那5000块去购置住房。
别以为办不到。当年的房价一点水份都没有的啊。宁新通过熟人的介绍,只看了三处房子,就看中了第3处房子了。
那是老旧城区的老房子了。长条屋,开间只有4米。纵深则在20米。总共80平方的老屋,盖了三层。但已经陈旧不堪。
宁新却看中这老房子,门前有一条老街道。
三层房子虽然很老,但完全可以做一个小铺面。自己上班工作之时,铺面拿来“出租”,尽管租金不多,但能贴补一下家用,聊胜于无。
等到他退休以后,闲下来,可以在自家的小门店,开个当下“信息中介”门店。专门提供各种“用工信息”啊,提供“月.嫂或家庭保洁人员”的信息啊……之类。
宁新觉得开这样的信息店,赚取介绍费,收入应该不错。
所以那样一个户型不好,又破又旧的老屋要出售,宁新却是没有太多犹豫,就看中了它。
而屋主开价6000块。宁新非常“诚恳”的跟对方言明自己的情况:只有5000块的积蓄。还是当兵“转业”回地方,发放的补助款。所以只能出5000块的价。
结果对方一家人经过商议,也接受了5000块的转让价了。
宁新买到老屋以后,太老太破也难住人啊,尤其是处处散发着一股子的“霉气”。
宁新已经娶了妻,育有一子一女。当时两个小孩子都不满3岁,感觉天天让孩子呆在这家里住这种环境,享受如此空气质量,也着实不妥。
于是把他老婆做工积蓄的1千来块钱拿出来,把三层“老屋”的上面两层,好好装修了一通。
两公婆在城里购买这老屋之初,就考虑到一个问题:要不要拆了重建?
他俩是不考虑重建的,因为感觉太浪费钱。既然不打算“重建”,那在挑现成的老房子的时候,房龄可以“老”,但最起码必须是用“火砖”砌的房子。用“泥砖”盖的老屋,就不考虑了。
最后挑的这处小街小巷的店铺房,就是用“火砖”砌的。
但在那个比较久远的年代建的房,不可能立有“钢筋水泥支柱”,楼面铺的,也仅仅是“预制板”(放的钢筋量少得可怜)。另外还有个大缺点,就是房子太长条了,20米深,原屋主建房时却舍不得在“中段”开一个“天井”采光。导致老屋每一层,除了前后两个房间外,其它地方的“采光”并不理想。在里面活动,经常白天都得点灯。
但宁新两公婆不打算把这“老屋”加高上去了,因此也不在乎它是“预制板”铺的楼面,有没有柱子支撑。
反正住完他们这辈子,甚至是儿子再住一辈子,宁新认为这房子的质量都不会出问题。
另外,采光不好,也不打算重新改造了。
毕竟就算能设计出更好的“采光”方案,不拆了重建。也难改的。
破坏局部的改建,反而更容易破坏屋子的结构,本来能用更长久的屋子,使用寿命,说不定要大大的压缩。
宁新两公婆的最终做法,就是直接花1千块的“巨额”,把2楼及3楼重新装修一通。
至于1楼,那是准备先用来出租。当然由“租户”来装修啊。宁新两公婆可不管它。
等一楼店面出租后,宁家就从屋背后的“后门”进出,都不必经过店铺。互不打扰。
1千块装修2楼和3楼,资金不能说有多么“富余”,但也勉强够用。
毕竟那个年代,就算铺地板砖,也只有那种小小块的“泥质砖”而已。便宜,只要几毛钱一块地砖。但铺出来的效果,看着就透着一股小家子气。后世铺的统统是石材砖,一片砖,就要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因而装修的费用,节节攀升。
另外用的电线,也是普通的单股“铝线”,哪里像后世全部采用了“多股”的“铜钱”。每捆电线的费用也不同。
再一个墙壁“批白”,用的仅仅是简单之极的石灰。这东东也挺便宜的。哪里像后世批白墙壁,要用“腻子”去刮。刮几遍。还要刷油漆。材料的价格贵好几倍。
另外那个年代的人工,远远便宜过后世。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的好说。
宁新两公婆做得更绝,为了省钱,装修的几道工序,都完全由他两公婆自己慢慢的摸索着,由自个儿来完成。根本就连装修的“人工钱”,都不让外人去赚他们的。
真是把“节省”两个字,发挥到了极点了。
由于那个年代,铺地砖,普遍采用的是“湿”贴之法,不像后世的石材砖铺地,发明了“干贴之法”,因而那个年代铺的地砖,普遍都发生了“地砖”烘起,开裂的种种问题。
但那都属于十年以后要面临的麻烦事。开始没问题的。
在老屋重新装修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那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可是非常棒的。
就像一下子住到了全新的房子。而且有两层楼住(一楼出租),两层总计居住面积达到160平方。这比在单位那儿租个几十平的“单间”来住,还得月月从工资“扣”房租,那就强太多了。
宁新两公婆亲力亲为,“装修”好两层房子后,就赶紧退租掉单位的住房了,挑了个吉日,搬到“新家”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