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闭月 > 第58章

第58章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三国]闭月 !

    荀彧与陈群、荀攸一起回来了,出乎意料的是,戏志才和郭嘉也在。

    他们不知怎的凑到了一起,豪华文官团除了一个尚在谯郡的钟繇,一个被困在陈留的程立,俨然已经全了。

    前期三国出名的谋士,大多不是在袁绍处,就是在曹操处,后来蜀汉和江东崛起,才有别的份儿。而因为袁绍失败,曹操成功,曹魏的谋士名气显然比袁绍那一拨大上不少,至少方夏耳熟能详的,大部分都是曹魏这边的。

    再说了,蜀汉和江东的人才,方夏鞭长莫及,也揽不到手啊。

    所以干脆也不用想了,想了也白想。

    虽说如此,但是方夏越看,越想来个顺眼点的武将啊。

    她之前看着管亥眼馋,不过这会,想着武将和文官的对比,又有点“悲从心来”。

    目前她能拿的出手的,管亥武力值还不算太够,也只有许褚一个了。只是许褚生的膀大腰圆,空有一身蛮力,没有技巧也没什么脑子,只有点小聪明,方夏也不能派他上战场,原本没有的时候眼馋,现在有了,觉得也就那样。

    说起来,许褚目前并不在谯郡,而是在许昌城外停驻的军队处。

    方夏收编了管亥所部之后,在郭嘉的建议之下,行了一件可谓釜底抽薪之计。

    将管亥以及他的亲卫调到自己身边,美其名曰将自己的安全交给他,一派信任将自己的安全交给许褚。实际上,转手则是将许褚空降任命成了军队的主将,原本管亥的副将周仓依然为副将辅佐,将两人分开。

    如此一来,周仓若是有二心,许褚可以弹压住他。若是许褚有什么心思,周仓不叛的话,底下的军队根本不会听许褚,他们之间除了有点仇之外,可没有别的关系。毕竟之前黄巾攻谯郡的时候,许褚可是主力中的主力。

    正因为如此,方才第一时间入城的,才会只有方夏、郭嘉以及管亥。

    方夏已经与许褚、周仓打了招呼的,让他们先安顿军队,到时候会派人跟他们交接的,这么多人,不可能都涌入许昌的,那就要出事儿了。

    郭嘉这个计划可以说把方方面面考虑到了。

    当然,他不知道方夏有好感度外挂,虽然许褚例子证明好感度不是万能的,但是在拥有众多选择的时候,会让人下意识偏向她。加之三人也非特别有野心的人,正常情况下,管亥、周仓、许褚不会有二心。

    方夏也不解释,照做就是了,反正没损失,说不定还有意外之喜。

    在她的注视之下,她的几个谋士齐齐走来。

    荀彧走在最前,身后是陈群和荀攸,郭嘉吊儿郎当的和戏志才并排跟在后面,两个人不知道在聊什么,就看到郭嘉嘴巴开开合合,然后戏志才神色有些无奈,似乎有点意动,但是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

    方夏疲惫之色一扫而空,笑道:“你们倒是来的默契。奉孝,文若,志才,长文,”说到这里,方夏最后的眼神落到了第一次见面的荀攸身上,轻轻道:“公达。”

    虽然有些好奇,郭嘉怎么这么快就处理好了手上的事情,不过郭嘉绝非玩忽职守之辈,他既然敢来,问题肯定是没了的。若是真能出问题,方夏回头找郭嘉秋后算账也不迟。之前那么损的主意都能出,解决这个难不住他。

    荀攸乃是荀彧之侄,辈分虽低,但却比荀彧还大上五岁,如今已过而立之年。不过他们两个看起来有几分相似,倒是像兄弟多过于叔侄。他们两个人,一个长于内政,一个长于军略,配合搭档,真心干活不累。

    不过论脸的话,还是荀彧帅,怪不得史书上都要记荀彧一句“伟美,有仪容”。

    事实证明,方夏觉得荀彧真的帅,看着心情都变得特别好。

    荀彧眼神落到方夏身上,见她神色好了些,放心道:“主公。”

    陈群神色肃穆,一板一眼走到离方夏三步远的地方,叉手行礼:“主公。”

    戏志才听到声,不再理会郭嘉,顿时眼观鼻口观心,瞬间正经起来,学着陈群道:“貂……”他似乎想称貂蝉大人,倒不是对方夏有所不满,只是他一直没有机会发光发热,实在不称职,而他脸皮又没有郭嘉那么厚,因此有些不安。顿了顿,最后也道:“主公。”

    郭嘉撇了撇嘴,这个角度戏志才是看不到的,不过倒是被方夏瞧了个正着,方才转过头来,对她道:“主公。”

    最后是荀攸,他凝望着方夏,深深的看了一眼,扬起一抹笑,方才道:“攸见过主公。”

    荀攸拒绝曹老板,而是坚持南下许昌,可见他心念已定,打算以方夏为主,这个时候,当然不会改主意。

    本来按规律,方夏也该与荀攸畅谈一番天下大势,这算是陈规了。只是如今实际从简,也就没了这么回事儿。

    荀攸也并非注重虚名之人,并不怎么在意,大不了以后补上。

    方夏招呼几人进了厅,人齐了,当然就该开会了。

    戏志才身体不行,郭嘉也得去看病,但是这次会议,方夏肯定是得让他们参加的,这也是表态。

    众人围坐一圈。

    先前是荀彧跟方夏聊许昌的事情,如今则反过来了,方夏与他们介绍谯郡发生了些什么。

    郭嘉在一旁对细节进行补充。

    事情说完之后,饶是几人都是顶尖谋士,对郭嘉的行事儿也十分佩服。

    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乃上上兵法,说的容易,但是能够做到,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荀攸想了想,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郭嘉在谯郡行事儿,成果已经极为丰硕了,不过事后来看,确实也有疏忽之处,若是这般这般,奉孝觉得如何?

    他们两个因为荀彧,其实早已相识,之前也算是朋友,说话自然不必太过客套。

    郭嘉一听这话,眼睛一亮,两个人交流起来。

    方夏没太听懂,大概意思好像是在黄巾到谯郡之前,就让他们不得不转向改道,这样如何如何。不过还没等她开口,陈群便仿佛知道她心意,眼神扫向了荀攸,示意他们不要偏题。当然,实际上在场的人都知道,陈群这么做……只是看不惯郭嘉这副散漫的样子罢了。

    荀攸回神,道:“攸见猎心喜,一时失神……”

    方夏道:“无妨。”

    于是开始讨论第一个重点,方夏提出来的屯田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安置那些收编的黄巾。因为之前在谯郡开始实行,方夏便将之前自己的一些措施都一一交代出来。

    总结一下主要就是,军队打乱混编,将原本征兆来的,在许昌的士卒塞到管亥队伍中,虽然都是黄巾军,但是原本不是一波的,各路黄巾之间可没什么交情,一千多人混到三千精兵里面,作用也不小了。

    其次乱世须用重典,屯田制当用分组连坐,一个出事儿追究全体,但若是出了成绩,也是奖赏全体,功过分明。

    这些是军队应该做的。

    至于以前方夏缺人,现在最大的难点仍然在种子、农具等等地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好在她在谯郡得了不少粮食,只是都是陈年烂谷子,没法拿来耕种,不然多了这么多吃饭的嘴,会不会饿死人都要成为第一要务了。

    许昌外荒田不少,但难点在于,这一片地方,以后会是方夏的根基腹地,都城之所,这附近的地方,是不可能按照谯郡的方法,抵押给世家大族的。

    毕竟谯郡只是没见过世面的豪族,比较好忽悠,以后战乱一起,他们还得靠着方夏,绝对不敢翻旧账。但是世家这棵根深蒂固的大树不是那么好动的,方夏不可能数年之后跟他们翻脸,她没那资本。

    众人讨论一阵,最后暂时搁置了,打算先把人派出去把地开垦出来。郭嘉之前走过一趟,与附近的民众达成了协议,收“保护费”,等到秋收之时,应该可以挤出一些良种,如今已经是夏日了,也不过等两月。

    从头到尾,大家都很默契的忽略了找世家“打秋风”这件事情。

    这就是分寸。

    之前世家已经给了方夏支援,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支持,尤其是方夏金手指是对这些世家能够做主的人,没有效果的,对方肯定是以衡量利益为先。方夏要是舔着脸皮去,对方估计拉不下脸,也会得到些许收获,但是不过是让人看不起罢了,反而因小失大。

    这件事情说罢,方夏示意他们说话,自己闭口歇歇。

    众人对视一眼,荀彧先提出,相比许昌这边,谯郡人手太少了,钟繇一个人怕是顾不过来。除了钟繇,梁习、许靖都是谯郡本地人,饶是如此,也只有三个,确实太少。怎么也得再派两个去。

    方夏点了点头,便问荀彧,以他之见,派谁去为好。

    荀彧早有腹稿,当即便道:“以彧之见,当以何仪、陈兰两人为好。”

    裴元绍和雷簿已经出去扫荡豫州地界了,目前许昌尚在的几位文官,各司其职,虽然有点过剩,但并不适合派去。而且以钟繇的本事儿,谯郡政事儿是难不倒他的,反倒是军事上这块,他颇为苦手。

    荀彧虽然了解到梁习文武两道都有些本事儿,但一个人终究不能掰成两个用,因此建议派去武将。

    方夏确实缺武将。

    但是谯郡一行,得了半个武将梁习,一个管亥包括他手下的周仓,还有武力值在整个武将圈子里,都可以排在一流的许褚,虽然没啥脑子,但比之前已经好许多了。

    一只约莫五千人的军队,一位主将,一位副将,再提拔些百夫长足以。就算要分兵,顶多也就要四个武将。目前足足有六个,这么一算,武将确实有所富余。

    方夏问过众人意见。

    大家都复议之后,这一条便通过了。

    方夏让陈群拟一个任命书,让陈兰和何仪带点亲卫去谯郡上任,那边留着些屯田的老弱,本来也有些士卒,军队倒是不必带了。在谯郡,许昌离得远,不能及时遥控,这时候当以太守钟繇命令为准。

    陈群满口答应。

    紧接着,陈群见荀彧说完了,这才另起了一个话题。

    陈群提的是关于法典的事情。

    他之前投靠方夏的时候,便提过这件事儿,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方夏以前身为一地太守,现在更是货真价实的豫州牧,不可能领地内连个章程都没有,一团乱糟。他之前问方夏可否由他制定此事儿,方夏允了,于是现在他说章程初稿已经写好了,请方夏斧正。

    不过,因为来的匆忙,此时竹简并不在身边,陈群道一会命人给方夏送来。

    方夏自然没有意见。

    郭嘉这个时候开口了。

    他提的是孙家之事儿。

    孙家和刘表至今还僵持着,没有分出胜负,刘表仗着城池之利,略占上风。

    之前方夏曾经“推测”,孙坚很可能为流箭所伤,因此在前往谯郡之前,大家一起制定了个简单的计划,围绕打孙家主意为中心。

    当时商量的人只有方夏、陈群、荀彧和郭嘉,而荀彧和陈群长于政事,因此这件事儿本来就是郭嘉负责的。同时也是在方夏说出孙坚死讯这种有点不合常理的论断的时候,跟着“她”发疯的。

    郭嘉这个时候提这事儿,就是因为孙家事情出了变化了。也不知道他之前去谯郡支援方夏,现在不过刚回来,哪里来的时间去了解孙家的事儿。刘表是守城悠哉悠哉耗着,而孙坚迟迟攻城不下,他没粮了,耗不起。

    但是孙坚要是想回江东老家的话,他要不绕路绕到饿死,要不只能从刘表这里南下,没有第三条路。

    这么一下子,孙坚气的不行,真是把刘表记在心里了。

    但是这个时候,他真的拿刘表没有什么办法。

    刘表拦着孙坚,主要原因就是为他的前任,荆州刺史报仇,当然从袁绍那里得来的,孙坚手上有传国玉玺的消息,未必没有点影响。刘表自身也是汉室宗亲,占了个名正言顺,如果拿到了玉玺,未来未必没有机会更进一步。

    名利都有了,刘表没有不动手的理由。

    但是孙坚显然很不爽。

    身为汉室宗亲,董卓这个贼子乱汉的时候,刘表老神在在看戏不出兵就罢了,等他打完了来与他为难,只有呵呵哒三个字可以表达心情。

    那么要和刘表死磕,他就得有粮食填饱肚子。

    孙坚四下一看,发现离他比较近的,有袁术和方夏的两股势力,次之远点的,还有个曹操,再远点,还有徐州的陶谦。不过徐州虽然富庶,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真的能指望的,也就是前面三个了。

    袁术在汝南,作为袁家嫡子,虽然之前成绩没有袁绍那么亮眼,但背后有家族大力的支持,他麾下将领不少,虽然没有什么大将,底子颇厚,粮食充裕,支援孙坚三瓜两枣不是难事儿。

    但是问题在于,孙坚和他不对付。

    之前诸侯讨董的时候,袁术就克扣了孙坚的粮草,害的他饿着肚子上阵,最后还是袁绍出来当和事佬,赔了些东西才揭过去。这种情况下,孙坚知道找袁术就是自取其辱,而且以他的性情,也做不出去讨好袁术的事情。

    所以袁术排除。

    曹操和貂蝉。

    前者跟刘岱死磕,而且之前追击董卓的时候,曹操底子就露出来了。虽然他们两个因为是唯二对阵董卓军,取得一定战果的诸侯,比其他瞻前顾后的渣渣好了太多,为岌岌可危的诸侯联军挽回了些颜面,但孙坚知道曹操自己都不容易,怕是没有什么余粮给他。

    这么一想,最后剩下的只有方夏这里了。

    于情,方夏与孙坚“交情深厚”,于理,孙坚知道方夏才平了黄巾,在孔伷托付之下,接下了谯郡。谯郡不曾被黄巾攻破肆虐过,存粮不少,想来能够借来一点。

    只要能够攻破刘表的防御,以荆州的富足,哪里还会缺粮食?就算九出十三归他都还得起。

    当然,还是得做两手准备,为表诚意,孙坚派了他的大儿子孙伯符,带着小封信赶过来了,一封给方夏,一封给曹操。

    郭嘉之所以过来,正是因为他刚才见着了孙坚的信使,因此赶快把事情处理完赶过来了。

    方夏粮食并没有孙坚想的那么充裕。

    她现在多了接近一万张嘴要养,就算是限量,粮食消耗也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方夏道:“你们之意呢?”

    问完这句话,她忽然意识到:“孙坚大儿子……那不就是孙策吗?”

    作者有话要说:  荀攸,字公达,比荀彧大五岁,但是是他侄子,荀攸的曾祖父和荀彧祖父应该是兄弟,不过荀彧是荀家倾力培养第一人,荀攸家长早丧,跟着祖父长大,待遇当然差一点。

    但是他天赋不凡,早在少年的时候,就有识人之能。

    似乎谋士好像都得有识人之能。

    在祖父的葬礼上,有人主动请求为荀攸的祖父守灵,结果荀攸一看,这个人面色犯太岁,一看就不是好东西,这时候来必定是有所算计。

    然后一查,果然有问题。

    于是少年成名。

    后来被何进大将军征召入仕途,何进死了,董卓进京,密谋刺杀董卓入狱,后面的你们造了。

    原历史之中,算是和郭嘉一个类型的谋士,机变通达,算无遗策,一生为曹老板献出十二奇策,只是并未在历史上留下来。

    太晚了,身体不行住院之后很久没熬夜了,我去睡了。</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