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西晋小厨师 > 第44章 伐吴之争

第44章 伐吴之争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西晋小厨师 !

    “大伯父要见我?”卫平微微一愣,皱起了眉头。

    贾家将十八岁的女儿嫁给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这话要是传出去,多少有些不大光彩。因此,贾家对这件事一直秘照不宣,对府里的奴仆婢女们也都下了封口令。主人对奴仆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自然没有人敢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到处乱说。但卫瓘不仅是卫平的堂伯父,还是当朝大将军,若是见面之后问起,卫平却不知该不该实话实说。可是不管怎么说,卫瓘相召,卫平总不能推托不去,只得又交代了几句,匆匆赶往卫瓘府上。

    …

    住在同一条朱雀大街上,不过百十步的距离,自然转眼即至。这一次,卫府的门子客气了许多,满脸堆着笑,说道:“公子,你快请进。老爷吩咐了,你来了,可以直接去书房见他。”

    卫平深知礼多人不怪的道理,又悄悄递给门子二两银子,小声问道:“可知大人召某何事?”

    那门子笑道:“老爷没说,小的哪敢问他?”

    卫平知道问不出所以然来,只得道了声谢,进了卫府。卫府房舍众多,路径复杂。好在卫平的记忆力足够好,虽然只来过一次,但七拐八弯之后,还是准确地找到了那里。

    书房里,卫瓘正在奋笔疾书,给司马炎写一份奏章。灭蜀之战以后,晋代魏而立,又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国势日强。在卫瓘看来,已经到了伐吴的合适时机。虽然朝中大臣对于要不要讨伐东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意见。不过卫瓘却明白,司马炎把他从辽东调回来担任尚书令,恐怕更大的原因就在于他是坚定的伐吴派。

    任何一位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皇帝都会热衷于文治武功,对司马炎来说,最大的武功莫过于能够一统天下。如果能够灭掉东吴,他也必将名留千古。卫瓘能够走到今天的位置,单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能够揣摩皇帝的意思。所以在昨天的朝会之后,卫瓘便一直在思考伐吴的问题。

    横在晋吴之间的有一道天堑,那就是滚滚东流的长江,这也成为反对伐吴的大臣们最重要的理由。但这道天堑过去横在那里,现在横在那里,将来依然会继续横在那里。指望这道天堑自己消失,或者指望北人在水战方面能够胜过南人,那都是极不现实的事情。所以,想要成功伐吴,就必须找准合适的时机。而在卫瓘看来,如今的时机已然成熟。

    现如今,吴主孙皓当政,荒淫残暴,整个东吴都开始走起下坡路。数月前,陆续有吴将前来投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居然是孙晧下了一道命令,大臣的女儿必须先送进宫中由他挑选,选剩下的方可出嫁。

    其实,类似的命令司马炎在登基之初也下达过,甚至比孙皓更甚,全面禁止民间嫁娶长达半年之久。当时,大将军胡奋的女儿也被迫进宫成了司马炎的一位嫔妃。然而,司马炎的命令执行上并不严格,而孙皓却使用了极其残暴的手段,对违反命令的官民采取挖眼、剥皮、砍脚等酷刑。也正是孙皓的这种残暴手段使将领们推动了对他的信心,到了一种众叛亲离的地步。卫瓘正是看到这种情形,才觉得时机已到。

    卫平看到卫瓘正在忙碌,不敢打扰,站在门外恭敬等候,直到见他停住笔,这才躬身道:“侄儿拜见伯父。”

    卫瓘看到卫平进来,很随意地把手中写了一半的奏章卷起来,轻轻放到一边,笑道:“平儿,你还记得老夫前些日子说过,要送你一份前程么?”

    卫平如今已经做了贾充的女婿,虽然这件事暂时不能公开,但要想混个官职并不什么难事,而他也不想跑到辽东那种边远的地方,不由拱手道:“多谢伯父,只是侄儿仍想通过品级评定来谋个进身。”

    卫瓘多少也听说过“小魔王”昔日的一些名声,对他能否获得中品以上的评价根本不抱什么希望,但他也不想打击卫平的积极性,便摆了摆手,道:“无妨,老夫送你的前程并不妨碍你参加品级评定。老夫已经奏明皇上,封你为闻喜亭侯,食邑两百户。”

    按照朝廷法度,列侯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级,县侯封一县之地,乡侯封一乡之地,而亭侯并没有具体的封地,但可以分封的食邑数量,享受这些百姓所缴纳的税赋。闻喜亭侯,并不是说闻喜县的某个村就是卫平的封地,而只是这个村里两百户百姓今后的税赋不再缴纳给官府,而是缴纳给卫平。

    卫平倒没想到卫瓘会给他这样一个前程,倒是吃了一惊,慌忙说道:“平儿年少,未立寸功,何敢封侯?”

    卫瓘当然不能告诉他,皇上赐下这个亭侯的爵位,是因为自己立了大功。也不可能告诉他,这个亭侯的爵位本来应该是自己儿子的,只不过自己不能替他父亲报仇,心中有愧,这才转给了他。不过,帮卫平谋来一个亭侯的爵位,卫瓘便觉心安了许多,也就不想对卫平解释太多,便把那份刚刚写完的奏章又摊了出来,挥了挥手,道:“皇上旨意已下,你就不要再推辞了。老夫还有要事,你先回去吧。”

    皇帝旨意一下,如果再要推辞,就有抗旨不遵的嫌疑。卫平对于这个年代的律法还不甚了了,对皇帝也有些许畏惧,倒也不敢多说,正待躬身告退,却一眼瞄见卫瓘的奏章上写着几个大字:劝上伐吴疏。

    卫平虽然不记得灭吴之战究竟发生于哪一年,但他却清楚地记得,灭吴之战应该发生在秃发树机能败亡之后。如今秃发树机能只是战败逃走,下落不明,那么按照历史的进程,现在伐吴就不可能成功。

    想到卫瓘帮自己争取来一个亭侯的爵位,卫平便心存感激,慌忙劝道:“伯父,请恕侄儿多言。此刻伐吴,未其时也。”

    卫瓘并没有因为卫平年少而对他的话置之不理,反而搁下手中的奏章,沉声问道:“贤侄,此言何意?”

    两国交兵,考验的不仅是军力强弱,还需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到了卫瓘这个层次,已经很难接触到普通百姓的真实情况。所以,卫瓘只以为卫平听到了些什么议论,忍不住想从他这里探听些线索。

    卫平哪里知道卫瓘的意思,只是拱手说道:“回伯父,西北未定,此该伐吴,恐有后顾之忧,难克全功。”

    卫瓘听他担心的是西北,不由哈哈大笑道:“文将军大破秃发树机能,西北已定,何来后顾之忧?”

    卫平却摇头道:“秃发树机能虽远遁,久后必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可不防!”

    卫瓘仔细一想,倒也觉得卫平的话有几分道理,不由沉吟起来,半晌方才说道:“此事老夫已然知晓,你先回去吧。”

    卫平知道自己年少言轻,倒也不便多说,只得拱手告退。

    …

    出了卫府,卫平仍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自然居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一个侯爷。当然,侯爷也分三六九等,他这个侯爷恐怕只是最低层次的侯爷罢了。但即便是最低层次的侯爷,他也应该跟贾充通过气。想到这里,卫平略一沉吟,便带着两名护卫朝贾府走去。

    贾充也在书房草拟一份奏章,却和卫瓘相反,是劝司马炎暂时打消伐吴的念头。见卫平进来,他便端起了长辈的架子,一边听卫平说话,一边继续写自己的东西。等他听说卫平被皇上封为闻喜亭侯,贾充这才一愣,手上微微一抖,竟将写了一半的奏章泼污了好大一片。

    按照司马炎原来的意思,封给卫瓘长子的那个亭侯应该食邑五百户。正是因为贾充极力反对卫瓘将爵位再次相让,司马炎折衷考虑,这才将食邑减成了两百户。谁知道,卫瓘却将这个亭侯的爵位转给了自己的女婿,只是因为他一番多嘴,既得罪了卫瓘,又让女婿平白无故少了三百户食邑,顿时令贾充后悔不迭。

    当然了,朝堂上发生的那些事情,贾充也不想告诉卫平,只得摆了摆手,道:“这是好事,那处别院你也可以改成闻喜侯府了。若是有人问起,只说是老夫卖给你的便可。”

    贾充无子,所以不管他多得司马炎信任,也不管他立下多少功劳,除了他自己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其他封侯的机会,哪怕是替他的女婿争取也不行。如今,他的女婿终于受封亭侯,尽管是对头卫瓘帮忙争取来的,但他的心里还是非常高兴,也就不介意把那处别院真正改换门庭。

    连贾午都是他的人了,对那处宅子究竟是姓卫还是姓贾,卫平自然不甚在意。只是觉得因为自己的一番话,却害得贾充弄污了奏章,多少有些过意不去,慌忙拱手道:“岳父大人,能否由小婿替你重新誊抄一遍?”

    “小魔王”留给他唯一有用的东西,或许就是从小练就的一手好书法。所以,卫平对于誊抄这份奏章,倒是颇有自信。

    毕竟眼前这个少年是要跟自己女儿过一辈子的人,贾充也想看看卫平的才能如何,不由点了点头,道:“也好,老夫恰巧有些累了,你来誊抄一遍便是。”

    卫平接过那份弄污了的奏章一看,原来也是为了伐吴一事,只不过贾充的意见和卫瓘完全相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