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麻衣相士 !
一顿饱餐之后,引龙子就走到前台,找到了老板娘结了账,问道:“老板娘,我问您一件事,您知不知道,川蜀之南,两界之山是什么地方?”
“川蜀之南?两界之山?”老板娘摇了摇头说道,“没听说这个地方。”
“好的,那就不打扰了。”引龙子也没指望老板娘真的知道这个地方,也就无所谓失不失望。
随后引龙子就砸路边上拦到了一辆货车,问货车的司机:“师傅,您知道川蜀之南,两界之山是什么地方吗?”
“不知道,你找这个地方干啥子?”
“没事,我就打听打听。”引龙子笑了笑说道。
随后他就在天府之城,到处打听川蜀之南,两界之山这个地方。
这一打听就是三天的时间过去了。
这三天中,引龙子问了差不多有几百人,依旧没有打听到丝毫的线索。
没有在天府打听到线索,引龙子就换了一个地方,来到了丰都。
在一家饭店里,有几个客人在闲谈,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食客对同桌的朋友说道:“明天就中元节了,你准备东西了吗?”
呢朋友就无所谓的说道:“准备撒子呦,我从来都不信这些。”
食客就说道:“在别的地方你不信可以,在咱这儿不信可是不行啊。咱这儿是什么地方?丰都啊,传说中的鬼城,邪门的很,中元节那天你要是不祭祖,小心你祖宗找上你呦。”
“我自个都还顾不住自个,管那些死鬼干啥。”
那时刻,无奈的指着自己的朋友,摇头叹道:“你呀。我都说了别不信这个邪,到时候你祖宗找上门来,你可别后悔。”
........
引龙子听到二人的对话,心中却是有些想法。
中元节。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是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说法并不统一,在民间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
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
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
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
除了中元和盂兰盆节之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
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
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而依照佛家的说法,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
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
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在传说当中,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
目连以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
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代目连救母的作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
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
自此往后,历代帝王人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元节。
而道教则是有另外一个说法。
道教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
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别称。
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为三官大帝的诞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天官生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水官生日,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这是道教传说中,中元节的由来。
具体谁真谁假,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不论是民间,还是佛教亦或是道教,都将中元节视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刚才,那时刻口中的中元节,和丰都鬼城让引龙子的心中起了些心思。
......
丰都鬼城旧名酆都鬼城,古为“巴子别都“。
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位于天府长江北岸。
丰都鬼城又称为“幽都“、“鬼国京都“。
鬼城以各种阴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著名。
鬼城是一座起源于汉代的历史文化名城,被人们传为“鬼国京都“、“阴曹地府“,成为人类亡灵的归宿之地。
它不仅是传说中的鬼城。
还是集儒、道、佛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
在鬼城内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桥、黄泉路、望乡台、药王殿等多座表现阴间的建筑。一
传说这里是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
“鬼城”丰都,名山上古木参天,寺庙林立,在庞大的阴曹地府里仙道释儒,诸神众鬼盘踞各庙,等级森严,各司其职并以苛刑峻法统治着传说中的幽灵世界。
关于鬼城形成的说法也并不统一。
首先是道教的说法。
道教典籍记载,在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术,成为后来的“鬼教”。
公元198年,他的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这里遂成为了道教的传教中心。
后来,道教又杜撰出一个“罗丰山”,说它是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这位北阴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级中心神,专管地狱。
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丰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由来这里就形成了鬼城。
还有一个则是鬼帝之说。
这个说法是,当人类社会还处在上古时代的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现象的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认为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
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为主,两个部落。
东周时,丰都曾为巴子别都,随着巴蜀两族的不断交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习俗相互渗透,于是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
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丰都还留有“幽都”遗迹。
三是佛教“阎罗王”之说。
“阎罗王”本是梵文的音译,原为古印度神话里管理阴间之王。
佛教沿用此说法,称为管理地狱的魔王。
传说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狱。据《一切经音义》称,“阎罗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最后一个则是是阴、王成仙之说,这是丰都最广为流传的说法。
传说中,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晋人葛洪在其《神仙传》中就有关阴、王成仙的说法。
在汉朝时候,有两位方士,一位叫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
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
他们因不满社会现状,双双先后来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
后来到了唐朝,他们二人被人讹传成了“阴王”,即阴间之王。
于是,丰都就成了鬼城。
后来再加上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刻意渲染,历代文人、官吏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的描述,如《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西洋记》等等。
将鬼城丰都从虚幻到实物,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鬼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然后又结合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
更是坐实了鬼城丰富的名头。
.......
鬼城鬼城,既然丰都被称为鬼城,肯定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
丰都当地的人就说,丰都乃是阴阳两界交汇之地。
这是引龙子来到丰都之后听人说的。
而且丰都鬼城还有另一个别称,叫做山城。
等等。
山城。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丰都的地理位置正好是川蜀之南。
还是阴阳两界交汇之地。
又叫做山城。
结合起来不就是.......川蜀之南,两界之山吗?
难道张天师所说的川蜀之南,两界之山就是指山城?
应该不会错的。、
地位位置,在川蜀之南,还是阴阳两界交汇之处,别称又是山城。
若是一个地方重合算是巧合,两个也算是巧合。
可三个都重合,总不能还是巧合吧?
”不能错了,应该就是这个地方了。“引龙子在心中暗自思索道。
可是很快,他就感觉有些难办了。
地方是找到了。
可是鬼城丰都这个大,又该去什么地方找七彩幻灵蝎呢?
总不能依天命,靠运气吧?
这也实在是太不靠谱了些。
“在丰都鬼城这个地方,有财神殿、哼哈祠,观音庙,这些庙宇都有些年头了,在这个庙宇当中应该有修行者吧?兴许当地的这些修行者们会知道七彩幻灵蝎。”引龙子在心里边想着,要不要去找一找当地的同道。
只是很快他就摇了摇头,“不行,现在修行界中几乎大半数的修行者都在找自己,若是主动去找那些人,与打着灯笼去厕所有什么区别?
到时候身份一暴露,岂不就糟糕了?”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引龙子便推翻了这个想法。
于是,引龙子更加的苦恼了。
七彩幻灵蝎,一听名字就不普通。
一般人肯定是不知道这玩意的。
唯一有可能知道的就是当地的修行者。
现在又不能去找那些修行者,仅凭自己,无异于大海捞针一样。
不好办啊。
引龙子搓了搓脸。
算了,还是慢慢的打听吧。
蝎子是五毒之一,同样也是药材。
引龙子决定去药铺或是医院,诊所这些地方问问。
......
中人堂。
中人堂是鬼城当地的一家药铺。
相传最好是成立于明朝时期,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引龙子进入到了中人堂中。
有一个留着一撮山羊胡,穿着已很灰色的长袍,带着一个黑色的圆框眼镜,年过花甲的老头,躺在躺椅上看着黄帝内经。
引龙子走了进来,那老头只顾着看黄帝内经,头也不抬的就问道:“什么病啊?”
引龙子摇摇头说道:“没病。”
老头儿问道:“那抓些什么药啊?”
“也不抓药。”引龙子说道。
听了这话,老头放下了手中的黄帝内经,抬起头来,就摆了摆手,有些不高兴的说道:“去去去,没病还不买药,来中人堂干嘛?”
说完,老头儿似乎是意识到了引龙子的目的,就继续说道:“老夫不收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