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文娱行者 > 第十章 节目之后 四

第十章 节目之后 四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文娱行者 !

    在这许多纷争之后,出现了一篇长文,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赞同:

    “首先,给大家说一个不则笑话的笑话:

    甲:雍正和乾隆都是谁的儿子?

    乙:…………

    甲:你连这个都不知道?雍正是康熙的儿子,乾隆是雍正的儿子啊!

    乙:不,他们都是编剧和导演的儿子。

    许多人看了感觉好笑,但在好笑之余,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多问一句:

    为什么史学被糟蹋成这个样子?

    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史学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康熙、乾隆等等,‘长在深闺人未识’,就让那些胡编乱造者钻了空子。这就给史学家和史学工作者提出一个要求,必须加快史学知识普及的步伐。

    有人试着去做了,但遇到了很大的挫折。

    因为学术,从来都被认为是严肃的,崇高的,高深的,只是少数专家学者的禁脔,芸芸众生是不能靠近,不能染指的。

    近现代以来,提倡学术大众化的声浪此起彼伏,但时至今日,学术仍然未能很好地从象牙之塔走上十字街头。

    拿历史学来说,大众化没什么显著发展,却被影视界糟蹋的不成样子,人们从电视荧幕上接受了许多‘戏说’式的所谓‘历史剧’,它们严重地违背了史实,把历史知识完全搞乱。

    在荧幕上出现的武则天、唐明皇、雍正、慈禧,反复被改编,版本众多的康熙、乾隆二帝,都远不是他们的历史本来面目,只是编剧和导演主观意志的形象化。

    可近来,我看到了一个明显的进步,也看到了改变现状的可能。

    自《百家讲坛》开播以来,我每期都有看,深深为这种新颖的形式所打动,同时,也对主讲人张斯同学很感佩服。

    有人用‘内行’与‘外行’的话来批评他,说‘外行’不应该插手‘内行’的事。

    我很不理解这种说法,学术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能把某一学科视为禁脔而不许别人染指。不看出看身水平,不论门派比武功;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才是正确地态度。

    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张斯的《品三国》确实有些问题,但都是些小瑕疵,主题上还是很符合史实的。

    至于很多细枝末节,连史学家都争论不清,为什么要去苛责一个高中生?

    难道这样做,感觉很有面子么?

    并且,人家有错,提出来好了,有什么好指责的,学问就是在互相发明间增长的。

    史学界这一亩三分地不是禁区,应该欢迎任何人来玩,不管你娱乐化也好,商业化也好,借鉴于评书、相声的手法也好,凡是有利于普及历史知识的做法,都应该受到欢迎。

    只要注意,不要把科学的历史观搞错,不要把历史知识搞错,不要把古文翻译拧了,也要注意逻辑上不要欠通。

    张斯是完全能达到这些标准的,他为什么不能来玩?

    有人感觉他年龄太小,可是,这种事向来‘达者为先’,可不是论资历,排辈分的事,那套官场上的龌龊伎俩,还是少出现点好。

    我总结了一下,大家对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点:不严肃,娱乐化,商业化。

    关于严肃。学术诚然是严肃的东西,但我们说它严肃,甚至可以说它神圣,是说我们研究它的时候,要有严肃的、严谨的、认真的、一丝不苟的精神。

    但一旦产生了成果,除了要用专业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写成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或专著公诸同行、同好之外,还应该用通俗的形式,把它向广大群众、芸芸众生进行传播,否则你的成果,就不能产生社会效应,就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平。

    从这个方面来讲,张斯走在了大家前头,姑且不论学问高深,有一点很明白,大部分学者是产生不了什么社会效应的。

    由于个人的去向和条件不同,你可以不搞普及工作,而选择坐在象牙之塔研究。

    这是一种分工,总有要去做的。

    但你不能反对别人以通俗的方式传播学术成果,不能认为那么干就是‘不学术’的,就是破坏了学术的尊严,破坏了学术的崇高神圣。

    你歌你的阳春白雪,他唱他的下里巴人。

    尽管你是美声唱法,他是民族唱法,但你不能阻止人家赶歌会,录影碟。

    再说娱乐的问题。把大众化等同与娱乐化,不准确。

    但若说大众化不允许有一定的娱乐成分,这就不对了。

    我们普及历史知识,在内容方面要尊重历史,这是一个前提;但在表达方式方面,加上一些娱乐成分,以吸引观众,增加传播知识的效果,寓教于乐,有何不可?

    关于商业化。这是华夏国地传统导致的,士人多瞧不起商业和商人。

    但在眼下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学术和商业也绝非‘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以理工科为例,可以有一部分人搞基础研究,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另一部分人则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商业利益。文理科隔行不隔理,既然理科行,为什么文科不行?

    商业与学术确实有矛盾的地方,商业要求利润最大化,学术则要求实事求是。这只要把握好度,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至少,张斯做的就非常好。

    最后,再谈一谈财富的问题。

    大家似乎对张斯的忽然拥有这些财富,感到心有不平。也有人感觉,他讲的那些东西不值钱,只是卖弄些古人的东西而已,不配有钱。

    如果有谁问我,值不值?

    我就一个字:值!

    我来举些其它例证:

    一个女孩子,嗓子不错,唱几首歌,然后可以堂而皇之地拿出场费,出唱片,做广告,收入不下千万。

    一个影视明星,演一部电视剧,或一部电影,收入是张斯的几十、几百倍,至于演的好不好,或是凭什么红的,我们暂且不说。

    一个体育明星,得了冠军,收入更是吓人。

    一个……

    现在我再问,张斯拿那点钱,值不值?

    体育明星还好说些,尤其能拿世界冠军的,确实付出了太多了。

    那么,那些歌星、影星呢?

    他们能拿大笔的钱挥霍,为什么张斯就不能拿点钱养家糊口?!去孝敬一下他那位令人尊敬的单亲妈妈?!

    张斯为了拥有这些知识,看了多少书?熬了多少夜?动了多少脑?写了多少字?

    凭着这些努力,他配不配拿点微薄的收入?!

    为什么不去指责那些歌星,影星,反倒指责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

    一般观众说出这样的话就算了,那些学者教授为什么也能说出来?

    请捂着心,说句良心话,这些心血到底值不值?!

    你们不了解十年寒窗的痛楚么?你们不知道知识积累的漫长么?你们不知道学识是多么难于难以转化为利益么?

    文人相轻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

    我想告诉大家,张斯并不会伤害到大家,相反,他也是文化界的一份子,代表了我们这些知识分子!

    我希望张斯同学的事,是作为一个信号出现的,是在通知大家,学术升值了!如此,也就能告慰那些已逝的前辈,和皓首穷经的同仁们了!”

    文章比较长,许多人却耐着心读完了,并且击节赞赏。

    这篇明显得中正平和,言语非常恳切,条例十分清晰,论理分明。关键是作者十分公正,故而文章能深入人心。

    至于文章最后面的话语,言谈忽然激烈起来,却看哭了许多老学者。

    文人自有文人的骄傲,可是,这些老学者们年轻时历经浩劫,许多人满腹才华,却过的困苦不堪,同行中甚而有饥寒而亡,也有因穷困而妻离子散的,想想也感觉心酸。

    文章被各处转载,评论纷纷涌来。

    张斯的事情,由此也暂时有了定论。

    他因为得到文化界的支持,并且自己的表现也很有风度,一直保持着谦逊的姿态,对准他的火力渐渐消散,给了一个比较高的评价。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