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清紫袍 > 16.廷审(2)

16.廷审(2)

作者:小象爱旅游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大清紫袍 !

    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天神一般的天子认为他已经有了这样的生活。——听官员逐句重述了一遍嘉庆的问话,他眼泪没有落下来,而是流向了眼角,渐渐干涸。

    他家乡巴州,处在陕西、四川、湖北交界。上百万外省流民携妻挈子来到万山丛杂,袤延千里的巴山老林。人们在深山搭建草棚遮风挡雨,借几斗粮做种子开山荒,一边在高山深谷中的木厂、盐井、铁厂、煤场、纸厂做雇工生活。运气好的熬过五六年,八九年,荒地成熟地有了收成,再把田地典当出去,建盖土房长住下来。这千百万人被朝廷叫作“棚民”。期间或许天灾人祸出一丁点儿意外,棚民依旧做回流民,去往不知哪里的下一处讨生存。

    官府差役、讼棍、地痞也多起来,州县差役多到四五千名,在棚民多的地方征夫、收赋、派徭役、查案、勒索、恐吓。贫苦流民以为深山老林是世外桃源,开出荒地才知道是无尽头的敲骨吸髓。

    他不是棚民,可也没有田地。田地像长了腿都跑到县吏、差役、乡绅监贡、举人家里。他们有的不必向朝廷交钱粮,有的替朝廷收钱粮,免一次钱粮,赈一次灾,他们的土地就多了一些。

    在箕山大营和队伍里的流民交谈时,他才知道田地肥美的河南、安徽同样缓征钱粮,蠲免赋税,同样被举人、监贡、乡绅买了去。

    他兄弟三人本来作织机匠织绸布为生,年成好时收入很高。前年干旱,没有主顾,哥仨便开酒饭店。

    差役怎么会放过他们呢?为禳灾治病,更为有势力和县吏差役抗争,他结交朋友,又在白莲教里认了师傅。湖北造反,他在巴州遭受索拿于是跟着反了官府。

    箕山流民慕名而来——六十人,一千人,两万人,三万人,队伍像滚雪球一样壮大。以前,他相信白莲教的“弥勒佛转世”“无生老母,真空家乡”;这时他反而不再信白莲教老师傅,也不再烧香拜佛。

    他们占据了箕山周围的田地,山寨安心耕田种地。一年稻米收获了,米粒儿洁白晶莹香甜。平生第一次听不到催钱粮的锣声,听不到张牙舞爪手持铁索的差役砸门,不用想还有没有下一碗饭。他流了泪,眼泪“啪嗒”“啪嗒”掉进白米饭里。

    湖北传教老师傅王廷诏到箕山,带来“能避枪炮”的七代教首佛像,他一笑了之,甚至烧掉了佛像画。

    人马越来越多。他想:不与朝廷对抗,不为白莲教牺牲,这样占山为王或许是最合适的。湖北白莲教各路人马到箕山,他不仅没有挽留还暗示并不欢迎他们,他幻想着有朝一日,朝廷也许不得不招安。

    直到清兵剿散达州教众回身来攻打箕山时,他才知道“招安”的想法是何其荒谬!

    而直到现在,他才知道,他们认为的“官逼民反”原来也是错的。——压榨他们的并不是只有官府!

    朝廷——眼前这如天神般的“圣天子”——不许他们在箕山一隅有世外桃源;不许他们自食其力;不许他们有本该有的梦想。

    “罗其清,回万岁爷的话!”毡房里响起一声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