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
提要:政治经济学的各种定理、公理,有那么多的例外甚至“悖论”存在,是由于传统逻辑的线性思维方式所致,是由于线性思维方式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不对称所致。经济现象是社会生活中最具体,最核心的现象,要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必须用对称逻辑。对称逻辑是对称经济学的逻辑。
传统逻辑的学科定位决定悖论的定位,悖论的定位决定怎样才算成功地运用数学,决定对称逻辑的学科定位。本章通过分析人类思维结构的历史发展、人类逻辑发展的几大阶段由此形成的几大逻辑类型,揭示逻辑发展的逻辑,并对几大类型逻辑予以合理定位,指出对称逻辑产生的逻辑与历史必然性,指出对称逻辑是对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消除经济学悖论、建立科学的经济学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对称逻辑 悖论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思维方式 数学。
恰到好处 传统逻辑的学科定位
传统逻辑也是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研究思维的学说,因而决不是什么“形式”逻辑。
与把概念说成是思维的形式相联系,人们通常把传统逻辑说成是关于思维“形式”的学说,传统逻辑也就成了“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任务是撇开思维的内容,单纯从形式方面考察思维”(肖前),“形式逻辑作为一门研究既成的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的科学,由于它撇开了思维的具体内容,因而也就撇开了概念的内在矛盾”(彭漪)。我们认为,正好像传统把概念说成是思维的形式是混淆了概念和语言一样,把传统逻辑说成是思维形式的学说是混淆了传统逻辑和语言学。如果像马克思说的,只有语言才是思维的形式,那么,只有语言学才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和形式的规律(如语法规则)的学说。而传统逻辑一开始就不是什么“纯思维形式”的科学。传统逻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判断的主词和宾词的联系就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客观关系,列宁说他的逻辑学是寻求、探索,它接近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后来传统逻辑的发展,与其说被“形式”主义化了,还不如说是被歪曲化了。因为,根据恩格斯的传统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的比喻,可以认为辩证逻辑(对称逻辑是辩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研究人的认识的理性阶段的规律,传统逻辑则研究人的认识的知性阶段的规律。超出了传统逻辑的适用范围,把传统逻辑应用到整个人类认识的过程,使它成为诡辩的工具并陷入悖论是并不奇怪的。黑格尔之所以认为传统逻辑可以成为诡辩工具,是因为黑格尔把传统逻辑和形而上学混为一谈,从而把传统逻辑的局限性绝对化了。但正好像超出了真理的应用范围,把真理变成谬误并不等于真理本身就是谬误一样,超出了传统逻辑的适用范围,把传统逻辑变成诡辩的工具也不等于传统逻辑本身就是纯形式的东西。
对象决定内容,特定的对象决定特定的内容。有的学者认为,辩证逻辑(传统的辩证逻辑是矛盾逻辑,是辩证逻辑发展的低级阶段)“把同一律、对称律、排中律扩展应用到思想对存在(客体)的关系上,因而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对立同一律有客观基础,辩证逻辑是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研究思维,而形式逻辑只是把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应用在思想对思想的关系上”,因而传统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没有客观基础,只是“思维在形式上正确的规律”,传统逻辑只能是形式的逻辑(田运)。我们认为,这是对“客观基础”作了片面的理解。诚然,事物包含矛盾,包含对立统一,这是对立同一律的客观基础。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静止状态和绝对运动状态的统一;对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即同一事物、同一属性、同一关系在同一时间、地点下的确定性的反映,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个反映是人类认识的必经阶段——知性阶段的基本任务,因而同一律是知性认识的基本规律。否认了同一律的客观基础,就是否认了质的相对稳定性,就是相对主义;也就是否认了知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必经环节,把辩证的理性认识看成是可以凭空产生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维在形式上正确的规律,是语法规则等,而不是同一律。
高等数学有内容,初等数学也有内容。根据恩格斯的比喻,我认为,从传统逻辑到对称逻辑(中间经过矛盾逻辑),是人类思维方式发展的两大阶段。人类认识,无论是低级的还是高级的,都是客观对象的反映;因此,无论是传统逻辑还是对称逻辑,都是关于思维规律的科学;作为它们研究对象的人类思维、思辨和实在的关系,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世界是无限的,本性是辩证的和对称的。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是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现象到本质、从相对到绝对、从抽象到具体、从不对称到对称的过程。这里面有量变,也有质变。相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从传统逻辑的思维方式到对称逻辑的思维方式,达到对世界的对称本性的认识,是认识发展史的一大飞跃。如果说,在此以前,人们满足于传统逻辑的思维方式,把它看成是唯一正确的思维方式,因而往往陷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话,那么,现在人们感到,要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只有用对称逻辑的思维方式才有可能,用传统逻辑的思维方式是不够的了。这时候,传统逻辑给人以脱离思维对象的假象,是正常的;把传统逻辑看成是“形式”逻辑,甚至进而把传统逻辑混同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来批判,是难免的。现在的任务,是通过历史的和全面的考察,从假象返回本质,还传统逻辑以本来的地位。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逻辑也是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研究思维的学说,因而决不是什么“形式”逻辑。
人们之所以把传统逻辑看成形式逻辑,还因为人们把知性认识阶段以同一律为核心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混为一谈。人的知性认识阶段以同一律为核心的思维规律虽然由于其一般性特征,在表述形式上可以符号化、抽象化、程序化,但仍然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传统逻辑规律内容的具体化和形式的抽象化、数学化、符号化是对称的双向同步过程。符号化不等于形式化,学科体系形式的符号化不等于学科定位的符号化、形式化。仅仅根据传统逻辑规律在表述形式上的抽象化、数学化、符号化就把传统逻辑看成是形式逻辑因而具有普适性是线性思维的产物。
剥茧抽丝 解悖的唯一途径
使各种逻辑各得其所,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从而建立起和谐的思维结构。这种使各种逻辑和谐相处的逻辑,就是逻辑的逻辑——对称逻辑。
悖论的定义: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函着两个表面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的本质,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悖论的根源,是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
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
例如,“对与错”同“真与假”是对应关系,而非等同关系。“我这句话是假的”之所以成为悖论,是由于混淆了这两对范畴。如果这句话确是假的,只能说明表述正确,而不能使这句话弄假成真;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只能说明这句话表述错误,也不等于这句话是假的。要把这句话表述正确与否,同这句话本身内部的真假区别开来。很多悖论都是把表述的正确与否,同表述内容的真与假混为一谈。内容的真假,不因表述的对与错而改变。内容是真的,不因表述错变成假的;反之,内容是假的,不因表述正确而变成真的。
西方经济学以传统逻辑为思维方式、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通过严密的数理逻辑推导建立起来的一个又一个体系,都是社会某个经济现象的抽象;虽然都有合理的因素,但总体上都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逻辑严密的国家干予主义和同样逻辑严密的自由主义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相互之间没有兼容性,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把传统逻辑形式化造成的悖论。而所谓的“幸福悖论”,根源也在于把传统逻辑形式化的思维方式和对象的不对称。西方经济学在没有改变自身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想把幸福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快乐经济学收入髦下,我想也不过是附庸风雅。
宇宙的本质是同一的;宇宙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本性同宇宙本质的不对称说明,矛盾只是宇宙的局部情况;矛盾辩证法只是辩证法发展的一个阶段,矛盾辩证法、矛盾逻辑的普适性是相对的。作为矛盾逻辑的辩证逻辑,只是传统逻辑向对称逻辑转化的过渡环节。把矛盾逻辑形式化、把矛盾逻辑普适性绝对化,也会产生悖论。
建国以来,矛盾辩证法就先后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矛盾辩证法悖论。建国以来所有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展开的争论,均源于矛盾辩证法、矛盾逻辑的悖论。这也是为什么争论各方都能自圆其说,因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根源所在。
把悖论运用到实践中,使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实践中各个要素、要素和结构之间不对称,就会出现悖境。
根据五度空间方法、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的方法,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从本质到现象展开的过程。由于《资本论》对市场本质的定位是错误的,所以它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不属于从本质到现象的过程。《资本论》描述的客观经济过程与主观政治目标不对称。就客观的经济过程来讲,需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物资要素与人的要素的对称;而在政治目标上,则要突出劳动者在价值增值上唯一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反“剥削”,需要“一大二公”。这种不对称是造成社会主义运动左右摇摆的根本原因:右,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然而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左,符合马克思主义,然而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国以来左右摇摆的悖境是“资本论悖论”在实践中的展开,也是中国生产力发展不快的宏观方面的原因。总体上讲,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给生产力发展带来破坏,“文化大革命”是极端表现。
真正的社会主义就是市场经济,完善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到**,是市场经济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就是幸福的社会、幸福的经济。《资本论》和西方经济学的共同要害,是把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划等号,把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划等号,因而都没有把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因此,建立在政治经济学矛盾辩证法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空想社会主义,得不到也不可能得到实践的证实。
在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不到统一,被称为金融“三元悖论”。当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直接投融资为主体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社会金融体制仍然以间接投融资为主时,社会大量游资不能转变成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而必然转变成投机和无序运动,并演变为周期性金融危机,从而产生投资和需求、生产和消费脱节的“二律背反”,这个“二律背反”就是金融悖境。什么叫泡沫?不正常的溢价本身就是泡沫。股价溢价上市,股市投机比重高于投资;股市泡沫是盘剥中小投资者的陷阱,是大企业圈钱的渠道,是两极分化的平台,照样蕴含金融危机。这说明直接投融资中,创业投融资必须占主导。所以,在大量游资存在的今天,政府应该适时地引导创业投融资,而不仅是股市投融资。市场体制的结构是对称的;各个要素必须与时俱进,实现不对称向对称转化。体现知识运营这一经济增长方式的,知识运营为主导、直接投融资为主体、创业潮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走出金融“二律背反”、“三元悖论”,使社会大量游资能转变成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使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得以统一;从根本上避免金融泡沫与金融危机,使各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资本论》指出: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个矛盾?《资本论》和以《资本论》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认为必须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而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实践说明,传统的公有制只能造成效率低下、公有资产流失,蕴含着另一种形式、然而本质上更严重、造成比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损失更大的经济危机。
这也是一种悖境。《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具体模式的设计,不是“未能”,而是“不能”,根源在于范式的内在的逻辑出发点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必然结果,就是空想社会主义悖境。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必须走出《资本论》矛盾逻辑蕴含的悖论及由此悖论造成的悖境。
走出悖论及由此造成的悖境的唯一途径,是给传统逻辑和矛盾逻辑合理定位,明确它们各自的性质和使用范围;在现实的思维过程中,使各种逻辑各得其所,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从而建立起和谐的思维结构。这种使各种逻辑和谐相处的逻辑,就是逻辑的逻辑——对称逻辑。
合算与合理 数理逻辑的定位
数理逻辑并未超出传统逻辑的范畴。数理逻辑在学科性质、学科体系构成上仍然属于知性逻辑。
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关系,是知性逻辑与理性逻辑的关系,而不是形式逻辑与数理逻辑的关系。是否现代逻辑,不是看形式是否现代化,而是看学科定位有否转移和提升。数理逻辑作为传统逻辑中演绎逻辑部分的形式现代化,不是现代逻辑的标志。数理逻辑本质上仍属于知性逻辑的范畴,因而也仍然属于传统逻辑的范畴。
数理逻辑学科体系的形式化,不等于整个传统逻辑学科体系的形式化。传统逻辑学科体系的形式化,也不等于传统逻辑学科定位的形式化。只要传统逻辑学科基础没有改变,其学科定位就没有改变,其学科性质就不可能是“形式逻辑”。
要把“应用”和“结合”区别开来。
不能把普适性更大的学科应用到一门较具体的学科中去,就认为是这门学科同普适性学科的“结合”。任何一门学科都要运用哲学、语言、逻辑,并不等于这门学科同哲学、语言学、逻辑学的“结合”。数理逻辑作为数学在学科体系上的“逻辑化”,是演绎逻辑在数学中的应用,而不是逻辑和数学的“结合”。数理逻辑不是逻辑和数学相结合产生出来的新学科,数理逻辑并未超出传统逻辑的范畴。数理逻辑既不是传统逻辑发展的新阶段,也不是和传统逻辑相并列的性质不同的新学科。数理逻辑在学科性质、学科体系构成上仍然属于知性逻辑。
滥用数理逻辑,把经济学数学化,是把只有理性才能把握的知识硬塞入知性认识的框架,其结果就是出现悖论。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出现大量悖论的根源。
要把“真假”与“对错”区别开来。
真与假,是知性逻辑(数理逻辑)的研究对象。对与错,是理性逻辑(含对称逻辑)的研究对象。合理不合理,是对称逻辑的研究对象。
知性层面上的真假,就是知性层面上的对错。不能用知性层面上的真假和理性层面上的对错之间的不对称,得出真假和对错是可以相互分离、真假是纯形式的结论。
知性层面上的“真假”,是理性层面上的“对错”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知性层面上的“假”,必定是理性层面上的“错”;知性层面上的“真”,不一定是理性层面上的“对”。
“真假”是知性层面上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对错”则是理性层面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因此,“真假”与“对错”是两个层次的概念。把“真假”同“对错”混为一谈,把“真假”这对知性认识的范畴,运用到认识的全过程,进行概念推演,超出了传统逻辑的应用范围,悖论的结论已经包含在前提之中。
要把“真理”与“合理”区别开来。
真是真理,善是合理;合理就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科学理论的合理性表现在意义和价值的对称。
在特定层次,合理与真理是统一的,真理是实用的;符合论与实用论是统一的。之所以出现合理与真理的背离是由于混淆了不同层次的真理,把低层次的真理扩大为高层次的真理,把它绝对化,从而成为不合理。但就更高层次的真理来讲,相应于这个层次来讲又是合理的了,因而合理与真理的统一是具体的。这说明科学是一个系统。这个具体化是一个过程,人们向更高的合理追求的过程也即向更高的真理追求的过程。因而科学是一个系统化、合理化的过程。合理与真理既同一又对立的关系,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动力,也是真善美协调发展的动力,真善美本身又互为动力。因而科学系统必然是真善美的统一。
在科学系统中,合理、真理、价值性之间的关系是全息关系。因而既有必要,又有可能运用对称的方法,自觉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推动它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南辕南辙 经济学形而上学与数学——怎样才算成功地运用数学
经济学有形而上学的性质。只有在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才算成功地运用数学。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形而上学的性质,建构任何一门科学的方法都必须具备形而上学的功能。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同时运用理性的方法与非理性的方法。系统的、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经济科学是实证的同时也是规范的。
形而上学的真谛在于主观对客观的意向性、主体对客体的指向性、思辨与实证的同一性、内在对外在的超越性。科学的形而上学性质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经济学形而上学的真谛要求把思维形式与思维方式区别开来。如果说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才是成熟的学科,那么也只有在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才算成功地运用数学。如果不是在正确的思维方式指导下,以正确的内容为基础,运用数学只能是文字游戏、哗众取宠、故弄玄虚、故作高深,形式再精美也只能是水上浮萍、南辕北辙;数学模型越精致,越是误人子弟,离成功地运用数学十万八千里。
经济学形而上学的真谛要求方法和对象必须对称。西方经济学用剔除主体性的数学模型方法来研究博弈论的数理博弈论,相当于用力学方法来研究量子力学,是方法和对象的不对称。西方经济学非数理博弈理论,否认了博弈理论中逻辑的普适性,等于说博弈理论可以不需要逻辑来建构,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这里方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经济学家最拿手的数学方法,由于本质上属于传统逻辑范畴,其先天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对于纷繁复杂的经济现实的解释的苍白无力和缺乏指导意义。
经济学形而上学的真谛要求方法和内容必须对称。具体的对象只能用具体的思维方法来把握。正好像金钱不是万能的,数学方法也不是万能。霍金用数学方法推出整个宇宙起源于“奇点”,这个“奇点”不是宇宙真正的起点,而是荒谬的极点。这说明,用数学这种抽象的方法,来演绎复杂的过程、推断具体的结论,无异于用树叉来打渔。
经济学形而上学的真谛要求内容和对象必须对称。经济世界是实体、属性、关系的统一。经济科学是研究经济世界实体、属性、关系的,数学是纯粹研究数量关系的。经济系统的功能是经济要素和经济结构统一的属性深层次的结构是经济事物的本质。结构就是要素的结构,所以结构的属性已经包含了要素的属性在内。现代经济的发展,结构功能所占的比重比单独的要素功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而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由于忽视了结构的功能,只看到要素的数量属性,不能反映任何层次的本质,虽有抽象的认识意义,却无任何实用价值。线性的知性逻辑只能使经济科学成为抽象的真理。意义和价值的不对称不会使经济学成为合理的真理。经济学的核心是价值,价值是实体、属性、关系的统一。只体现关系的价格只是价值的局部表现。以价格为市场的核心机制,这个经济学数学化的前提不成立。从错误的前提出发,不管推导过程逻辑多么严密,数学体系多么完整,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以偏概全的根源在于把经济学看成局部学科,这在前知识经济时代是正确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学是整体的学科,经济学数学化将制约经济学的发展。
经济学形而上学的真谛要求主体与客体必须对称。经济学数学化的认识根源在于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同人的主体性的对立。实际上经济社会的规律性同人的主体性是统一的,前者恰恰通过后者体现出来,正好像微观世界的自然规律通过基本粒子的无序运动体现出来一样。经济世界的多样性与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性质,决定了在经济学体系中,传统逻辑是必要的,数理逻辑、数学工具是有益的但不是必要的,更不是充分的,过量使用是有害的。
经济学形而上学的真谛要求理论与实际必须对称。西方经济学整体上脱离实际,使之显得似乎不够科学。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就用严密的数学推理来使之披上科学的外衣。可是,当它这样做时,却使自己离现实更远,数学推理越严密,使自己越不科学。精致的理论体系及其“精致”的模型缺乏现实的基础,只能失去对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甚至误导。西方经济学的各种定理、公理,有那么多的例外甚至“悖论”存在,是由于传统逻辑的线性思维方式所致,是由于线性思维方式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不对称所致。经济现象是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具体、最核心的现象,要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必须用对称逻辑数学的纯理性、抽象性与横断性使之不具备形而上学功能。从表面上看,数学是实证的;然而从本质上、整体上看,数学工具是不实证的。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都是从数量着眼对经济学形式化,不能产生新内容、新观点。除了数学以外,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数学化。数学悖论的产生、危机的出现,说明数学本身也要运用对称逻辑的思维方式。不对称的思维方式,只能使数学发展陷入困局。无论是数理逻辑还是数学,其普适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数学只能是经济科学辅助工具而不是唯一的工具。
经济社会发展是对称的过程,自然发展是对称的过程,经济科学发展是对称的过程,数学本身的发展也是对称的过程。只有对称地运用数学才算成功地运用数学。数学属于知性逻辑,作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学,必须用新的、与之相对称的思维方式来整合,这个思维方式就是理性逻辑——对称逻辑;必须用新的、与之相对称的哲学范式来建构,这个哲学范式就是对称哲学。
承前启后 矛盾逻辑的学科定位
现行所谓的辩证逻辑是传统逻辑向对称逻辑转化的中间环节,与对称辩证法相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逻辑,是逻辑与逻辑学发展的最高阶段。
思辨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辩论达到真理,第二阶段是揭示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的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阶段是本体论的辩证法——矛盾辩证法,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
这一阶段的辩证法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是使人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知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特别是它的最高阶段的社会主义知识市场经济,由于对人的主体性包括个性、创造性的高扬,它使认识和对象、主体和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了现实。
现在通行的所谓辩证逻辑实际上是矛盾逻辑,是与矛盾辩证法对称的思维方式。矛盾逻辑是辩证逻辑发展的第一阶段。与对称辩证法相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逻辑,是辩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逻辑与逻辑学发展的最高阶段。
所谓矛盾,就是不对称;所谓不对称,就是时空层次的错位。所谓对称,就是矛盾的扬弃,就是矛盾各方面各就各位,找到合适的时空层次定位。不对称向对称转化,就是宇宙的发展、哲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实践的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不对称是矛盾的本质与根源,对称就是矛盾的化解。不对称是“二律背反”的本质与根源,对称就是“二律背反”的融解。不对称是“悖论”的本质与根源,对称就是“悖论”的消解。
扬弃了“矛盾”、“悖论”、“二律背反”的“矛盾逻辑”,就是“辩证逻辑”——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的逻辑。这样的“辩证逻辑”就是对称逻辑——思辨与实证相对称的逻辑。
所以,矛盾逻辑——现行所谓的辩证逻辑是传统逻辑向对称逻辑——辩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转化的中间环节。
应运而生 对称逻辑的学科定位
对称逻辑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是与和谐社会对称的思维方式。
从狭义来讲,逻辑就是指形式逻辑或抽象逻辑,是指人的抽象思维的逻辑;广义来讲,逻辑还包括具象逻辑,即人的整体思维的逻辑。整体上,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有时逻辑和逻辑学两个概念通用。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具象逻辑—抽象逻辑—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对称逻辑三大阶段。对称逻辑是逻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辩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逻辑学发展的最高阶段。对称逻辑学就是对称逻辑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对称逻辑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对称的逻辑。对称逻辑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是与和谐社会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逻辑学的产生,既是人类思维、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悖论”“逼”出来的产物。“悖论”,是对称逻辑学产生的催化剂。“悖论”的出现说明原有的逻辑和逻辑学的不完善,说明对称逻辑学的产生是逻辑与逻辑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随着对称逻辑学的建立,人的整体思维规律被发现,狭义的逻辑将被扬弃,逻辑将单指广义的逻辑,逻辑成为人的整体思维的规律,逻辑学成为研究人的整体思维规律的科学;人类逻辑史也将不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而是从中国《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思维方式开始。在对称逻辑学的范式中,中国古代文化不是缺乏逻辑,而是人类逻辑学的真正源头。
对称逻辑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理性逻辑与情感逻辑对称的逻辑。对称逻辑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是与和谐社会对称的思维方式。
对称逻辑是逻辑的逻辑
对称逻辑,把逻辑与非逻辑、理性与非理性统一起来,是逻辑的逻辑化。
对称逻辑是语言的意义和价值、思维的内容和形式、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相对应的逻辑。
从五度空间观来看,仅仅用语言哲学的层次理论或者辩证逻辑的矛盾分析方法来解悖是不够的。思维是语义、语用、内容、形式、对象相统一的系统,只有用对称的观点和方法,才能从总体上对各式各样的悖论解悖。这本身就体现了方法和对象的对称。
对称逻辑从基础、定位、性质、学科体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对不同逻辑、逻辑的不同要素、关系进行定位。通过对不同逻辑、逻辑的不同要素与关系进行学科的定位,理清不同逻辑、逻辑的不同要素与关系的横纵关系的脉络,从而建立和谐的思维结构、使之发挥最佳的认识功能。
逻辑学的定义:逻辑是思维的规律,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形成、建构、发展、运用的学问。
思维的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规律、都有相对应的逻辑、相对应的逻辑学。逻辑规律不仅是思维形式,而是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的统一。
各种逻辑的合理定位:
1是什么(抽象偶然性推理):归纳逻辑;属于真知范畴。
2为什么(抽象必然性推理):演绎逻辑;属于真知范畴。
3怎么样(具体必然性推理):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矛盾逻辑;属于真理范畴。
4应该怎么样(实践必然性推理):思辨与实证相统一、规范与实证相统一,对称逻辑;属于合理范畴。
对称逻辑使逻辑系统化,逻辑系统逻辑化、认知化,使逻辑不但成为证明的工具,而且成为认知的工具。
对称逻辑是元逻辑
对称逻辑规范各种逻辑的基础、定位、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因而是元逻辑。
世界本身是对称的——
物质与反物质的对称。
能量与暗能量的对称。
粒子与反粒子的对称。
质子与反质子的对称。
中子与反中子的对称。
电子与反电子的对称。
经济科学本质与经济客观本质的对称。
经济科学规律与经济客观规律的对称。
感性认识与客观现象的对称。
时间、空间、层次的对称。
宇宙是对称的。
经济社会是对称的。
经济主体发展是对称的。
哲学发展是对称的。
经济发展是对称的。
经济社会是对称的:
贡献与索取的对称。
公平与效益的对称。
男人与女人的对称。
人类思维作为自然界发展的最精致成果,同自然界是同源同构的,因而也是对称的。对称是宇宙的本质、经济社会的本质、思维的本质、逻辑的本质。源于宇宙对称性的对称逻辑的对称性,决定其它逻辑的对称性。所以对称逻辑是元逻辑。
【图_中_不_figure_0031_0001_em】
对称逻辑是直觉的逻辑
全息关系是一切推理形式中最根本的关系,全息推理是最根本的推理,全息逻辑是最根本的逻辑。全息关系只有靠创造才能体现,创造又只有主客体的对称关系才能发挥。全息逻辑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关系→创造关系→全息关系使思维全息化的逻辑。对称逻辑就是全息逻辑,全息逻辑就是直觉逻辑。
传统逻辑认为人的思维的逻辑和“非逻辑”、人的非理性与超理性是非逻辑、非对称的。而对称逻辑则揭示人的潜意识和人的超理性、逻辑和非逻辑的对称性,“非逻辑”的逻辑性。
在人的潜意识中,潜化意识和潜生意识是对称的。在人的超理性中,灵感、顿悟,直观、直觉,联想、想像是对称的。人的潜意识和人的超意识也是对称的。
智力是意识系统的整体功能,智慧是智力的运用,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相互碰撞的火花。把智力转变成智慧,本身就需要智慧。
【图_中_不_figure_0032_0001_em】
对称逻辑是创新的逻辑
人的认识是从模糊到精确、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因而人的认识过程也就是悖论的产生和消除的过程。悖论的发现与消除,是认识发展、科学发展的契机。对称逻辑,可以提高人们发现、消除悖论的自觉性,提高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称逻辑的非线性、发散性的推理方式,使对称逻辑能极大地提高人的思维效率。
纯粹的量变不会引起真正的质变。量变必须通过序变,才会引起质变。对称逻辑通过建立思维的和谐结构,能够发挥最佳的思维功能,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对称逻辑本身是对逻辑和逻辑学解悖、创新的成果。对称逻辑是现代逻辑。
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本质与现象得以对称,思维规律与客观规律得以同构,思辨与实证得以统一。没有创新—创造—创业,一切思辨都只能是概念游戏。
只有创新→创造→创业,才能为思辨与实证的统一、天与人的合一提供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论证,为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提供最后的说明与论证。
对称逻辑是对各种逻辑的综合运用。如果说,对称逻辑是客观存在的思维规律,以往人们取得创新成果是由于不自觉地运用对称思维规律,那么对称逻辑则可以提高人们运用对称规律思维的自觉性,从而更快更好地出创新成果。
【图_中_不_figure_0033_0001_em】
对称逻辑是整体的逻辑
不能对意识空间和社会空间这两大类现象作出和自然现象统一说明的宇宙学,不是完整的宇宙学。不能同完整的宇宙学相互建构的逻辑学,不是完整的逻辑学。
五度空间理论提供了对自然、社会、意识空间作出统一说明的框架。对称关系是五度空间的核心。对称逻辑就是同完整的宇宙学相互建构的逻辑。
对称逻辑不但揭示“逻辑”思维的规律,而且揭示“非逻辑”思维的规律;不但揭示思维的规律,而且揭示整个人的认识的规律;不但揭示意识的规律,而且把意识规律和客观规律一一加以对应。
潜逻辑:凝结在人类潜意识中的逻辑结构。
潜规则:凝结在人类社会潜意识中的逻辑结构。
对称逻辑通过揭示宇宙整体的对称关系,来揭示思维整体的对称关系。
宇宙整体的对称关系:
时间、空间、层次之间的对应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关系。
认识和对象的对称关系。
行为模式的对称关系。
思维整体的对称关系:
认知的不同阶段的对称关系。
思维的不同类型的对称关系。
逻辑的不同学科的对称关系。
【图_中_不_figure_0034_0001_em】
对称逻辑是本质的逻辑
宇宙的本质是对称的,宇宙的发展对称是绝对的、不对称是相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对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基本过程。
只有对称逻辑,才能抓住最深层的本质,才能把“悖论”和矛盾、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放在同一个框架中研究,而不会出现用悖论来研究悖论、用矛盾来解决矛盾的困境。
应用对称逻辑,是解决诸如“矛盾”、“二律背反”、“困局”、“二难选择”、“三元悖论”等思维、社会、行为“悖论”的根本途径。
【图_中_不_figure_0035_0001_em】
解决的共同方法:协调与对称。
对称逻辑是实证逻辑
对称逻辑,是根据宇宙的对称规律,从主观推知客观、主体推知客体、已知推知未知的逻辑。
其它逻辑都是结论包含在前提里面,惟有对称逻辑是从已知推出未知的逻辑。它的结论虽然不能由所谓的“实践”(即人的肉眼可观察的“事实”)来“检验”,然而却是必然存在、客观存在的事实。例如,根据物质不灭定律、质能关系定律、能量定恒定律,本身无实物质量的太阳每年释放出来的大量能量,根据对称逻辑,就足以推出暗物质的存在。不但暗物质的存在可以由对称逻辑推出,而且“明物质”(即通常同“意识”相对而言的、作为宇宙“本体”的物质)也可由对称逻辑推出。用对称逻辑来推出物质的存在,可以扬弃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做到思辨与实证的统一。以往的哲学之所以在宇宙本原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就是由于各方(各种唯物论和唯心论、独断论和不可知论以及二元论)都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传统逻辑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决定了不可能“超越”的结论已经包含在前提之中。只有对称逻辑才可以直接从意识本身推出物质,在人的意识的内在性中推出外在性。
所有那些无论如何都不能通过所谓的“实践”(或人类“实践”的总和)来证实的问题,如世界的无限性、终极原因、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问题等等都可以也只能用对称逻辑的方法来解决。
对称逻辑通过使实践逻辑化,使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思辨与实证得以同构,思辨与实证得以统一。
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是对称的。
科学规律与客观规律是对称的。
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是对称的。
自为真理和自在真理是对称的。
为人之物和自在之物是对称的。
形上与形下是对称的。
现象与本质是对称的。
思辨与实证是对称的。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内在与外在、形下与形上是同一的。这是内在的超越。只有内在的超越,才是真正的超越。只有对称逻辑,才能真正实现内在的超越。只有真正实现内在的超越才能真正做到思辨与实证的统一。
对称逻辑是哲学的逻辑
对称逻辑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对称,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对称逻辑是形而上学逻辑。对称逻辑使形而上学与实证科学得以统一,形而上学不是割裂主客观的屏障,而是连接主客观的桥梁,从而充分发挥了它的认识功能。对称逻辑,把形上与形下统一起来,是形而上学的逻辑化。对称逻辑用对称的方式认识世界。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逻辑揭示哲学的时间、空间、层次之间、哲学范式同实践模式之间相互对应、相互转化的规律。对称逻辑使哲学逻辑化。对称逻辑真正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本体论、历史观、认识论、逻辑学的统一。对称逻辑,是哲学发展的逻辑、逻辑发展的哲学,是和谐社会时代精神的精华。
对称逻辑高于矛盾逻辑。“矛盾”的概念不能对悖论现象作出统一的解释、统一的解决,对称逻辑可以做到。所以对称哲学高于矛盾论,对称方法高于矛盾分析法,对称逻辑高于现有的矛盾逻辑。对称逻辑是具体与抽象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科学与人本的统一;思辨与实证的统一。
对称逻辑是哲学发展的逻辑。与人类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也经过了独断唯心论、独断唯物论、实证唯心论、实证唯物论四个阶段,它们分别体现了以客体为中心的统一、以客体为中心的分裂、以主体为中心的分裂、以主体为中心的统一的人类实践发展的不同阶段。
无既是宇宙的起点,又是对意识还原的终点。作为对称逻辑的起点的无是对二者的相容和超越。在这个无的基础上,展开物质和意识的对称演化。对称逻辑是对迄今为止认识史、意识还原史的相容与超越。在哲学的大圆圈扣着小圆圈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条直线上升的中心线索,这就是哲学的两种出发点:探讨出发点和历史逻辑(表述)的出发点的对称统一:前者的出发点,正是后者的终点,后者的出发点,也正是前者的终点。哲学发展的重心,正是由前者的终点、后者的出发点向前者的出发点、后者的终点逐步移置的自我上升过程。这是圆圈中的核心、曲线中的中轴线、哲学发展的最基本的中心线索。所以哲学发展的逻辑就是对称的逻辑。
对称逻辑是全息逻辑
所谓宇宙的全息关系,就是:宇宙中任何组成部分同其他部分之间都有共同的本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宇宙的全息关系源于宇宙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的本源,宇宙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这个共同本源的展开。世上固然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同和异相比,同比异更根本。同是绝对的,异是相对的。同是异的原因,异是同的展开。人类经济社会求同存异,追求和谐经济社会、大同经济社会的理想;人类思维通过抽象概括,化异为同,认识宇宙不同层次的本质,都是同宇宙本身同异关系相对称的同异关系,也是宇宙同异关系的组成部分。
对称逻辑是根据宇宙的对称关系和全息关系规律,从主观推知客观、已知推动未知、经济主体建构经济客体的逻辑。其中,从归纳到演绎、从分析到综合,是从经济客体到经济主体、客观到主观、具体到抽象到思维的具体的过程;从对策到对称,是从主观到客观、经济主体到经济客体的过程。
对称逻辑是方法的逻辑
对称逻辑,使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统一起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内容和形式、观点和方法相统一的逻辑体系。对称逻辑是根据对称的规律,以对称为坐标,去认识旧事物、发现新事物的方法。用对称的方式认识世界,是用建构的方法把握世界。
没有对称的方法,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就不能统一,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就不能统一,宇宙统一性原理就不能建立。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建立相对论,把时空、物质和力统一起来,靠的就是对称性原理。对称性原理决定着基本相互作用大统一理论的发展方向,并在弱电和强相互作用的统一中得到体现和证明。对称是宇宙的本质,对称性原理是经济科学的最基本原理。
对称是出发点和归宿,抽象和辩证是手段和途径。不对称是“二律背反”的本质与根源。对称就是“二律背反”的融解。扬弃“二律背反”,必须靠非理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方法、逻辑与非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非理性与理性的统一、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就是对称的逻辑。
所谓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也是对称的。二者统一起来的逻辑就是对称逻辑。
对称逻辑是对策逻辑
任何概念都有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过程是对称的。博弈源于封闭,对策来自沟通。均衡是博弈的结果,对称是对策的成就——和谐经济时代要有同工业经济时代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之对称。对称逻辑通过对对策与博弈、对称与均衡等概念的分离与重新定位,使之内涵与时代的发展、新范式的要求相对称。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是对策还是博弈,构成了新旧经济模式、管理模式的本质区别。对策学还是博弈学,是新旧经济学范式、管理学范式的本质区别。它们体现了两种世界观、两种思维方式的本质区别。
博弈论的思维方式是非此即彼的传统逻辑,对策论的思维方式是亦此亦彼的对称逻辑。
对称逻辑就是对策逻辑。对称逻辑是传统经济学中博弈分析与制度分析的扬弃。只有对称逻辑,才能化解这个悖论。只有对称经济学,才能运用对称逻辑。只有对策,才能建构对称经济。
对策是经济主体化与逻辑化的统一。对策论就是对称的方法论,就是对称逻辑的方**能。对策与对称,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对策的哲学根据是对称原理,对称的方法论应用就是对称逻辑。
贯穿对称经济学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的核心,是以经济主体为主导同经济客体的对称;由于这个对称,使经济学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
对称逻辑是把经济、社会和意识的必然性通过对称性,同人的主体性有机统一起来,把人的活动逻辑化也即规律化了,从而使经济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得以统一。
对称逻辑是反思的逻辑
对称逻辑是根据时间、空间、层次相对应、经济科学范式和实践模式相对应的关系,全新认识和整合人类认识史、科学史,使之逻辑化的逻辑。
对称逻辑是逻辑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对称逻辑的萌芽、要素、结构蕴涵在人类逻辑思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对称逻辑为基本线索,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是哲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在空间上的展开。只是和西方逻辑一开始就出现“逻辑”这一概念不同,要通过反思才能使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蕴含的对称逻辑由潜逻辑升华为显逻辑。对称逻辑的萌芽先于抽象逻辑的理论形态,对称逻辑的理论形态是对抽象逻辑的扬弃。对称思维,是中国哲学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阴阳对立、义利统一、内圣外王、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对称思维方式,是中国哲学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哲学的独特优势,同宇宙的对称发展规律有着天然的一致性。正是靠着对称思维方式,奠定了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矛盾逻辑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线性逻辑。它虽然可以解决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性问题,但不能解决主客体、主客观的对应问题。而不解决后一个问题,所谓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统一,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话(除非是黑格尔那样客观唯心主义的统一)。真正的统一,必须是自洽性、正确性、合理性的统一。
西方抽象哲学,渗透的是线性逻辑。东方对称哲学,贯穿的是对称逻辑。中国哲学之所以能够做到内在的超越,就是因为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对称逻辑,中国哲学是对称的哲学。西方哲学之所以不能做到内在的超越,就是因为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不对称的,西方哲学是不对称的哲学。
老子的“道”就是一种内在的超越。贯穿老子思想的基本线索是对称:无和有的对称、有限和无限的对称、静和动的对称、柔和刚的对称、阴和阳的对称、上和下的对称、进和退的对称……老子哲学就是对称哲学,老子辩证法就是对称辩证法,老子逻辑就是对称逻辑。
冯友兰说,中国的释道儒的宇宙观、人生观真谛是“极高明而道中庸”。极高明而道中庸,就是宇宙观、天人观上的对称。对称逻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对称的思维方式,源于中国哲学的价值观。西方哲学的“意义”是逻辑上的自洽和主观对客观的符合,中国哲学的意义是价值,即对人的有用性。非功利主义的哲学观造成了西方哲学主客观的对立和不对称,功利主义的价值观造成了中国哲学主客观的统一与思维方式的对称。
把周易以来就有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看成是中国近代以来自然经济科学不发展的根源,是因果关系的不对称,违背了对称逻辑。根据对称逻辑,中国近代以来自然经济科学不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周易以来“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计划体制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封建宗法制度、官本位、人生依附关系和行政化的学术方式、行为方式,限制了人的创业精神、人劳动的自由自觉性和人的经济主体性的发展。缺乏创业自由和人的经济主体性,创新精神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精神,经济科学的发展将缺乏内在的灵魂,思辨与实证、天与人之间将缺乏内在的联结。中国近代以来自然经济科学不发展的根源,不在于“天人合一”的对称思维结构,而在于官学不分的一元经济社会结构。
只有对称逻辑,才能确立中国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中的独特地位,也才能指出中国哲学世界化与现代化的方向。
对称逻辑是合理的逻辑
如果说,线性的知性逻辑只能使经济科学成为抽象的真理,辩证逻辑可以使经济科学成为具体的真理,那么对称逻辑则可以使经济科学成为合理的真理。对称逻辑之所以是合理的逻辑,是由于对称逻辑作为整体的逻辑,可以通过对各门学科背后的逻辑基础进行合理定位,实现对各门学科的合理定位,从而消解由于学科错位而造成的悖论。对称逻辑可以解决经济学数学化和经济主体化的悖论,使经济学逻辑化和经济主体化二者得以统一。
对称逻辑之所以是合理的逻辑,是因为它能够为人类的思维整体提供规律性的说明,使人能合理把握对象事物的立体结构,能完整把握系统性和规律性的统一、波和粒的统一、不确定和确定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实体属性关系的统一等线性逻辑把握不了的对称关系。
对称逻辑是审美的逻辑
对称逻辑是审美的逻辑;是真、善、美的对称与统一的逻辑。
美也有规律,美的规律就是对称的规律。以对称作为思维规律去认识事物,就是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对称逻辑化,就是审美规律化,审美自觉化。其结果,就是自觉地按美的规律来造型。
美的对称包括:真、善、美的对称;真知、真理、合理、自由的对称;知性逻辑、理性逻辑、道德逻辑、情感逻辑的对称;经验与理论的对称;现象与本质的对称;因果关系与道德关系的对称;规律性与目的性的对称;理想与现实的对称;主观与客观的对称;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对称。
对称逻辑是实践的逻辑
对称逻辑是和谐的思维结构。建立和谐的思维结构是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前提。在和谐社会中,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创业——为对称逻辑的基础,吸收西方抽象逻辑和具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对称思维结构将衍化为科学的对称逻辑,演化出对称哲学,并促进科学的极大发展。对称逻辑是和谐社会的思维框架,是人类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实践的深层次的结构。
任何积极的、主体的实践,都是主观和客观、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相对经济主体和相对经济客体的对称。对称逻辑是使实践逻辑化。
经济主体还原的过程,就是从外到内、从经济客体到经济主体、从相对经济客体到相对经济主体、从无限到有限、从有到“无”的过程;经济主体创造(构造)的过程,就是从内到外、从无到有、从有限到无限、从相对经济主体到相对经济客体、从经济主体到经济客体的过程。这既是对称的逻辑进程,也是对称的实践过程。
宇宙的发展,是从深层本质到浅层本质、从本质到现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类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浅层本质到深层本质、复杂到简单的过程。这是一个双向同步过程。这既是对称的逻辑进程,也是对称的实践过程。
对称逻辑,通过理清、优化不同逻辑的内部结构与相互关系,优化人的思维结构,使之发挥出逻辑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最佳功能,为建立国民创新体系服务,为再生经济、和谐经济、可持续经济服务。
逻辑学范式转换,以人类实践模式转轨为基础,人类实践模式转轨,以逻辑学范式转换为主导。
一次创业,是实践论向认识论的延伸。二次创业,是认识论对实践论的提升。只有这种提升,才使实践得以分化、催化,从而实现从非经济主体向经济主体、弱经济主体向强经济主体的转化。二次创业,实践论不但不排斥认识论,而且以认识论为前提。反过来,也只有以二次创业的实践为基础,才能实现认识论的正确性、自洽性与合理性的统一。
实践模式的转轨,必将带来逻辑范式的转换。对称逻辑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称、协调、有序发展的逻辑。人类实践总体上是一个以自然和经济社会为中心同人的统一,以自然和经济社会为中心同人的分裂,以人为中心同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分裂,以人为中心同经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的对称的过程。人类二次创业实践,体现了对称逻辑,确证了对称逻辑,实现了对称逻辑。
对称逻辑是经济的逻辑
只有用对称的、五度空间的方法,才能建立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统一概括、总结、指导的经济学理论——对称经济学理论。人类经济发展是一个整体,其空间上的差异展示了时间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和经济的重新洗牌,后来者可以居上。要掌握后来居上的规律,争取跨越性发展,而不是一步步爬行。中国转型经济具有典型意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产生对称逻辑有历史的必然性。
对称逻辑是经济学的逻辑
对称经济学的方法不是各种方法交替使用、或各有则重点,而是把它们统一在对称逻辑中,运用对称逻辑的方法,使各种方法综合使用。对称逻辑是一元化方法与多元化方法的统一。就对称逻辑本身来讲,是一元化方法;就对称逻辑是各种逻辑方法的对称统一来讲,又是多元化的方法。只有对称逻辑,才能够使经济学的思想和现实相对称。
为什么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不讲道德?他们的科学性与主体性相脱节的不对称逻辑能力限定了他们的“经济学帝国”的狭小范围。一旦涉及到道德领域他们的能力方面的缺陷将使他们成为南郭先生。而真向美转化必须以善为中介,连善都达不到,谈什么“美”。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是按美的规律来造型,他们排斥美的结果,就是使自己的理论没有可操作性。反过来,也正因为他们理论的不可操作性,所以他们不敢涉及经济学的美学原理。
《资本论》的出发点也不是商品经济社会最深层的本质,《资本论》的核心规律不是商品经济社会的核心规律;《资本论》的逻辑推演过程——从抽象到具体,其起点不是最大的抽象,其终点不是最大的具体,并没有真正做到逻辑和历史的一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过程是脱节的。所以《资本论》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分析也是不全面、不系统的,不符合五度空间方法论的要求。
由于《资本论》的出发点不是市场经济的最深层本质,所以《资本论》的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仍然是一种线性的思维和表述方法,而不是从本质到现象展开的方法。无论是抽象还是具体,《资本论》都没有抓住商品经济社会的本质。《资本论》的所谓辩证逻辑是矛盾逻辑,是从传统形式逻辑到对称逻辑的过渡,其思维方式仍然是线性的,而不是对称的。
经济现象属复杂性现象,经济科学属复杂性科学。经济科学不但是一门求真的学问,而且是一门求善求美的学问。经济科学本身是一门具体学科,作为经济学的最初出发点的公理,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在理性抽象基础上的理性具体。它虽然是叙述的起点,然而却是认识的终点;其认识过程是在典型分析的基础上,从感性的具体上升到理性的抽象,再从理性的抽象到理性的具体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经济科学的逻辑只能运用对称逻辑,才能使思维方式、思维过程与思维对象相对称。
对称逻辑的产生与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合乎逻辑的自然历史过程。让我们一起培植,使之由萌芽成长为参天大树。这是消除“主流经济学”内在矛盾的需要,是经济学学科建设的需要,是逻辑学科本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需要。
对称和均衡的本质区别,由对策与博弈的本质区别造成。对策的目的是对称,博弈的结果是均衡。对称的途径和手段是对策,均衡的途径和手段是博弈。对称,是通过对策来实现的“均衡”;均衡,是通过博弈来达到的对称。对称和均衡,有着不同的本质,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发展模式。均衡是消极的、自发的,是博弈的结果,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对称”;对称是积极的、自觉的,是对策的结果,是智慧经济时代的“均衡”。均衡,核心是物和物、客体和客体的均衡;对称,核心是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客体和客体的均衡,带来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带来的是资源的优化再生。博弈,不均衡是绝对的,均衡是相对的。博弈经济学就是不对称经济学,不对称经济学就是不和谐经济学。对策,不均衡是相对的,均衡是绝对的。对策经济学就是对称经济学,对称经济学就是对称工程学。对称经济工程方法是:设定经济目标,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经济条件,拿出对策方案,论证推演评估,操作反馈评价,纠错完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