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假如主神是家公司 > 第292章 打个预防针

第292章 打个预防针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假如主神是家公司 !

    第291章 292.打个预防针

    乔木从升p5以后,就没再刻意和二老提过自己的具体收入,更没提过终结项目的奖金。毕竟钱来得太容易,也会让人心生不安。

    所以对二老而言,乔木虽然工作没多久就迎来涨薪和奖金,但一年两次也就是极限了。而且一个月7500,已经远超官方公布的去年大同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均工资了。工作一年就有这个收入,已经很了不得了。

    再多,这个行业或这个公司就不对劲了。

    所以月薪什么的倒还好,说不定这个他们完全不理解其业务具体含义的公司,说不定真的很赚钱呢。

    但儿子去年过年刚给了二老十万,去年国庆去桂林又花了五万,结果一年的工夫,又存下三十万,什么时候钱这么好赚了?

    在二老的认知中,能这么赚钱的,都是自己当老板揽项目的。一个一百万的项目,刨去成本五十万、好处费十万、公司资金二十万,剩下二十万都是老板的。给别人打工,除非是那些职业经理人——他们年轻时管这群人叫打工皇帝,否则都只能熬工龄。大城市还能跳槽涨薪。

    乔木自然没法如实解释什么是终结项目,不过他换了个说法:公司的项目都是和大企业合作,给人家做服务,利润率很高。每完成一单,项目组成员都有奖金。完成得越快越好,奖金越高。

    他能攒下三十万,就是因为他跟了个好领导,每次项目都完成得多快好省。

    这么说,总算把乔父糊弄过去了。

    “那你也不能乱花钱,”对方接受了他的说法,却依旧不松口,“趁着能赚钱,多存点儿,将来有的是花钱的地方。”

    说完他还不过瘾:“现在的年轻人也不知道都咋了,不存钱,还从网上借钱,最后年纪轻轻的都成了老赖!我们那个时候,谁不是省吃俭用的?借别人十块钱,就茶不思饭不想,节衣缩食也得先还上再说。”

    ‘所以你们没发财。’乔木心里吐槽。

    那个年代能发财的,都是有胆量大笔借钱,有魄力大笔散钱的人。借鸡生蛋,借到最后鸡都不还了,随便拿几个卖相不好的蛋就抵了。

    “您就先别考虑买房的事儿了,”他决定先透个底儿,“我今年应该就要调去太原了。”

    “去太原?出差还是常驻?”乔父愣了愣,赶忙追问。

    “常驻吧,但也不好说。”

    他想了想,找了个说法:“我现在级别是六级,再升一级就必须去太原了承担更大的项目了。大同这边的项目太小,我这个级别留在这儿属于浪费,公司不允许。我今年肯定能升七级,但具体什么时候还不好说。后面升到十级的话,就必须去北京,太原都不能待,这是公司硬性规定。”

    “哪有这样的?不考虑员工个人和家庭情况?”乔父沉吟着,乔母先不乐意了,“这也太霸道了吧?”

    “也不能这么说,”乔木替公司辩解,“人家开那么高的薪水,怎么可能任凭员工在小地方养老?”

    “你这一年就六级了?”乔父有些难以想象,“和着俩月升一级?”

    “不是这么算的,”乔木继续解释,“那些大学实习生是一级,我们试用期就是二级,一转正就是三级了。我是一年升了三级,还行吧,不算凤毛麟角,但这个速度应该能排进前10%。”

    他对自己过去一年的成绩轻描淡写,尽可能让自己显得“普通的优秀”,免得二老多想。

    “那可以不去吗?就停在六级,留在大同。”乔母还是不希望孩子往远处走。

    “制度上不允许,”乔木半真半假道,“公司也不是做慈善的,对吧?”

    制度上虽然不允许,但调查员却可以摸鱼划水不晋级。当然,这个他绝对做不到。

    “我们这些从小地方调到省会的员工,都会有一次大调薪。把基础工资按两地人均工资的比值进行调整。我之前查过,太原去年人均月收入不到一万一,咱们大同才六千五,将近二比一。”

    乔木描绘着调去太原后的美好蓝图:“我现在基础工资是六千,去了太原直接涨到九千八。七级员工的工资,是基础工资的2.7倍。到时候,我一个月税后就能拿两万六千块钱!”

    “这还不算项目的奖金呢。”

    “怎么……那么多呀?”乔母听到这个数字,说话都磕巴了。

    一个月两万六,她之前听到差不多的数字,还是大舅妈炫耀磊磊的工资。

    但磊磊那是大学生,是在北京,还是大厂程序员。就算不理解互联网行业是怎么挣钱的,但短视频刷多了,也知道那个行业特别赚钱,但几乎是拿健康在赚。

    大舅妈现在成天找各种偏方买各种保健品,就是想保住磊磊的发际线——起码要坚持到婚后。

    乔木就不同了:他朝九晚五都做不到!

    刚工作的时候,还装模作样每天九点多出门,晚上五六点到家。后来慢慢的就不装了,每天几乎都是睡到中午,在家吃过午饭才出门,下午经常刚过五点就进家了。

    除了那群吃空饷的,二老就没见过正经人有这么上班的。

    不过见多了不怪,他们也没指望孩子真的奋发图强有什么大出息,也就慢慢接受了。

    现在孩子突然告诉他们,自己整天吊儿郎当的,就莫名其妙一个月赚一万二,一年花了十五万还攒了三十万。

    然后今年去了太原,一个月至少能拿两万六?!这是什么神仙工作?!

    他们这一代六家子,收入最高的就是三姨一家,夫妻俩都在机车厂工作,三姨父还是个小领导,俩人勤勤恳恳干了半辈子,加起来一个月也就不到两万。

    等于乔木工作最多一年半,就轻轻松松超过了人家两口子大半辈子的奋斗?

    乔木这孩子淘气是淘气,但自小就有个好习惯:宁可死倔挨打也不说谎。所以二老并不觉得乔木是在骗他们。

    乔父侧身回头,和乔母对上了视线,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复杂的情绪。

    孩子莫名其妙就有这么大的出息了,吊儿郎当就超越家里所有长辈的成就了。他们也不知道是该为自家孩子激动,还是该为自己这代人自怜。

    ……

    大同过年的习惯是,三十和初一在男方家,初二回娘家,初三初四走亲访友,初五迎财神,初六离乡准备初七上班。

    不过现在也不怎么讲究了,乔木这一代压根就不走亲戚不拜年。他们小时候,父辈还带着他们走亲访友,现在孩子都大了,甚至很多同代人都抱孙子孙女了,过个年乱哄哄的,上门拜年反而添乱。

    乔父就改成微信群发拜年了,老家的几个老表则是打电话。乔母更时髦一点,几个关系好的姐妹,直接一边看春晚一边视频拜年。

    因为这年头孩子们都天各一方,别说走亲戚了,就是一大家子一年也见不着几面。所以像大舅这种仍然登门拜年的人,也把拜年推到初七以后了,初三到初六都是紧着家里。反正不出正月都是年,后面还有元宵节。

    初一再见面时,二舅一家三口的情绪有了明显好转,显然是就“大过年的”达成一致了。

    因为乔父那边没亲戚,所以乔木一家自小就是一直在姥爷家过年,不用挪地儿。

    初二的时候,大姨回门,乔木就见到了他的大表姐谢琪。这也是两人寒假以来首次见面。

    三姨一家早来了一步,乐乐拜了年就嬉皮笑脸跟姥姥要红包,被三姨父骂了几句,灰溜溜钻屋子里看电视去了。待了一会儿就受不了了,偷偷问乔木去不去网吧,被乔木坚定地拒绝了。

    琪琪姐独自在家睡懒觉,十一点才到,拜完年之后,就在屋子里,和姥爷与两个小孩大眼瞪小眼。

    待了一会儿她也待不住了,终于还是开口了:“淘淘,你们公司到底是做什么业务的呀?”

    乔木奇怪地看了她一眼:“股权投资与管理、产业整合与优化、科技孵化与流通。怎么了?想来我们公司?”

    这段他背得滚瓜烂熟,二十一个字,一个字都不带差的。

    “也不是,就是总觉得看不明白,”琪琪面露茫然,“我现在实习的单位算是你们公司在太原的配套企业……”

    乔木闻言也一愣。

    去年七月的时候,琪琪确实找他打听过太原省部找人的事情,听说只有资讯、后勤和采购招她这个专业,就打退堂鼓了。

    之后他也没再关注过这事儿,没想到兜兜转转,对方还是给公司打工了。只是这次隔了一层,是在配套企业。

    “……标注也都被标黑了,整的和电视上那些机密文件似的。一说就是涉及第三方企业的商业机密,我们不能接触。”

    琪琪没注意到自己这个弟弟早就走神走到九霄云外了,依然自顾自地说着。

    乔木还没说话,一旁的乐乐反而来了兴致了:“哥,你们公司不会真的是那种伪装成企业的特工组织吧?”

    听到乐乐的声音,乔木这才回过神来,进思维宫殿,听了一下刚才琪琪都说了些啥。

    他现在逐渐养成了随时走神,不听人说话的坏习惯,仿佛回到了中学课堂时那种状态。主要就是思维宫殿太好用了,他过不过脑子,都会被潜意识记录下来,那还听个什么劲?一直集中注意力也怪累的。

    乔木没编瞎话,毕竟他没接触过那些配套企业,自己乱说的话,跟人家的对不上,也是个麻烦事儿。

    “我没接触过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哪一部分业务,”他耸肩,“大同这边的配套企业就是食堂和物业,这俩我倒是了解一些。”

    “你们的业务是合法的吧?”琪琪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随口问道。

    她是真不理解这家公司,神神秘秘的,网上也查不到什么资料。极少数国资委发布的资料里,偶尔能看到这家公司的名字,从一些统计数字来看,这公司似乎挺赚钱的,有点像烟草总公司。

    “我们可是央企,”乔木也半玩笑地说道,“一件违法的买卖,一旦成了我们的业务,它就合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