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清末恶匪 !
这还只是装甲板工艺进步的一个方面,那么一块铁嘎达怎么能变成一张船用装甲钢板的哪?
舰船使用的装甲钢可不是一个小家伙,以1902年的德国为例,当时克虏伯就使用重达130吨厚度3英尺(91.44厘米)的铸钢锭,轧制出长43英尺(1310.64厘米),宽11英尺(335.28厘米),厚12英寸(30.48厘米)的钢板。
130吨厚度将近一米的钢锭,那是一个整体,不是一堆小钢锭,这么大的一个东西要生产出来,就需要当时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才能生产出来。
炼钢厂生产出来的高质量的镍铬合金钢钢锭,要先经过滚轧工艺,使其变成一块密度、厚度和形状都满足的钢板,单单轧制出这么大的一块装甲板还没有结束,还要经过表面渗碳硬化处理技术,这么大的一块装甲板进行热处理的加热炉和退火炉以及其他热处理工艺,最小需要二十多米长,五米宽以上的热处理炉,而要想进行连续生产还不能只有一个炉子,而是需要一系列的热处理炉。
而钢板的热处理并不是一触而就的,那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通常是按小时来计算的,而且不同的热处理炉因为功能的不同,采用的的结构也不相同的,这就导致需要不同功能的热处理炉来分别进行,这其中就需要钢铁热处理的四把火,正火、退火、淬火、回火等等相对应的热处理炉。如果加上四把火结合使用的其他热处理工艺,那么还需要更多的热处理炉来进行处理,只是要把这些庞大的热处理炉,按照工艺排列起来并且装在一个车间内,组成一个热处理车间,你就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热处理车间到底要有多大。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的时候,大规模的钢铁生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不是现代化的轧钢车间那样小猫没几只,全部是机械化和自动化,当时的炼钢厂轧制车间基本上都是需要一大队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手里拿着一个长长的钢钳一起夹着一块重达几十吨的钢板来回移动。
钢板在进行渗碳处理之前,钢板表面和边缘要进行修整后才能将这块钢板进行渗碳处理,处理完毕后还要根据使用的需要加工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然后根据装配的需要边缘要被刨平、开槽,之后还要再次进行淬火工艺,好钻出固定螺栓所需的空洞或者铆钉穿过的孔,经过一系列的测试检验合格的装甲板才能通过铁路运往船厂。
完了吗?没有,想要把这么大的一块装甲板装到战舰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你要有个能起吊这么重钢板的起重机,那个年代电力技术的发展还没达到起重机可以用电动机的时代,起重机的动力设备是蒸汽机,焊接工艺更是没有,只有铆钉连接和螺栓连接两种,装甲板要牢固的装嵌到船体的龙骨上可不是那么容易,要用火红的铆钉一颗一颗的通过预留好的孔洞穿过去,然后用蒸汽铆接气锤将两边顿平,将一块快装甲板铆接在船体上。
那些铆钉也不是好玩的,泰坦尼克号邮轮的沉没就是因为铆钉的质量问题,在低温的环境下,受到挤压后发生断裂造成船舶大面积进水而沉没的。
这些都需要老练的技术工人,十分十分老练的技术工人,在那个年代工业大生产是建立在无数的庞大技术工人的基础之上的,而只是培养一个熟练的铆钉工人就需要数年才可以,培训一个轧制车间的工人同样也是数年,甚至是十年以上,一战后期英国就因为船厂熟练工人的不足而无法将船台上的战舰建造完成。
什么是重工业,什么是轻工业,为什么人们都说重工业才是一个国家的脊梁。
好吧咱就唠唠。轻工业的一个熟练工,一个装配电子件车间的工人,你需要培养多长时间,一天,三天,一个星期总够了吧,从生手到熟练工一个月,两个月要是没培训出来,你都可以踢他滚蛋了。
可想玩重工业就别想了,老式车床的车工,学徒三年,这只是徒工,三年后出来才是一个二级工,等他到四级工最少要四五年,这期间还要不停的给他换工位,以学习不同零件的加工方式,六级车工没有个十年八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想都不要想,八级车工,那是国宝,而这个国宝是建立在庞大的普通车工基数之上的。
这就是重工业,不谈投资,不谈建设周期,只是员工方面就是轻工业无法比拟的。很可能有些人会说,现在都数控时代了,根本不需要那些八级工,六级工了,都电脑操作了。
是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简单的机械加工,确实不需要那些高级工了,可是那些搞数控操作的操作员们也是需要培养的,不是给你一台数控设备你就会用了,那也是需要输入各种各样的参数的,也是需要培训的,而且那操作员的学历要求更高,起码要高中以上毕业还需要三年以上的专业技术培训,这还只是一个操作员,不是一个能够根据图纸就计算出各种参数设置的技术员。而可以根据不同的零件设计加工方法并且进行参数设置的最少要大学毕业并且是机械加工专业毕业的才能玩的转,这不是小孩子撒尿和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一个大型重工业企业从开始建设到全面发展最少需要十年,而且这还不算高技术工人的培养时间,要是算上那些高技术工人的培训都算上,没有二十年的积累,还是洗洗睡吧,意想下是可以,玩玩开心一笑是可以的,不要太扯蛋,不要说你十年就赶英超美,即使你有技术方面的优势,但是再给你十年你也不过能跟人家持平就不错了。
看看三线建设吧,中国用了二十年才把当时的国防工程建设完成,三线建设其实就是当时中国重工业体系的一次复制工作,这就是重工业,那还是建立在海量的技术工人的基础之上的。
既然扯到了这里就一次扯完吧,下面扯下重工业的基础加工工业,锻压设备。
下面是锻压设备的一小部分历史,有可能不对。
没进过大工厂的,特别是重型工业工厂企业生产车间的人就不要乱搞了,一个大型重工业工厂的建设周期通常是按年来计算的,一期工程几年,二期几年,三期多少年,当你站在那些庞然大物的机器跟前,犹如蚂蚁一样的你,你就知道人是多么的渺小,特别是那种对机械的敬畏和豪情根本无法用言语表示。
还有就是制造战舰装甲板需要的特大型轧机和战舰火炮用的大型锻压机,这些东西是制造大型战舰必须的设备,
没有这些东西就无法加工船用装甲板和大口径火炮。
1859年的时候,奥匈帝国就开始有了第一批用于金属加工(大概是用于铁轨的校型)的(7000KN)700顿、10000KN(1000吨)和1200吨的液压机,而锻造用的液压机是在1863年安装在英格兰的库克卢普斯工厂。
不过当时大部分的工厂都是使用蒸汽锻锤,而水压机通常都是用来当成弯曲和校平钢板来使用,1884年,在英国曼切斯特首先使用了锻造钢锭的锻造水压机,它与锻锤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运动部分不用那么重,振动又小,因此发展速度很快。
1880年前,美国创建了自己的锻造企业,为四轮马车车厢制造业提供硬件,同时也是最早提供15轮马车的两家生产厂之一,到了19世纪末,美国制成了126000KN(126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我们国家是在1962年自己制造的万吨水压机)。相差多少年大家自己算去,为什么说毛大大伟大,就是这个他就是伟大。
二十世纪初,德国的锻造设备和工艺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成为新的领头羊。1907年德国造出了第一个整体转子锻件,掀开了发电机整体锻造的历史第一页,1911年德国的克虏伯用液压机锻造出了32吨,重的整体发电机转子锻件,估计钢锭的重量就超过了五十吨。
日本在1907年启动了以制造武器为目的的两家英国公司和一家日本公司的合资项目,就是目前世界公认水平最高的大锻件生产企业,日本室兰制钢所(JSW)。
1934年德国制造了70MN的模锻水压机,1938年到1944年又制造了三台150MN的锻造水压机和一台300MN的大型模锻水压机,德国的锻造设备和工艺水平及产品能力稳居世界第一。
苏联在1935年制造了一点五万吨的自由锻造水压机。
1940年日本制钢所从德国进口了一台一点四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
旧中国就不要提了,可怜啊!1894年的江南制造局进口从英国进口安装了一台两千吨水压机,这是中国安装使用的第一台水压机,这台水压机的命运也是扑朔迷离,好像是鬼子进攻上海的时候,大撤退途中丢失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在沈阳、大连建立机械厂安装了20MN、40MN自由水压机生产大锻件,(大概在2200吨和4400吨,(这里面的力学计量单位不太清楚,MN应该是兆牛顿,常见在挤压机上面,查找到的资料上怎么出在了锻压机上,有知道的补充吧)后来这些东西在日本战败后被友军给拆走了。
老毛子在东北拆了多少东西咱们就不说了,都是一个国际的竟然干这种事情,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它不爽的一个原因,中国当时的重工业仅有的那点东西都在东北,这家伙一家伙全给拆到它家去了,这事放谁身上谁玛德都要恨的牙根都要痒痒,太缺德。具体老毛子拆了多少东西,大家找度娘吧,想认识一个国家,就看看他们对你的祖国都干了什么就明白了。
新中国真的在重工业方面很可怜,很可怜,1949年中国手里有的锻压机,只有日本赔偿的一批锻造设备,有10MN、12MN、20MN自由锻水压机各一台,30MN自由锻水压机两台,5t蒸汽锤两台和3t以下蒸汽锤约五台,就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锻压设备还是当时的“国宝”,而这些“国宝”从1945年日本赔偿给我们后,就一直躺在仓库里睡大觉,随后新中国开始了修复、设计和建造厂房,砌筑加热炉、热处理炉和其他配套设施。
1953年首先将日本赔偿散存在鞍山的20MN自由锻造水压机修复,在沈阳重型机械厂安装投产,这是我国第一家生产大型锻件的企业,也是培养大型锻件生产管理干部、技术工人和工人的摇篮,通过对日本赔偿水压机的修配工作成为我国能设计制造锻压水压机的第一家企业。
1953年到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在苏联援建的几个企业当中有,8MN、12.5MN、20MN、30MN、60MN自由锻水压机大约8台,然后就是1961年我们自产的那台万吨自由锻水压机了,现在就不要说了,老牛逼了,大型锻件设备总量世界第一。
1959年2月,江南造船厂成立万吨水压机工作大队,从而拉开了打一场加工制造硬仗的序幕。
万吨水压机有两大特点,一是大和重;机身高33.65米,机上有13个特大件,即3座横梁、4根立柱和6只工作缸。3座横梁的重量是100~300吨,像一座小山,最重的下横梁是用100多块钢板拼焊成的;4根立柱各长18米,直径1米,重80吨,就连立柱上的螺丝帽一个就有五六吨重。
二是精密:要求加工的零件具有高精度,否则就安装不起来。
整个水压机总重量大约是两千二百多吨,只是基础就要打人地下四十米。
三四年啊!从立项到试运行,一台万吨水压机的建造工作就用了这么长的时间,至于其他的重型工业就更不要说了,特别是大型化工企业比起机械加工企业和钢铁企业建设的周期更长,技术更复杂,工人素质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