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牛郎织女天仙配 > 第一百九十四章 斧头帮 (求点推收赏评)

第一百九十四章 斧头帮 (求点推收赏评)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牛郎织女天仙配 !

    看看“斧头帮”的介绍就可以了解得清清楚楚。

    斧头帮成立于1921年,以王亚樵为首组织的一支腰别厉斧的安徽劳工敢死队,又称“斧头党”。一部《功夫》,让广大观众都知道了斧头帮。而中国历史上,却是的确存在过这个曾经叱咤一时的斧头帮。在中华民族悲壮的抗战史上,有过一个现在几乎让人遗忘的组织——铁血锄奸团。汉奸卖国贼听到这个名字,无不闻风丧胆,噤若寒蝉,而锄奸团团长就是号称民国第一杀手的斧头帮帮主王亚樵。

    人称“斧头党”---即“斧头帮”,王亚樵成了“斧头帮”的首领。自成一派,常以斧头、手枪、炸弹等武器,专门对付其他帮会和欺压工人的富商,人称“斧头党”、“暗杀团”,一时名震上海。王亚樵由此声名鹊起,成为上海滩上的名人。他所控制的劳工总会会员有10万之众,连黄金荣、杜月笙这些流氓大亨对他也畏惧几分。

    据说在一次码头工人与资本家的对峙中,安徽人王亚樵支持同样以安徽人为多的码头工人。因为没有武器,王亚樵让上海的铁匠铺在一夜之间打出了一百多把斧子,当一百多个手持利斧的码头苦力冲进资本家的大院时,劳资纠纷应声而解。

    此一役,“斧头帮”的大名传遍上海滩。从此,上海的安徽会馆成了斧头帮的总坛。

    王亚樵在成立了斧头帮之后,才真正开始了他“暗杀大王”的生涯。据说当时上海滩上几乎所有的黄包车夫都是斧头帮的外围成员,因此斧头帮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消息灵通。他成名的第一枪就打在了掌管7000余名警察并兼任“攻浙前敌总司令”的松沪警察厅长徐国梁的身上。1923年11月10日下午,大世界对门的温泉浴室门口,刚刚泡完澡的徐国梁在出门上车之际被两名枪手击中要害,喋血上海最热闹的街头。

    除此之外。抗日战争时期王亚樵组建的“铁血锄奸团”更是在上海的日军和汉奸们非常害怕听到的名字。他们策划用装在开水瓶里的定时炸弹把出席“淞沪战争胜利庆祝大会”的所谓“日本派遣军司令长官”陆军大将白川义则炸上了西天,让他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了侵华历史上——在中国被杀的军阶最高的日军军官。此外这一炸还顺便收走了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和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各一条腿。由此王亚樵得到了一个“远东第一杀手”的名号,不过更多的日本鬼子干脆直接就叫他“支那魔鬼”。

    正是斧头帮亦正亦邪的传奇故事以及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奋力诛杀日本鬼子和汉奸的英雄行为,使得它成为了现代港台黑帮片中最著名的帮派,甚至成了上海滩黑社会的代名词。虽然王亚樵的思想里拥护孙中山,却未必信奉“三民主义”。更多受到无政府主义和中国传统侠义思想影响的他。1919年就曾以国民党员的身份上书孙中山,要组织暗杀团体去“锄除民贼”段祺瑞。

    虽然那时就被孙中山批驳说:解决革命,应以武装力量彻底推翻其组织,不在于杀死一个人。可是王亚樵在追随孙中山多年之后,依然不舍“暗杀”这种“革命方式”。

    身为“杀手之王”的他不仅派人庐山刺蒋,北站刺宋(宋子文)、后来还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把汪精卫的身上打出了三个窟窿,让这个汉奸头目一直深受由此造成的“压迫性脊髓症”之苦,直至1944年死在日本。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冒险家乐园”本是青帮的天下,发迹前的蒋介石都曾拜过青帮的贴子。可是连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这“青帮三大亨”都不愿去招惹王亚樵的斧头帮。

    后来,由于王亚樵发动的“庐山刺蒋案”没有成功。王亚樵随即被蒋介石怀恨在心。于1936年被“间谍王”戴笠派人刺杀于广西。王亚樵死后,斧头帮立刻处于群龙无首状态,最终解散。这个民国时期最大的暗杀集团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一次码头工人与资本家的对峙中,安徽人王亚樵支持同样以安徽人为多的码头工人。因为没有武器,王亚樵让上海的铁匠铺在一夜之间打出了一百多把斧子,当一百多个手持利斧的码头苦力冲进资本家的大院时。劳资纠纷应声而解。

    王亚樵让上海的铁匠铺在一夜之间打出了一百多把斧子,当一百多个手持利斧的码头苦力冲进资本家的大院时,劳资纠纷应声而解。

    仅仅是一百多个手持利斧的码头苦力冲进资本家的大院时,劳资纠纷应声而解。

    斧头帮的威力如何?

    木工行业的行会(班门)的会员(也就是木工师傅)以及准会员(也就是学徒)组成的 “斧头军”……威力如何?需要怀疑吗?

    木工行业的行会(班门)的会员(也就是木工师傅)以及准会员(也就是学徒)组成的 “斧头军”……数量远远不是一百多把斧子来的。

    想一想木工行业的行会(班门)的会员(也就是木工师傅)以及准会员(也就是学徒)组成的 “斧头军”……几百把斧头劈砍的场面,木工行业的行会(班门)的会员(也就是木工师傅)以及准会员(也就是学徒)组成的 “斧头军”……威力如何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