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熙宁大帝 > 第二十四章 :新都上海

第二十四章 :新都上海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重生之熙宁大帝 !

    汴京,庆寿宫。

    “皇祖母,你看,皇兄会不会接受册封,他要是发兵回来夺权怎么办?现在京城的禁军三大统领杨水川、马致明、何新都是皇兄的人。就算皇兄不发兵,只身回京,要夺回朕的皇位,朕也无可奈何。”新帝赵颢忐忑不安地说道。

    “官家不了解你的皇兄,他既然能让你做皇太弟、摄政王,这江山就不怕你夺走,更不会介意让你来做皇帝。他是看重功业的人,却是不懂权谋,更适合当将军,而不是做皇帝。禁军的三大统领看重的不过是权位,现在你是皇帝,只要你给的多,还怕他们不听命于官家?连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这三位他倚重的内阁大臣都背弃了他,投到官家的麾下,朝野已经归心。官家有什么怕的?”

    曹太后看着这个他拥立的新官家,与赵兴发失心疯之前很相似,气质能力都相差不大,比起赵兴来虽说少了一身胆气,但细心调教,他日也并非不能做个好皇帝。

    可惜了,赵兴原本是个好苗子,可是不听本宫劝,一意孤行,与武夫为伍,弄得天下大乱。曹太后心里想着,嘴里却是一声叹息。

    “太皇太后,陛下,张若水总管回来了。”曹太后的总管太监王洪禀告道。

    “让他进来。”曹太后挥了挥手手,说道。

    “叩见太皇太后,叩见皇上。”张若水见礼道。

    “怎么样?皇兄接受册封了吗?”不待曹太后开口,赵颢却是急切地问道。

    “陛下,晋王他没有接受。不过,晋王让奴才转告陛下,希望陛下善待百姓。这是晋王的亲笔信,托奴才转呈陛下。”张若水原本是赵兴的崇政殿总管太监,虽然投靠了新帝,但是说话用词更加小心。

    不待张若水递上书信,新帝赵颢先一步夺了过来,急忙阅览。

    朕登帝位,仅仅一年,便让百万将士殒命疆场,让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朕有负皇帝之名。颢弟既然登基,朕也不兄弟相残,期望颢弟比朕做得好。新都上海为朕所创,朕将驻跸于此,借此地以待终老,若朕不在,颢弟再接管新都,大宋江山就托付颢弟了!皇祖母对朕有大期望,朕辜负了皇祖母一片苦心,皇祖母废朕帝位,朕不记恨。朕不能再在皇祖母膝下尽孝、聆听教诲了,颢弟不要重蹈朕之覆辙。颢弟自勉!

    赵颢把书信快速看完,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下来了。只要想到去年皇兄赵兴平定黑风寨叛乱时,杀得一身血污,如杀神降世无所匹敌的样子,赵颢就莫名恐惧。

    曹太后也是有点害怕的,万一赵兴不是他预料的那样,而是带大军杀进汴京,那真是不可想象。当曹太后看完书信后,却是老泪纵横。想到赵兴穿上宋仁宗披挂的勇武,曹太后心中一片恍惚。

    赵兴虽然不懂权谋,却是至诚至坚,行的是大道。曹太后不禁问自己,自己做错了吗?赵兴心中坦荡,无论对亲人还是敌人都是有礼有节,对事而不对人,连黑风寨的匪徒都给予了厚待。不是不懂权谋,而是不会把权谋用到自己的亲人身上,难道平定黑风寨的时候,赵兴不知道自己就想废帝?不是不知道,而是假装不知道,甚至更加信任,还让想夺他帝位的弟弟当了摄政王、皇太弟。

    他舍生忘死,亲去边关,身处百万大军之中,浴血拼杀,为的是什么?可是他的亲人,却在身后给他添乱,让他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朕辜负皇祖母一片苦心,皇祖母废朕帝位,朕不记恨!曹太后默默念着这句话,又想起往事,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看着曹太后痛哭,新帝赵颢也不禁流下了眼泪。想到那个自小就对自己呵护备至的皇兄,想到自己昔日在崇政殿时,先是担心软禁、后又是被封为皇太弟的大悲大喜。而现在自己把皇兄的帝位都夺了,皇兄都没有一句责怪的话,还勉励有加。都说皇室无亲情,现在却是兄长有义,弟弟无情了。赵颢一时心里充满了愧疚,暗暗发誓一定要比皇兄做得好。

    当书信到达汴京时,赵兴也率领着三万龙卫军来到了登州,准备走海路去新都上海。

    登州港口人山人海,除了一群被编为水师的海盗外,无数的百姓都在欢迎龙卫军,欢迎皇帝的到来。百姓心中的皇帝与士大夫心中的皇帝是完全两个概念。在士大夫心中,赵兴是一个不孝而嗜血的莽夫,穷兵黩武,致使百万将士殒命疆场,百姓流离失所。而在百姓心中,赵兴是一个勇武而爱民的英雄,善战护民,让北辽大军闻风丧胆,百姓无赋税之忧。免税诏,让赵兴在百姓心中到达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至高境界,在百姓心中,赵兴就是神。

    当百姓们都在为看到神一般的皇帝而兴奋不已时,赵兴却是心中一片凄凉。赵兴后世非常崇拜的大词人苏轼也走了,在接到新帝诏书的同时,苏轼等三人就率领两万水师弃船登陆,南下平定流民的叛乱去了。

    赵兴登上了战船,三万龙卫军、八万匹战马全部都装船了。大小一千两百艘战船,三千六百艘运兵海船,浩浩荡荡地从登州出发,从海路转移之新都上海。

    东海一望无垠,蓝天碧水,海鸥低空飞翔,偶尔还能看到打渔船。赵兴静静地站在旗舰船头,目光远视,双手抱在胸前,海风将黄色披风扬起。站在赵兴身后的是三拨人。一拨是被赵兴从小兵提拔起来的十大骁将,龙卫军指挥使郭开,黄金骑兵团三大统领罗浩、牛再高、包怀山,火箭炮兵团三大统领杨进、李继荣、孙文成,弓弩步兵团三大统领吴建豪、孙浩英、高飞。一拨是黑风寨、李家马场的人,锦衣卫三大统领刘奇、唐重生、李佩洋,龙卫军军师李战马。最后一拨是新效忠的海盗们,东海水师指挥使肖老虎,军师白波浪,总督潘杰。还有水师各军的将军、总教习,胡志海、杨映荣、何秋水等人。站在赵兴身旁与赵兴同列的是关系不清楚的李佩玲,还有那一旁拱着身子的李向安。

    “你们都回仓吧!朕身体都好了,不会有事的。”赵兴摆了摆手。

    对于赵兴身后的这些人来说,赵兴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如果赵兴怎么样了,那他们又得去干老本行了。而对赵兴来说,身后的这些人才是真正效忠他本人,而不是他一身黄袍的人,这些人追随的是他的理想,是真正跟随他打天下的人。

    “遵旨。”看着赵兴的沉默,他们也无可奈何,只是希望赵兴能从心灰意冷中走出来,重振信心。

    “皇上,你不要这个样子,大不了,我以后不骂你了。”李佩玲在一旁不知道是不是安慰地说道。

    赵兴转过身来,看着李佩玲,却是想起了在汴京的向皇后。

    新都上海,黄浦港口。

    黄浦港是新都上海的港口,处于上海府东部偏北的地方。历经一年的修建,黄浦港已经超过了登州、泉州、苏州等地的港口。港口面积很大,大量的商船进进出出,苏州、泉州、明州的海运贸易很多都被吸引到了这里。除了商船,偶尔还有巡海的水师战船。港口有八个可以供船舶停靠的位置,海岸线长度达九百多米,深度超过十米。装卸用的吊车、推车很多,只要商船一靠岸就有很多,脚力工上前拉生意。

    主要的出口商品是丝绸、瓷器、书籍、琉璃镜、毛笔、纸张、茶叶、酒等工艺品,进口的商品是粮食、药材、毛皮、黄漆、金银铜等土特产。由于在黄浦港贸易是不需要缴纳关税的,仅仅一年时间,这里就成为了海商的聚集地,贸易往来不断。

    历经半月,赵兴的船队终于在黄浦港靠岸了。如在登州一般,百姓们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跑来围观,行礼。整个港口黑压压地跪了一片。

    赵兴走出船舱挥了挥手手,百姓们高喊着“皇上万岁!”。蔡京的衙役们连忙清出通道,隔离百姓。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蔡京率领其手下官吏行礼。

    赵兴只看到三个眼熟的人,蔡京、李佩雄、汤崎山。原来沈括、苏颂他们也走了。

    不多时,赵兴便领着龙卫军进驻了新都的皇城。新都皇城的布局与汴京差不多,少了华丽气派,却建的雄伟大气。

    新都,崇政殿。

    “皇上,这是新都的布局图样,请皇上御览。”蔡京令人抬上了一张已经装裱好的新都地图。

    “蔡卿家辛苦了,你的功劳,朕会记在心里的。你给朕讲讲吧!”赵兴的眼睛却是早在地图上扫视了。

    “是,陛下。新都分为两部分,分立黄浦江东西两岸。东城是工坊商贸之城,所有的作坊都是建在了东城。分为六环。中心三环都是商人的店铺,外三环,东边是作坊,西边是工人住宅。东北角大部分是货仓,外接黄浦港,是商品集散地。”

    蔡京拿着一根木棍为赵兴详细地讲解着。

    “作坊有多少家?”

    “一千六百多家。分为官营、私营,按陛下的旨意,官营的作坊都是兵器生产作坊,有火药生产作坊、火箭生产作坊、炮车生产作坊、青龙刀生产作坊、甲胄生产作坊、弓弩生产作坊等十六家,还有李大人的白琉璃生产作坊。东城务工百姓有六十多万人。”

    “嗯,不错,安排得挺好。”

    “西城是主城,布局和汴京差不多。中央是皇城。内城全部规划为四大学府用地,各占一角。东北角是文明学府,西北角是天工学府,西南角是卫国学府,东南角是济世学府。除了四大学府之外,各级大学、中学、小学、蒙学也分布在内城四大学府周围。内城成了读书人的地方,约四十万人。”

    “这么多人?朕安排的教员不是都走了吗?怎么办起来的?”

    “陛下,那帮见风使舵、不识皇恩的人能当什么教习呀!他们走了正好。陛下为了筹办学府,不是运来了八千万贯钱财吗?微臣便用这些钱财重新招揽了一批教员,按陛下的分类的学科,进行选拨,已经有十万名没有功名的书生顶了上去,四大学府反而运行得更好,不像那帮走了的人一般出工不出力,还拿着陛下给的高额俸禄。现在这批教员,能力不仅胜过他们,而且兢兢业业,支付的俸禄还少了九成。陛下运来的钱足以养这四十万学员十年了,还可以把钱投给学府研究院,重新筹备陛下的变法以及交待的工艺研究。”

    “新的内阁成立了?”

    “四大学府师生已经推选了九位内阁成员,分别是微臣、李佩雄、汤崎山、王真、李商海、张振光、熊志刚、吴青海、杨志学。至于内阁辅臣还得陛下亲任。”

    “你、李佩雄、汤崎山,朕是知道的,其它人原来都是做什么的?”

    “都是海商,但都有一技之长,他们献的祖传工艺可不少,按陛下的旨意,是可以进入四大学府的。他们在筹建四大学府时出了大力气,很多物资都是他们提供的。出钱出力,还有一定的学识,在四大学府声望很高。”

    “嗯,你做得很好,想必你也知道,以后朕能管得到的地方恐怕就是新都的一府六县了。汴京那边,朕不想兄弟相残,这大宋江山已经不是朕的了。你能不走,朕很欣慰,以后你就做内阁首辅吧!李佩雄做次辅,另外一个,汤崎山不合适。朕身边的肖老虎,肖一远原来也是个书生,颇有才华,就让他做次辅。内阁改九人为十人。”

    “谢陛下隆恩。微臣誓死追随陛下。”

    “好了,起来吧!再讲讲别的。”

    “外城的东北是富商大贾的住宅,西南是联防军驻地,现在有五千联防军。其他地方是普通百姓的住宅。人口有一百二十万人。整个新都城内常住人口是两百三十多万人。其余六县人口是两百四十多万人,原住民只有十几万人,其它多是周边州府迁移过来的百姓,还有逃难的流民。周边迁移过来的百姓都已经开辟了荒地,安排了田产。陛下派来的十五万禁军改编的屯田军驻守在金山县,在那修堤屯田。流民有一百二十多万人,没有田地,微臣把他们分配到各个工地,给商人修建房屋。还与商人合力组建了一支十万人的海洋捕捞船队,驻扎在上海府沿海以及周边。如果等上海府大部分房屋道路修建完毕,这一百二十万流民恐怕是不好安置了。上海府贮备的粮食也无法供应,周边各县供应的粮食只能供应五十万城内常住民,九成的粮食供给来自其它各州府,通过长江水运过来。”

    “现在国库有多少钱?”

    “上海府没有税收,财政收入都是来自于出租地皮和店面,一年的收入只有五百万贯。全部都投入到新都的建设上去了,陛下运来的八千万贯也用了一部分,现在国库只有六千万贯。供养学府每年约要花八百万贯,官吏俸禄要五十万贯,士兵二十万贯,屯田兵、务工兵要一千二百万贯。”

    “嗯,蔡卿家,朕是听糊涂了,你就说现在上海府要解决什么问题吧?”

    “陛下,人口过多,是上海府最大的问题,必须要在一年内逐渐转移至少一百五十万人口。不然,上海府没有那么职位安排这么多人。还有,上海府必须是都城才能聚集这么多人,最大的港口城市泉州也不过三十万人。现在大宋其它地方都不在陛下治下,工业作坊的原料来源怕是难于得到及时供应,这样的话,上海府很快就会衰退。”

    “嗯,蔡卿家是内阁首辅,上海府虽小,却有四百多万人,具体运作就交给内阁了。包括内阁官制法在内的各项新法,要尽快推行。人口转移的问题,朕会想办法的。原料问题,想必汴京不会阻扰,只要有利润,商人会想办法的。”

    “遵旨。”

    一个以商人为主干的小朝廷很快在上海府建立起来,为了推动上海的发展,赵兴又通过股权竞标法,允许商人经营兵器生产,刀枪弓弩也成为了一大出口商品。由于赵兴允许民间百姓持有兵器,兵器作坊的发展非常迅速。

    根据赵兴的旨意,内阁下拨了三千万贯,向各家作坊订购了大量的农具和军帐。开发流求,新设的台湾省,是赵兴唯一的选择。政府的采购和新都的大规模建设,拉动新都工商业的巨大发展。

    赵兴要解决的就是后续的跟进,不能让上海衰退。

    夜幕降临,赵兴却是久久不能入睡,自己原本的计划都被一场暴雨冲散了,以后该走向哪里呢?

    新都的皇城不像汴京,特别是大内,空荡荡的,让赵兴显得更加地孤独。新法规定,皇宫不再用太监,现在整个新都皇城就只有跟在赵兴身边的李向安一个太监了。皇宫的宫女也很少,只有十来个,还是专门负责打扫皇宫的大妈级别的女性。皇宫变得不像皇宫,更像是龙卫军的军营。

    “皇上,你也没睡?”李佩玲在皇城闲逛,是不是恰好撞到赵兴,就不知道了。

    “嗯,朕睡不着,出来走走。你都看一天了吧!皇宫有那么好看吗?”赵兴笑道。

    “搬新家了,总得打理打理不是?”李佩玲笑嘻嘻地回应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