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田园大掌柜 > 第四十九章 心里有数

第四十九章 心里有数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田园大掌柜 !

    见李氏终于老实了,陈老爷子心口的气消散一点儿,转头对着陈景昊保证道,又把头转向陈二年,说道。

    “恩,是时候不早了,我们得赶紧回去做饭了,”陈二年听陈大年这么一说,瞅了一眼窗外的日头,接着看向彭氏,然后就往炕边挪去,下炕穿了鞋。

    鞋子穿好之后,陈二年要走,但刚一抬脚,又转回头看向陈大年,道:“大哥家里要是手头紧的话,就来我家说一下,我们家能帮就帮。”

    “赶紧回去吧,这事用不着你操心,”对于陈二年的好意,陈大年却没在意,甩了甩手,拒绝道。

    而陈二年听陈老爷子这么说,就像是早前就知道答案一样,没有说什么就转头走了。

    陈二年领着一家子一走,屋里的气氛再次沉静下来。

    陈大年抽起了旱烟,李老婆子倚在被子上不吭声,刘氏拿着干抹布收拾着炕,陈大郎坐在炕沿也没有吭声。

    等了好一会儿,陈伯敬回来了。陈大年这才缓缓开了口:“老婆子,咱家还有多少银子?”

    “统共二十三两整的银子了。”

    和自家男人过了半辈子了,李氏自然清楚自家男人的性子,所以见她家男人脸色不好,李氏这次不敢造次了,犹豫了一下,满脸不悦的回道。

    “咋地,听说我要给大郎买讲义,你是不高兴咋地,不就是三十两么,咱家大郎读书这么好,别说是三十两,一百两也得买,你个眼皮子浅的,就知道整天护着那些银子,你说,咱家大郎明年春考一下子就考上了秀才,你就不是秀才的奶奶,到时候村里谁不敬你一尺一丈的。”

    多少年了,陈大年仍旧忘不了当年发生的事,尤其是在他弟弟面前想起这件事。

    二十多年前,他们还没有分家,他爹也没死,那时候少卿还小,他家季礼也还小。

    陈二年那时候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非要在爹面前哭着求着让少卿去读书。

    爹不愿意,他就偷了家里钱去送了陈少卿去了邻村上学。然后爹知道了此事,大病一场,两年后就去了。

    爹走了之后,陈二年依旧不懈送少卿读书,但读书那么贵,他始终不愿意,再说,他们老陈家一辈子的庄稼汉哪里出过读书人。

    所以为了此事,两人就吵了起来。

    直到吵的要分家,一听他说分家,陈大年也是个烈性子,就同意了。

    那时候银子都是放在一起的,什么都是在一起的。

    还记得分家的时候,陈二年只要了家中二十两银子和两亩地,而他则分了十二亩地。

    自然,陈二年拿着那些银子供少卿继续上着学,家里过得捉襟见肘。

    但不出五年,十二岁的少卿,就如同现在十三岁的景征,考上了童生。

    还记得那时,陈二年还来他家报喜,当时他看着陈二年的笑,脸色是如何?陈大年是记不起来了。

    不过打那以后,每当他出门,村里人都会叫他童生大伯。

    陈大年自是臊的红了脸,打那他很少出门,也送了年纪已过十岁的季礼去上了学堂。

    又过了五年,陈少卿成了村里唯一的秀才,而季礼却成了一个挑担的货郎。

    自此,陈大年更是抬不起头。

    也是从哪里开始,他要发誓一定要在老陈家培养出来一个秀才。

    也幸好,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家出了一个念书好的大郎。

    还记得邻村的先生说,大郎是他教过的最好的学生,当时还记得听了先生说着话之后,他还屁颠屁颠的去镇上打了二两上好的女儿红给先生送去。

    而现在看着陈二年家越过越好,再者他家大郎也到了考秀才的年龄。

    所以他现在心里焦躁得很。

    这种焦躁又让他很后悔在之前没让他家大郎考童生。

    还记得三年前,他家大郎十二岁,到了考童生的年纪,大郎说要考当年的春考,但他家老婆子嫌考童生还要多花三两银子的报考费,不如等到年满十五,直接考秀才,还省了一笔报考费。

    那时他一听在理,和大郎说了,大郎也同意,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可现在不能再拖了,所以这份讲义必须买,虽说他家大郎读书好,可为了保险,三十两得花。

    “我又没说不花,花就花呗,可是咱家就还剩这些银子,王氏那个赔钱货又把手里的银子扣的那么紧,那剩下的七两又该咋办啊?”

    李老婆子看似糊涂,但在有些事上还是拎的清的。

    彭氏压在她的头上那么多年,老头子为了争那一口气,闷不吭声了那么多年,她知道,也都看在眼里。

    所以陈老爷子这番话更是点醒了她。

    现在她心里也没什么可别扭的了,只想着该怎么去筹集那七两银子。

    “老大家的,你是个有主意的,你说这事你咋看的?”

    猛地抽了一口旱烟,陈老爷子皱起了眉头,他心中想不出法子,就把视线瞄向了站在地下的刘氏。

    “爹,我一个妇道人家平时绣绣花还行,要是去弄银子,倒是弄不来。”

    事情按照之前想的慢慢发展着,刘氏心里有数,心里也早就安排了主意,可这主意可不能着急说出来,要不然就太急功近利,容易露馅了。

    “平时见你倒是个伶牙俐齿的,没想到现在就是个怂货,弄不来,弄不来就掰开脑壳子好好想想,这可是给大郎买讲义的钱,你这个当娘的,就得好好上上心。”

    一听刘氏不争气的样子,李老婆子就来气,不等自家男人开口,她就先骂上两句。

    “娘,你误会了,这大郎的事,我比谁都急,我心里也想着法子,可是这法子说出来……”

    见李氏生气了,刘氏见时机已到,就连忙摆手,委屈道。

    “有屁不早放,我看你就是欠骂,说,把你想的说出来。”李氏急了,不等刘氏把话说完就打断道。

    而刘氏见李氏这样,心里暗骂一声:老不死的,然后就有些‘为难’的开了口:“我最近听村里人说,粮食涨价涨得厉害,现在都二十文了,我想咱家不如卖上五百斤粮食吧。”

    【作者有话说:本文定义,每年各州府都有春考秋考两次考试,适合年纪的可以考童生、秀才、举人。童生十二岁能考,以后不用等到十五岁就能考秀才,不过秀才难考,考上几率很小。秀才(吃国家皇粮,难考程度可见一斑)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直接能考秀才,不用是童生身份。考上秀才能考举人,举人没有年纪限制。进京赶考是考进士,三年一次,春天的时候。这些是作者自己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