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宰辅养妻日常 > 第46章

第46章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宰辅养妻日常 !

    成佑九年七月,连续下了半个月的雨,时而漂泼,时而濛濛,天总是不能放晴。

    五陵山下的馒头庵中,供奉菩萨的正殿外两只大铜盆内,水随着不断滴下的雨滴渐渐往外溢流着,瓦棱子上滴下的雨串嘈杂着殿内渐起渐落的木鱼声,起伏有致。

    一个戴帽子穿淄衣的老尼走进大殿,对着那端跪在佛前敲木鱼颂经书的女子施了一礼道:“蒋小姐,方才贫尼到山上看了一回,只怕今夜就要发山洪了,咱们该如何是好?”

    这女子亦是一身淄衣,唯那头发总梳成条辫子垂在身后,方能显出其俗家身份来。她将佛经轻手供在高净处,又将那木鱼端放在案台上,才抬头转身对那老尼道:“您成日跟着我,可见我有逃的意思?”

    老尼摆手道:“我并不是那个意思,咱们为女儿身,你又担着重罪,逃出去又能逃到那里去?”

    女子道:“这就罢了,我是不会逃的。您也请安心在外守着吧,慧圆师太不是说不过三五日就来接咱们的吗?”

    老尼迟疑半晌才道:“慧圆师太去前,曾咐嘱贫尼,说若是五陵山中发了山洪,叫我自己只管逃命去,至于姑娘你……”

    那女子向前几步,脱了大殿中沉沉的暗阴,显出一张略显苍白却俏生生的年轻面庞来,她望了半晌殿外,才道:“你的意思是,她叫你丢下我去逃命?”

    那老尼面露惭色,躲闪着目光道:“到了此时,我也不妨直说。你那继母曾多次到庵里寻过慧圆师太,意思是您在家中做的丑事怕要发觉,要师太寻机杀了你。慧圆师太曾几次暗示于我,可我与姑娘同在庵中这几年,深知姑娘为人,又岂能作出这样的事来?今年这大雨至少二十年难遇,山洪是必要发的,不在今日就是明日……”

    女子并未听清老尼后面这些话,只是踉跄后退几步道:“余氏竟是真要置我蒋仪于死地么?那我爹了?”

    她忽而面露苦笑,自言道:“他是早就弃了我的。”

    老尼过去摇了摇蒋仪臂膀道:“蒋姑娘,这些都是后话,当务之急便是逃命要紧。只要能活着出去,名声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有一口气,也该替自己明辩才是啊。”

    蒋仪走到殿外,见五陵山后乌云积压,山中雷声轰动,回头对那老尼道:“我自来就曾常与你们说,我本是无罪的,在佛前四年,也不过是替母积福而已。如今山中这样子,山洪必是要来了,您可要与我同走?”

    老尼摇头道:“我年级大了,也走不动了。待那山洪下来,这尼庵必也就没了,没了尼庵,我又能到那里去?”

    蒋仪听闻山中隐有轰声雷动,也不敢再作迟疑,自大殿门后取了把铁铲出来拿在手中,几步跳到殿外,向着尼庵大门奔去。她出了尼庵大门,才跑了几步,忽又回头,瞧那庵中的老尼,雨帘垂幕间,便见老尼轻挥着手,示意叫她快走。

    蒋仪擦了两把脸上的雨水,拂光面上流海,抬眼四顾,这场绵延数日的漂泼大雨,是继母杀死自己的匕首,还是她为自己辩明清白的机会。就看自己在山洪来临之前,能不能逃得出去了。

    历县唯一的官道上泥泞约有一尺深,路边不时就能见废弃的车辙,车辙易损难修,陷在泥里脱了铆钉,就只能废弃。长久没有车马行走,官道被泥水漫平了,到了夜里,竟难分辩何处是路,何处是农田了。

    官道上缓慢行来一队人马,马在泥水中走的吃力,鼻子喘着粗气,人在被雨浇的缓不过气来,皆是沉寂无声。居中一辆乌油篷布的大轿,扶沿抬边的却是十六个壮汉,然而在如此雨夜中,抬轿的汉子们也唯有依着山,才能缓步而行。

    直到远处依稀能见着隐约的火光,马上提着马灯的李德立才松了一口气,他勒了勒马缰绳,站在原地等着轿子近了,便压下马脖子自己也压低了脑袋对轿子里的人说道:“九公,历县官驿已可见,大约不过一里路了。”

    话说完了,他仍是弯着腰勒着马,直到轿里的人嗯了一声,方才直起身,扬手对周围的侍卫们喊道:“把队整列起来。”

    瞬时,方才还懒散游移着的马匹们迅速合拢起来,排成整列的两行。

    正在此时,原本平稳的轿子忽而一闪,黑暗中便有个轿夫“哎哟”叫了一声,李德立脑中一紧,抬腿便跳下了马,这段路大约是地势高的缘故,并不曾被淹没,要比刚才好走许多,而轿夫们每人身边都有替换的人手,一人脚滑就会有另有人补上,显然不是脚滑的问题。

    难道是……李德立脑中思索着,脚并未曾停下,几盏油灯凑在一处,那倒下的轿夫已然被替换掉,轿子仍是稳稳的,一圈侍卫面朝外将轿子围的严严实实,而倒下的轿夫,躺在山角的一堆杂草里,旁边伏着一堆又灰又麻的东西。

    李德立一个眼神,跟在身后的侍卫立即上前拿刀将那团灰麻的东西轻轻捅了捅,随即轻声道:“软的。”

    两人交换一个眼神,李德立也抽出自己的佩刀,撑着马灯走到近眼,用刀背压了压,果然触及是软软的东西,却是动也不动,显然不是动物。他心里疑惑,再将灯凑近些,才看清那团黑色的,竟是又长又乱的黑发,发中还渗着些许鲜红的血。他将灯递给身边的侍卫,伸手将那头发理了,并顺势翻过来,便是一张人脸,脸上污泥混着鲜血,那灰麻的东西,原来是件又长又大的粗黄布衣。

    他提着马灯上下打量了一番,又站起身来四周看了看,拍了拍双手,对身边的侍卫道:“是个女的,想必是撞在轿沿上磕破了头,去取件油毡来,将这人裹了。”

    他一交代完,便又走到轿前,弯下腰对着轿子里的人说道:“九公,方才山上滑下一个女人来,不小心磕在轿沿上,磕破了头,磺到了轿夫。”

    轿里的人又嗯了一声,继而沉声问道:“如此天气,山上那里来的人。”

    李德立忙弯腰点头到:“正是,老奴也有此惑,但这女子双脚打赤,脚上新伤细口无数,想必是奔了许久夜路,也许是连天大雨,山里遭了洪水的人家子女。”

    轿中人仍是沉声道:“即是如此,就一并带到驿站,明日寻访了人家送回去吧。”

    李德立忙低声应了,示意侍卫将那女子斜扶在马上,一行人在渐小的雨中又走了起来。

    1、

    蒋仪梦见自己仍在无尽的山林中奔跑,野刺划破她身上土灰色的袍子,刺破她□□的双脚,却不觉得疼,唯有后面轰隆而来的山洪,将整个尼庵瞬间淹没,她想要尖叫,喉咙中却仿如压着一块石头,叫不出声来,只能继续往前奔跑,跑着跑着终于没有路了,山林尽了,野刺也尽了,眼前是望不见底的悬崖,她低头看,双腿打着颤,心里却是长长一声叹息:终于解脱了。

    蒋仪叹息着,纵身跳了下去,降落的速度越来越快,心都要从胸腔里跳出来的时候,她落到了地上,没有疼痛,也没有断手断脚,只是四肢仿佛都脱了节,就这样陷在地里,无法爬起来,她挣扎着想要翻身爬起来,却看见眼前出现一张笑嘻嘻的人脸。

    蒋仪盯着那熟悉的笑脸停止了挣扎,恐惧让她所有的力气都化为一声尖叫,吼出来的同时,她也睁开了眼。

    头顶一层灰蒙蒙的幔帐,显然她是躺在一张床上,床的四角没有任何花饰,只用简单的圆木相连着。蒋仪仍着全身细密的疼痛和双腿上的酸楚坐起身来,四周打量了一番,这是一间非常简单的屋子,一张床,对面一张四方桌子,桌边摆了两把椅子,仅此而已。

    蒋仪回忆着自己昨天经历的一切,她是从尼庵里跑出的,那时候大约天刚亮,她在大雨中跑了整整一天,鞋子也丢了,下山的路被泥流淹没,她只能攀着树一点点往外挪,直到天完全黑了,仍在山里不停的跑,直到一脚踩空,似乎是后脑撞到了什么硬东西,才完全昏了过去,没有任何记忆。

    回忆到这里,她才觉得头皮发疼。伸手轻轻摸了摸,脑袋上缠着一块白布,大约是有人替她包扎过了。她又抬起手,才反映过来,自己穿的也不是当初那件宽大的僧袍,而是一件略显宽大的青布粗衣。

    蒋仪下了床,双脚踩到地上时,才觉得从脚到腿,无一处不是钻心刺骨的疼痛,地上有一双黑条绒蒙面的布鞋,她掂着脚套上,站起身往前走了两步想要坐到凳子上去,却不想腿软脚滑,还拔翻了桌子上仅有的一只白瓷茶壶。

    茶壶哐啷响着甩到了地上,瓷器碎裂的声音引来门外一阵脚步声,房门打开,一个身着官服的侍卫朝里看了一眼,又向外招了招手,便是一个微胖的婆子走了进来扶起她来。

    “姑娘醒了该唤我一声才是,你腿上有伤,不好走路的。”这婆子双手将她扶了起来,搀坐到床沿上,外出端了盆水进来替她擦了脸,又将她满头的乱发拢在一起拿条发带替她系上了,紧接着便有人端了一张炕桌来放在床上,炕桌上有四只包子,一碗清粥。婆子将勺子递给她道:“你先吃上些,一会儿有官人来问话,照实答就是了。”

    婆子说完便双手握着围裙退出去了。蒋仪已经两天没有见过吃食,这热腾腾的包子散发着一股子诱人的香味,她颤抖着双手掂起一只来,极力控制自己要慢一点,却仍是被烫了嘴唇,她轻轻咬破皮,包子里一股荤油的香味惹的她整个人都仿如被提起来一般。她荒不则口的咬下去,顾不得烫在嘴里过了一会儿便直吞了下去。

    腌肉粉条白菜馅的包子,一个足有小拳头般大,蒋仪久不曾吃过荤腥,香的眼泪都掉了出来,她三两口便吃完了一只,正要掂起另一只时,便见一个四十由旬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他穿件灰黄裥衫,却是清清爽爽。他进来先向蒋仪施了一礼,蒋仪久在庵中,习惯了僧仪,此时又掂着一只包子,忙将包子放下,双膝并实低头向这人还了礼。

    这人便是李德立,他昨夜吩咐到驿站的差人夫妇请了大夫,又单另给了钱让这差人婆子替蒋仪拾掇干净,方才听说她醒了,便进来要问个究竟。

    侍卫进来放了张椅子在床前,李德立便坐下,抬手示意蒋仪继续吃饭。蒋仪此时尝了包子的美味,正是放不下的时候,却也未曾忘了礼仪,将炕桌推到一旁,规规矩矩跪坐在床边。

    “鄙人李德立,敢问姑娘贵姓?”李德立问道。

    蒋仪忙道:“先生言过了,小女不敢当,免贵姓蒋。”

    李德立又问:“蒋姑娘家住那里,家中?还有什么亲人”

    蒋仪将这话放在脑中回了一会儿,方才答道:“家父姓蒋,是历县大族,四年前小女离家时,在京中任朝奉郎。另有继母余氏,及弟一人。”

    李德立方才进来,见蒋仪举止进退得度,不似一般寒家女子,听了她这番说辞,便又问道:“四年前为何离家,离家后又居于何处。”

    蒋仪忙答道:“家母去后,小女常敢悲揶,乃自请离家至这山中尼庵修行,至今已有四年矣。”

    李德立招了门边的侍卫进来,耳语了两句,那侍卫便退下了。李德立站了起来,又是施了一礼道:“蒋姑娘再用些早食,待我请示过我家主人,看是送你归家,或者归庵。”

    他说完便要走,蒋仪却觉得这两个都不是去处,她见那些侍卫训练有素,又见李德立举止一派文人做派,又是一口纯正官话,显然是从京城来的,而京城,正是她想去的地方,便连忙下了床跪在当地道:“小女外家姓孟,外祖在时曾任通政使,四年前小女离家时,听闻二舅乃京中寄禄官,如今不知官在几何。小女自母丧,时常忆起外祖母,然则身在庵中,不能直面进孝,如今还请大人将我带入京中,见了外祖母,她自会有重谢!”

    蒋仪的外祖孟陵曾官至通政使,在京中也是三品大员,孟家家族颇大,与京中各望族也能通的上话,而她大舅公家的长姐,听闻已嫁入皇家,但她至少十年与外家不曾有通信往来,所以许多事情,都是靠当时的记忆来蒙的,是已并不敢说起大舅家的长姐,只能报自己确切知道的,二舅的官名。

    “你大舅父可是孟澹?”李德立有些许吃惊道。

    蒋仪忙伏了首:“舅父已然仙游,不敢妄称名号。”

    李德立点点头道:“即是如此,姑娘且等一会儿,容我禀报了我家主人,再做决断。”

    蒋仪又吃了一只包子,便觉得胃有些沉,许久不见荤腥的肚子,冒然吃多的肯定要闹肚子疼,她将粥喝了个干净,便见那差婆使人撤了炕桌,又打了盆水来,细细替她擦了脸,又通了头,及至擦干了,因无任何首饰,便将所有青丝绞成一条腕粗的大辫子垂在身后,不一会儿使人又端来一套干净衣服,伏身放在床上走了。

    这差婆此时大约是知道了蒋仪不是一般寒家女子,态度越发亲热起来,替她更了衣,揣着手笑道:“姑娘好容貌,看你昨日的光景是受了苦的,不过即是遇着了这位官人,想必苦日子也要过完了。。”

    差婆这说边指了指外边,又悄声在她耳边道:“你方才说的我都听见了,今日屋里的,可是咱朝中的御史中丞,专管文武百官的,你有什么冤屈,可要尽早各他呈明,即是遇着了便是缘份,普通人那里会有这样的机会。”

    蒋仪方才一习话随不多,但凡任何人听起来,都能明白其中缘由了,她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正是待嫁时节,却要去庵里替母修福,家中又有继母,想必是继母不能容的缘故。但真实情况又比这复杂不知多少倍,偏蒋仪又不能尽全说出来。

    方才李德立遣人出去,想必是去尼庵打听事实与否,今日天已放晴,慧圆师太带着一众尼姑去了何处还不知,尼庵却是真真实实被泥流淹了的,蒋仪只怕慧圆师太躲完泥流回庵里,路上碰见李德立派去的人,那就不好了,她方和所说的一切都会被拆穿,她又得回到庵里去青灯古佛了,甚至比那更坏,说不定命都要没有了。

    蒋仪幼时也曾进过几次京城,对京中官职也有些了解,知这御史中丞是个大官,到底有多大却是不甚明白,况且清官难断家务事,况且许多事,继母许氏做的太周密滴水不漏,她如今还只有吃闷亏的份儿,如今也只能寄希望于进京,进了京,到了外家,后事才能徐图,她心里揣着事,脑子里过了许多结果,却只能坐在这里等,等一个结果。

    不一会儿,李德立又来了,他仍是施了一礼,轻声道:“我家大人要见你,随我来吧。”

    蒋仪随他出了房门,才见这驿站是上下二层,出了房门便是楼栏,栏下一个不大的厅,厅里已被清扫一空,四周站立着许多侍卫,楼梯上也是,楼上过道里亦是三步一个侍卫,地上铺着簇新的毯子,李德立却不下楼,带她往过道里走,过道两边几排客室全道上了锁,最里面便是一间大开门的客室。客室外侧身站着三个身穿官服的中年人,蒋仪幼时曾随母入京,见过舅父们的官服,在家亦见过父亲的官父,她见这几人都是绯色绿色官服,便知这大概是些六七品的地方官,他们以然排在前面,李德立便引蒋仪排在最后,而后轻声道:“待他们面见完了,你就进去。”

    说完便推门进屋去了。

    他并未曾告诉蒋仪进去给说什么,或者里在的人会问什么,蒋仪一时便有些心慌,而前面那三个官员俱是面色紧张,其中年轻些的一个手里还拿着一张便条,不时拿了来默念几句。蒋仪自记事起父亲便是个散官,京中舅父们也有不小的官职,见舅父父亲们在家行走作派都是稳稳当当的,直觉得那样才是当官的样子,因而见她前面这些官人们一副颤颤兢兢的样子,便猜想着里面的人必定是位大官,却究竟不知是谁。

    这样站了不知多久,那扇屋子的门微微一动,紧接着便是吱呀一声,内里轻轻走出一位胡子有些白的老年官人,亦是绯色官服,他临出了门深深一揖,凭着那还礼人裥衫的的颜色,蒋仪猜那必是李德立。

    为首的那一人推门走了进去,门又轻轻关上了。又是长久的沉默,内间一点声音也无,拿纸条的绿衣官员又将纸条抽出来对了一遍,蒋仪悄悄抬眼,便见他额上冒出许多汗珠来。

    这样等了不知多久,方才进去的那个绯衣官员一脸灰败的弯腰走了出来,用目光扫了扫两位同僚,摇头无声叹息着走了。另一位推门进去,便只剩下这绿衣官员了,他的汗越来越多,手里的纸条大约是揉成了团,墨汁沾在手上,手又擦了额头,额头上也沾了一团默,蒋仪心里不由的替他有些可怜,自己的心却也提了起来。原本该准备的说辞,此时一句也想不起来了,只能是僵硬的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