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扶秦 !
(不好意思,上午修改前边的错误,忘了上传了。)
如果说只是户口统计,那么扶苏他们在张家待的时间确实过长了一些,他们出门的时候,有不少人正在偷偷观察。户口统计开始两天,很多人都已经对这项工作很是熟悉,都很好奇扶苏他们在张家干什么。
杨建出门的时候还是眉飞色舞,可是也注意到这些偷偷观察的眼神,马上一脸严肃正视前方,彰显自己的成熟。
扶苏没有在意这些目光,领着众人前往下一户人家。
又过了两日,扶苏与杨建,周光分开,每人或是带着从属文史的吏员,或是带着识字的有秩、啬夫,或是更下一级的亭长,边工作边对他们进行培训。
第十日的时候,田志派人过来传话,说是熊琦已经从陈郡返回,快要到达许县界内,请扶苏早日返回阳翟。
此时郏县的统计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多半,比预计的速度要快得多,虽然韩国刚亡,社会动荡,但是强秦的名声在外,倒也没人敢在秦国推行的新政上故意拖延。
当晚扶苏向周光等人交代一番,打算第二日就和杨建一起回返阳翟。
与众人分别之后,杨建却是神秘兮兮的,对扶苏道:“明日给你个惊喜,也不枉你把我留在这里。”说完之后笑哈哈的回了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一大早,扶苏与众位郎中道别,骑上马开始北返。杨建却故意拖拖拉拉,走的缓慢,对扶苏的催促毫不理会。
他们没走多远,距离郏县城墙大概三、四里地的样子,发现路边果然有人等待,扶苏远远的看过去,发现是与他有过两面之缘的张秀儿和山伯站在路边。
“你搞什么?”这似乎就就是杨建所说的惊喜,扶苏低声询问杨建。
杨建正色道:“我看你们有奸情,特意通知秀儿姑娘前来送别,怎么样,我考虑的周到吧。”
扶苏笑骂道:“胡说八道。”
“听杨公子说,项公子今日就要离开,秀儿特意前来相送。”张秀儿见扶苏来到身前,主动开口道。
“张姑娘有心了,多谢。”扶苏体内的灵魂已经三十多岁,虽然有被这个幼小的躯体同化的迹象,但对这个才十四岁的小女生确实没有龌蹉的心思,一切不过是杨建的臆测。
如果说扶苏对张秀儿另眼相看的话,只能说随着这些天的了解,他才知道,在郏县人看来,张良确实如陈全水所说,为了复韩,散尽了家财,对家人不管不顾,弟弟死了也不安排丧事,反而仓皇而逃。而张秀儿一介女儿身,在张良身在新郑,张高病重期间,操持所有家事,把张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如果不是张良回家,估计张家也不会这么快败落。
“公子,我刚开始以为你是听闻张良结交豪杰,过来骗吃骗喝的,所以对你有些误会,还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虽然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扶苏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但是张秀儿还是希望向扶苏解释一番,免得扶苏芥蒂。
“我根本就没有在意,你不要多心。”
“大兄原来不是这样的。”张秀儿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扶苏却明白她说的是张良,扶苏没有说话,静静的听着,他也想知道这个旧时空里刘邦的军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也许是一直没人倾诉,扶苏给她的好感让她觉得扶苏是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张秀儿开口之后,就不停歇的一直说下去。
“以前的事情我不知道,但自从我记事以来,大兄对几位伯母和二哥一直都很关心,从来不愿意让他们受半点委屈,大兄对我也很好。他懂得很多东西,经常给我讲好玩的故事,还教我和二哥读书,好像天下间就没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父亲去世之后,大兄说张家累世公卿,不能在他这里断了,要去新郑谋一份官职,养活家人,就离开了郏县,他走的时候,只带了几套衣物,一串布币,其他的东西都留给了我们用度。”
“没有想到大兄这一去,就再也不是我认识的大兄了。去年年底,大兄从新郑回来,对我们说朝堂之上全是苟且之辈,国君昏庸,大臣无能,如果让他们一直在朝堂,韩国肯定会很快亡国,他一定要进入朝堂,驱除奸佞,匡扶国君,避免韩国灭亡的命运,他劝说伯母动用家里的钱粮,打通关系,让他能够进入朝堂。”
“他是家里的嫡子,家里的钱财本来就是他的,更何况他是要入朝为官,家里没有人反对,大兄很高兴,当时就要返回新郑,只是二哥突然生病,他才留了下来。”
“没想到过了年新郑就没了,大王也投降了。大兄听到消息,像疯了一样,整天说着张家不能就这么没落,一定要亡秦复韩,让张家人重新做丞相,他到处散播自己招贤纳客的消息,附近几个县的流氓全都过来充当我家的门客。可这些人都是来骗吃骗喝的,费腾将军带着军队还没到郏县,这些人就拿了钱财跑光了。我们都劝大兄,不能再这么做,大兄却说孟尝君养士三千,方能为相,这点钱财又算的了什么!丝毫不听劝阻,反而变本加厉,连二哥的病情都不在乎了。”
“二哥去世之后,他竟然不闻不问,任由高哥的尸骨腐烂,公子来之前的两天,张良打包了家里仅有的钱财,匆匆离去,不知道去哪了!”
张秀说完张良的故事,已然泣不成声,双眼茫然,显出她还只是个孩子的事实。
扶苏默然无语,他更加的迷惑,不确定张良到底是深谋远虑、志向远大,还是自私自利、不择手段。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扶苏见张秀儿没有停下的意思,只能想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
张秀儿果然渐渐的收声,歉然道:“让公子见笑了。”
扶苏微笑表示不在意,开始了他的故事。
“以前,有个人,既不会种地,也不会经商,更没有做过官吏,连饭都吃不起,却天天背着把剑,自认为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