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第一公子 > 第五十八章 机不可失 失不再来

第五十八章 机不可失 失不再来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大宋第一公子 !

    赵匡胤一愣,赵承嗣居然说这个方针不对,现在除了江南唐国,南方割据势力已经基本上被扫除,这政策还不对吗?

    这是自己秉承着后周世宗的意愿,综合几位较为有战略眼光的将领一起制定的,先西后东,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这是大宋的国策,是自己的统一天下的理念,怎么会说有缺陷呢。

    这边王著也在桌子下面也用力了踩了一下赵承嗣的脚,这话能是乱说的吗,赵匡胤的心胸是比较宽广,可是牵扯到原则性问题的话那就了不得了,这个收了这个弟子,可不能看着他胡闹。

    “纯臣不要胡说,这是国家大事,那容得你在这里胡说,官家,年轻人不懂礼数,还请您不要见怪,纯臣赶紧向官家道歉。”

    王著给赵承嗣一个你小子小心一点的眼神,但是赵承嗣丝毫不在意。

    “先生,我知道官家在这里,但是说假话就是对官家的不忠,我有一些想法无论对错都要对官家说,对的话,官家可以听,不对的话官家的那是说明我的见识还不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赵承嗣算是看出来了,在古代想要好好的生活,那就一定要有后台,自己没有什么后台,那自己就在皇帝的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那么以后谁要想对付自己的话,就会有所顾忌。

    北宋建立的时候周围割据势力盘踞,北方有已经建国的契丹,西南有大理,南方有武平南平、南唐和南汉,东南有吴越新生的大宋处在强敌环饲之下。

    赵匡胤当时当时制定的“先南后北先难后易”的战略方针确实有点小问题,他也不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制定了这样的方针。

    最开始的时候赵匡胤是和周世宗一样想着要先收复燕云十六州,实现这一战略,首先要将北汉拿下,于是他也开始了北伐,不过在太原城下受挫。

    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也因此耽搁,而当时北方的情况是北汉危在旦夕,全依仗契丹的支持才苟延残喘。

    契丹的内部当时也是矛盾重重,国力也是每况日下,这个时期是北伐的最好时期,只要宋军再接再厉相信会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虽然会付出来一定的代价。

    而当时南方各国都已经是腐朽不堪,在宋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统一南方之后,回过头来再北伐时,北汉依然孱弱。

    但契丹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契丹了,因为契丹经过耶律贤的治理,强大起来,契丹已经今非昔比。

    北宋再北伐,实力上已经处于劣势,虽然灭了北汉,但始终无法与契丹抗衡,宋太宗的几次北伐也都以失败告终。

    由于错失了北伐的最好时机,导致北宋在军事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至后来的檀渊之盟,北宋的统一大业也始终没有完成。错失良机,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当然这是站在了上帝的视角上来说的,其实当初制定的政确实对宋朝有利,也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赵承嗣是后来来客,自然不会认为这是完美无缺的。

    “好一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总是妙语连珠,朕都怀疑你这脑袋里的到底是怎么长的,懂得这么多东西,就凭借这一句话就足以让你可以青史留名了,刚才你说朕的方针有缺陷,你倒是说说,朕洗耳恭听。”

    赵匡胤小酌一杯,似乎很有兴趣。

    “官家,不要听这小子瞎说,他那里懂什么国家大事。”王著小心的说道,然后看了一眼赵承嗣,“你可不要信口开河,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

    王著朕的想掐死这个弟子,伴君如伴虎,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

    “没事的,这里又不是朝堂之下,就当是我们私下交流一下了,朕虽然不敢字比唐太宗但是朕自认为可以做到从善如流。”

    李世民从善如流,善于采纳忠言,造就了大唐盛世,赵匡胤虽然时候自己的不比李世民,可是也会虚心纳谏的。

    “纯臣你说说吧,为什么所那么一番话,说得有理的话,朕可要奖赏你,如果你要是无理取闹的话,那朕可要小小的惩罚你一下了。”

    皇帝善于纳言,但是并不代表你可以胡乱的说,赵匡胤这句话就是说小子你可千万不要胡说,赵承嗣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官家,那小子就放肆一回了,其实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国策并没有太大的错误。”

    赵承嗣先拍了一记小小的马屁,毕竟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会让赵匡胤有点难堪呀,打人不打脸呀。

    “根据我所知,这是官家根据当时的局势和大宋的实力做出来的决定,这不能说有错,而且正如您所说的那样,现在大宋根据这个方针已经快完成了统一!”

    赵匡胤和王著都点点头,大宋立国的似乎周围割据实力不断,但是现在只剩下南唐和吴越,大理也是大宋的附属国,这方针是正确的。

    他们知道赵承嗣要说的不是这一些,后面才是他们要说的重点,果然赵承嗣接着说重点了。

    “我们大宋或者说我们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是契丹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契丹族这个强悍的民族,中原的威胁一直存在,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就没有断过,一直到了后来契丹被金国所灭,才算解决。

    说契丹是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这句话是正确的,赵承嗣不是无的放矢,相信也不会有人反对。

    “契丹对我们威胁自从晋国的时候就存在,石敬瑭为了当上皇帝自然自愿成为儿皇帝,这还不算,还将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从此我们中原王朝北方门户大开。”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幽云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

    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之于南方犹如岭北行省之于北方,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地缘战略价值巨大,元朝称之为腹里。

    公元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

    天福三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后来雄才大略的后周世宗柴荣决心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中原王朝多年没有实现的夙愿,完成真正的一统。

    显得六年柴荣亲自率军攻打契丹,采用水陆并进的方式,一个多月内收复瀛、莫、宁(三州,以及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三关。

    势如炮竹,童年五月,欲攻取幽州时,因病重班师,六月十九日,卒于汴京,他开创的大好局面也随之丧失。

    从此燕云十六州一直在契丹的掌握之中,北方王朝的屏障完全掌握在契丹手中,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使得宋朝一直遭受契丹的威胁。

    赵匡胤代周自立之后忙着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只是防备契丹,并没有主动进攻契丹,反而将契丹放到了最后,也就有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国策。

    “其实官家在即位之初的话,不考虑其他的话,乘胜追击,对契丹发起来进攻,虽然不能说将契丹大败,也能进燕云十六州给收复,大宋的局面和今日完全不一样。”

    赵承嗣以前和自己的导师研究过这东西,如果当时赵匡胤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话,那么大宋的国运一定会改变。

    “官家,先生,你们不要着急,我先说说我的理由,然后再细说一下先南后北的国策。”赵承嗣见到赵匡胤有话说,立刻抛出来自己的原因了。

    宋军当时极有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其实有很大原因的。

    燕云本汉人之地,很多汉将守城,当地居民也多数是汉人,像张藏英在燕云做刺史的汉将带领上万军民回归中原,可知多少汉人汉将正等着中原大军呢。

    这个时候收回容易,时间越拖越长,原来的汉将老死,汉人胡化,辽国消化了燕云地区,民心这个有利因素就没有了

    加上开国之初军队都是能征善战,将领战斗经验丰富,身经百战,这个时候的战斗力比之后面的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而且赵匡胤登基基本上没有兵祸,军队战斗力完全保存下来了,想想后周柴荣对契丹是百战百胜,一方面是将领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军队战斗力。

    “而且此时契丹内乱,耶律璟的皇位来路不正,大多数贵族都持反对态度,并且耶律璟大肆屠杀贵族,契丹内部十分的不稳,此时才是最好的时机。”

    时不可失,失不再来!

    这些都是出现在宋朝几年,现在耶律璟被杀,耶律贤即位,几年的时间已经稳定了契丹局势,国力开始恢复,即使此时宋军再对付契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了,这一切都和宋朝的统一国策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