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蜀汉再起 > 第三十五章 身处历史关头,刘永和诸葛亮的对话(三)

第三十五章 身处历史关头,刘永和诸葛亮的对话(三)

作者:赤兔爱乌骓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三国之蜀汉再起 !

    “善!”诸葛亮忍不住赞叹一声。

    不难看出,刘永这套针对世家豪族累世为官,掌握朝廷名器的办法很有效。

    “陛下真是眼光独到,想法新颖,思维开阔……”诸葛亮面色动容,激奋之色溢于言表,“真是……真是堪称大手笔!”

    而刘永则是微微欠身,谦逊道:“丞相廖赞了。”

    借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这可不是刘永的功劳,而是历史的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随着历史的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先秦两汉的贵族政治和魏晋南北的门阀制度都必将被小地主崛起的文官政治取而代之,这是自然规律。

    “但,陛下,您所要达到的局面是在知识传播更容易、更广的基础上…………而目前来说,您所设置的前提并不成立。”诸葛亮的眼色很热,一下就道出刘永想法的命门。

    这个时代的书籍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是由手抄于竹简上实现的,手抄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而刘永破解此题的答案是…………纸张与印刷术!

    改进造纸术刘永已经下令考工令李央下去研发,想必过一段时日李央就会捣鼓出来,那下面就只剩下印刷术了。

    印刷术,准确的说,是雕版印刷术!

    而怎样发明雕版印刷术,刘永想说简直不要太简单。

    对此他已胸有成竹,“丞相,朕有一种设想。来,公且看……”

    刘永示意诸葛亮注意两人面前的棋盘,并指着棋盘的刻痕道:“如果用刻刀在木版上将反体字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再在木板刻痕底部刷蘸墨汁,最后则将纸覆盖在板面上。”

    比示完,刘永抬头问听得入迷的诸葛亮:“那么丞相说说…………纸张会成什么样子?”

    此刻,诸葛亮目中异彩涟涟,仔细思考着,猛地脱口答道:“纸上便会印出文字!”

    “没错!而且还能印出图像!”刘永做了补充

    望着年纪轻轻却英武不凡的刘永,诸葛亮此刻真是欣慰不已,天子早慧成熟,实乃国家社稷之幸!

    万千世界,何其璀璨,这个世界总会有一些天赋异禀的人出现的,古有甘罗十二岁拜相,诸葛亮相信今时的少年天子也属于那一类人。

    待今上在经过岁月的一番磨砺与沉淀,未必不能做一位中兴之主。

    是的,还需要经过岁月的成长和蹉跎,诸葛亮不得不说刘永描绘的景象很诱人,但……要让泥腿子、苦哈哈的子弟也能读上书、识上字,如果不动用国家力量推动这项事业,那会是一场多么漫长的演变……

    几十年?还是几百年?

    即便,即便有朝廷的大力推广和扶持,父母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农家子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人才,能和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公开比试不落下风?

    开玩笑!真以为世家大族的子弟都是纨绔、不学无术之徒,人家的经学传家、家学加持都是无用功?

    说句不客气的话,即便人家是纨绔,人家也是有知识、见过世面的纨绔!强于寒门子弟……太多了!

    “陛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您所布的局太恢弘了,它不像在几年十年内能完成的事情,倒像是几代人的重任、百年大计!”诸葛亮虽然不想向刘永泼冷水,但作为丞相——上佐天子下抚黎庶,该讲的必须要讲的。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经过诸葛亮的分析,刘永的热情一下子熄灭大半,还真让……诸葛丞相说对了!

    历史上,那个被扣上暴君帽子的隋炀帝,让天空一声巨响——科举制度闪亮登场,而后唐代发面雕版印刷术,可直到宋代科举制才真正走向成熟,文官政治到那时才建立起八百年的统治地位。

    幽幽发出一声叹息,“朕还是太年轻了……”

    不过刘永仍旧没有放弃,他相信只要变通一下,总会能找到办法……只是时机未到!

    诸葛亮见年轻的皇帝有些丧气,当即转变话题,又问道:“如若陛下能一改世家大族把持官位的境况呢,那……陛下接下来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加强国力?”

    “汉承秦制,这个“汉”说的是先汉,先汉之所以如此强大不外乎四个字:编户齐民!”刘永低头回答,仍在思考解决之道。

    “编户齐民!好一个编户齐民!”诸葛亮骇然变色,这一刻他真的觉得刘永是刘备转世!

    因为,因为当年他和先帝刘备讨论先汉所以兴隆时,提得最多的一点就是编户齐民。

    汉承秦制,编户齐民,将天下的自耕农、佃农、佃工编入户籍,他们是国家的基石,编民的数量直接关系国力的强弱,军队的兵源从他们当中出,朝廷的赋税也从他们当中征收。

    而先汉之所以能有强大的国力,能组建规模、数量庞大且战斗力不俗的郡国兵系统,原因就是数量庞大的编民和对地主豪强的高压政策!

    正应先汉后期失去了对地主豪强的控制,兼并之风盛行,编民人数减少,国家才征发不到合格的郡国兵,郡国兵体系才土崩瓦解。以至于光武才能以极具悬殊的兵力击溃新朝四十二万郡国兵,到那时……所谓的郡国兵只剩下歪瓜裂枣,早就烂透了。正因为如此,光武才会省内地都尉,罢郡国兵。

    编户齐民虽好,可惜……如果不能解决世家豪族的问题,一切只能纸上谈兵。

    诸葛亮惋惜的摇摇头,“可惜呀!陛下,理想虽好,但残酷的才是现实。”

    虽然实现编户齐民机会渺然,但从今日一番长谈,诸葛亮终于确定了刘永真有人主之才,并且刘永能亲临造访不也表明了问题——天子仍然器重丞相。

    至于李严任御史大夫这回事,也就没有那么不能接受了。这样想着,诸葛亮又将话题转回正题:“李严,昭烈皇帝指认的顾命大臣,陛下今以其为御史大夫,臣仍认为并无不妥。”

    “哦,”听诸葛亮这么说,刘永心头一喜,“如此,丞相同意了?”

    “对,但臣也有一个请求,万望陛下应允。”

    只要能同意李严出任御史大夫,刘永自然不无不可,“丞相但请讲。”

    “日后若臣领军北伐,以李严为副手。”

    刘永略微思索,颔首同意:“准!”

    **************************

    五日后,议殿

    刘永冕旒朝服,升价而坐,大会文武群臣。

    丞相诸葛亮出班奏曰:“臣亮谨与九卿、诸将军、大臣、列侯、吏两千石议:光禄勋、江州都督、都亭侯李严顾命之臣,抚镇东疆,功在社稷。宜迁为御史大夫,三公位,俸中二千石!”

    刘永正襟危坐,面容肃穆,张口答曰:“可,其令有司建御史大夫衙署,置属官。”

    时维汉建兴四年八月初,天子令尚书令陈震起草《策文》,遣太常赖恭持节至李严府邸授予《策文》。

    策严为御史大夫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御史大夫严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君起勖哉!

    翌日

    天子、百官齐聚昭烈庙,丞相亮宣读《策文》毕,高声唱曰:汉建兴四年八月,皇帝策诏以李严其为御史大夫!

    即后鼓乐齐鸣,编钟大奏!

    群臣高呼:“谨为陛下贺!谨为御史大夫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