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帝国拾遗纪 !
咸阳宫前三棵槐。
据说是商君督建咸阳宫时亲手种下的。
咸阳宫落成一百二十三年,这三棵树也寿一百二十三岁。
蔺相如在树下乘过凉,楚怀王隔荫望过月,就连末代周天子都在槐蝉声里打过盹。
一百二十三年,足够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早春寒雾里,虬枝下隐约两个楚客。
前楚使与现楚使,顿弱和寿陵君。
顿弱有气无力地站着,寿陵君则盘坐于地,浑身湿透,像淋过一场酒雨。
顿弱长叹一声:“你这样,不值得!”
寿陵君仰头喝下一口酒:“夹着尾巴回国,就值得?”
顿弱无言以对,只能仰起头,将目光放向高远之处。
冬寒未散叶还未发,远处另一树,宫仆在窸窸窣窣剔着枝丫。
“你抬头看看,看这棵树。”
寿陵君抬眼,看见老槐的枝丫像龙爪一样向天伸去。
“这么大的树,越是给它修枝丫,它就长得越茂盛。”
“那么,怎样才能连根拔起?”
“等它自己从根上烂掉。”
“如何烂法?”
“春雷会唤醒土里的蛰虫。”
“可是,蚍蜉撼不动大树。”
“虫多了,就能把树蛀空。”
寿陵君微微惨笑:“那是你们的事,我,要做我该做的事。”
他还记得辞别故国时,楚王殷殷叮嘱:“楚国尊严系君一身,欺君如欺楚。”
那一天负刍于大朝之上袒胸露背,负荆向群臣请罪,命卫尹将自己打得血肉横飞。
冤死在魏的楚臣得到最深重的祭奠,他们的亲人得到楚王最诚恳的告慰。
朝臣跪地,满殿泪雨,誓要秦国还此深仇大恨。
寿陵君接下君命持节来秦,恰逢燕使行刺,秦王闭门不见,甚至要撵他离秦。
他只好用烈酒浸透骨肉,在第一缕晨光照耀咸阳宫的时候,将自己点燃。
火苗肆虐成烈火,将他包裹,将他吞噬,将楚人不屈的意志烧到秦王、秦臣和秦民眼前。
入宫的朝官都眼见烈火焚身的一幕,在当日议取攻燕的朝会上向秦王如实讲述。
大行令递交了寿陵君的遗书。
秦王摔了书——净他妈来些不要命的玩意跟老子耍横!
赵高弯腰捡书呈送回去,秦王挥手,让他送给昌平君。
昌平君看完,颤巍巍站起来,迈着沉重的步子出列。
寿陵君的遗书把秦国从上到下骂了一顿,包括秦王,也包括忘祖叛宗的昌平君。
昌平君斟酌再三又再三,决定主动揽下麻烦。
“这是臣的家事,臣会好好处理。”
秦王眉眼微动,君臣共事得太久,竟能如此默契。
“右丞相要用到什么,尽管跟寡人说。”
昌平君将头深深一点,谢过王恩。
朝会后,他到处打听长子的下落,所有人都说“不清楚”。
自从荆轲觐见那日分别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忌儿。
事发当日,荆轲的尸体切碎了之后装在瓮里被抬出去。
还有一个面容模糊身份不明的人,被郎卫抬去太医府。
昌平君很久才琢磨过来,那应当是自己的儿子,虽然他不明白儿子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殿里。
忌出现在荆轲行刺那一刻,拼尽力气化解荆轲的绝杀一击。
棠溪脱手而出,折断秦王衣袖,而后剑落人倒,没有见到之后的一片狼藉,也没来得及跟张望的父亲再道一声别离。
老父亲被殿上的刀光剑影惊了魂,转眼又被家门风云催白了鬓。
长孙被害,长媳疯傻,长子生死不明。
昌平君去太医府找儿子,被告知人已送走。
送去哪了?
不知道,只道是郎中令蒙毅亲自来接的。
昌平君就不再问,两天后,宫中传来消息,命他筹备后事。
右丞相的长子与长孙,两个人的葬礼,惊动整个咸阳城。
秦王亲自扶灵到丞相府邸,国尉率军中官员临丧。
雍城公主在王室宗亲里名位最显,昌平君在文武百官里权位最尊。
他们的长子是秦国青年一代的翘楚,秦王追赠谥号为“武”,追封位号为昌武君。
昌平君呆呆地望着棺椁,望着秦王,望着送葬的军中诸将。
雍城公主不相信,不相信钢铁般的儿子会死得这么突然。
她不肯落一滴泪,不由分说命家臣开棺,蒙毅喝令郎中拦住。
她转头看秦王,质问:“难道做娘的,连儿子最后一面都不能见?”
秦王还未回话,昌平君急忙偎过去,轻声劝:“已然入棺,别打扰孩子了。”
“为娘的想看孩子,是打扰?!”
“死生有别……”
“可他还没跟我道声别!”
“这世事不由人……”
“呸!”雍城怒喝:“你倒是想得开?!”
“人各有命,我们……”
“你就盼着他死,是吗?”
昌平君怔住,微张着嘴,一脸诧异地看雍城,不敢相信她会说出这样的话。
秦王觉察出这对夫妻之间的异样,抬头看到了雍城姑姑眼底的愤怒。
“送他去鬼谷,送他去军中,都是想送他去死吧?!现在他死了,你满意了?”
秦王赧然,他本以为这是雍城在指桑骂槐,借着骂昌平君,来骂自己。
忌儿拜入鬼谷,转战军中,再到敌国出生入死,都是秦王在背后支持。
很快,他觉出雍城的愤怒是真实的,真实地质问昌平君。
一个母亲,在失去孩子的时候,没有心情玩尔虞我诈的小把戏。
所以,她是真的,真的在质问丈夫,是否对长子之死幸灾乐祸。
昌平君诧异得说不出话,半晌才一把抱住雍城,满眼都是泪水。
“你累了。”
雍城想挣脱,被他死死抱住。
甚至连秦王都有点震惊,看似文弱的昌平君竟能轻而易举将雍城制住。
雍城很快晕厥过去,昌平君命侍人扶去休息。
目送妻子的身影消失在白幔之后,昌平君才擦去眼泪,与秦王赔礼。
秦王握他的手,道一声节哀,然后命随身的夏无且去给雍城诊治。
昌平君谢过,尔后吩咐家臣接灵。
怎么说呢,秦王和昌平君一直很默契。
从当年联手斗掉嫪毐和吕不韦,再到今天这场疑云满布的葬礼。
昌平君总能敏锐地知道秦王的意图,不会点破,只是默默配合。
用丧子之人该有的表情接受宾客的吊唁,悲痛却不失礼貌地回敬秦王的礼遇。
重臣逝世,外邦使臣吊丧,按“礼”,应由本国国君做主迎宾。
秦王担任主祭之人,接受齐国、魏国和楚国使臣的吊唁。
秦国派到齐国的外相郭开甚合齐王之意,齐国在秦国的使臣也懂得互惠互利的道理。
魏国龙阳君也和秦王谈好了交易,凶手已死魏国不再追究,两相和好客客气气。
不过龙阳君的临丧之礼是两副玉圭,“大圭”和“镇圭”,都是君王所用的形制。
秦王冷笑,问:“魏使这礼,是送给谁的?”
龙阳君稽首:“为逝者送丧。”
“你们魏国可真大方。”
“薄礼,只怕配不上丧主。”
这话秦王不好接,就给身旁的谒者赵高使个眼色。
赵高会意,向龙阳君道:“在我秦国,此等玉圭乃是王之礼器。”
龙阳君佯装惊慌:“陛下恕罪。臣闻楚王立昌平君为太子。忌公子既是秦王族弟,又是楚太子之子。太子之子地位尊贵,魏国唯恐不敬。实不知唐突,还请见谅。”
“君臣有别,尊卑有序,魏使不懂吗?”
“臣懂,只是此事特殊,臣一时糊涂。”
“不知规矩,可以先问啊?”
“臣就是问过右丞相家臣,才知右相原来是楚国太子。”
众人闻言都看向昌平君,秦王也看过去,等他表态。
昌平君向龙阳君谢礼:“楚国册立太子一事,我已回绝。魏使此礼太重,不敢受。”
龙阳君佯装尴尬:“失礼失礼,想是下介传错话了,我还以为右相处理完此事,就要回楚国即位呢,还想着千万不能怠慢了未来的楚王。”
挑拨离间做得太明显,让秦王和昌平君都很难堪。
昌平君正色严词:“子曰‘君子有九思’,吾愿龙阳君三思:视思明、听思聪、言思忠。”
言下之意就是你丫没看明白,没听清楚就他妈不要瞎说。
龙阳君识书,知道挨了骂,也才明白自己这点小伎俩不够昌平君打牙祭,只好赶紧滚:“受教,明日换过礼,再来祭奠。”
魏使去罢,楚使又来。
楚国两拨国使,寿陵君把自己烧了,前楚使顿弱还活着。
顿弱用蛤蟆走路的姿态捧上独家“厚”礼,并对死者的亲人表示“沉痛”慰问:“恭喜秦王陛下,您少了一个臂膀,真是苍天开眼。”
是秦王下令骟了顿弱以正秦法,所以秦王对顿弱的无礼有准备,于是笑了一声:“苍天如果有眼,就不该让你这只苍蝇还活着。”
“我活着,是因为秦王陛下还舍不得我死。”
“是,是舍不得,舍不得给你个好死。”
顿弱笑,望向棺椁,将一株带土的小松苗轻轻放在棺前。
“剑刚出鞘就不得好死,真是大不幸。”
“你也会悲天悯人?”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这不是秦王认识的顿弱,所以他很奇怪:“不过身上少点东西,怎么像换了一个人。”
“不,我还是我。”顿弱勾起一抹不美丽的笑容:“在这个不开心的日子里,来做点让秦王陛下不开心的事情。”
楚王负刍从楚国发来了第二道立太子诏书,写在得知楚臣被忌暗杀之后。
“吾与汝,楚之遗孤也。吾命不久矣,汝能弃我乎?汝能弃楚乎?清河之难乃秦楚之隙,非吾与汝之怨。楚国朝臣,吾尽抚之,除冰消雪,遥盼兄归。”
在场宾客尽皆哗然,尤其是昌平君的胞弟昌文君和叔父华阳君。
华阳君是华阳太后的弟弟,本来封号是阳泉君,华阳太后临死的时候给他抬了名。
这两位都算楚国宗室,却从未听过半点消息,一时十分震惊。
所有目光齐刷刷聚焦到秦王和昌平君身上。
秦王也把目光定格在昌平君,所以最后,所有人都在看昌平君。
这个决定他已经当着秦王的面做过一次,如今要在秦国诸臣和胞弟的面前再做一次。
“烦请楚使转告楚王:我与楚国,情分已尽。”
“太子真的要逃避责任吗?”
“我不是太子,楚使还请慎言。”
“楚国绝后了!太子就无动于衷吗?”
这种赶鸭子上架的激将法有点无耻,秦王拂袖站到顿弱面前。
他把昌平君挡在身后,接过话头:“楚国绝后,跟秦国人没关系。”
“看来是秦王陛下,不肯放人。”
“你没长耳朵吗?”
秦王的意思是,昌平君已经说了跟楚国情分尽了,你没听见?
顿弱当然听见了,装聋作瞎不过是想闹得更难堪:“有秦王在,他怎敢说一个去字?”
众人捏汗,秦王竟不生气,笑:“下一句就该说寡人器量狭小,不能容人了,是吧?”
“难道不是吗?”
“很好。”
他挥手,蒙毅命人押上一个囚犯,廷尉李斯递给顿弱一份审讯记录。
囚犯是楚国使臣中的一个下介,记录暗合了顿弱的猜想,他的副使——项梁“闯祸”了。
“清河之难”案发后,张良从云儿身上发现了荆轲的紧急书函,便立即北上去与荆轲会合,而项伯则一路追查凶手到咸阳。
在咸阳,项伯与三弟项梁相遇,两人合谋烧了忌的新家,杀了忌的妻儿。
有些事就是很不巧,若是当时张良随项伯一道,还可以在刺秦前与荆轲相遇,可惜,当他到燕国时,荆轲已经出发,当他到咸阳时,荆轲的人头已经上了回燕国的路。
张良千里迢迢来到咸阳,失望到极点,唯一的“惊喜”是师兄上天了。
他披麻戴孝混在宾客里,因不是国使,没法接近秦王,只能远远望着那个挨千刀的魔鬼。
魔鬼并没有长着魔鬼的样子,至少以张良的审美来看,这个魔鬼还挺美。
如果设身处地,魔鬼是尽责的,护住昌平君那一刻整个人都在闪着圣光。
再之后,揪出楚国使团在秦国搞暗杀的事情,抓了楚使顿弱,反问楚国要说法。
这是秦国地盘,秦王不会说是秦人作恶在先,大家明眼看到的只有楚人在捣乱,黑白就这么颠倒了,乌压压一片都在为英雄哭泣,为死者鸣冤。
张良捏紧拳,咬牙压着满腔怒火,垂下头为死去的英灵哀悼。
满眼泪不为棺中人,而是为故国亲人和无辜冤死在魏的楚国骄子。
待他收敛容色,泪眼朦胧地抬起头,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
素白的灵堂出现一抹红色,年轻女子穿着艳色的衣裳披着艳红的纱如鬼魅般走向棺前。
那夜的火烧掉了她的发,把头皮烧出了疤。忌寻到她,将她笼进怀中,保全了她的容。
她的腹部中过一剑,隐隐又渗出鲜血,她却浑然不觉,心痛未了,何暇为身痛哀鸣。
两方棺,一方是她的夫,一方是她的子。
她颤抖着抚摸棺椁,缓缓绕行,如同行在梦里。
梦里英武的丈夫抱着襁褓中的婴孩,向她微笑。
她的脸上也泛起幸福的笑容,像暮春盛开的绯樱。
她盈盈绕到秦王身前,停住,笑容缓缓消失。
她认出他,从美梦里惊醒,朝他吐了一口血痰。
蒙毅抢步挡在秦王面前,佩剑半出鞘,昌平君也挥手让侍女来扶她走。
棠棣撞开侍女,怒视秦王,就像第一次在咸阳宫见他时一样。
突然她又笑了,银铃一般清脆响亮,偷偷捂着嘴像恶作剧得逞的少女。
又上前两个侍女要架着她走,她挣扎着回头看秦王,笑得像花朵一样。
“你失算了。”
秦王皱眉,她却笑得更开心,发疯一样挣脱侍女跑回来。
蒙毅拔剑欲刺,秦王摆手,让她站到自己面前。
他高大的身躯衬得她渺小无比,她昂起头仰视他的眼睛。
“‘你的丈夫是秦人,你的孩子是秦人,你自然也是秦人’。这是你说的。你想把我变成秦人,但是现在,我的丈夫,我的孩子都死了,我永远不可能是秦人,哈哈哈哈哈……”
她笑了,是胜利者的姿态。
一度沉溺于家的温馨,差一点就将故国忘记,是这苦难让她觉醒。
“我是韩国的公主,不是你秦人的奴隶。”
远处,人群里,张良在哭泣。
他日日夜夜在想,抛家弃业复国是否值得,棠棣公主没有让他失望。
任时光流转,任世事变迁,还有人热血依旧,记得有一个国度,名为“韩”。
秦王俯视她,他感觉到自己的君主威严没有任何威慑力。
“韩国,已经亡了。”
“我这个韩人还活着,韩国就没有亡。”
“不要把寡人的仁慈,当做你不知好歹的资本。”
他生气了,棠棣笑得更开心,不再理会他,而是转身质问昌平君:“父亲,你是楚国的王,为何要做秦王的狗?”
昌平君忽觉千万双目光刺透自己,握拳定住心神。
“你既然尊我为长,我便代你父亲,教你做人。”
温言雅语一如平常,话毕忽然狠狠一掌将她打倒在地,命家臣将她拖走关起。
然后,他再跪地向秦王请罪:“臣治家不严,还请秦王降罪。”
秦王扶他起来:“不是右相的错,是寡人给你找的麻烦。”
两个人都不再多言,他们都知道,这场闹剧仅仅是开始。
昌平君无论进退都万分艰难,因为楚国定然会阴魂不散。
秦王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已经死透的韩国都在张牙舞爪。
离开相府回到咸阳宫,秦王连夜召见辛腾。
当年,是辛腾以南阳郡为跳板闪电灭韩。
对忌的突然离世,腾万分惋惜,不停诉说忌的英勇果决。
秦王拍拍他的肩膀:“你的心情,寡人懂,寡人比你们谁都更痛。”
痛归痛,事还得做。
辛腾调任南郡郡守,秦王给的任务是尽快安定南郡,将南郡变成攻楚营地。
“南郡诸政,直奏尚书台。需要什么,你尽管开口。”
“喏。”
“对了,你把韩安带上。他是你抓的,你安置吧。”
棠棣今日公然辱君犯上,因着昌平君袒护,又碍着忌儿未亡人的身份,秦王不好动她,那干脆就让韩王安滚远点,别不识好歹地把客气当畏惧。
荆轲的剑和棠棣的痰,都告诉秦王一件事:怀柔无用。
纵他心怀千般善意,敌对者也只能看到那半点恶,不加甄别地,将他归之为十恶不赦。
既然恶名已经辩不白,又何必再苦心做善人。
韩王安从咸阳北阪仿制的韩宫迁出,随辛腾去往南郡郢城。
韩安上路时,棠棣昏睡未醒,没能去送父亲,父亲也只听闻女儿的种种变故,未能见到,更不能抚慰。
郑姬带着扶苏,长安君夫人带着子婴,送了韩安一程。
郑姬依然为秦王说好话:“燕使行刺,他死里逃生,难免敏感些。大哥,莫要怪他。”
韩安慈爱地抚了抚她的发,又看了一眼扶苏,笑道:“你们……好好过日子。”
郑姬眼圈一红,眼泪蓦然盈了满睫。
长安君夫人乳名为泉,她也如泉眼一般,明澈多泪。
她亦为兄长哀泣,塞过一包金银细软:“拿着,出去了还指不定怎样,万事小心。”
韩安推托一番,最后只得收了,自笑自嘲:“也是亡国才知,民生多艰。”
“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难。事已至此,随遇而安吧。”
“是啊。”郑姬含泪接话:“棠棣我们会照顾。她是女孩子,又是将军遗孀,只要听话,不会有事。”
“可怜她这么年轻就……”韩安忍不住老泪纵横:“她从小就是最不听话的。”
郑姬忙安慰他:“她会懂事的。”
泉暗淡了目光,不由自主地抚着子婴的背。
她如棠棣一般,新婚丧夫,幸亏还有子婴填补那无尽的寂寞。
子婴懵懂地看着这一幕,望着那个他称之为舅舅的男人落寞地登车而去。
他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伯父要赶舅父走?”
这也是扶苏的问题:舅父温和谦恭,父亲为什么容不下他?
泉无法解释,郑姬告诉扶苏:“因为他背后,还有一个韩国。”
“韩国已经灭了。”
“死灰可能复燃。”
话音刚落,马车突然停下。
母子二人掀帘来看,赶车人告罪:“路中间躺了一个孩子。”
须臾,卫士打马来禀:“十四五岁的孩子,又哑又聋,腿上有伤。”
郑姬一听跟扶苏差不多大,就生出一片舐犊之情来。
“那你看他会写字吗?问问哪里来的,给送回家去。”
卫士领命去了,扶苏也跳下车,子婴闻声跟上。
血迹斑驳里躺着一个少年,衣衫褴褛,眼睛明亮。
扶苏在少年人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仁慈且怜悯。
他问少年来自哪里,少年咿咿呀呀说不出话。
“你能写出来吗?”
少年点点头,蘸血写下一个“韩”字,用的是韩国文字。
子婴认得,飞奔回去找母亲,须臾牵住泉夫人来到少年面前。
泉夫人看到少年第一眼就惊恐地捂住了口,实在太像了。
她的另一位兄长韩非,也有这双眼睛,像是能看穿人间所有法则。
她蹲下身,摊开少年的手掌,在他手心写下兄长的名字。
少年人哭了,泉夫人也跟着泪雨磅礴:“快!扶苏,叫你母亲来!”
郑姬提着宫裙款款而来,走近瞥了一眼就别过头去不敢再看。
少年是韩非的遗孤,郑姬无颜相对,因她曾默许韩非的死亡。
秦国诛杀韩国细作的时候,郑姬选择明哲保身,置亲人与族人的性命于不顾。
这些年她受了很多折磨,梦里都是兄长被毒杀的画面。
这个孩子恰好出现在此,或许是给她一个赎罪的机会。
可是这罪,她不能自己来赎,那样她会死的,不仅会死,还会害了扶苏。
她假装不认识,笑泉妹情急之下认错了人。
“好好好,我争不过你。你要是心疼啊,就带回家养着吧。反正你府上宽敞,多个哑巴仆人也不碍事。正好,子婴也有个伴。”
泉夫人就将少年人带上了自己的车。
张良一直默默看着云儿被搀扶进长安君府邸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想来云儿会恨他。
张良将云儿带到两位夫人回城的路上,趁云儿不备刺伤了他,再将他扔下。
然后张良伏在草丛里偷看,看着云儿与他的两位姑母重逢。
从此,云儿不再是云儿了。
泉夫人给他重新取了个名,叫韩谈。
韩非天生口吃,常被兄弟姊妹取笑,有一次被伶牙俐齿的郑妹妹气急了,嚷着要改名为谈。
韩非最终没有改名,就让这个孩子唤那个无人知晓的名吧。
这个孩子无法以庶人的身份留下来,泉夫人报给内官的说法是——流亡入楚的原韩人,从楚国被偷偷贩入咸阳,因为无法入籍和聋哑被主人丢弃,泉夫人收入长安君府做个奴隶。
如此,一个无父无母的人,用奴隶的身份重生,重生在贵族之庭,出入于王族之家。
另一个有父有母的人,也在经历一场痛苦的涅槃。
秦王亲手替他拆下纱布,伤口愈合,疤痕犹在。
一张面具,将容颜隐去,也将往事藏起。
“从此以后,你再无牵绊,没有家,没有亲人,只有寡人。”
“喏。”
“寡人要一个承诺。”
“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好,寡人也给你一个诺。”
无名人喉结微动,无声,静待承诺。
“朕若负你,不得善终。”
这一诺太重,值得一个人生生世世粉身碎骨。
君臣之约,约至天下归一。
“秦取天下之日,是你现世之时。”
“诺。”
——————
实在抱歉,真的太忙了
英帝回来之后就是毕业答辩,答辩完了还得出差
忙成狗!!!!!!!!!!!!!!!!!!!!
这一章又臭又长实质剧情却很少
我发现这篇文已经进入瓶颈妈的
情节推动得太缓慢了
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加快,因为真的有好多细节必须得交代清楚,要不然剧情发展就会显得没逻辑……
还有我的女主角?????
她人呢???????
老是不在线!!!!气死了X大哭……
得知大秦帝国之东出更名为《大秦帝国之天下》了,而且剧情会到秦统一六国吧,我就不想跟他们重复了,反正正面杠剧情我是写不过人家专业的,所以我决定走偏锋了,不再铺开写全景,就集中写主角……
比较伤心的是,我还是没有时间啊啊啊啊啊啊啊
下辈子一定要投胎成富婆
不用挣钱可以专心码字玩
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