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首相 > 第六十二章 煽惑文坛盟主王世贞

第六十二章 煽惑文坛盟主王世贞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大明首相 !

    看到户部侍郎陈大春的拜帖,王世贞很是困惑。

    多年来与他素无交通,陈大春以侍郎之尊,何以亲自跑到弘法寺来拜访?

    凡拜访王世贞者,不是请他给亡故先人修传写铭,就是想拜在门下,侧身文坛。

    陈大春是为此而来吗?

    他隐隐感到,陈大春此行可能与他为父申雪一事有关。

    如果陈大春真是为此事而来,很可能是出了什么麻烦。

    这样想着,王世贞与弟弟王世懋、外甥曹颜远率仆从已到了寺门外。

    不远处,已可见灯笼的亮光在游动,轿子的影子恍惚可见了。

    王世贞狠狠心,说:“陈侍郎一到,跪迎!”

    “兄长,这……”王世懋为难地说,“朝堂外的跪迎之礼,适于君父藩王,迎一个侍郎……”

    王世贞打断他,说:“那是给官场中人定的规矩,时下我们是山野之人,又以孝子身份替亡父诉冤,见官跪拜,也是礼数。”

    王世懋知道兄长是伸冤心切,也就不再争辩。

    轿子渐近寺门,借着灯笼的亮光,陈大春一眼望见台阶下跪着十来个人,不觉一惊。

    当今文坛盟主、天下名流,以此大礼相迎,委实出乎意料。转念一想,当年为营救狱中的乃父,王世贞曾着囚服跪在大街上拦轿求情,如今为申雪父冤,做出跪迎之举,也在情理之中。

    这让陈大春一阵暗喜。

    王世贞如此不顾一切,要假他手办的事,就不难推进了。

    “喔呀!折煞陈某也!”陈大春走出轿子,疾步去扶王世贞,“王大师、王兵宪、元美兄,”他连着说出几种称呼,“快快请起,请起!”

    “为申雪先人,叩拜少司农陈大人!”王世贞哽咽着说。

    “喔,理解,理解!”陈大春说,“元美兄不世出之才,固然令人钦佩;然则,最可道者,乃元美兄之孝心,足可感天地、泣神明,士林莫不敬仰!”

    寒暄中,左右提灯照路,引导着一行进了寺院,王世贞命世懋率仆从照应陈大春的轿夫随从,他独引陈大春进了专设的会客间。

    室内放着一张炕座,炕座上放置着宽大的茶几,两人隔几坐下,左右将茶水、干果旋即摆上,随手关好了房门。

    陈大春环视客室,最显眼的是茶具——茶焙、茶笼、汤瓶、茶壶、茶盏、纸囊、茶洗、茶瓶、茶炉俱全。再看茶几上的茶盏,乃是有盏中第一的宣德尖足,料精式雅,洁白如玉。茶壶则是士林崇尚的紫砂小茶壶。

    “不愧天下名士,即使是寄居寺庙,也这般讲究。”陈大春半是慨叹、半是夸赞地说。

    他又轻轻在茶壶上摩挲了几下,展示才学似地说,“嗯,果然不凡。人云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呵呵,有这国中顶级茶具,又得与大名士一起品茗,陈某何其幸哉!”

    王世贞却无心思与他闲谈,只是勉强挤出一丝笑意,旋即就被一种紧张的思绪所敛去,提心吊胆地说:“少司农夤夜来访,定有要事指教。”

    陈大春斟酌了一下,觉得还是以字相称显得亲近,遂道:“不瞒元美,此番造访,确有要事。”他喝了口茶,侧身向着王世贞,“元翁相告,元美申雪疏,高阁老力持不可下。”

    王世贞虽有预感,但得此讯息,仍觉难以接受,顿感天旋地转,浑身战栗,面无血色。

    陈大春心中暗喜,却佯装吃惊,伸手向王世贞摇摆了几下:“元美,不可过于悲伤,总要想个法子出来,昭雪令尊。”

    “少、司农,”王世贞声音低沉、断断续续,“少司农可知,高阁老他、他何以不、不允昭雪先父?”

    陈大春被问住了。

    他也问过徐阶,可没有得到答案。

    但此事又不能回避。不惟不能回避,还要借以煽惑王世贞。

    陈大春低头沉吟片刻,就有了措辞:“元翁提携高新郑入阁,他仗着是今上的老师,以怨报德,奸横远过蔡京。凡是元翁主张的,他必反对。”说着,叹了口气,“非令尊不该昭雪,实乃徐、高二相水火,置令尊在天之灵不得慰藉。元翁深有愧焉,特命陈某来向元美谢罪!”说着,抱拳向王世贞一揖。

    王世贞两眼发直,牙关紧咬,像是在极力抑制自己的情绪,又仿佛发泄对高拱的愤恨。

    “唉——”陈大春又叹气说,“不惟令尊昭雪事被高新郑所阻,凡是元翁要办的事,他无不力阻。国务难以推进,元翁忧心如焚!可这正是高新郑的阴谋,扰乱朝堂,败坏国政,好让朝野对元翁失望,他即可取而代之!”

    王世贞恨恨然,说:“如此小人,尚安然立于朝堂,乃士林之耻!”

    “然则,”陈大春接言道,“今上对其宠信异常,百官忧恨交加又无如之何。”

    “科道,科道都是缩头乌龟吗?!”王世贞抗议似地说,“为国除奸,是他们的本分啊!”

    “元美是治史大师,又是亲历者,自然是晓得的,”陈大春缓缓道,“当年严嵩残害忠良、为恶多端,弹劾他的还少吗?可结果又怎样?若不是元翁扮猪吃虎,用尽智术,谁能扳倒严嵩?”

    王世贞潸然泪下,摇头不止,泣声道:“如此说来,先人之冤终不得雪了?”

    “元美不必悲观。”陈大春鼓动说,“所谓墙倒众人推,高新郑看似强势,实则失道寡助、孤立无援,只要正直节义之士协力同心,逐高易如反掌!”

    王世贞叹息道:“世贞一介书生,山野之人,愧不能为除此大奸巨恶稍尽绵薄。”

    “非也!”陈大春激动地说,“元美乃文坛盟主、天下名士,一言相教,士林风从。即使是朝廷大佬,也都对元美敬仰非常。我意,元美可暗中广为联络,整齐人心,一旦发动,南北两京群起响应,何愁高新郑不倒?!”言毕,端起茶盏,又放下,补充说,“推倒高新郑,非为个人,乃为国家,故欲参与逐高者众。朝廷早已暗流涌动,只是喷薄而出之口尚未打开而已,刻下南北两京上至阁老尚书、下到科道翰林,摩拳擦掌者不在少数。”

    王世贞大受激励,从绝望中缓了过来,问:“请少司农吩咐。”

    陈大春得意地一笑,说:“为避嫌疑,此番从南都发动。不知元美在南都科道中可有弟子?”

    王世贞不加思索地说:“此事何难!”他起身走出客室,须臾拿着一张诗笺走到陈大春面前,“少司农请看,这是南都吏科给事中岑用宾写的七言律诗,送世贞披阅的,岑给谏多次投书自通,要投世贞门下,此人当可用。”

    陈大春接过诗作,轻声吟诵:

    酣歌古寺意偏雄,

    南北分携在眼中。

    满目秋光何惨澹,

    无边云树对飞蓬。

    芙蓉江上仙舟远,

    白鹭洲前旅梦空。

    把袂临岐情不极,

    鱼书莫惜寄东风。

    吟毕,随口赞道:“嗯,佳句迭出,此人,元美自可纳之。”

    王世贞又从袖中掏出一函:“这是南都御史尹校所书,此人工书法,乞世贞吹嘘荐扬。”

    陈大春大喜:“喔,元美片言激赏,可使其身价陡增!有此趣味者谁不愿投门下?元美辛苦,对岑给谏的诗、尹御史的书,写几句溢美之词就是了。这两人联名发动,最好不过。”

    王世贞点头道:“世贞即差人夤夜赶赴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