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晚清风云 > 第469章 帝国时报

第469章 帝国时报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晚清风云 !

    三日后,申报刊发了帝国右丞相的文章,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该文并非有收拾章炳麟的意思,虽然题为再论太平军和破虏军,但内容不是驳斥前一篇,只是从不同之处阐述。

    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此文其实是对帝国政权和军队的一些解释,借着对比而说出来,文笔显然不是最重要的,马夏也不会在报上秀文笔,写得更为直白。

    其实在这文章之前,很多人还真不知道帝国政权和军队的情况,看过此文,很多人才恍然大悟,破虏军和太平军完全不一样,别的不说,这士兵来源就不同,破虏军可是自愿加入,还有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是,破虏军的将领完全没有招募权,将走兵不走,各军其下兵将,帝国兵部是可随意调往其他军的。

    从论述里引申出来的,还有民间一直有些稀里糊涂的军政分离,这回算是明白了,为何唐兰在上海,要请席正甫代为署理上海道,只因唐兰是将领,无权管辖地方。

    也是看了此文,章炳麟才知道自己确实错得离谱,难怪席家兄弟指责他断章取义,也彻底明白帝国为何不追究他,皇帝陛下其实知道他不知情,办帝国时报,已有深意。

    等马夏文章一出,蔡尔康等人算是看明白了,帝国皇帝借着申报的事,在释放信息,言词不敬,帝国皇帝是不会在意的,再回头看章炳麟的文章,味道不一样,里面虽然点了句中华帝国也可能被取代,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整个帝国如现在满清,彻底垮了,抛开这些,此文完全是盛赞帝国之文,或许是章炳麟要用这种方法,表露自己的特立独行。

    结果很明显,帝国皇帝不禁言论,反正这沪上很多报纸也是英国人的产业,如今已被赶走,官府虽然说英国人的这些家产皆归官府所有,不过除了工厂、商行和银行,其余这些,皆未派人接管,这意味着报馆之类的,很可能和申报一样处理,蔡尔康等人邀约求见马夏,看看要出几文钱,能将报馆彻底拿下来。

    不等他们行动,马夏便发文让上海所有被官府扣住的洋人资产各行业之人来原上海道台衙门商议,熙熙攘攘上百号人,说商议,其实是听马夏宣布官府文书,顺带做决定。

    被查封的洋人资产除报馆外,其余的就是洋人办的纺纱、织布、面粉、机器、洋火、药水等各类工厂和商行,按照当初查抄所定下的,洋人的都是官府的,席正甫已经做过登记分类处理,有着申报的例子,一众人是带着希望而来的。

    果然,马夏宣布了让人兴奋的处理决定,凡有华商参股在内的,便为官商合办,华商经营,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参股华商可以在一年内,自己想法,或者找他人合作,将官股拿下,官府退出,倘若一年内做不到,那官府将会登报,向所有人出售官股。

    没有华商参股的,原买办暂代管理之责,后续处理和华商参股一样,各行各业中,唯有银行、船厂是官府不放的,洋行买办负责遣散职员,其外借银钱由官府追回,储户之钱按比例换成齐鲁银元退还给他们,换句话说,查抄的英法两国洋行将被取缔。

    船厂自不用说,将收归官办,以后是否允许商股进入,那得看帝国造船业发展到什么状况。

    洋行、船厂要想吃下,难度本就不小,何况英国人的商行、工厂多为没有华商股份的,这可是好机会,林林总总那么多,都已经应接不暇了。

    当然,也有让人失望之处,租界内被查封的洋人住房,只租不卖,大不了空着,他们是不知道刘奇倒不是想保留什么历史文化,而是打着以后与各国和平了,上海依旧会是西方人的首选,他可是等着租房子给洋人赚钱的,不然皇家产业都只薄利可不行,在他的打算中,今后所有收缴的洋人房屋住所,他都要拿在手里,近期可以专门租给洋人,未来么…..,当然是旅游业。

    根据马夏的文书,蔡尔康等于毫无所获,他有些急了,万国公报英人股份不多,且现在林乐如为维系教会和官府关系,已经放权给他们,今日得到的消息反而不利,那英人和张叔和办的新闻报此番只剩下华商,且张叔和还占大头,他定会拿下全部股份,与申报一较长短,此外尚有英人办的文汇西报、北华捷报,日本人的上海周报,一些华商办的报纸。

    虽然马夏并未单独提及报馆之事,但蔡尔康已经看到洋人报纸的全面溃败,包括并未被查封的美国人、德国人的报纸,带有教会性质的万国公报又拿什么抵挡呢?

    着急之余,蔡尔康也顾不上了,找机会拦住马夏,一番急速陈情,马夏点头同意将涉及洋人之事的事情,交给万国公报来刊发报道,并抢在申报前,拿到了英国战败投降,英军俘虏从上海撤离这一系列的报道权。

    生怕有失,蔡尔康当天便找松江府知府李璟蹟核实了英国投降协定细节,这其中,赔款两千万英镑,归还破虏军海军全部军舰之事让蔡尔康兴奋不已,英国投降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可这两条绝对是大新闻,他不知道申报如此出风头之际,为何会忽略了这个。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万国公报以岳飞满江红一句作为醒目标题,全然颠覆了上海各界对这个教会报纸的认知,虽然没有像申报一样赔钱发行,当日赌博般印了一万份的万国公报居然一报难求。

    文章先例数百年来满清与西洋各国交战,不论胜败后的屈辱史,随后抛出了英国战败后付出的惨重代价,并指出,英国人如此卑躬屈膝,不是输了江南一战,而是中华帝国的强大,是被破虏军无敌天下的气势所逼,英国人心里清楚,不管他们派多少兵马来,结局都是一个输字!

    输有很多种,罢兵讲和是一种,彻底战败割地赔款又是一种,看过万国公报,百姓方知英国是一败涂地,输得体无完肤,而文章最后一句更让人遐想:“英国败了,那日本、俄国还远吗?”

    席家兄弟和章炳麟看着万国公报这突然的绝地反击,面面相觑,席裕祺埋怨弟弟,这都面见皇帝陛下了,居然不知道这些细节,席裕福更是自责,他只想着英国战败的消息都传遍了,那里还有什么可说的!

    好在章炳麟对这种没有分析判断的文章不屑,席家兄弟已经开始筹划帝国时报报馆一事,郁闷之心消散得倒也快,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第二天便爆出蔡尔康、袁康等人愤然离开万国公报的消息,据传,本期万国公报蔡尔康的文章并未告知其背后的教会和传教士,以往华文编辑在报上刊文也正常,主编林乐知把关便行,可此文打英国人的脸实在太响了,顺带还影射了其它国,英国伦敦会的慕维廉、英国浸礼会的李提摩太、英属加拿大长老会的季理斐对此大为光火,他们在华传教的核心仍是借学传教,在介绍西学、评论时事的文章中极力鼓吹西教为西学之源,西教为西政之本,以此西化中国,巩固西方各国在华利益。

    多国联军败了,已经失去很多,英国再败,辛苦经营多年的在华利益土崩瓦解,教会算是唯一未受到新帝国封杀之地,各国教会都想稳住,依靠教众逐步渗透,作为重要喉舌的万国公报若是替新帝国宣扬,打压各国,这岂不是送大礼了?

    林乐知也是美国监理会传教士,美国人更看重非战争侵入方式,这次多国联手,美国并未在台面上,算是花钱看了个笑话,只是各国利益不同,美国远在大洋一边,欧洲利益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林乐知放任蔡尔康发文,其背后有监理会和不被中华帝国承认的原上海领事馆的授意,目的是试探各国教会的反应。

    换句话说,美国人既然不可能跳出来和中华帝国开战,那么就要想法子步德国后尘,只是这样做,英法俄日皆会不满,那么教会作为一个桥梁,能否做些事呢?

    由此想法,那得先探一探各国教会的反应程度,就万国公报的事情看,美国人已经知道,得和英法等国的教会有些距离才是,不然惹出什么教案来,美国脱不了身。

    在蔡尔康离开万国公报的第二天,上海再爆一新闻,万国公报主编林乐知辞去职务,向马夏在上海的临时衙门递交文书,以美国监理会传教士的身份,希望中华帝国能够准许他和海淑德能够继续开办中西书院和中西女塾,所需费用,由教会筹措,传授方式和内容,皆按中华帝国学部所办书院来做,只是增加少量宗教课程。

    马夏许可了,并承诺两所书院皆纳入学部管辖,具体则是松江府教授负责,同样的,要停止办学,提前九年报备,帝国学部该给的钱不会少。准许教会学校的存在,一来是教会涉及的书院和医馆并不少,难以一下子清理掉,二来这传教士这么多年可不是白来的,中华大地已有不少教众,以其放任他们折腾,不如慢慢收回来,这教会书院的学子总是要长大的,到时候弄到学府洗洗脑,便可作为抗衡外国教会的力量,说白了,刘奇并不会取缔外国教会,但他已经开始想着弄中国人自己的教会,梵蒂冈么…..总有办法搞定的。

    美国人的小动作让英国传教士愤恨不已,只是事情到这一步,已经无法改变,更何况席裕祺在此事发生后,迅速找了蔡尔康,随即在申报上刊登消息,席家兄弟脱离申报,整个报馆交给章炳麟,出资一万齐鲁银元,与中华帝国官商合办帝国时报,参与帝国时报的商股还有席正甫出资五千元,张芷韻出资五千元,万国公报特约写稿人,人称长毛状元的王韬令人惊讶的出资五千元,成为帝国时报商股创办人之一。

    最大的东家当然是皇家,刊登的消息很明确,是皇家出资,三万元,总计五万五千齐鲁银元,帝国皇妃马佳.爱兰珠是帝国时报的馆主,不过署理馆主一职的是副馆主席裕祺,主编席裕福,总主笔蔡尔康,主笔袁康、李宝嘉、陈范、高太痴…..,阵容强大得让人拙舌,何况还有沪上名人王韬转为帝国时报特约主笔。

    为尽快刊发,席裕福与章炳麟达成协定,点石斋印书局承担帝国时报全部印刷,点石斋画报在附属申报发行外,也承担帝国时报的插画。

    帝国时报计划发行量是五万份,因帝国时报不刊登广告,初定版面为四开四版,售价为两分齐鲁银币,用满清制钱也可,为十五文,论价钱,不便宜,不过此价为席正甫力主,他认为帝国时报本就不同,不刊发广告,那就得提高售价,再者准许满清制钱购买,有回收制钱之意,低了反倒不利。

    其实要说售价两分银币,所得不过八厘,这也是席正甫不赞成一分售卖的缘故,没有更小的找头了,那铁亏,当然,小帐不可细算,五万份可得利四百元,初定隔日发,一年下来也有吓人的七万余元,当然,按照设想,帝国时报要送往各地,还得有人售卖,所得怎么也要减少一半。

    关键就看能否有如此发行量了,眼下已是年关将近,席裕福决定过完年,正月十六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