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美人记 > 完结章

完结章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美人记 !

    完结章

    第516章

    阿念回家的时间并不晚, 他的精神头儿也不错, 较之宫里刚出事时六神无主的焦急样, 阿念重新恢复了往日风采。

    何子衿看他这气色, 就知道那信定是已交予太皇太后, 不然, 断不能这般轻松。

    阿念换了衣裳, 打发了下人,方与子衿姐姐道,“先帝之深谋远虑, 常人所不能及啊。”然后,与子衿姐姐细说了慈恩宫之事,包括先帝信中所写内容, 阿念探花出身, 基本上看了一遍便记了下来,故而说的十分详尽。阿念道, “先帝能得帝位, 以往, 不少人都说, 是因先帝为太皇太后所养育的缘故。这样说,也没差。可是, 先帝能有这样的才干, 可见太皇太后在先帝身上花费了多大的心血。”

    “这样的心血, 便是亲生母子,怕也多有不及之处。”阿念不禁感慨, 道,“当初我还小人之心,担心太皇太后谋权。我的眼界,还是太窄。亏得先帝临终前提点于我,让我只管跟着太皇太后走。先帝目光长远,心胸豁达,不愧一代明君。”

    何子衿递了温水予阿念,道,“正因太皇太后对先帝悉心教导,方有今日先帝托付江山哪。一还一报,大抵如此。”

    阿念正在喝水,听到“一还一报”四字,险些呛了,摆摆手道,“快别说这一还一报了。”悄悄将曹氏当年干的事说与子衿姐姐知道,阿念道,“这蠢笨妇人,就一门心思的钻营,当初能用催产的药物,如今做出这种灭绝人伦之事,也不为稀奇了。”

    何子衿有些不解,道,“太皇太后可不像那样心软的人。”一码归一码,太皇太后心胸才干世间少有,而且,为人性情不可谓不宽和。但,宽和与圣母是两码事,像这种替曹氏瞒下催产之事,要是别个人一时不忍心瞒下来,有可能。何子衿的认知里,太皇太后从不是这样的人。”

    阿念略一思量就明白了,道,“姐姐你没留意,当初曹氏产子之时,是昭和八年,彼时,先帝身份尚只是皇子。我听说,当初仁宗皇帝是病重之时方择定皇储,曹氏产子时,先帝并非储君。先帝只是幺子,秦王是长子,倘先帝内闱暴出催产之事,这是有伤颜面之事,更有甚者,说先帝内闱不谨,都是轻的,倘有心人拿此事做文章,先帝风评必然下降。”

    何子衿恍然大悟,“想来,当年太皇太后为着先帝的储位,方将此事瞒下的。”

    “我猜这是第一原因,”阿念道,“太皇太后的城府,深不可测。她虽将此事瞒下,太医院院使的秘档中,此事却是有当时窦院使的签押,还有太皇太后亲自用了印的。这件事,倘当年太皇太后全为私心,何必要用凤印,毕竟,这就坐实了太皇太后瞒下此事的事实。可反过来,又让人觉着,太皇太后此举也不算不光明正大了,起码,没让太医院背锅。我猜,当时是为了先帝,先帝毕竟是太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先帝才干出众,太皇太后希望能推他一把,故而瞒下此事。这些年,先帝在时,曹氏还算乖巧,太皇太后也就没再提这事。但没想到,先帝因病过逝,诸皇子年少,最终立皇长子为新君。机缘所在,这件事就成了太皇太后手中的一个把柄。”

    阿念道,“太皇太后说一还一报,当初她一时心软,为曹氏隐下催产之事,遂有今时曹氏毒杀之事。但,何偿不是太皇太后知催产之事,故而,防范曹氏甚深。说真的,叫谁想,谁能想到太平盛世,敢有太后毒杀太皇太后这样的事呢。”

    何子衿道,“还是咱们小百姓家太平些。”

    “是啊。”

    曹家伏诛后,紧跟着就是一批官员的落马,朝中地方空出好缺无数,阿念都想着是不是再谋个外放。不过,通政司通政出缺,吏部直接调了阿念到通政司做了四品通政,虽然与先时做翰林一样是四品,但,通政司何其要紧部门,简直是直接从冷板凳到了热炕头儿啊。因有了新的职司,阿念只得息了外放之心,三家却是不想放过这等机会,凑到一处商议,阿念道,“机会难得,现在但凡曹家一党,最轻的都是丢官,先时曹家伙同李尚书安排的那一批,都是好缺。如今空出来,抢的人可不少。想外放,现在是绝佳机会。”

    沈素道,“是啊,阿玄阿朱都有意谋一外任,我想着,全在帝都呆着,帝都职司有限,我熬这些年,还算有些运道,如今在正四品上。他们愿意外出看看,做些实务,倒也好。”

    何恭想了想,道,“这话说的是,我看俊哥儿、兴哥儿的心也活了。”

    阿念道,“重阳在大理寺两年,也算有些经验了,我瞧瞧,有没有知县,纵是个小县,能做正印官也好。”

    沈江何三家能看到的机会,帝都大部分人都看得到,好在,三家谋的都不是低品官缺,陆续的也都有了消息。重阳那里,也谋了北昌府下头的一地知县,就是地方有些穷,比当年沙河县还要差些。不过,重阳在北昌府多年,父母也都在那里,重阳是极愿意去的。尤其,这可是做知县,正经一地父母官儿。

    三家人既高兴所谋职司都有了着落,却又要面临着又一次子孙兄弟的分离。

    何老娘约了女眷们一道去西山寺上香,给即将外放的孩子们烧几柱平安香,何老娘还去地藏王那里烧了香,悄悄与自家丫头道,“听说,曹家三族都杀完了。哎,你说,我以前来西山寺烧香时,心里诅咒过他家,还求菩萨让他家倒霉,如今他家算是倒大霉了,是不是我诅咒的缘故啊。哎,主要是他家先时太可恶了,咱家这些人做着官儿,他家使绊子,评的都不是好评,多可恨啊。可我也没想到这么灵,他家这都死完了。”虽则曹家可恨,但死的这样断子绝孙的,何老娘上了年纪,心下也并不全然都是欢喜。

    何子衿立刻道,“祖母你可真会想,曹家做的坏事多了,难道就你一人咒过他家?再者,他家干的事儿,不是谁咒出来的。儿媳妇毒杀婆婆,寻常人能做得出来?这事儿是你烧几柱香给烧出来的?”

    何老娘道,“要不老话说,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要天底下媳妇都跟前太后似的,这做婆婆的,早死绝了。”

    “可不是么。”何子衿顺着老太太的话安慰了一番,老太太心下宽敞不少,起码不会认为曹家倒霉是她老人家当初烧香烧的。

    下山时,何老娘坐的是滑杆,秋风送爽,何老娘解了心事,精神头儿很是不错,与沈老太太道,“你说孩子们哪,为着孩子们的前程,咱们也不能拦着孩子们不叫外放,可这心里地,到底心里记挂。”

    沈老太太笑,“是啊,只得多添几两香油钱,请菩萨好生保佑他们,做好官,一辈子顺顺遂遂的。”

    何老娘很是认同老亲家这种说法。

    沈氏江氏在后头说起孩子们各自放外的情形,要怎么收拾行礼,几年一任,何时便可归来。总之,孩子们还没走,做父母的已开始掐着手指计算归期了。

    分离的日子来得很快,何沈两家再加上重阳,五人都要外放。如今朝廷是抓了人立刻就得有官员补上,故而,就职文书办得飞快,当然,你赴任的日子也得抓紧。

    好在,家里在谋外放时,就提早就开始收拾东西,聘请师爷,安排忠心的下人,随着孩子们一同外任。何子衿也忙着准备给弟弟和表弟、表外甥路上用的东西。阿晏就急吼吼的家里来了,满面春风的跟他娘道,“娘,岳父答应把吴姐姐许配给我了。娘你赶紧去跟岳母商量我跟吴姐姐定亲的事吧。”先时城里戒严,双胞胎也很紧张了几天,如今家里一切平安,他俩就重新开始往郊外跑了。

    何子衿正看单子呢,道,“我跟你说,多往外祖家、舅祖父家去,你这又往吴家去了?”

    阿晏道,“外祖母、舅祖父知道我在筹划娶媳妇的事儿,都叫我抓紧哪。”

    看小儿子一幅急的了不得的模样,何子衿只得放下礼单,先说小儿子的事,“吴夫子真的答应了?不会是哄你吧?”

    “怎么是哄我,当着曹家的面儿,岳父亲自说了,把吴姐姐许配于我。”阿晏口齿伶俐,接着就把事俐俐落落的说明白了,道,“娘你不晓得,吴婶婶的娘家曹家不是跟帝都曹家连了宗么。这回帝都曹家夷三族,他家真是险之又险,好在没牵连上他家。不然,真不知要怎么着呢。就这样,曹老爷的官儿也丢了,曹公子的功名也革了。他家就又往吴姐姐家去,说天说地的赔礼道歉,想重续姻缘,岳父不大乐意,正赶上我在呢,岳父就说,已是把吴姐姐许配于我了。娘你先去把这亲事定下来,不然,岳家的面子不大好看,毕竟,岳父把这话儿都说出去了,咱家不能不接着呀。”

    何子衿听曹家这事儿,都觉着稀罕,有什么脸再去吴家求姻缘呢?

    何子衿早也相中了吴姑娘,见吴夫子都主动说了,阿晏又这样的喜欢吴姑娘,何子衿笑道,“成,咱们这就过去。”立叫丸子备了四样礼,一样首饰一样衣料一样茶一样酒。

    何子衿便携着小儿子往吴家去了,何子衿到时,曹家人还没走。何子衿一来,曹家人原本不大好的面色就更难看了。只是,如今江家彻底翻了身,曹家则是丢官儿的丢官儿,丢功名的丢功名,两家已不可同日而语。

    吴太太见着何子衿,连忙出来相迎,面儿上很有几分尴尬,笑道,“嫂子来了。”吴姑娘随着母亲一并出来,更是忍不住的羞窘。

    何子衿笑道,“还叫什么嫂子,该叫亲家了。”

    吴家其实有些不好意思,吴家这样的人家,当真是人品正直,要是江家正倒霉的时候许下儿女亲事,如今江家重兴旺起来,倒也没什么,吴家只有替江家高兴的。但,江家兴旺之后,又是吴家主动提的亲事,吴家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

    何子衿并不在乎这个,当初阿念得罪了曹家刚来闻道堂时,其实,肯与阿念亲近的人家,也就是徐吴两家。倘吴家当真是势利人,当初就不会亲近失势的江家。

    于是,百忙之中,何子衿先与吴家交换了信物,给小儿子定下亲事。待择吉日,再行大定之礼。至于曹家如何,只听说是回了家乡,后来便不知其音讯了。

    阿冽俊哥儿阿玄阿朱重阳外放之后,何子衿又给阿昀定下了徐家姑娘。此时,江家因阿念为四品通政,双胞胎又是小秀才,倒有不少人家打听双胞胎亲事,更有趣的是先时在大街上装不认识阿晏的易翰林,竟重提两家亲事。把阿念气得,“竟不知还有此落网之鱼。”竟有人这般三番两次的侮辱他儿子,这不就是侮辱他么。阿念风头正盛,家里亲近的都是翰林这一块儿的,阿念走了走关系,把易翰林发配到了冷衙门去了。

    至于这其间的朝中之事,以阿念在朝中地位,完全充当了一位看客。

    今上因病于后宫修养,至于病愈的时间,或者是遥遥无期。

    韦相辞去首辅之位后,兵部柳尚书升任首辅。

    有趣的是,小唐大人当朝写了封奏章,那奏章倒不是用来参人的,而是用来赞人的,赞美的人还不是别人,正是小唐大人的师傅,吏部尚书李九江大人。小唐大人从他师傅如何绝亲弃友打入逆党身边调查曹家的逆谋大案说起,那溢美之词,真是滔滔不绝,用小唐大人的话说,这是何等的品性,何等的牺牲,何等的无私,何等的伟大。

    小唐大人讴歌了他师傅大半个时辰,把新任首辅柳首辅闹得都有些怀疑,朝中有李尚书这样伟大的存在,他是不是要把首辅之位让贤啊!

    被讴歌的李尚书都有些听不下去,对小唐道,“行了,先说正事,你这个以后再说。”

    小唐大人肃容道,“难道还李尚书一个清白之身不是正事,李尚书牺牲名节,忠心为国的大义,这更是大事中的大事。”

    小唐大人坚持把讴歌他师傅的文章读完,主要是,坐在上首的太皇太后没有表示反对,之后,太皇太后重赏了李九江,明明白白的表示了对这位当朝重臣的看重。

    当然,李九江先时都能师徒反目、自立门户,来取信于曹家,进而调查曹家谋逆之事,便是太皇太后不赏赐,人们心里也明白,李九江定是太皇太后心中第一心腹之臣无疑。

    转眼又是一年冬来到,这一年,有好大的雪。

    瑞雪兆丰年。

    西山万梅行宫的梅花开得极俊,太皇太后兴致更佳,于万梅宫开赏梅宴,帝都新贵云集。何子衿有幸与阿念同往,夫妻二人漫步在这梅花林中,何子衿笑,“这景致真好。”

    “是啊。”阿念悄声道,“第一次来时,没顾得上看,这回好生赏一赏。”

    何子衿看阿念如此轻松的说起与生母第一次相见之事,便知他心中旧事全消,再无芥蒂,何子衿一笑,“好。”

    夫妻二人携手看景,一时,遇着今年新袭爵的戚国公夫妇,戚国公夫人与何子衿说话,眉眼间格外和悦。戚国公那里则与阿念寒暄,大家说几句场面话,戚国公便道,“二殿下的经学先生年迈致仕,正想寻一位学识渊博的经学先生。”

    阿念笑道,“为殿下讲学之事,何其要紧。下官刚到通政司,怕一时难以分心,反误了殿下功课。”

    戚国公微微一笑,想再劝几句,见阿念意已定,也只得作罢。

    戚国公夫妇去后,工部右侍郎韦侍郎过来,说起韦德太妃所出六皇子的史学师傅辞官,问阿念的意思。阿念依旧是婉拒了。

    何子衿寻思着,朝中这些人精,定是寻踪觅迹的各有各的猜测吧。

    只是,阿念再不愿介入皇家之事。

    阿念道,“咱家有咱家的日子要过。”

    何子衿点头,“好。”

    何子衿望向行宫重楼,那里,琉璃瓦铺就的金顶,飞檐伫立着仙人骑凤的脊兽,阳光白雪之下,是巍峨的皇家气派。何子衿甚至可以远远看到,那重楼之上的一抹秾紫。

    今,天下贵紫,由何人起,没人不清楚。

    秾紫之畔,尚有一青衣之人。

    那抹玉青之色,让何子衿隐隐觉着眼熟。

    实际上,此时此刻,与太皇太后同在这琼楼最高层的,就是何子衿的熟人,朝云师傅。

    自琼楼向下,万株梅林盛放,林间徜徉之人,莫不是朝中显贵,衣香鬓影间,说不出的富贵风流。朝云道长神色间颇多感慨,“自少年离开帝都,一晃几十年未曾登上琼楼了。”

    太皇太后道,“先时听人回禀,舅舅偶有过来这里赏景。既来了,为何不到这琼楼看看。”

    “这里,是至尊所在。我少时,也不过是随着母亲过来。而今,是随娘娘过来。”朝云道长道,“当年,我的母亲,一朝离开,就再未来过。娘娘,不要走她的老路。”

    太皇太后有一些冰雪样的眼睛,带着天然的清透与洞悉。尽管艳阳明媚,但,冬季的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席卷而来,在这高高在上的琼楼之顶,似乎更见风雪冷厉。太皇太后的回答似乎就裹挟在这风雪之中送到朝云道长的耳际,太皇太后说,“好。”

    朝云道长退后一步,躬身轻施一礼,扶着内侍,缓缓离去。

    朝云道长自琼楼下来,心情难免有些沉重,但,一出琼楼便看到自家女弟子正在站在不远处的一株梅树下朝他挥手,笑的一幅阳光灿烂样,朝云道长立刻也不用人扶了,老胳膊老腿儿的嗖嗖嗖几步就过去,与女弟子有说有笑起来。

    冬日艳阳之下,北风挟碎雪之中,又一个风华绝代的年代,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