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夏启王 !
公元前2086年仲夏,涂山,一道腥红色血光划过天际,就好象在隆起的肚皮上划开了一道口子,一个混沌之物从血光之侧坠落而下,伴随着嘶鸣之声,声音十分清脆,充满着悲悯,好像婴儿在泣血。
方圆百余里的民众无不为之震惊,在巫师的蛊惑下,纷纷操起棍杠锄具、铜鼓锣铃,挨家挨户搜寻不祥之物。
一时间,人心惶惶,鸡飞狗跳,十多名当日或数日内出生的男女婴儿,被扔进火坑,或架火焚烧,十多户平民或奴隶哭天抢地,数名妇孺不堪忍受失子之疼,或受不住新儿惨死之状,或投河,或悬梁。
在涂山南坡一户人家,地势偏僻,少有人烟,一位年轻少妇正一脸惊惧的抱着新生儿,突然听得远处传来阵阵铜鼓锣铃之音,并伴着吵杂的叫喊声。少妇急忙抱起婴儿,慌慌张张地逃出家门。
雷电之声响起,噼啪作响,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一切都淹没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之中。
——————
十六年,对于数百万年的人类文明史,只是沧海一栗,凡世一尘,转瞬即逝。
十六年后,雍州武国国相烛炽勾结北狄的熏育人叛乱,囚禁了武国的首领武氏。
彭国首领铿奉大王舜的指令,率大军前往雍州平叛。
有易氏、有虞氏、斟寻氏等十多个部落派兵增援,年仅十六岁的启夹在涂山氏的出征大军里。
主力大军在华阴渡过谓水,进入雍州境内,向邰城进发。在离邰城五十里,遇到武国大军的阻击,双方乱战至傍晚。
(邰城在如今的武功县,后稷的封地,有后稷祠及姜嫄祠。)
双方混战正酣,北方杀来一支精骑,原来是熏育人趁乱南下,平叛大军不支,趁着昏暗的天色,向黄龙山方向退却。
至此,熏育人与武国南北互应,钳制住平叛大军,双方互有胜负,战事胶着,武国希望熏育人与彭国大军拼个你死我活,熏育人则希望武国与彭国大军打个二败俱伤。
结果,武国和熏育人都不肯使尽全力,彭国大军没有实力同时对付武国和熏育人,因此也不敢全力拼杀。
此时,三苗部落联盟大王病重,他的儿子盘信乘机掌握了蒙苗部的兵权,兵马调动频繁,随时有北上的企图。同时,有扈氏和一日做大的有邓氏也有异常的兵马调动,阳城被迫将主力大军调往襄阳一带,以防止三苗人突破参卫城而北上,也防着有邓氏和有扈氏的异常举动。
为应对雍州的战局,阳城向各部落再次征兵,没有一个部落再肯多出一兵一卒,平叛战争一拖就是将二年之久。
18岁的启,经过二年的风霜和拼杀,身材魁梧,面色峻朗,神色中透着坚毅和冷峻。一身野猪皮袄,头顶一顶皮帽,脚蹬一双皮靴,沾满了洁白的雪,腰上绑着一根麻布带,斜插着一把短刃。
四周到处是针叶常绿乔木,高耸见顶,树杆又粗又直,灰褐色的树皮,裂成不规则的鳞块,大枝平展,或斜着向上,树枝上挂着或大或小的花柱、穗状球果,枝叶和球果上挂满了洁白的雪。
刚刚又下了一场雪,雪下的不大,地上的积雪刚刚漫过了皮靴的脚面,踩上去,发出吱吱的声音,在寂静的森林里,显示异常的清脆。
阳光透过树叶直射了下来,非常刺眼,没有一丝丝的风,偶尔有几只小动物快速的消失在林木后面,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小而浅的爪印。
虽然没有寒风,启却感觉到阵阵寒意,从温湿的江水南岸来到雪霜的渭水之北,已有二年,启仍然没有习惯下来,跟北方伸手结冰的天气相比,启更喜欢湿冷透骨的南方气候。
“大哥,出了这片林子,就有人接应我们了。”山南十分高兴的说,“没想到熏育人在河水(即现在的黄河)南岸的河湾老营被乌桓部落偷袭,熏育大军的粮草一下子就中断了。”
跟在后面的克牙扯开了嗓子,“娘的,终于可以放开嗓门说话了,这些日子,可把老子憋坏了,大气不敢出一口。”
克牙和山南都是涂山氏的平民,在来雍州的途中,三人相识,他俩都比启年长。克牙和山南出身贫苦,没念过书,发现启学问高,觉得他很了不起,便认他为大哥。
启丝毫不客气,把他俩当小弟对待。
涂山氏是一个小部落,原本属于九黎部落,蚩尤战死后,九黎分裂为九夷和三苗,涂山氏一直夹在中原、九夷与三苗之间,谁也不敢得罪,此次出兵雍州,对三苗和九夷并无直接的利害关系,为了讨好阳城,倾其所有,派出了一个旅,即一千人的军队,随平叛大军来到雍州。
由于启为人十分机敏,又识字,涂山氏首领派他负责佃作的差事,启不负所望,常常有不小的收获,深得涂山氏首领的信任,给了他一个最低级的军职。
启非并贵族出身,能得到升赏,已经是很不错了,启子并不在意升赏,不过,有了军职,就可以挑选助手,在刺探情报的过程中,有人帮助打掩护,便安全得多了,克牙和山南身手敏捷,打起仗来十分勇猛,三人关系亲密,当然是不二人选。
几天前,启带着克牙和山南再次去熏育大营刺探军情,竟然探得熏育人在河湾地区的老营被乌恒部落袭击而失陷,熏育大军设在陇山的大营因此粮草为断。
(熏育,又作獯鬻、荤粥、薰粥,上古时期的少数民族,主要在陇山至太行山一带活动,熏育人衰弱后,匈奴人兴起。)
这二年来,不仅中原的平叛大军在苦苦煎熬,熏育和武国也是苦苦支撑,熏育的二万多人马驻扎在陇山大营,人吃马喂,虽然有河湾老营支撑,时间长了,河湾老营的粮草也快消耗殆尽。
熏育人之所以不惜代价在陇山支撑着,他们看中了渭水一带肥沃的土地,并想借此进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