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万法无咎 > 第四十四章 洗尘尤有一重关

第四十四章 洗尘尤有一重关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万法无咎 !

    武殿主并不接过,曼声道:“我越衡宗门下,进献宝物一流当去星陈阁,并不隶属于功德之列。”其实以武殿主法力,足以越过这玉盒刺探出其中到底是何物,但他并不打算这么做。

    归无咎坦然道:“弟子明白。”

    武殿主这才大袖一卷,摄过玉盒。打开一看,却是一本薄绢所制的书册,略微一怔,便翻阅来看。

    随归无咎前来诸位师弟师妹,看到谜底,也在暗暗猜疑这书册记载的何等内容,以至于归无咎有如此信心。

    不过半盏茶功夫,武殿主阅览完毕,将之传给黄殿主、霍殿主。

    又过了片刻,三人均已看完。

    黄殿主双目垂帘,宛如泥塑木雕一般,似乎正在入定;霍殿主斜摆拂尘,皱眉凝思,也不言语。武殿主目光遥接殿外,似乎在观看远处景色。

    这份情景着实有些诡异,不过台下较有见识的弟子猜想三位殿主可能正在以神意交流,因此也只是静静等待。

    不知又过了多久,武殿主收回目光,将书册仍置于玉盒之中,盖上盒盖,注视着归无咎。

    黄副殿主一捻黑须,缓缓道:“师弟我长年云游在外,初掌此职不足一月,更兼修为在二位师兄之下,故而此事当以二位师兄的意见为主。”

    归无咎依旧表情淡定,不露声色。

    黄副殿主看上去并未表态,但蓝钰、谢月屏却能看出,他这等态度,正说明事关重大。归无咎所呈之物,若无极高价值,黄殿主很容易做出否定的判断。

    霍殿主道:“黄师弟太谦了。此卷虽别开生面,令人叹为观止,但说到底不过是真气境弟子所用之物,以我等修为哪有看不明白的道理。只是兹事体大,是否我等暂不批示,转呈九转灵光殿,由三位真君决断。”

    武殿主断然道:“倘若事涉元婴之上,自然直呈九转灵光殿;但若是我等力所能及之事,那么无论披功多寡,还是应当给出明确意见。只不过最后上陈真君,定其可否而已。否则稍遇大事便推上诿下,我等岂不成了尸位素餐之人。”

    黄殿主、霍殿主一齐道:“师兄之言甚善。”

    随归无咎前来的众人心头一凛,看来三位殿主即将作出决断。如果归师兄再次创造奇迹,真让人难以置信。

    武殿主叹道:“在局中时,步步迷途;跳出局外,拨云见日。这一道谜题,其实数万年来不少先贤有所猜测,但均不了了之。我当年也有几分理清脉络、造福后学的心思,但终究力不能及。阴鱼九珠,不愧是一等之资。只是具体所值多少,还要费些思量。”

    黄殿主沉吟道:“功莫大于成道。当初我越衡宗有玄境断续之危,三祖助三代掌门成就真君之位,故得十天功。此卷亦有助人成道之效。若以上下论,真君之位与灵形修士,相去何啻于霄壤;然而以多寡论,三代掌门襄助一人,此卷足以立万世之基,又不能相提并论。两相权衡,或许在伯仲之间。”

    霍殿主道:“从另一角度看,若以为此卷价值与《论》部一百五十七卷相当,那么黄师弟所言也确实甚为允当。”

    武殿主沉声道:“二位师弟之言有理。明光殿暂披十天功,上呈九转灵光殿。”当即取出一道卷轴,三人各自批文,金光一闪飞出殿外。

    应武殿主要求,归无咎讲解了完成此册的前因后果。

    道途崎岖,除了功法层次,外物足备,资质禀赋,机缘气运四者之外,最不可轻忽的难题,便是九劫七十二难,合称“九九玄关”的道外疑难。

    如逐影劫、枯心劫,均是九大劫中令人闻之色变的险恶劫关,不知有多少英才卓越之辈在此处断送道途。

    九九玄关的第一关,名为尘心劫。这一关,说的是初入道途尘心未定,六根不净,难以持正本心、明道见性。这一关要靠自身的力量渡过极为不易,上古时便有故事流传,说某位大德之士浮沉半生,一朝醒悟,从功名宦海、利害成败中解脱出来,顿悟得道,步入真途。

    只是修道种子总是幼年入道为佳,总不能都是如此颠沛半生,等到四五十岁勘破尘缘再入道门。如此做的话,修道的最佳时间已经错过。

    但是这一道“尘心劫”在当今越衡一流的巨派大宗内,却不再视为难关,与逐影、枯心诸劫不可同日而语。各家均有秘法,有的称之为“点凡”,有的称之为“洗尘”,有的称之为“炼真”,名目虽异,其实一理。譬如本门冲霄阁弟子,入门之后均有元婴三重修为的大修士为其施法,号称“玄真点明台”,一举破去尘心一劫。

    如木愔璃为食道灵鱼带回越衡山门后,虽南宫宗主突遭意外损伤,但数日后依旧由另一位真君大能梁月笙亲自为其施展“玄真点明台”之术,顺带连淬凡四关一并度过。这也是她入门数日方才与同门相见的原因。归无咎十二年前,也是由南宫宗主亲自施法,过了此关。

    然而,归无咎却另一个角度现问题。

    冲霄阁弟子所修行的《九元书》是世间唯一一种在真气境中就能产生种种歧途别见、理解不纯的功法。按照门中前辈观点,《九元书》脱胎于直指大道的无上秘典《通灵显化真形图》,内蕴形上之法,故有知见之难。

    此评语不能说错,但却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归无咎突破“返照”一关的过程中分明看到,《九元书》不愧是脱胎于至典的秘法,对修道者精神心境上的要求极高,非得达到圆成自足的境地不可。“玄真点明台”之术表面上帮助初入道的修士了却种种杂念妄想,但却并未能够建立起一种圆融自在的意境。

    就好似一人身上长了脓块,“玄真点明台”之术相当于助其挤破脓水,擦拭干净,但并不能帮助其新生血肉皮肤,达到光洁无暇的地步。故而其心性似定实瘐,以至于修习功法的过程中始终隔了一层,产生种种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