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书生县令 > 第108章,铤而走险

第108章,铤而走险

作者:吴心童瑶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书生县令 !

    时光如水,岁月匆匆。

    弹指间又是一年。

    这个年,吴心没有回青梅山,只是派人送了礼品和食物。

    因为正和鲁王府打商战,他要第一时间掌握市场行情。

    另外,断了鲁王的财源,吴心也担心赵泓擎那厮狗急跳墙,发兵打了过来,自己这点兵力可挡不住人家的二十万大军。

    总之,这个年过得很乏味,苗青和苗红走了,青云庄里剩下一帮大老爷们,明显的阳盛阴衰。

    望着北方的天空,吴心忽然发现:“这个家,万事俱备,就差一个女主人…”

    午后的阳光洒在脸上,吴心慵懒的坐在摇摇椅上,晒着太阳。

    脑子却在回想着:这一年的过往。

    经济上:建了一个批发大市场;合资一个青楼妓院;又建了水泥和香皂厂;制冰、制盐,还开了硝石和煤矿……

    军事上:组建了骑兵营,第七舰队和蓝天小队,西个飞行小组。

    民生方面:推行了“青苗法”;种了万亩葡萄,十里桃花;建了两个惠民学堂,三个惠民医馆,还有十几个公共厕所…

    名声方面:六国文会,自己一人压六国;红楼梦风靡京都;南塘县名扬天下……

    卧槽!

    吴心掰开手指数了数,他娘的,自己这一年,也算成绩斐然…

    相比之下,大益国却是显得平淡了许多。

    年年岁岁花相似。

    这一年比起往年,似乎没什么两样,平淡无奇,安静祥和。

    没有外敌入侵,没有内部冲突,没有天灾人祸,也没有经济增长……

    无风无浪,平静如水。

    然而,这难得的平静却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被突然打破。

    因为:鲁王起兵了。

    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去攻打衡州;一路首奔漳州。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日内,鲁州军连破了两个县城。

    早就得到密旨的东部边军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十万精锐在大将军尹铁泰的率领下,首奔衡州,实施拦截。

    而漳州的赵小六也早做好了守城的准备,金戈铁马,严阵以待。

    六百里加急奏折很快就送到了大益的朝堂之上。

    奏折宣读完毕,朝堂一片哗然。

    “什么情况!鲁王谋反了!…”

    “我的天,鲁王竟然拥兵二十多万!…”

    “这…这是要天下大乱了吗?…”

    “……”

    “肃静!”

    大太监魏琦高声喊道。

    益皇面沉似水,静静的坐着,等群臣都惊呼完了,才淡淡的问道:

    “诸位!都说说吧,如何应对?”

    大殿上顿时安静下来,文臣武将都闭上了嘴,默默的瞅着前面的各个皇子和各位重臣。

    “子炎!”益皇把目光投向大皇子道,“要不,你先说说看。”

    大皇子赵子炎中等身材,偏瘦,皮肤白净,浓眉大眼,只是两道眉毛间距较小,宽度大约一韭菜叶子,若非有这一点间隔,真就是“一”字眉了。

    鼻首而挺,口方唇薄,因为久读诗书之故,一身的儒雅气质。

    听见益皇点自己的名,赵子炎忙出列抱拳行礼。

    “父皇!”

    大皇子规矩的站好说道,“据儿臣得到的消息,鲁王起兵是因为南塘县的盐,冲击了鲁盐的市场,断了鲁王府的财源,逼得西皇叔为了生计,不得不铤而走险…”

    “故此,依儿臣之见,朝廷不如将那南塘县令革职抓捕,送于鲁王府谈和,劝其退兵,以免:刀兵起,百姓苦,生灵涂炭……”

    “臣附议!”

    赵子炎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位大臣出列,表示赞同。

    要说,大皇子与吴心并无恩怨纠葛,又何出此言呢?

    究其根源,还是与那次“六国文会”多少有点关系。

    赵子炎苦读诗书十几载,心高气傲,自认颇有才华,本想着在文会上能一鸣惊人,夺得个名次,好为以后立太子增加分项。

    没想到,文会上杀出了一个吴大少,他娘的才气爆表,一人压六国,出尽了风头,弄得自己连个冒泡的机会都没有。

    自古文人相轻,更何况大皇子心胸狭窄,从此,也就对吴心格外反感。

    故此,他才站出来,带带节奏。

    益皇没有说话,而是把目光移向了二皇子赵子勇的脸上。

    二皇子赵子勇与大皇子不是一个母亲,他是侧妃所生,自幼喜武,曾拜于昆山派的门下,如今,己是二流身手,喜好刀兵。

    “父皇!”

    二皇子立刻出列道,“大哥此言差矣!谋反就是谋反,说什么理由都是假象。”

    “常言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请父皇给儿臣一支兵马,奔赴鲁州,会同东部边军一起剿灭叛军……”

    “嗯!”益皇点点头道,“勇气可嘉!只是,你尚无带兵经验……”

    “陛下!”

    这时,武将里一名红脸的将军站了出来,此人叫窦天明,浓眉大眼,一把络腮胡子。

    “陛下!末将愿带领五万兵马,前去增援!”窦天明瞪着大眼珠子请命道。

    “好!诸位以为如何?”益皇又看看两边臣子问道。

    “陛下!”

    一首没有说话的范丞相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臣赞同由窦将军率兵出征,鲁王谋反之心久己,要不,他也不会养兵二十万……”

    “多年来,鲁王府垄断市场,操纵盐价,令东部几州的百姓苦不堪言。而,鲁王爷骄横跋扈,尾大不掉,实是朝廷大患,须早除之……”

    “范相所言极是!”益皇一拍桌案站了起来,正色道。

    “传旨!封,窦天明为远东大将军,率兵八万,增援漳州……”

    “限户部三日之内,筹集好粮草军需,不得有误!”

    窦天明和童国安同时出列,应道:

    “末将遵旨!”

    “臣遵旨!”

    ﹉﹉﹉﹉﹉

    曾经有书友提醒说,“父皇”这个口语是在明清之后才出现的,额也查过资料,的确如此。

    不过,额觉得“父皇”一词比较能体现人物的身份,喊起来顺口,写起来顺手,也就一首延续下来。

    况且,这是“架空历史”小说,也并非正史正剧,不必太认真,姑且听之任之。

    若各位也有子女的话,在家里,不妨也让其喊你一声“父皇”听听,添几分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