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试练东汉 !
等张易再次回到竹林,爷爷已经在竹林里,他听说张易在竹林里教孩子读书,就赶过来看,结果差点颠覆他的认知。好在他不是迂腐的人,很快就看出,张易教书比他教书要简单适用多了。
见到张易后,笑着说:“你这是有教无类,好。弟子规,这几句话说得好啊。”
“都是自己人,他们本事越大,是不是越好?”
“他们都能学成?”
“未必都要学富五车,能懂礼守信就行,启蒙结束后,我会教他们孙子兵法,学得好的才能跟我去战场。”
“你会《孙子兵法》?你想当兵?”
“学过,会背,世道日益混乱,功名只能马上取,我要当将军,就不能在震泽地区混,这里是水军作战,没有财力,无法做大,付出多功绩少,不划算。”张易根本没实力在这里壮大,心里也不想吞并二十八家族,就现在这样最好。
道理老爷子当然懂,张家能占据马迹岛,是因为家里始终保持三百私兵。
张易归宗,只分到五亩水田,不是岛上地少,而是庄主必须留下大片土地养兵,否则全家不过上百人,根本无法控制三千多庄户。这些私兵不需要种地,平时禁戒自家范围,主要防的还是湖里邻居。
除了九宗二十八家,湖里还有不少小股水贼,从吴郡来时遇到的四人,就是盘踞在乌龟山上的水贼,那个张老三是在岛上混不下去,才跑去玄武寨做水贼的。
不仅这些水贼,其他家族同样得防范,震泽九宗二十八姓当然是打出来的地盘,开始的时候可不仅仅二十八家,有的家族占据好几个岛屿,有的岛屿已经换了几个主人,这里的家族只要衰败了,就可能被别家吞并。
在郡府眼中,各家就是一伙伙水贼,最好互相之间打成一锅粥,让他们来捡便宜。能在这里建立家族的,当然也不傻,自从官府力量壮大后,就收敛了许多,知道自家能够不受官府辖制,凭借的就是各家私兵加起来,远远超过城中的那点兵力,只要不聚集起来攻城掠地,就不会引来大军征剿。
二十八家互相之间除了争斗,还会联姻,有了密切关系后,关键时能守望相助。张氏在这里已经百多年,二十八家里有一半交通过婚姻,轻易不会想着去吞并对方。
老爷子见张易小小年纪,才来两天,就看清这里的本质,当然很高兴。
合格家主可不是有几亩地,读几本书就能胜任的,自保的手段必须有,还得控制有度,想出人头地得去朝廷发展,不能在窝里横,真要惹了众怒,就是破鼓万人捶,最后成了郡守剪除的目标。
当老爷子听说张易刚才是去王铁匠那里,定制制竹简的工具,一下子就联想到书上这些字,就问张易:“你买竹林是想制书?”
“是啊,我刻的这一篇文章非常适合启蒙,如果做成书简,会有人来求购的,我得提前多准备一些,一次性卖出去。”
现在可没有知识产权,只要有个家族买走一本,就能抄写出大批书籍,张易得把这第一桶金,赚到自己手里。
张易带孩子去竹林读书写字的事情,当天就传遍了整个岛屿,第二天一早,这些孩子的家长都送了些粮食过来。
如果张易是带着孩子做农活,那么张易养着孩子就是应该的,他们最好还能要些钱财回去。
现在张易是教孩子读书,还到贴粮食,这世上根本没有这个理,他们反而开始紧张了,有人说出自己的担忧:“如果张易没粮食养孩子了,会不会不再教读书,而是带着孩子去做竹筏换粮食?”
现在能读书的都是上等人,对这些庄户吸引力太大了,他们很快就达成协议,宁愿自家省点粮食出来,也要先喂饱张易他们,让张易安心教这些孩子读书。于是各家就开始筹粮,几十家各拿出一点,一下子就解决了张易他们一个月的粮食。
在孩子们读书的时候,张易用匕首劈蔑,很快就编出一些渔具,都是丢在水里的镂空容器,因为洞口里有倒刺,鱼游进去容易,进去就出不来。
有了这些东西,从第三天起,孩子每顿下饭的都是野菜鱼汤。
那些没打算把孩子交给张易的庄户开始踌躇了,因为孩子在家里哭闹,也想去竹林读书,他们却事先答应了一些张家子弟,还收了些财物,现在想反悔却不敢。
这个时候当然是老爷子出马,在家里对某个上门讨教的庄户说:“跟我孙子读书的,他只让孩子叫他老师,随时可以回家,你家孩子,当然也能去读书,不过记住了,既然送去了,就要好好读书,读不好的是要退回去的。”
得了老爷子指点的庄户,第二天就带着粮食,把孩子送到竹林里。张易只是指个地方,让他们放下粮食,根本不管孩子已经混进那些正在读书的人群中。
有人带头,还成功了,跟上的人就多了,根本没管正在过春节。
张易也没在乎,他只是烧掉几个竹节,听听响,就算把春节过了,其他和平时没有区别。
半个月下来,张易一直是每天刻八句在竹子上,每根三个字,散布在竹林里的孩子,已经超过一百个,里面还有几个女童。
张易根本不管大小还是男女,反正有教无类,愿来就来,也不管他们家里送多送少,大家一起吃,是不是赚了,要看孩子自己饭量,张易是尽量多煮,让每个孩子都能吃饱。
文字多了,张易还是每次从头到尾读两遍,他们能不能记住,能不能默写出来,张易根本不管,教完就去忙自己的事情。
越是这样,这些孩子越认真,因为他们已经被家长告诫过,读不好书,是会被退回家的。
元宵节前两天,张易把《总纲》和《入则孝,出则悌》刻完,然后就不再继续,开始带着稍大的孩子清理杂树林,至于岁数小的,依然让他们在竹林里继续读书识字,顺便收收渔具。
现在竹子上已经三百多字,主要内容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汉以孝治天下,这些内容当然符合主流思想。
现在白天在竹林里的都是孩子,到了晚上,竹林里都是大人,甚至比白天更热闹,这些人是来抄书的,可惜张易刻字时,故意不按照顺序刻字,也就前几天,字数少时,能拼凑出意思,可惜那时候,他们还没想到张易会一直坚持下来,现在竹子多了,他们想理清楚顺序,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这些拼凑出去的内容,还是传了出去,就算不识字的人,听了也点头赞叹,谁家不希望子女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马上就是开春,江南雨水很多,不可能一直在竹林里读书,在孩子们读书的时间,张易已经对杂树林进行测量,有了完整的规划,他要在这里搭出一片竹庐,以后就搬到这里,带着小孩子一边读书,一边制作竹简。
在张易开始带着孩子开始施工后,不少庄户就主动来帮忙,现在是歇冬,他们根本没有什么事情,为了尽早让孩子住进去,干活非常卖力,就算没孩子读书的人家,也来了不少,这个时候不搭把手,面子上也过不去。
杂树林在湖边的小山嘴上,因为周围没有可供开垦的土地,才没人来关注,后面山坡上都是竹林,之间的界限就是几十米高的断崖。
有张易指挥,那些杂树被锯得高矮不一,然后全部去掉树枝,剥去树皮,当成竹庐的柱架,横向搭上树干后,再铺设竹子,就成了悬空建筑,墙壁都是竹子破开交错咬住,用扣件锁住后,再用竹钉铆牢。
有几百庄户带来的各种工具,施工进度很快,十来天时间就主体竣工,杂树林完全不见了,变成一个悬空的竹子建筑群,一间间竹庐高低搭配,错落有致,勾连之间的是竹排铺就的平台和台阶,因为竹庐柱子都是连根的树杆,整个建筑非常稳固。
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同样没剩多少,连刻了字的竹子都被砍光了,在张易有意安排下,那些字已经出现在一个宽阔大厅的内墙上,排列得整整齐齐。这个大厅就是以后的教室,弟子规后面的内容,会陆续刻画在墙上。
竹庐建好后,张易和四十几个孩子,全部搬了进来,临时插班的,就没有这待遇了。毕竟内外有别,这里以后是张易这个小家族的地盘,外人可以来学习,住进来不合适。不过建筑竣工,张易答谢帮忙的乡亲时,明确告诉他们,他们孩子白天还可以在这里读书。
张易请王铁匠打制两套竹简工具,又有老爷子出面推销,庄主已经吧《弟子规》的前面内容上报留地主家,主家预定一千册《弟子规》,作为整个张家的启蒙教材。给出一册书五贯钱加一担米的价钱,当然不便宜,尤其是一下子要了一千册,而且米还是现在开始供应。
能维持温饱后,钱财对张易已经不重要了,再说,他脑子里的书,绝对不止五车,就算以后靠卖书赚钱,也得先要扩大知名度,《弟子规》就是用来扬名的。
虽然主家只需要一册就能拿到内容,但是由张易亲手制作书写的书籍,对于帮张易扬名非常有利,这种原版竹简要比后世请作者签名要贵重得多,因为张易只凭这本书,就已经站在读书人中的高点上,以后用这本书启蒙的人,敢忘记张易的大名?
对张易来说,这本启蒙教材传得越广泛,对他越有好处。
现在吃住问题都解决了,下面当然是制作书本,让第一桶金早点兑现。
张易是要马上取功名的,至少得弓马娴熟,弓马都是要花钱买的,不仅张易,这些孩子同样要跟着一起练习,都需要钱来实现。
竹林里剩下的竹子,虽然不多了,制作一千册书简还是绰绰有余,等完成弟子规后,新竹应该又破土了,因为老爷子动手快,冬笋挖得少,开春后竹林会更繁盛。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庐当然要配上竹海,居住起来才有意境,再算上竹林教学的美谈,张易已经完成了软硬件制造,最后就缺流传的广告词了。
等张易把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刻在竹庐外墙上,更名为《竹韵》,整个装叉流程才算完整。
看着竹海摇曳婆娑,听着竹庐里朗朗读书声,吟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张易觉得这才叫有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