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新命记 > 第二六五章 滋味

第二六五章 滋味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大明新命记 !

    杨振从来没敢奢望过要什么有什么,在明朝末年,尤其是崇祯十二年的时候,他怎么可能还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呢?

    这一回,他从辽南胜利归来,带回来了这么多满鞑子的首级,其实心中最渴望的,只是能够换来一些火器上的支援。

    如果王德化能够说动崇祯皇帝本人,或者说动兵部尚书陈新甲,能把京师神机营里多年不用的一些库存货,或者兵部武库司的库存货,多少给他调拨过来一些,那就算是他烧对了高香了。

    当然了,大明朝这些年连番的天灾人祸,连番的兵荒马乱,不管是京师的神机营也好,朝廷的兵部武库也好,到现在,估计也没有多少东西了。

    但是老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京师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武备库里的库存就是再少,再不够,可也绝对不会缺少了先遣营所需要的那一点东西。

    而且,杨振还知道,从崇祯九年开始,崇祯皇帝就已经专任耶苏会士汤若望,在京师设厂,以西法铸炮了。

    如今京师的西洋炮厂已经开办了将近三年,朝廷虽然没钱,铸炮的进展较慢,可是怎么地到现在也应该有了一批火炮了吧。

    这些火炮,若是最后仍旧交给京营镇守京师,那就等于是拿肉包子打狗了,根本不会发挥什么作用。

    眼下倒不如把它倒腾到自己的手里来,少了他不嫌少,多了他也不嫌多,总之能弄来多少算多少,不管弄来多少,起码算是用到了正经地方上。

    因为这些东西,落在废物点心一样的京营手里,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崇祯十七年,流贼围攻京师的时候,所谓的京营人马一哄而散,京师的城门从内打开,所有这些枪炮军械,全都没有发挥该有的作用。

    汤若望也好,京师西法炮厂也好,连同大小火炮上千门,先是落到了大顺军的手里,不久之后,大顺军仓促撤离京师,这些东西又落到了入关的清兵手里,并且最终成为了清鞑南下中原和江南的雄厚本钱。

    崇祯皇帝耗费了大量钱财铸就的利器,平寇用不上,给辽东军又舍不得,结果留给了京营那一堆废物。

    他本想着用它们镇守京师,结果不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倒白白便宜了敌人,成为了压垮大明朝的又一块石头。

    这一世,若是仍然如此的话,那可就太可惜了。

    且说杨振与杨朝进谈话之后的第二天上午,辽东巡抚方一藻父子陪着朝廷钦差兵部职方司主事张若麒,从锦州回到了松山城。

    这一行人,在松山总兵府简单吃了午饭,就被着急赶回京师报信的杨朝进催促着离开了松山城,在杨振的率队护送之下,经娘娘宫到小凌河口,乘坐着袁进返航觉华岛的船队,走海路返回宁远。

    因着这几个人要回宁远商量奏报的事情,方光琛倒是没有直接留下来,而是跟着辽东巡抚方一藻同回宁远去了。

    与此同时,这一行人也带走了那整整两船眼瞅着就要腐烂败坏掉的满奴首级,预备着送往京师,作为报捷的证据。

    唯一令杨振感到遗憾的是,刘肇基他们一行护卫人马在松山停留期间,自己始终没有找到机会结交一番。

    不过,送走了方一藻、张若麒、杨朝进以及邱民仰、张斗等人之后,杨振总算是有了一点自己的时间,可以仔细考虑考虑松山城里的事情了。

    这几天里,他先后进出松山城好几次,松山城四周的情况,他已经有所了解了。

    南城和西城的城墙、城门,在他率队离开松山的那些日子里,都已经被留在松山城里的吕品奇所部、夏成德所部整修完毕了。

    原先被满鞑子重炮轰击得坑坑洞洞、破烂不堪的地方,也有用青砖、条石、巨木一一修补一新了。

    包括西城内、南城内,原来的驿馆房舍、民房商铺被毁形成的废墟,现在也都已经清理一空了。

    夏成德、张得贵指挥着留在松山城里的人马,利用从城外清鞑大营里拆解回来的大量木材,就在原地之上,依托现有的断壁残垣,搭建起了一排一排新的简易棚屋。

    这些木头、木板以及茅草芦苇搭建的成排棚屋,既节省了松山城内本就不大的空间,而且也提供了大量可以让各部士卒、民壮能够栖身的营房。

    与此同时,松山城的四面城墙之外,各部留守老弱开荒耕种的高粱谷子,已经长出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青苗。

    到了金秋十月,怎么也能收获一些高粱小米,就是丰收不了,高粱秆子总也能在危急时刻临时充当战马的草料。

    粮食自给的问题,杨振在松山城里根本做不到,所以他也不做此想,让各部拣选精锐,区分老弱,不过是希望人人都有事做。

    好叫精锐敢战的,放心去打仗,而那些老弱不能战的,也能有一分力出一分力,不要在松山城白吃白喝,然后坐以待毙。

    杨振当初安排了这些事情之后,就率队出海去了,原也没敢奢望这个留守松山主持城防的副将夏成德,能把这些事情做得多么扎实。

    不过这一回,他回来一看,情况还不错,起码超出了他的预想。

    这个夏成德之前事事推诿,不肯担责,但是真做起事情来,还是可圈可点的。

    打仗作战的本事怎么样且先不说,杨振也不晓得,但是就整修城池、清理废墟、搭建棚屋,开荒种地等等这些杂事来说,做的还是可圈可点。

    比起杨振原来手底下的那些糙汉子们来说,可是要强上不止一点两点了。

    这个情况,也使得他对夏成德父子及其所部人马的态度,变得更加复杂了起来。

    且说这天下午,杨振送走了张若麒一行人后,回到自己的总兵府里,就传令召集松山城各路将领见面聚议。

    除了路程稍远一点的徐昌永没有参加之外,到了下午未时三刻,其他各路将领全都齐聚到了总兵府大堂正厅之上。

    张得贵、吕品奇、张臣,李禄、仇震海、俞亮泰,这些人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熟悉的相互打着招呼,不熟悉的彼此介绍着彼此。

    之前笼罩在众人头顶上的那一丝阴云,早已经随着朝廷钦差兵部职方司主事张若麒对杨振的高度评价传开,而烟消云散了。

    光看张若麒、杨朝进这两位钦差对杨振的态度,他们就知道,这一回,杨振和先遣营不仅不会被追究先前众说纷纭的那些罪过,而且肯定又能得到朝廷的一番封赏。

    而且根据杨振本人以往的仗义做法,这一回先遣营上下,甚至松山城上下,头头脑脑们都会跟着沾光受赏。

    所以,这些人一来到总兵府里,就是满脸喜色,私下里都已经嘻嘻哈哈,开始相互道贺了。

    他们都知道,只要朝廷钦差回了京师,朝廷给他们封赏,可就近在眼前了。

    大堂里面的松山诸将之中,唯有祖克勇和夏成德两个面无表情,相隔甚远在那里孤零零地独自坐着。

    祖克勇这个样子,是因为他一贯如此孤傲高冷,自从加入到先遣营里以来,除了公事往来,而且公事公办之外,很少与其他将领私下交往。

    本来他就是祖家子弟,在先遣营里不受其他人待见,别人又见他总是一副爱理不睬的样子,也都敬而远之,不往他前面凑合。

    至于夏成德,则又与祖克勇不一样了。

    他不是征东先遣营的部将,不拿征东先遣营的饷额,与先遣营诸将本来就关系淡漠。

    松山城里的诸将之中,他只与松山参将吕品奇熟悉,原本在对待杨振入主松山城,先遣营进驻松山城的问题上,他与吕品奇还是一条线上的人,颇能说些话。

    但是现在,吕品奇率部跟着杨振乘船渡海,往辽东半岛方向上走了一遭之后,再回来松山城,已经完全变了个人一样。

    夏成德以松山副将之尊,再去主动拜访原本该当是他部下的松山参将吕品奇,两个人就再也谈不到一起去了。

    特别是一说到杨振,这两个原本还能说到一起去的松山老将,现在简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已经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了。

    他明白,吕品奇已经明确地投靠到杨振那边去了,这让夏成德的心里极其地不是滋味儿,同时也不住思考,自是要是在首鼠两端,在这个松山城里可就混不下去了。

    “各位!朝廷钦差已经走了,宁远来的两位特使也都走了!现在松山城里剩下的,都是咱们松山自己人了!”

    听说众将到齐,杨振从总兵府后院来到前院大堂,一进来,就对众人朗声说道:“今天召集大家过来,一个是向诸位当面通报一下这几日的情况,另一个也是与诸位一起再议一议,咱们松山城接下来该做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