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千金谋势 > 第一章 投降?接不接受?

第一章 投降?接不接受?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千金谋势 !

    晨光熹微,天光破晓,一束光慢慢地从空中洒下来,黑暗渐渐驱散,天地间都染成了灿烂的颜色,静谧而又壮丽,这是南唐京都郊外的黎明景象。

    “吱呀吱呀”,一辆马车朝着曙光的方向前行,缓慢而又坚定。一块精美的弯月形凤纹玉佩从马车的车窗滑落,溅起几星泥土。

    一个女声传来:“女公子何不留着它做个念想?”

    另一个女声道:“既然要奔赴战场,何必负重前行?”

    时间回到四年前。

    南唐西边有一个国家叫朔方,朔方内战,国君盛金兵败,被几百亲兵护送着逃到南唐承州。

    一位浑身是血的朔方将领拍着城门高声喊道:“朔方祈愿归附南唐,请开城门,庇佑朔方国君!”

    城门上的南唐士兵闻声,不敢耽误,立即去报承州刺史赵同。

    赵同四五十岁年纪,皮肤黝黑,中等身材,长得一脸精明相。他听了士兵的报讯,非但没有欣喜之意,反而愁眉不展,顾虑重重。

    南唐与朔方毗邻,两国边界线十分绵长,因此常年争端不断,频繁爆发战争。

    这次盛金内战兵败,为了保命,不得已向南唐投降求助,倾国降附。这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为何赵同却一副忧思模样?

    原因是承州城内少兵。

    承州位于南唐西部边境,原本是军事重镇,承平大将军柳弗愠率领两万承平军长期驻守于此,负责承州和周边十数个州府的防御军事。

    朔方内战不断,朔方百姓无以为生,纷纷涌入南唐境内谋生。这些难民有的老实本分做工,只求换口饭吃;有的却烧杀抢劫,无恶不作。

    几日前,距离承州两百里开外的兴州发生了大型的朔方难民作乱事件,柳弗愠带兵前去镇压,只留了副将张俭和两千承平军镇守承州。

    盛金本就图谋南唐多年,六年前还曾派十万大军压境,围攻承州。如今内战兵败,因害怕被叛军杀了,所以向南唐投降求助。

    此时承州城内只有两千人马,而随盛金投奔承州而来的亲兵便有五百人之多,若是把他们都放入城中,也不知是福是祸。

    赵同拿不定主意,遂让人去请承平军将领张俭、承州长史冯务本、司马卫亦君和他的嫡女赵学尔来商议此事。

    留着山羊胡子的削瘦中年男人是承州长史冯务本,他道:“盛金来降,应当马上开城门受降,庇佑盛金,待陛下出兵助他平定朔方,从此我南唐西部这一千二百里边境便又得以安宁!”

    坐在冯务本对面的青年男子身姿挺拔,长相英气,他是承州司马卫亦君。他与冯务本同为刺史之副,共同辅佐赵同治理承州。

    卫亦君当即反对道:“不可!朔方流民在兴州作乱,柳将军带兵前去镇压并重新布置边防,如今承平军中只有两千人马驻守承州,他们既要戍守城池,又要值班巡逻,维持秩序,根本分不出兵力来看守盛金。”

    “这次盛金带来的亲兵有五百人之多,若是他包藏祸心,只怕朔方还没得到,承州却要先沦陷了。”

    冯务本又道:“朔方地广人稀多山瘴,据险以守,即使派大军也取之不易。如今盛金主动来降,若是拒之城外,错失收伏朔方之良机,只怕将来为陛下责罚。”

    卫亦君道:“盛金穷兵黩武,四处征战,百姓不堪重负,各路豪杰纷纷起兵造反。”

    “等朔方内战消耗了国力,民疲兵弱不堪一击之时,再请陛下派大军西征,将其一举歼灭,比起现在冒着承州沦陷的风险放盛金进城,岂不更好?”

    冯务本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大军西征,劳民伤财,穷兵黩武的下场只看盛金我们就应该警醒了。”

    卫亦君道:“盛金无信,六年前他图谋承州不成,反被柳大将军擒获,当时就说要倾国降附,结果后来伺机逃走。”

    “如今他的老巢都被瓜分了,要是他进来一看城内少兵,生出觊觎之心,与旧部里应外合,则承州危矣!”

    卫亦君口中的“柳大将军”是柳弗愠的妹妹,柳弗思。

    六年前,她孤身闯入敌军营帐,智擒盛金,大败朔方。盛金为了保住性命,当即向南唐投降,俯首称臣。

    那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是解了承州的危机,更是震慑了那些想要趁机分一杯羹的国家。他们害怕落得像朔方一样的下场,纷纷收兵回国,南唐这才扭转了腹背受敌的局面。

    皇帝为了嘉奖柳弗思的英勇,破例封她为镇军大将军,从此柳弗思便成了南唐史上的第一位女将军,如今皇帝亲赐的“镇军大将军”的匾额还在柳府挂着呢。

    虽说“镇军大将军”只是虚衔,并无实权,但柳弗思却因此一战扬名,承平军中无论士兵还是将领,都对她极为尊崇。

    因为承平大将军的官衔是正三品,而镇军大将军是从二品,柳弗思的官衔比她哥哥柳弗愠还高,所以人们称柳弗愠为“柳将军”,而称柳弗思为“柳大将军”。

    冯务本和卫亦君针锋相对,半天也没有辨出结论,最后,两个人都把目光投向赵同,希望他能同意自己的观点。

    承州官衔最高的是柳家兄妹,柳弗愠不在,柳弗思又只有个虚衔,况且她向来不插手承平军中的军务和承州的地方政务。如今在座的只有赵同的官位最高,众人都等着他做决定。

    “这......”赵同摸了摸胡须,皱紧了眉头。

    赵同此时无比想念柳弗愠,如果柳弗愠在承州,他便不必为这件事情烦忧了。

    一想到柳弗愠为了镇压朔方难民才离开的承州,他又觉得那些作乱的朔方难民来得不是时候,为什么不挑个别的时间作乱呢?

    再转头一想,若不是盛金穷兵黩武,四处征战,朔方良民也不会沦落为难民,更不会流落到南唐境内作乱,那么柳弗愠也不会带着承平军在这个时候离开承州。

    所以究其根源,这件事情终究还是盛金的错。

    盛金不顾民生,害得朔方百姓流离失所,成为难民,如今这些难民却成为了阻拦盛金进城避祸的根源,说来也是讽刺。

    不知此时在承州城外等待救援的盛金知道了真相,是否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无论盛金会不会后悔,赵同此时却是焦头烂额。他生性谨慎,一星点儿事情便要琢磨许久才能做决定,更别提这样重大的事情,却要他在片刻之间拿定主意。

    如此复杂的局势,本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决定,但盛金人就在城外,要杀他的人和要保他的人随时都可能追上来,情势紧迫,实在没有时间仔细斟酌。

    赵同犹豫了许久,还是不知该如何决断,他转头问坐在他旁边的张俭:“张将军以为如何?”

    赵同心想反正这原本是柳弗愠该操心的事情,既然柳弗愠不在,就让他的副将做决定吧。

    突然被点名的张俭也是不知所措,这种事情难道不应该是屁股决定脑袋,谁的官职高就谁拿主意吗?

    此事关系重大,张俭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他眼珠子在这屋子里扫了一圈,最后把视线落在坐在赵同下首的赵学尔身上:“冯长史与卫司马说的都在理,我也不知该听谁的。”

    “将军走时对我说过,若有难处便向赵刺史请教,若赵刺史无暇,向赵女公子请教也是可以的。”

    其实柳弗愠的原话是:“你若有难处就去找女公子商议,若女公子也拿不定主意,就去找赵女公子。”

    柳弗愠压根儿没提过赵同这茬,只不过赵同是赵学尔的父亲,当着赵同的面儿就越过他去请教他的女儿,未免太不给赵同面子了,所以张俭才编出了这样的话。

    赵学尔是赵同嫡女,模样清秀,二十四岁,如男子般带冠,宽袍广袖,灰袍灰纱,并不引人注目。

    她一直静坐聆听诸人意见,卫亦君和冯务本的话她觉得都有些道理,但若是完全按着哪一个人的意思去办,却又都不能完全解决今天的问题。

    盛金为了得到救助,献国自保,常规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一是接受盛金的投降,朔方成为南唐的附属国,为了让盛金归附南唐的决策有效,南唐必须出面帮助盛金巩固王位,那么他们就要马上放盛金进城,保护他的安全。

    但是一旦盛金包藏祸心,图谋承州,那么放盛金和他的亲兵进城,就等于是陷承州于危险之境。

    二是不接受盛金的投降,也不理会他的求助,放任他自生自灭,无论他落得什么下场,承州不会有丝毫危险。

    但朔方易守难攻,一直以来是南唐的心腹大患,以后再想有这样的机会收伏朔方,只怕是不可能了。

    所以,若是想要两者兼顾,只怕要用些非常手段才行。

    赵学尔心中很快有了主意:“接受盛金投降,放他带兵进城,然后杀了那些亲兵,盛金一个人,不足为患。”

    赵学尔说话的声音不大,甚至没有多少情绪的起伏,却语惊四座,反对声接踵而至。

    先是张俭反对道:“盛金的亲兵个个都能以一当十,若是在城内动手,一旦有人突围出去,必定危害报复承州百姓,不如在城外截杀,活捉盛金。”

    赵学尔道:“不能在城外截杀,城外地势开阔,只要突围出去,极容易逃脱。朔方现在到处都是起义军,还有拥护王室的旧部,他们都在找盛金,一旦盛金落入他们的手中,我们再难以抓到他。”

    张俭落败,冯务本接着上:“接受了盛金投降,他的亲兵便是降兵了,若是杀降,以后谁还敢向南唐投降?”

    赵学尔道:“若是不杀了那些降兵,谁能保证让盛金带兵进城不会出什么意外?”

    冯务本道:“女公子又怎么确定盛金就一定会图谋承州?”

    赵学尔道:“无信之人不可与之谋,即使只是万一,也不能用承州冒险。”

    冯务本失利,卫亦君接棒:“放盛金带兵进城无异于悬崖取金,不如放任不管,任由他自生自灭,承州不会有丝毫损失。”

    赵学尔道:“但这块金子既然已经送上门了,便不能不要,如此良机,千载难寻,错过实在可惜。”

    卫亦君败北,赵同顶上来:“杀降向来为世人诟病,而且在城内动兵太过冒险,一旦失败,这样大的责任恐怕没人承担得起。”

    赵学尔道:“非常之时要行非常之法,偌大的好处摆在眼前,冒点险也是值得的。”

    方才众人或者争论不休,或者相互推诿,此时都同心协力地反对赵学尔的提议。

    但众人的反对之声都被赵学尔一一驳了回去,可就算没有人说得过她,也仍是没有人同意她的提议。

    因为偷袭降兵不但有风险,而且即使成功了,名声也不好听,没有人愿意做风险大而且不讨好的事情。

    会议陷入了胶着的状态。

    承州城内少兵,盛金这个时候跑来投降求助,放不放盛金带兵进城,实在是很难抉择。

    在座的人之中赵同的官职最高,讨论陷入争议的时候本该由他做决定,可赵同却迟迟没有拿出主意。

    场面陷入一片沉寂,这时候众人忽然听得冯务本道:“盛金投降之事关系重大,我们不可擅自做主。”

    “这样吧,让盛金带着他的人先进城,然后派人将他们看住,任何人不得随意走动。我即刻派人前往兴州,请柳将军带兵回来押送盛金去京都,上奏陛下,请陛下裁夺,如此才能万无一失。”

    冯务本的意思是照着正常的流程走,一切难题留给皇帝去做决定,无论将来出了任何事情,都怪不到他们的头上,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的违规操作。

    赵同立马激动地拍着大腿附和:“务本之言,正和我意!”

    赵学尔反对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兴州距离承州两百里,等柳将军带兵回来,已经是好几天以后的事情了,谁也不知道盛金会不会在这几日作乱,若是他存心夺占承州,等柳将军回来,一切都已经迟了。”

    冯务本道:“柳将军留下两千人马镇守承州,看住他们五百人总是没问题的。”

    赵学尔还要再辩,赵同挥手止住她的话头:“学尔不必多言,我意已决。”

    看赵同的模样,赵学尔明白多说无益。

    其实这样的情况她早就料到了,世人重视名声,为了避免被人指摘,大部分人更愿意中规中矩地行事,即使他们的国家有可能会因此陷入巨大的危机。

    既然如此,赵学尔便不再在这件事情上继续争论了,她向赵同推荐了心目中最适合迎接盛金进城的人:“柳大将军现下刚好在承州,不如请她与父亲一道迎接盛金。”

    “柳大将军位高,虽说散官没有职权,但她在军中极有威望,有她坐镇,那些奸邪狡诈之人便不敢轻举妄动。”

    柳弗思鲜少插手承平军中的军务和地方政务,赵学尔为什么让她迎接盛金进城?

    赵同瞥了眼张俭,柳弗思是柳弗愠的妹妹,赵学尔当众提出让柳弗思迎接盛金进城,即便赵同不在乎柳弗思镇军大将军的头衔,也不得不给柳弗愠这个面子,毕竟刺史只有四品,官衔比柳弗愠矮了两级。

    赵同心中并不愿意受柳弗思一介女子的领导,但他又不愿意得罪柳弗愠,于是故作大方地道:“既然柳大将军在,自然请她主持迎接盛金进城。”

    事情既然已经有了决议,卫亦君便起身道:“我这就派人去请柳大将军,并安排人手候在西城门看住盛金一行人,必保承州无虞。”

    尽管卫亦君不同意放盛金进城,但赵同既然已经决定了,他便只能尽最大的努力防止盛金祸乱承州了。

    他现在有些后悔方才没有附和赵学尔的提议,毕竟盛金一个人进城,总比他带兵进城要让人放心得多。

    赵同道:“嗯,去吧,你办事,我放心。”

    卫亦君刚出了房门,赵学尔还是不放心盛金,她追到外面嘱咐卫亦君:“卫司马,整个承州百姓的安危都交给你了,请务必在盛金进城门之时就严防把守,万万不可给他们可乘之机。”

    卫亦君恭敬地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