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楼之斐玉 > 第五十六回

第五十六回

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红楼之斐玉 !

    自从听到斐玉这一番似打趣又似威胁的言论,林海的心便悬了起来。

    他不是新出茅庐,眼空心大的毛头小子,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本能形成了一种敏锐的*屏蔽的关键字*嗅觉。

    脱离了对失而复得的亲子的慈父之情,林海以一种全然审视的态度再去观察斐玉,这才惊觉这个文质彬彬,温文儒雅的少年背后也许有着更令人惊讶的追求与筹谋。

    林海回忆起林斐玉唯一一次在他面前表露强烈的情绪,还是在他初到淮扬不久时,二人谈及元拙一事,斐玉质问他受命于今上还是上皇,态度十分不敬,不仅如此,还大言不惭地说:

    “我天生就有不敬皇权的逆骨,我一直不明白,为何读书要为了孝君,习武要为了守国?”

    当初林海还以为他是因养父元拙之事心绪激烈,一时里妄言便脱口而出,年少轻狂的时日谁都曾经历过,而他观斐玉的志向,也不是要走科举的路子,因而虽然担忧,却也并不多想。

    ——当朝不以秦律为依,既不入官场,何以以“妄言”定罪?

    可如今细细想来,林海却惊出了一声冷汗。

    便是在林海这般坐立不安里,船队很快到了姑苏。

    姑苏是林家祖籍所在,林家人支凋零,除林海这一支早早迁到了京城外,其有几房堂族便一直留在姑苏一代。

    因此船队到了姑苏,斐玉便问林海,是否要带着黛玉回林家宗族祭祀撒礼。

    这本因是斐玉作为晚辈的应尽的体贴,他知道林海自夫人病逝,为其扶柩回籍后就因公务缠身而再也没回到姑苏,故而有此一问。

    林海却要斐玉与他一同回去,正可入祖祠而正身份。

    斐玉听了便笑道:“先生,您可知当初那癞头和尚把我抱走,说了句什么话?他说我是‘异端’。”

    他瞧着林海那张徒然垮下的脸,继续道:“先生为何到今天仍心存念想呢?要我说来,林老太太或许没有错,我确实不是林家的孩子,只是神游九天里无端便进了这句肉身的孤魂野鬼罢了。”

    “您若不将我当做普通晚辈看待,只怕心中是好受不了的,先前您将黛玉托付给我,是担心她在京中孤苦无依,可如今她也回到先生身边了,您当真舍得再把这孩子随随便便交给别人?”

    “须知亲外祖母都有自己的思量,何况是我这个外人呢?”

    一番话说得林海掩面而去。

    斐玉注视着他步伐不稳的背影,轻轻吐出一口浊气。

    以他的猜测,林海之妻贾氏的死大有蹊跷,无论是上位者为了林海经那把盐政的椅子,还是他妻族为了林家引人觊觎的丰厚家资,真追究起来,既伤情面又损寿数。

    而林海此人聪颖重情,正所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他的病倒,未必不是察觉到了真相后心存了死志。

    只是这人对自己的亲女也过于潦草塞责了,一时要托付给贾母,一时要托付给斐玉,却不想若黛玉先失母而后丧父,此生会如何凄凉悲惨?

    如今林海肩不扛其责,若自己再答应他照看黛玉一生,只怕他刚起来的那口生气很快又散了。

    何况……他也并不想认什么祖归什么宗。

    一时间,贾瑚那恣意狂狷的脸又出现在斐玉的眼前。

    “你当真是这一世界里的人?”

    “好巧,我也不是。”

    “莫怪我瞧上你,这世上只有你我是异端,最孤独——”

    “呵……”想到此处,斐玉不自觉的溢出一声轻笑。

    贾瑚说的很对,他对这世界来说,是异端,这世界对他来说,何尝不也是拘束?

    只是,看最后他是打破这拘束,还是飞蛾扑火,螳臂当车?

    林海与黛玉父女两人带着一众奴仆回了林家,斐玉仍领着胡二秉、亦书亦剑三人自登寒山。

    正如去时的轻车行简,回时也并没有惊动岱殊众人,只独独到老师穆寻处扣门,反而把他老人家吓了一跳,责备斐玉为何没有及时遣人送信回来说明行程。

    “老师,我下山是为了私事,如今耽搁这么久才回来已是不妥,何必弄的兴师动众的呢?”

    斐玉握着穆寻枯木般的手,关切问道:“学生一去便是这么久,您的身子可还好,腿疾可又犯了?”

    穆寻迭声道:“都好、都好,有穆勉照顾着,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说完又急着问起这些日子以来斐玉经历的事情。

    师徒二人虽有信件往来,可顾忌着安全,有些事情不好直言,因而穆寻倒是看得云里雾里的,此时爱徒归来,哪有不问的。

    斐玉便细细的与他说了,只隐去与贾瑚的私下往来的事情。

    听完后,穆寻不由长叹出声,摇头道:“不想还有这样的事。”说罢他沉思半响,才道:“我那老友身份特殊,想必皇帝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斐玉早知老师最先要谈老僧元拙一事,此时却也笑道:“我观师父的言行,只怕不仅是皇帝怯他,便是太上皇,也要敬着。”

    穆寻却道:“他那性子,哪里忍的了皇室的规矩!”

    “老师莫忘了,师父已剃度出家,自然不受宗室的拘束,何况他还顶着一个‘佛子’的大帽子。”

    斐玉笑着安慰道,他顿了顿,又道:“而且我看,师父他不久之后便要回到天旻塔寺,以彰佛法,他身边那千数僧人,也要一并待去。”

    穆寻面露吃惊之色,他与斐玉对视许久,见斐玉坚定颔首,不由泄气道:“他要干什么?他能干什么?天下百姓虽求佛久已,可是他教化地来的?与皇帝交易,不过以身饲虎罢了。”

    “焉知他不是养虎为患?”斐玉淡淡道:“佛子普渡众生,是应有之义,皇帝顺水推舟,得此天大的祥瑞,太上皇连番受伏,蜗居宁寿,再过不久,这场二龙相争的大戏亦要落下帷幕了,一旦鹬蚌不争,渔翁则无以获利,趁着水浑摸鱼,才能为之后积蓄实力。”

    “也罢。”穆寻叹道,“为师不曾赞成你的想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是顺应天理,可你却执意逆天而行,妄图实现春秋之时诸子百家的盛况,难,实在是太难了!”

    “老师,这天下的学问本就应该如此,求学者不论高低贵贱皆可所学,施教者不论孔孟法道皆能所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才是正道。

    可若一味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天长日久之下,皇帝热衷于稳固朝政,终究彻底收回教谕的权责,士族便如渐冰的流水,只知应试,再无长进,‘学问’二字岂不就是为了八股取士,何人格物,谁能致知?”

    斐玉不赞同的摇头。

    “书院里头近来的气象您也看到了,一些学生们观事多思,品学皆优,能沉的下心来钻研他学,另一些学生却仍执着于为官做宰,有些意得志满,有些却饱受打击,这些都是在正常不过。”

    斐玉又道,“可那些最终进了官场的人又如何呢?章频高升后将他异母哥哥毒杀了,秦讳儒转而做了忠顺亲王的幕僚,您能说他们走的是正道吗?”

    说道此处,斐玉笑了,“虽不是正道,却也是人之常情罢?可我想的却是,如果这世上有能匹敌皇权的存在,有比朝廷更好的去处,他们还会走上这条路吗?

    自秦以来,各朝各代为政虽然有着宽苛之异,秦因□□而亡,汉则无为而治,隋因门阀生变,唐则科举去士,说来说去,皆为了稳固正统,可无政法何其宽仁,终究还是以奴虏待百姓,以天理灭人欲,使民愚,使民钝罢了。”

    “可书院育人,是为何故?”斐玉神情温和,唇边含笑:“老师,您看我说的可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