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45.net,最快更新旷野里的卷柏 !
乘车大概40分钟,汽车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艾晓随着人流走过一座建筑物,突然一片开阔,象鼻山就矗立在眼前。小时候书上的插画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展示在自己眼前,是那么熟悉又有点陌生。象鼻山比艾晓想象的要大,远远地伫立在漓江上面并且它并不是像课本里面仅仅露出那么一截,它的后面还有一大截山体。
艾晓慢慢走近,隔着漓江,感受对面那头“巨象”。它就那么伫立着,不知道多少年,成千上万的人慕名而来,栩栩如生,仿佛一头巨象将鼻子一头插进漓江水中,接下来就要喷洒水花给自己洗个淋浴似的。虽然一直认为就这么一截像大象的山体没有太多震撼,但结合漓江广袤风光,水波粼粼,倒映水中更觉生动起来。
关于象鼻山的传说有很多。传说,七位仙女相伴下凡赏世间美景,最小的那位仙女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常常遇到水患的困扰,民不聊生,心生怜悯,便私自与玉帝的坐骑天象一起到凡间帮助人们疏通河道,不久后被玉帝知道,便命天将把仙女带回天庭,而把天象化为石山,并用宝剑将其镇住,令天象永不得返回天界。一日,普贤菩萨云游此地,见一头天象被宝剑镇于此处,普贤菩萨被天象的行为所感动,心生慈悲,便用法力拔去了象身上的宝剑,但天象毕竟触犯天规私下凡间,菩萨只好用自己的宝瓶置于象背将其镇在原地;后来,宝瓶变成了象鼻山上的普贤宝塔。不知过了过久,普贤菩萨骑白象重游故地,再次见到天象,便想度化天象,但见天象已经化身上为山,即使度化也已不能飞天;正在菩萨欲返天界之时,却发现江边不见一人一畜,得知是因天象疏通了河道扰动了江水,使得江水污浊人畜无法饮用;菩萨仔细查看后,发现原来江底无石,致使江水中的泥土不能沉淀下来,菩萨便将自己的坐骑白象化身为一枚金光闪闪的“石足”落入漓江之中,江底顿时幻化出无数的闪闪江石,漓江的水也瞬时变得清澈见底,从此人们便沿江安居繁衍下来;后又传说,此石为普贤菩萨的右足,脚踩金莲来造福人间。人们后来感动天象为人间所做得一切,便将其命名为“象山”,即象鼻山;人们也时时感恩菩萨的慈悲,为纪念白象的自我牺牲精神故称漓江中的石头为“清水石”。
周围的游客越来越多,一些旅行团队的导游摇晃着小旗,招呼游客在最佳位置拍照留念。一时间,五彩斑斓的纱巾、经典的poss,三五成群合影好不热闹。艾晓默默的退至一旁,看着远处的风景,相比拍照,欣赏风景并把它记在脑海里也许更值得,且可以随时随地回忆。
“姑娘,姑娘。”一位身穿蓝底玫红花色的外套,外面披着同蓝底相近颜色纱巾的60多岁阿姨挥手招呼着走过来:“帮我们几个拍张照片好吗?”艾晓本已退至旁边,被叫后只能接过阿姨的手机,替她们找起了拍照角度。
镜头里这几位阿姨年纪相仿,衣着风格近似,艳丽的服饰外加颜色多彩的丝巾,虽然年轻人不太会穿这么艳丽的服装,可是这些60多岁阿姨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倒是让年轻人刮目相看。
给她们拍完照后,艾晓默默沿着漓江岸边步行道往象鼻山后边走去。喧闹的人群渐行渐远,旅游景点基本都这样,尤其是著名景点,通常是乌泱泱的一波又一波的旅行团涌来,红的、蓝的、黄的、白的小旗不停摇晃着:“后面的团友们赶紧跟上,我们马上就要到著名的景点象鼻山了,请大家跟紧队伍。这个象鼻山传说……”接下来便是地陪导游们用他们所了解的知识加上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将一处景点神乎其神地介绍给游客们听。且不说这里面有多少是杜撰,有多少是典故,总之游客们就图一乐呵,不然怎么叫旅游,总得知道点啥呀,这样回去后配上照片可以跟亲朋好友有点可聊可谈的不也挺好。
艾晓恰恰不喜欢这样的跟团旅行,她觉得跟团游的强度太大,经常是几个景点连轴转,一天下来除了在车上路上就是在人挤人的景点跟着导游打卡式拍照。真应验了那句跟团旅游的顺口溜:“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一到,全部忘掉。”不过大多数跟团游的人也不介意这些,因为幸好有照片留底,好歹证明去过。艾晓觉得自由行更轻松自在,想怎么游怎么来,想去哪去哪,走走停停看看,累了就早点休息,心情好就多逛逛。但是母亲在世时一直叮嘱她不要一个人外出旅游,她也非常听母亲的话,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出来旅游这还是第一次。之前也没做任何计划,没有什么攻略,完全是奔着换一个地方散心休息。
走在岸边,看见清澈见底的漓江此刻水面泛起丝丝涟漪,远处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透入艾晓眼底犹如璀璨夺目的珠宝般闪亮。艾晓半眯着眼睛望着对面的象鼻山,巨大的山体藏在太阳后面,与水面形成一个光影反差,这样一明一暗的景象让艾晓觉得这样的景致才是她想要的,于是找了一个角度抓紧拍下这幅照片。
时间转瞬便来到来中午,不徐不疾慢慢逛是艾晓此次旅游对自己的要求,所以一上午艾晓除了在象鼻山附近慢慢看,慢慢照,逛逛特色小商品街之外没打算急着赶下一个景点。在特色小商品街,面对玲琅满目的商品,热情洋溢的店老板,艾晓真有点不近人情的冷淡,倒不是说不想买,而是怕花钱还买不到正宗的东西,败坏了对当地的感觉,如果是那样真的不值当。艾晓一直认为去一个地方,对这个地方最起码的尊重,是应该要真正的了解那个地方,真正接触那个地方的人和物。
仅逛了大概不到一小时路程,艾晓觉得有点累,看来下午不能再去什么景点了,这身体素质实在让人无语。可是下午干嘛呢?总不能就这么回宾馆呆着吧?不能去远处看风景,可以选在近处安静的呆着,图书馆是个不错的地方,桂林的图书馆也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这里面馆藏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是一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一个世纪的历史渊源,待在这样的地方既修养了身体又滋养了心灵何乐而不为。
打定了主意,艾晓在网上搜索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地址,居然在象山区附近就有一个安新分馆,从艾晓现在所在地步行也只需15分钟。如今手机里各种APP,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信息时代最不浪费生命的一点就是,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和实用的信息,将自己安排好。艾晓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一机在手,万事无忧。
查到桂林图书馆安新分馆的具体位置后,艾晓决定先喂饱自己的肚子,再去喂饱自己的灵魂。上午逛了这么久,不仅腿累了,肚子也饿了。选择一个人旅游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随心所欲选择爱吃的东西,想去的地方,这样的旅游更确切地说是散心。
经历早上打听早餐狼狈的一幕,艾晓不太好意思再去问当地人哪里有好吃的,于是决定再用手机搜索一下,有一家小南国家味乡肴,是广西特色菜,离她不远。
看见特色菜谱里面有一道菜叫“芋泥香见”,原材料正是艾晓想吃的荔浦芋头。虽然以前在超市也买过荔浦芋头,但是总觉得传说中那么好吃的荔浦芋头不是特别让人惊艳,艾晓第一反应是这绝对不是正宗的荔浦芋头,或者由于运输过程中丧失了原本有的香气。导致她一直念念不忘一定要尝一尝正宗的荔浦芋头。看见这个有点讨巧的名字,还真的激起了艾晓想“与你相见”的欲望。
等了好一会儿,菜终于上桌了。这道“芋泥香见”果然有点与众不同,盘中分为两部分,服务员介绍正中一排是是用熟荔浦芋头打成泥后与淀粉干河虾粉加水搅和成稀糊状,下油锅炸成金黄色摆盘,两边则是荔浦芋头切块蒸熟淋上特调的酱汁做成。一种食材两种吃法,既有油煎的香气,又有清蒸的浓郁。尤其是油煎味的里面添加了小河虾粉,鲜香味道一口下来弥漫整个味蕾。本来芋泥煎炸后就非常香甜,加上小河虾粉的酥香,两种味道奇妙融合,非常的满足。随后夹上一块酱香荔浦芋头,立刻被浓郁带点甜口的味道吸引,这恰到好处的一酥一咸,一香一甜,即中和了煎炸的油腻,又冲淡了酱香的甜美,吃完了不仅感叹这美食的奇妙,一种简单的食材在厨师的手中精心调味和用心烹饪,迸发出非同一般的味道。
印象深刻的荔浦芋头让艾晓记住了这个做法,现在她满脑子是想着怎么回去还原这道菜,虽然芋头不会有这么好,手法也不一定正确,可是难忘的味道足以支撑艾晓把它研究出来并随时解馋。
美食总是让人流连忘返,但是饱餐后却开始有点犯困。艾晓一直来脾胃虚寒,加上中午有睡午觉的习惯,现在这情况让她不好意思进图书馆了。实在抵挡不住困和累的来袭,艾晓办理了身份登记后来到僻静角落,眼皮打架后趴在了桌子上。
一条条通体青色,身侧一丝银白线的尖嘴小鱼在清澈明亮的漓江水中溯流而上,阳光透过水面照射在这些鱼身上,摆动的鱼尾加上反射的亮光,晃得艾晓几乎睁不开眼。艾晓正脚踩丈宽竹筏,逆流而上浮进在漓江之上。竹筏除她之外再没其他的人,艾晓也并没有手动滑动竹筏,难道是自动的吗?随后低头看见自己穿着一袭褥裙,脚踩一双纹饰布鞋,这是在哪?在干嘛?艾晓心底一阵疑惑,刚才漓江边上那些红的、蓝的、黄的、白的直摇晃的旅游旗帜呢?乌泱泱一群群跟团游的旅客呢?怎么全都不见了?她为什么会这么一身装扮?